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全自动血液制品流水线溯源管理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21826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智能化全自动血液制品流水线溯源管理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血液标本存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全自动血液制品流水线溯源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5版》规定:接收起始血液时,应核对数量,检查外观、血袋标签等内容,确认符合质量要求后方可用于血液成分制备。据《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5版》规定:使用联袋制备时,在原袋和转移袋分离之前,应当检查每个血袋上献血条码的一致性。宜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核对,以避免人为差错,需要连接新的血袋(过滤、分装等)时,应当保证每一血袋献血条码一致。宜采用按需打印方式产生标签,粘贴完毕,经计算机系统核对无误后,才给予断离,应当对血液制备过程中发现的疑似不符合品进行标识和隔离,以进一步调查和判断。目视检查内容主要有:是否有渗漏、标签是否完整、血液外观是否正常。制备记录宜以电子记录为主,以手工纸面记录为补充。红细胞、浓缩血小板和冰冻血浆的制备(白膜法):1)第1次重离心后,将血浆转移至第1个转移袋,将适量血浆及白膜层转移至第2个转移袋;2)将红细胞保存液袋内的红细胞保存液转移至红细胞袋,充分混合即为悬浮红细胞;3)核对血袋上的献血条形码,如一致则热合断离悬浮红细胞袋和血浆袋;如果在白细胞过滤后,将血液转移至不属于原联体血袋的其他血袋,应当建立与实施标识控制机制,保证过滤后血液的正确标识。进出血液隔离区域的血液应做好交接和记录,记录至少包括血型、品名、数量、时间、交接人及签名等。对检测不合格、外观不合格、异常采集和符合保密性弃血等的血液,应进行标识,并移入不合格品区。将检测报告中尚未最终判定结果的血液继续隔离并做好标识。

目前现状:

血站目前的工作流程:采血科采回的血液→一次扫码→待检库→二次扫码→成分制备科→三次扫描→成品库→四次扫码→不合格品筛出→五次扫码→发血科发血。每个血站都存在5次扫码的情况,大量存在漏扫,乱码情况。对于血袋量每日达到2000的单位,五次扫码就要达到1万次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化全自动血液制品流水线溯源管理系统及方法,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智能化全自动血液制品流水线溯源管理系统,包括流水线及与之连接的管理装置组成,所述流水线上分别设有条码读取器、电子标签贴标器、无线写码器及电子码读取器,所述管理装置内置原始条码获取模块、射频条码转换模块、原始血液母袋信息整合模块、采血车到待检库交接管理模块、待检库到成分制备交接管理模块、成分制备制备完毕后制备品种管理模块、分拣模块、成分制备管理模块、交接管理模块及出库管理模块。

特别的,所述条码读取器包括一条码扫码头,使用者在将要扫码的血液制品放置到自动化血液制品流水线上,条码扫码头获取血液制品上条码信息。

特别的,所述原始血液母袋信息整合模块整合管理包括采血地点,采血人,采血量,血型及时间参数。

特别的,所述采血车到待检库交接管理模块整合管理含数量,血型,血液容量,交接人员,时间及地点参数。

特别的,所述待检库到成分制备交接管理模块整合管理含数量,血型,血液容量,交接人员及时间参数。

特别的,所述成分制备完毕后制备品种管理模块整合管理数量,血型,血液容量,制备时间参数。

一种应用上述系统的智能化全自动血液制品流水线溯源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始信息获取部分,使用者在将要扫码的血液制品放置到自动化血液制品流水线上,条码扫码头获取血液制品上条码信息;

(2)射频条码生成部分,该功能区根据原始信息自动生成每袋血液制品身份射频条码;

(3)射频条码自动赋码区,由自动赋码机械手将射频条码贴附在相应血液制品上;

(4)射频条码赋码核对区,该区对自动赋码的工作进行自动复核,保证赋码无误;

(5)第一次自动交接区,血液制品通过流水线进入待检库,系统通过射频吸收器自动获取入库血液制品的数量和信息,完成第一次交接;

(6)第二次交接区,由待检库通过流水线传送装置,进入成分制备室时,系统通过射频吸收器自动获取血液制品的信息,完成第二次交接;

(7)成分制备过程管理区,成分科制备血液制品时,系统通过射频吸收器将血液制品制备条码信息跟制备设备参数,温度,制备人员通过管理软件全部关联,实现血液制品一血一码一人,便于对血液制品制备过程的溯源;

(8)系统分拣区,血液制品制备完毕系统根据检验结果自动将合格品和非合格品分拣处理;

(9)第三次交接区,合格的血液制品通过流水线转入成品库,系统通过射频吸收器自动获取血液制品信息完成第三次交接;

(10)成品出库区,在成品库出库时,系统反向核对射频信号实现先进先出,后进后出,未登记的或不合格品声光报警,无法出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化全自动血液制品流水线溯源管理系统及方法,按照《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5版》要求设计制造,可以与血站管理系统自动对接,给每袋血根据管理系统的血袋信息自动加装电子标签,给每袋血袋一个身份识别。把人工扫码变为自动血袋信息获取,解决了人工,把自主化,人工化变为规范化,统一化,具有自动溯源管理机制,做到有据可查,有法可依。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智能化全自动血液制品流水线溯源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智能化全自动血液制品流水线溯源管理系统中流水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传统公知部件且与开盖自动化不直接关联设备及组件仅做文字描述,不在附图中体现。

