指纹识别模组和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2052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指纹识别模组和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指纹识别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指纹识别模组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指纹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或媒体播放器等移动终端上,其通过指纹识别系统对采集到的指纹进行处理而进行身份认证。现有技术中,如图1和图2所示,移动终端设备的指纹识别模组包括:指纹识别模块100;柔性电路板101,指纹识别模块100设置在柔性电路板101的一侧表面上,并且柔性电路板101分别与指纹识别模块100和移动终端设备的主板102电连接以将指纹识别模块100所采集的信号发送到主板102而实现进一步处理;实体按键103,该实体按键103焊接在移动终端设备的主板102上,并通过指纹识别模块100的按压来操作实体按键103,从而接通移动终端设备的主板102的电源。其中,为了通过指纹识别模块100的按压来便于实现实体按键103的上述操作,在主板102的安装实体按键103的位置上设有突出安装凸台104以适应与指纹识别模块100相接触。

上述结构中,由于在主板102上布置有安装凸台104而不利于调整主板102的位置,并且其占用空间大使得移动终端设备的整体厚度偏厚,难以满足市场对产品小型化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且便于实现产品小型化的指纹识别模组和移动终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用于移动终端,该指纹识别模组包括指纹识别模块、柔性电路板以及实体按键,该柔性电路板包括柔性板本体,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指纹识别模块的第一连接区,用于连接所述实体按键的第二连接区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区和所述第二连接区之间的折弯区,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区与所述第二连接区形成为相互平行的平面,所述折弯区形成为弧形面,并且所述折弯区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区的宽度和所述第二连接区的宽度,所述第一连接区和所述第二连接区用于与所述移动终端主板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区位于所述柔性板本体的外侧面,所述第二连接区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区下方并且位于所述柔性板本体的内侧面,所述第一连接区通过所述指纹识别模块的按压能够接近所述第二连接区并挤压所述实体按键,以使得所述实体按键与所述第二连接区导通。

可选地,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移动终端主板的第三连接区,所述第一连接区和所述第二连接区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区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三连接区位于所述柔性板本体的所述第二连接区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三连接区与所述折弯区相对,所述第三连接区的宽度与所述折弯区的宽度相同。

可选地,所述柔性板本体形成为均匀厚度的板体。

可选地,所述柔性板本体的对应于所述第一连接区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按键触点,该按键触点与所述实体按键相接触。

可选地,所述按键触点的与所述实体按键接触部分的形状形成为与所述实体按键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柔性板本体的对应于所述第一连接区的内侧面与所述按键触点之间设置有加强板。

可选地,所述实体按键为圆顶型按键或压杆式按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触摸面板、与该触摸面板连接的前盖、主板以及如上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所述第一连接区和所述第二连接区电连接于所述主板,所述触摸面板上形成有用于供所述指纹识别模块贯通的通孔,所述前盖的与所述通孔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容纳槽,所述柔性板本体的对应于所述第二连接区的外侧面通过增强板固定到所述容纳槽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柔性板本体的第一连接区通过折弯区能够相对于第三连接区靠近或远离,当用户按压连接于第一连接区上的指纹识别模块时,第一连接区接近第二连接区并挤压连接于第二连接区并位于第一连接区和第二连接区之间的实体按键,使得实体按键与第二连接区导通,从而在将如上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安装到移动终端主板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电连接于移动终端的第二连接区使得移动终端实现相应的操作。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指纹识别模组通过利用柔性板本体的第一连接区与第二连接区之间的有限空间来布置实体按键,从而使得指纹识别模组的整体结构紧凑,具有便于实现产品小型化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的具有指纹识别模组的移动终端的剖视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具有指纹识别模组的移动终端的分解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指纹识别模组的侧视图;

图4为图3的左视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指纹识别模组的柔性电路板处于展开状态的分解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指纹识别模组的柔性电路板处于展开状态的装配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安装有指纹识别模组的移动终端的剖视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安装有指纹识别模组的移动终端的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指纹识别模块 2 柔性电路板

3 实体按键 4 第三连接区

5 第一连接区 6 第二连接区

7 折弯区 8 按键触点

9 加强板 10 触摸面板

11 前盖 12 主板

13 通孔 14 容纳槽

15 增强板 16 台阶部

17 插入孔 18 第一粘接剂

19 第二粘接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术语“内侧面”是指柔性板本体的如图5中显示的表面,即为在柔性电路板展开状态下,柔性板本体的可连接有实体按键的一侧表面,“外侧面”是指柔性板本体的图6中显示的表面,即为在柔性电路板展开状态下柔性板本体的可连接有指纹识别模块的另一侧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如图3和图4所示,提供一种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用于移动终端,该指纹识别模组包括指纹识别模块1、柔性电路板2以及实体按键3,该柔性电路板2包括柔性板本体,柔性电路板2还包括用于连接指纹识别模块1的第一连接区5,用于连接实体按键3的第二连接区6以及位于第一连接区5和第二连接区6之间的折弯区7,第一连接区5和第二连接区6用于与移动终端主板电连接第一连接区5位于柔性板本体的外侧面,第二连接区6位于第一连接区5下方并且位于柔性板本体的内侧面,第一连接区5通过指纹识别模块1的按压能够接近第二连接区6并挤压实体按键3,以使得实体按键3与第二连接区6导通。

