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配卡转接装置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3821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适配卡转接装置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配卡转接装置,尤指一种可改变外部连接器安插位置,而不被特定位置所拘束的适配卡转接装置的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今计算机内部除了以中央处理器与内存作为信息处理的中枢外,各种接口设备(如喇叭、屏幕、数据卡、声卡或显示适配器等),也是计算机在进行数据传输及指令控制的重点,而在个人计算机上的扩展槽,即可藉由加装各式各样的适配卡,来使得接口设备和计算机能够传送数据以及作为扩充用途使用,例如外围零件连接接口(PCI Card)、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卡(ISA Card)等,其中以显示适配卡(Video card,Graphicscard)简称显示适配器而言,在安插在计算机主板上时,时常会发生因空间位置大小的关系,导致在接外部电源时,会与周围的适配卡相互卡到,简言之即为空间不够安插外部电源,倘若硬插而折弯电源线时,亦会导致电源线折断或与连接器脱离等问题。

如何解决上述习用的问题与缺失,即为发明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申请人有鉴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可改变外部连接器安插位置,而不被特定位置所拘束的适配卡转接装置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透过传输导体的设计来改变外部连接器安插适配卡连接器的位置,予以达到在较小的空间内,透过改变安插位置以顺利电性导通之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透过改变外部连接器插接位置的改变,使其整体配在线更灵活,线路方向更有一致性,且相对的,因配在线更有一致性,使整体美观提升。

为实现上述目的,主要结构包括一可与适配卡结合的外框体,外框体内收容有传输导体,且传输导体包含有第一接触部及位置与第一接触部相异的第二接触部,而第一接触部可供至少一连接器进行接触导通,并且连接器可以依需求自由的设置在第一接触部上,当选定位置后即可利用至少一固定件对连接器与第一接触部进行固定。当外部连接器无法顺利的与适配卡连接器插设时,可于适配卡上装设外框体,且连接器与适配卡连接器相互插接,此时讯号或电源即可经由传输导体转换至不同的位置,简言之,因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的设置位置不同,使外部连接器即可透过第二接触部进行插接与适配卡形成导通。

采用上述技术,可针对习用技术所存在的在安插在计算机主板上时,时常会发生因空间位置大小的关系,导致在接外部电源时,会与周围的适配卡相互卡到的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本新型如上述优点的实用进步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为本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合适配卡示意图。

图4为本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插接第二接触部示意图。

其中:1、外框体;10、上外框体;11、下外框体;12、插槽;13、支架隔离部;14穿孔;2、传输导体;21第一接触部;22、第二接触部;3、连接器;31、插接部;32、导通部;4、固定组件;5、盖体;51、导孔;6、外部连接器;7、适配卡;71、适配卡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就本新型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适配卡转接装置的结构包括:

一可与一适配卡结合且由一上外框体10及一与上外框体10结合的下外框体11所组成的外框体1,所述外框体1包含至少一供下述第二接触部22收容的插槽12、数个支架隔离部13、至少一供下述固定组件4穿设的穿孔14;

至少一收容于该外框体1内的传输导体2,乃包含至少一第一接触部21及至少一位置相异于该第一接触部21的第二接触部22;

至少一可选择性电性连接该第一接触部21一预定位置处的连接器3,连接器3包含有一得以与一适配卡连接器相互插接的插接部31、及数个可与该第一接触部21电性连结的导通部32;

至少一固定组件4,乃供固定该连接器3饿位置;

一设于外框体1内侧的盖体5,该盖体5上具有至少一可供该导通部32穿设的导孔51。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传输导体在本实施例为两个,而上下两个传输导体乃受支架隔离部所隔开,以避免发生短路问题。

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至图4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使用者欲将外部连接器6与适配卡连接器71进行插接时,倘若所欲插接的工作空间过小而不足以容纳外部连接器6时,可将外框体1与适配卡7的侧边结合,且同一时间连接器3的插接部31则与适配卡连接器71相互插接形成电性导通,如此,适配卡连接器71的讯号则可由插接部31、导通部32、及第一接触部21的路径传递至第二接触部22,再者,因每个适配卡7的适配卡连接器71间距规格略有不同,因此连接器3在对位适配卡连接器71时可进行移动,当确定对位后即可利用固定组件4穿过穿孔14(穿孔14为长形穿孔14)并利用锁固或抵固的方式将连接器3的导通部32扎实的与第一接触部21进行电性连接,同时形成固定状态,尔后,外部连接器6即可插至于插槽12内并与第二接触部22形成导通状态,即达到转换插接位置的优势。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新型使用时,与习用技术相较,着实存在下列优点:

一、透过传输导体2的设计来改变外部连接器6安插适配卡连接器71的位置,予以达到在较小的空间内,透过改变安插位置以顺利电性导通的优势。

二、透过改变外部连接器6插接位置的改变,使其整体配在线更灵活,线路方向更有一致性,且相对的,因配在线更有一致性,使整体美观提升。

以上所述仅为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