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8362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降低噪声,优化显示品质或提升触控品质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为因应显示器的窄边框需求,在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中,会将多工器(multiplexer)、位移暂存器(shiftregister,sr)整合到显示器面板内。为整合触控检测以及显示动作,显示装置的控制器可输出高频率的驱动信号以进行触控检测以及显示动作。随着触控式面板的解析度的提升,使得执行触控动作的触控信号与执行显示动作的显示信号的操作频率相重叠,进而影响触控信号以及面板显示的品质。

在现有技术领域的显示装置中,主动区的共用电极会延伸至其周边区(多工器以及位移暂存器)的上方,并用以隔绝来自于多工器以及位移暂存器所产生的噪声。然而此结构的共用电极容易受到多工器以及位移暂存器的高频驱动信号的干扰,进而影响触控信号以及面板显示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多种显示装置,有效降低噪声信号所产生的干扰。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主动区与周边区。主动区包括用以接收共用电压的共用电极。周边区位于主动区的侧边,周边区包括遮蔽金属层与周边电路,遮蔽金属层与共用电极电性隔离并且接收遮蔽电压。周边电路与第一遮蔽金属在垂直投影方向上有相互重叠的面积。共用电压与遮蔽电压为电源隔离。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包括栅极电极以及反向栅极电极。栅极电极位于主动区,并且接收栅极驱动信号。反向栅极电极与栅极电极电性隔离,并且接收反向栅极驱动信号其中,反向栅极驱动信号与栅极驱动信号互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周边电路接收多个周边信号,反向栅极驱动信号依据些周边信号以及栅极驱动信号的至少其中之一来产生。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遮蔽金属层具有第一遮蔽电极与第二遮蔽电极,而周边电路具有移位暂存器电路与多工器电路,其中第一遮蔽电极位置对应于移位暂存器电路,而第二遮蔽电极位置对应于多工器电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遮蔽金属层具有第一遮蔽电极与第二遮蔽电极,而第一遮蔽电极与第二遮蔽电极于垂直投影方向上实质上有重叠面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遮蔽电极与第二遮蔽电极为电源隔离。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更包括多个运算放大单元,多个运算放大单元位于周边区,并且些运算放大单元分别提供共用电压与遮蔽电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更包括芯片,可通过多个脚位以分别提供共用电压与遮蔽电压。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共用电极、遮蔽金属层、周边电路、共用信号垫以及遮蔽信号垫。遮蔽金属层位于共用电极的侧边,并且共用电极与遮蔽金属层为相互电性隔离。周边电路与遮蔽金属层有重叠面积。共用信号垫电性耦接于共用电极。遮蔽信号垫则电性耦接于遮蔽金属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遮蔽金属层具有第一遮蔽电极与第二遮蔽电极,而第一遮蔽电极与第二遮蔽电极分别位于共用电极的相邻或相对的两侧边,且遮蔽信号垫具有第一遮蔽信号垫与第二遮蔽信号垫,其中第一遮蔽信号垫电性耦接于第一遮蔽信号垫,而第二遮蔽信号垫电性耦接于第二遮蔽信号垫。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更包括电路板以及芯片。电路板包括电压输入垫、第一运算放大单元与第二运算放大单元,而电压输入垫分别电性耦接于第一运算放大单元与第二运算放大单元。芯片设置于电路板,并且芯片电性连接于电压输入垫,其中芯片通过电压输入垫与第一运算放大单元而电性耦接于共用信号垫,而芯片通过电压输入垫与第二运算放大单元而电性耦接于遮蔽信号垫。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更包括具有第一脚位与第二脚位的芯片。芯片的第一脚位电性耦接于共用信号垫,而第二脚位电性耦接于遮蔽信号垫。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更包括电性耦接至共用信号垫的第一芯片,以及电性耦接至遮蔽信号垫的第二芯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更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显示介质层以及静电遮蔽层。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可共同定义主动区与周边区。显示介质层夹设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静电遮蔽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且位于主动区与周边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共用电极与遮蔽金属层分别设置于第二基板,且共用电极与静电遮蔽层分别于第二基板的垂直投影面积会有重叠之处,遮蔽金属层与静电遮蔽层亦于第二基板的垂直投影面积会有重叠之处。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主动区以及遮蔽周边区。主动区包括共用电极以及栅极电极。周边区位于主动区的侧边,包括周边电路以及反向栅极电极。共用电极接收共用电压,栅极电极位于主动区并且接收栅极驱动信号。周边电路接收多个周边信号,反向栅极电极分别与栅极电极、周边电路电性隔离,并且接收反向栅极驱动信号。反向栅极驱动信号与栅极驱动信号以及多个周边信号的其中之一为互补,或者反向栅极驱动信号与多个栅极驱动信号以及多个周边信号的总合为互补。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通过使共用电极与遮蔽金属层相互电性隔离,并通过使共用电压与遮蔽电压相互电源隔离,以降低噪声在主动区及周边区间相互传递,改善触控信号以及面板显示的品质。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上视示意图。