其中,柔性板本体的第一连接区5通过折弯区7能够相对于第二连接区6靠近或远离,当用户按压连接于第一连接区5上的指纹识别模块1时,第一连接区5接近第二连接区6而挤压连接于第二连接区6并位于第一连接区5和第二连接区6之间的实体按键3,使得实体按键3与第二连接区6导通。而在用户释放指纹识别模块1时,第一连接区5可以通过折弯区7的弹性恢复力(在此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通过实体按键3的具有使实体按键3恢复到初始位置趋势的恢复力、或者通过折弯区7的弹性恢复力和实体按键3的恢复力的共同作用下,其中,实体按键3的初始位置是指未按压指纹识别模块1时的实体按键3的位置),远离第二连接区6而恢复到初始位置。从而在将如上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安装到移动终端主板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实体按键3而导通的第二连接区6使得电连接于第二连接区6的移动终端实现相应的操作,例如第二连接区6可以触发供电单元向移动终端主板供电、控制移动终端实现开机、关机、锁屏、开启屏幕或返回主界面等操作。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指纹识别模组通过利用柔性板本体的第一连接区5与第二连接区6之间的有限空间来布置实体按键3,从而使得指纹识别模组的整体结构紧凑,便于实现产品小型化。

在此,如图5和图6所示,在制造柔性电路板2时,可以将柔性电路板2的柔性板本体形成为一体型的平板,通过后续加工使得柔性板本体的第一连接区5沿折弯区7弯折而位于第二连接区6的上方且与第二连接区6相对布置,从而形成弯折状态的柔性电路板2。在此,对于弯折状态的柔性电路板2,柔性板本体的背向第一连接区5的表面和柔性板本体的第二连接区6所在的表面均属于柔性板本体的内侧面,柔性板本体的第一连接区5所在的表面和柔性板本体的背向第二连接区6的表面均属于柔性板本体的外侧面。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柔性电路板2直接制成为弯曲的U形板,此时,第一连接区5位于第二连接区6上方且与第二连接区6相对。

可选地,第一连接区5与第二连接区6形成为相互平行的平面,折弯区7形成为弧形面,并且折弯区7的宽度小于第一连接区5的宽度和第二连接区6的宽度。例如,折弯区7可以形成为U形面、V形面等,通过将折弯区7的宽度设置为小于第一连接区5的宽度和第二连接区6的宽度,从而保证折弯区7为第一连接区5提供恢复到初始位置所需的弹性恢复力的同时,具有便于按压指纹识别模块1的效果。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折弯区7可以设置成其他合适的结构,只要能够弹性支撑第一连接区5和第二连接区6即可,例如,折弯区7可以设置成与第一连接区5的宽度和第二连接区6的宽度相同。

可选地,柔性电路板2包括用于连接移动终端主板的第三连接区4,第一连接区5和第二连接区6分别与第三连接区4电连接。在此,第三连接区4可以通过导线或者连接器能够与移动终端主板连接,或者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方式与移动终端主板实现连接。另外,通过将第一连接区5和第二连接区6分别与第三连接区4电连接,由此,在将本实用新型的指纹识别模组安装到移动终端上的情况下,连接于第一连接区5的指纹识别模块1与连接于第二连接区6的实体按键3独立地实现指纹识别功能。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第一连接区5和第二连接区6也可以通过其他适当的方式与移动终端主板实现电连接,例如第一连接区5和第二连接区6通过各自对应的导线或者连接器等部件能够与移动终端主板电连接。

可选地,第三连接区4位于柔性板本体的第二连接区6的一端,并且第三连接区4与折弯区7相对,第三连接区4的宽度与折弯区7的宽度相同。由此,方便将柔性电路板2制成为展开状态的柔性板本体,从而将指纹识别模块1和实体按键3分别快速安装到第一连接区5和第二连接区6后对柔性板本体进行折叠而使用,从而提高装配效率。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第三连接区4可以位于柔性板本体的第二连接区6的适当边缘。

可选地,柔性板本体形成为均匀厚度的板体,由此在柔性板本体的第一连接区5和第二连接区6上容易且可靠地安装对应的指纹识别模块1和实体按键3,具有提高指纹识别模组的连接可靠性的效果。

