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8265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计算机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计算机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计算机作为一个日常工具,在日常办公和生活中与人们紧密联系着;计算机部件中大量使用集成电路。众所周知,导致高温的热量不是来自计算机外,而是计算机内部,或者说是集成电路内部。多数散热器通过和发热部件表面接触,吸收热量,再通过各种方法将热量传递到远处,比如机箱内的空气中,然后机箱将这些热空气传到机箱外,完成计算机的散热。

风冷散热是最常见的,而且非常简单,就是使用风扇带走散热器所吸收的热量。具有价格相对较低,安装简单等优点,但对环境依赖比较高,例如气温升高以及超频时其散热性能就会大受影响;笔记本电脑因为受其体积限制,散热尤其困难。

目前市面上的笔记本散热装置,大多是使用风扇直接对笔记本地面进行鼓风,来达到散热的效果,但是笔记本电脑为防尘,对进风口的设计使得散热器的风量不能有效进入笔记本电脑内部,不能有效的对其内部元件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均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对计算机内部元件散热效果好的计算机散热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计算机散热装置,包括底座、散热风扇,所述底座上开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十字形支架,所述十字形支架四端与通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散热风扇通过支架固定设于于通孔内,所述底座为上端开口的矩形盒体,所述底座开口端上设有密封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底座为上端开口的盒体,并于底座开口段上设置密封条,底座上所开设的通孔,并于通孔内设置散热风扇,将笔记本放在盒体上后,密封条将会与笔记本地面紧密贴合,散热风扇可以使用USB连接线与笔记本连接,散热风扇连接开启后,将会把底面的空气鼓入底座内,由于底座与笔记本下端紧密贴合的,将会从笔记本底面的进风口对其内部进行强制通风,有效的提高了进入笔记本电脑内部的风量,进而有效的提高与笔记本电脑内部元件之间的换热量,散热得到有效的提高。

进一步限定,所述底座开口处上端面均开有条形凹槽,所述密封条下端面设有条形凸起,所述条形凸起嵌入条形凹槽内。

条形凹槽与条形凸起紧密配合,提高了其连接的稳定性以及气密性,防止空气遗漏,进一步提高强制通风的效果,已达到散热效果的提高。

进一步限定,所述条形凹槽、条形凸起横截面均为圆形,所述条形凹槽内部尺寸大于开口尺寸。

能有效的对条形凸起固定,防止在搬运或者移动过程中密封条脱落、移位而造成的气密性降低,影响强制通风效果进而影响散热效果。

进一步限定,所述底座下表面四角均设有矩形凹陷,所述凹陷内嵌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一端通过转轴与矩形凹形连接。

支撑脚设于矩形凹槽内,使用时通过转动能够增加底座与桌面距离,提高空气流动效果;不使用时,将支撑脚收藏与矩形凹形内,便于存放。

进一步限定,所述密封条采用硅胶制成。

硅胶应用广泛、材料易得,便于制造;其本身具有柔韧、柔软的特性,能够使其使用寿命得到延长以及密封性能得到提高。

进一步限定,所述通孔下表面设有防尘网。

对流动的空气进行过滤,有效的阻隔灰尘进入。

本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对计算机内部元件散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计算机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计算机散热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计算机散热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图2中A的放大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底座1、散热风扇2、通孔3、十字形支架4、密封条5、条形凹槽6、条形凸起7、矩形凹陷8、支撑脚9、防尘网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计算机散热装置,包括底座1、散热风扇2,底座1上开有至少两个通孔3,通孔3内设有十字型支架4,十字型支架4四端与通孔3内壁固定连接,散热风扇2通过支架固定设于于通孔3内,底座1为上端开口的矩形盒体,底座1开口端上设有密封条5。

优选的,底座1开口处上端面均开有条形凹槽6,密封条5下端面设有小型凸起7,小型凸起7嵌入条形凹槽6内。

优选的,条形凹槽6、小型凸起7横截面均为圆形,条形凹槽6内部尺寸大于开口尺寸。

优选的,底座1下表面四角均设有矩形凹陷8,凹陷内嵌有支撑脚9,支撑脚9一端通过转轴与矩形凹形连接。

优选的,密封条5采用硅胶制成。

优选的,通孔3下表面设有防尘网10。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计算机散热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