图2绘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电源产生方式的示意图。

图4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a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反向栅极驱动信号波形示意图。

图5b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反向栅极驱动信号波形示意图。

图6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绘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上视示意图。

图9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电源产生方式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200、400、600、700、800:显示装置

110、810:共用电极

120:遮蔽金属层

130、140、830、840:导线

150:周边电路

210、410、610、710:共用电极

220、420:遮蔽金属层

310、910:芯片

620-1、720-1、820-1:第一遮蔽电极

620-2、720-2、820-2:第二遮蔽电极

820-3:第三遮蔽电极

aa:主动区

aacom1、aacom2:共用信号垫

bs-ito:静电遮蔽层

cp、cp1、cp2:寄生电容

ck、xck:时脉信号电极

swr、swg:信号金属线

gs:栅极电极

inp:电压输入垫

mux:多工器电路

mux1、mux2:多工器控制信号

sa、sa1、sa2、sa3:周边区

sa_com1、sa_com2、s1_com1、s1_com2、s2_com1、s2_com2、s3_com1、s3_com2:遮蔽信号垫

sr:移位暂存器电路

op1、op2、op3、op4:运算放大单元

vcom:共用电压

vsh1、vsh2、vsh3:遮蔽电压

xgs:反向栅极电极

vg1、vg2、vg3、vg4、vg5:栅极驱动信号

vxg:反向栅极驱动信号

vp:电源信号

h、l:电平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实施例,其范例绘示于图式中。如果可能,在图式和说明书中使用相同的图式标记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为了清楚起见,图式中所绘示的各层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可能被调整。

请参照图1,图1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上视示意图。在图1中,显示装置100包括主动区aa与周边区sa,而周边区sa配置于主动区aa的一侧边,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于不同实施例中,周边区sa可位于主动区aa的两侧边或三侧边,此外,周边区sa亦可环绕主动区aa以进行配置。显示装置100中包括共用信号垫aacom1、aacom2以及遮蔽信号垫sa_com1、sa_com2。共用信号垫aacom1、aacom2通过导线130耦接至主动区aa中的共用电极110,而遮蔽信号垫sa_com1、sa_com2通过导线140耦接至周边区sa中的遮蔽金属层120。共用信号垫aacom1、aacom2接收共用电压,而遮蔽信号垫sa_com1、sa_com2则用以接收遮蔽电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共用电压以及遮蔽电压的电压电平可以是实质上相同,或也可以不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主动区aa中的共用电极110与周边区sa中的遮蔽金属层120相互电性隔离。也就是说,主动区aa中的共用电极110与周边区sa中的遮蔽金属120层本身并没有实体连接,并且是彼此断开、结构分离的。如此,遮蔽金属层120的电气特性变化并不会影响到共用电极110的电气特性,同样地,共用电极110的电气特性变化亦不会影响到遮蔽金属层120的电气特性。因此,致使遮蔽金属层与共用电极间的噪声不会相互传导。

具体而言,周边区sa中包括周边电路150,且周边电路150与遮蔽金属层120在垂直投影方向上可具有相互重叠的面积。为便于说明,图1所绘示的实施例中,周边电路150所占的区域面积略大于遮蔽金属层120,使得遮蔽金属层120可与部分周边电路150相互重叠。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周边电路150的区域面积可与遮蔽金属层120实质相同,使得遮蔽金属层120可与完整周边电路150实质上重叠。此外,亦可有金属布局、制程便利或电性考量等因素,适当调整周边电路150与遮蔽金属层120于垂直投影方向上的重叠面积大小。