可选地,柔性板本体的对应于第一连接区5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按键触点8,该按键触点8与实体按键3相接触。其中,按键触点8的尺寸可以小于实体按键3的尺寸,通过设置按键触点8能够提高实体按键3的操作手感。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置成柔性板本体的对应于第一连接区5的内侧面直接与实体按键3接触,或者设置为与实体按键3分离(设置有按键触点8的情况下按键触点8与实体按键3分离),当在按压指纹识别模块1的情况下柔性板本体的对应于第一连接区5的内侧面(按键触点8)才会与实体按键3接触。

可选地,按键触点8的与实体按键3接触部分的形状形成为与实体按键3相对应。其中,实体按键3与按键触点8接触的表面可以形成为向外侧突出的弧形突出面,按键触点8的对应部分的表面形成为向内侧凹入的弧形凹入面,由此,通过按键触点8与实体按键3的配合,使得指纹识别模块1能够稳定地按压实体按键3。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所述按键触点8的与实体按键3接触部分的形状可以形成为例如平面等其他适当的形状。

可选地,柔性板本体的对应于第一连接区5的内侧面与按键触点8之间设置有加强板9,如图5所示,该加强板9可以通过第一粘接剂18粘接在柔性板本体的对应于第一连接区5的内侧面,通过设置加强板9支撑指纹识别模块1和柔性板本体的第一连接区5,从而增强指纹识别模块1以及柔性板本体的第一连接区5的结构。

可选地,实体按键3为圆顶型按键或压杆式按键。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实体按键3也可以采用其他适当的按键结构,只要实现与柔性板本体的第二连接区6的导通即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如图7和图8所示,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触摸面板10、与该触摸面板10连接的前盖11、主板12以及上述结构的指纹识别模组,第一连接区5和第二连接区6连接于主板12,触摸面板10上形成有用于供指纹识别模块1贯通的通孔13,前盖11的与通孔13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容纳槽14,柔性板本体的对应于第二连接区6的外侧面通过增强板15固定到容纳槽14上。其中,柔性板本体的第三连接区4上可以贴装有连接器以与主板12电连接,柔性板本体的第二连接区6与第三连接区4之间可以形成有台阶部16以适应第三连接区4的安装位置,前盖11上形成有供台阶部16穿过的插入孔17。

将指纹识别模组安装到移动终端的过程如下:柔性电路板2的第一连接区5、第二连接区6和折弯区7容纳在前盖11的容纳槽14中,此时,指纹识别模块1裸露于触摸面板10的通孔13。柔性电路板2的第三连接区4穿过插入孔17而位于前盖11的下方,并通过连接器与主板12电连接。另外,增强板15通过第二粘接剂19粘接在柔性板本体的背对于第二连接区6的表面上,通过设置增强板15支撑实体按键3以及柔性板本体的第二连接区6,从而增强实体按键3以及柔性板本体的第二连接区6的结构。

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在按压裸露于触摸面板10的通孔13上的指纹识别模块1时,柔性电路板2的第一连接区5接近第二连接区6并通过按键触点8挤压实体按键3,使得实体按键3向下弹性变形而与第二连接区6导通,从而通过连接柔性电路板2的第三连接区4和主板12的连接器而实现移动终端的相应操作,例如触发移动终端的供电单元向主板12供电、控制移动终端实现开机、关机、锁屏、开启屏幕或返回主界面等操作。由此,移动终端通过将指纹识别模块1和实体按键3集成在柔性电路板2上,从而不仅能够实现指纹识别模块1与实体按键3之间的配合更加稳定,而且使得移动终端的用于设置指纹识别模组的安装空间最小化,由此便于实现产品的小型化。另外,通过调整柔性电路板2的长度能够满足不同移动终端中的主板12的位置变化,从而提高了指纹识别模组的实用性。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指纹识别模组和移动终端,即,柔性电路板2的第一连接区5通过折弯区7能够相对于第三连接区4靠近或远离,当用户按压指纹识别模块1时,第一连接区5接近第二连接区6并挤压实体按键3,使得实体按键3与第二连接区6导通,从而通过第三连接区4使得移动终端进行相应操作。由此,通过利用柔性电路板2的第一连接区5与第二连接区6之间的有限空间来布置实体按键3,从而使得指纹识别模组的整体结构紧凑,使得移动终端的用于设置指纹识别模组的安装空间最小化,由此具有便于实现产品小型化的效果。另外,通过将指纹识别模块1与实体按键3一体集成在柔性电路板2上,从而使得指纹识别模块1与实体按键3之间的配合更加稳定,由此提高实体按键3的操作手感。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