参见图1及图2,本实施例公开的智能化全自动血液制品流水线溯源管理系统,智能化全自动血液制品流水线溯源管理系统,包括流水线1及与之连接的管理装置组成,所述流水线1上分别设有条码读取器2、电子标签贴标器3、无线写码器4及电子码读取器5,所述管理装置内置原始条码获取模块、射频条码转换模块、原始血液母袋信息整合模块、采血车到待检库交接管理模块、待检库到成分制备交接管理模块、成分制备制备完毕后制备品种管理模块、分拣模块、成分制备管理模块、交接管理模块及出库管理模块。

特别的,所述条码读取器2包括一条码扫码头,使用者在将要扫码的血液制品放置到自动化血液制品流水线1上,条码扫码头获取血液制品上条码信息。

特别的,所述原始血液母袋信息整合模块整合管理包括采血地点,采血人,采血量,血型及时间参数。

特别的,所述采血车到待检库交接管理模块整合管理含数量,血型,血液容量,交接人员,时间及地点参数。

特别的,所述待检库到成分制备交接管理模块整合管理含数量,血型,血液容量,交接人员及时间参数。

特别的,所述成分制备完毕后制备品种管理模块整合管理数量,血型,血液容量,制备时间参数。

申请人声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将上述实施例某步骤,与发明内容部分的技术方案相组合,从而产生的新的方法,也是本发明的记载范围之一,本申请为使说明书简明,不再罗列这些步骤的其它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技术路线为:

使用者在将要检测完毕的标本放入我司研发的设备,根据是试验检测的结果,将标本先行单独开盖,通过声,光,图形提示,并产生对应文档存档。按照《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5版》要求设计制造,可以与血站管理系统中的检验科科模块自动对接,在试验之前在设备层流过程中,流水线1自动开盖,智能化,自动化完成,完全替代人工,杜绝人为误差,减少劳动力成本,根据检验科检测结果准确,快捷,杜绝了原始标本开盖过程中可能的气溶胶污染,把现在的人为化行为变为规范化,统一化,具有自动溯源管理机制,做到有据可查,有法可依。

本实施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系统的智能化全自动血液制品流水线1溯源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始信息获取部分,使用者在将要扫码的血液制品放置到自动化血液制品流水线1上,条码扫码头获取血液制品上条码信息;

(2)射频条码生成部分,该功能区根据原始信息自动生成每袋血液制品身份射频条码;

(3)射频条码自动赋码区,由自动赋码机械手将射频条码贴附在相应血液制品上;

(4)射频条码赋码核对区,该区对自动赋码的工作进行自动复核,保证赋码无误;

(5)第一次自动交接区,血液制品通过流水线1进入待检库,系统通过射频吸收器自动获取入库血液制品的数量和信息,完成第一次交接;

(6)第二次交接区,由待检库通过流水线1传送装置,进入成分制备室时,系统通过射频吸收器自动获取血液制品的信息,完成第二次交接;

(7)成分制备过程管理区,成分科制备血液制品时,系统通过射频吸收器将血液制品制备条码信息跟制备设备参数,温度,制备人员通过管理软件全部关联,实现血液制品一血一码一人,便于对血液制品制备过程的溯源;

(8)系统分拣区,血液制品制备完毕系统根据检验结果自动将合格品和非合格品分拣处理;

(9)第三次交接区,合格的血液制品通过流水线1转入成品库,系统通过射频吸收器自动获取血液制品信息完成第三次交接;

(10)成品出库区,在成品库出库时,系统反向核对射频信号实现先进先出,后进后出,未登记的或不合格品声光报警,无法出库。

申请人又一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现方法及装置结构,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方法及结构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所选用实现方法等效替换及步骤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采用与本发明相似结构及其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所有实施方式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参见图1及图2,本实施例公开的智能化全自动血液标本自动开盖管理系统,包括血液标本存储设备,于所述血液标准存储设备上设置封盖,所述封盖连接设置一管理系统,所述管理系统内置自动开盖控制单元,所述自动开盖控制单元包括试管座1及与之连接的动力机构组成。

所述封盖包括盖体及与之连接的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由传动单元及驱动装置组成。所述试管座1上分别设置上固定座2及下固定座3。所述管理系统还包括信息提示单元及数据输出装置。所述信息提示单元由声、光及图形提示实现,所述输出装置包括文档存储单元。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一动力固定座9,于所述动力固定座9上设置转动轴4、转动座5、传动轮、伺服机构8及传动装置10,所述传动轮包括第一传动轮6及第二传动轮7。

本实施例中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技术路线为:

使用者在将要检测完毕的标本放入我司研发的设备,根据是试验检测的结果,将标本先行单独开盖,通过声,光,图形提示,并产生对应文档存档。按照《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5版》要求设计制造,可以与血站管理系统中的检验科科模块自动对接,在试验之前在设备层流过程中,流水线自动开盖,智能化,自动化完成,完全替代人工,杜绝人为误差,减少劳动力成本,根据检验科检测结果准确,快捷,杜绝了原始标本开盖过程中可能的气溶胶污染,把现在的人为化行为变为规范化,统一化,具有自动溯源管理机制,做到有据可查,有法可依。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采用与本发明相似结构及其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所有实施方式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