于本实施例中,周边区sa可以为移位暂存器区以及多工器电路区的至少其一。换言之,周边区sa中可包括移位暂存器电路、多工器电路或其他金属走线。

以下请参照图2,图2绘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在图2中,显示装置200包括第一基板(未绘示)、第二基板(未绘示)与显示介质层(未绘示),而显示介质层夹设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通过电压驱动可调整显示介质层的作动,进而达到显示功能。其中,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所组成的显示装置200,可共同定义主动区aa与周边区sa,且周边区sa至少位于主动区aa的一侧。显示装置200更进一步包括静电遮蔽层bs-ito、共用电极210、栅极电极gs、遮蔽金属层220、多工器电路mux以及移位暂存器电路sr。于本实施例中,静电遮蔽层bs-ito设置于第一基板上,且延伸于主动区aa与周边区sa间。共用电极210、栅极电极gs、遮蔽金属层220、多工器电路mux以及移位暂存器电路sr则可设置于第二基板上。

于图2的实施例中,共用电极210配置在显示装置200的主动区aa中,使得共用电极210与静电遮蔽层bs-ito重叠设置。也就是说,共用电极210与静电遮蔽层bs-ito分别于第二基板的垂直投影面积会有重叠之处。另外,遮蔽金属层220配置在显示装置200的周边区sa中,使得遮蔽金属层220与静电遮蔽层bs-ito重叠设置。也就是说,遮蔽金属层220与静电遮蔽层bs-ito分别于第二基板的垂直投影面积会有重叠之处。于本实施中,周边电路具有多工器电路mux与移位暂存器电路sr,而多工器电路mux以及移位暂存器电路sr分别配置在遮蔽金属层220与第二基板(未绘示)之间,使得多工器电路mux与移位暂存器电路sr可分别与遮蔽金属层220垂直投影方向上有相互重叠的面积。因此,多工器电路mux、移位暂存器电路sr分别与遮蔽金属层220之间可产生寄生电容cp,如图2所示。

于本实施例中,共用电极210接收共用电压,而遮蔽金属层220用以接收遮蔽电压。在显示装置的操作过程中,多工器电路mux以及移位暂存器电路sr可接收所需的周边信号,举例而言,周边信号可以为多工器电路mux所接收的时脉信号,以及移位暂存器电路sr所接收的控制信号。在这样的条件下,多工器电路mux、移位暂存器电路sr上因操作产生的噪声可通过对应的寄生电容cp耦合至遮蔽金属层220。基于遮蔽金属层220与共用电极210彼此间不相接触,并形成电性隔离的情况下,遮蔽金属层220与共用电极210间的噪声不会相互传导。换言之,由多工器电路mux或移位暂存器电路sr所产生的噪声会屏蔽至遮蔽金属层220,减少其噪声影响于共用电极210,提供良好的显示品质。此外,当显示装置200设有触控感测结构时,亦可形成噪声屏蔽,减少影响在主动区中的所进行的触控检测动作。

此外,为了确保噪声不至被传递至共用电极210,除了在结构上,将遮蔽金属层220与共用电极210电性隔离,而彼此电极分离外,本发明的实施例更进一步将提供共用电压以及遮蔽电压的电源信号为电源隔离。也就是说,共用电压以及遮蔽电压分别来自于不同的电压源,并阻绝其周边电路所产生的噪声能通过遮蔽电极220与其电源而耦合至共用电压电源的可能性。

详细来说明,在电源隔离的部分,请参照图3,图3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电源产生方式的示意图。在图3的实施例中,共用电压vcom的电源、遮蔽电压vsh1的电源是彼此隔离的。也就是说,共用电压vcom、遮蔽电压vsh1是来自于不同电源,并且共用电压vcom以及遮蔽电压vsh1的电压电平实质上可以是相同的,或者也可以是不相同。于一实施例中,共用电压vcom、遮蔽电压vsh1的电压电平是实质相同的,如此可以避免遮蔽电极对显示介质层的影响,以进一步保有较佳的显示品质。于另一实施例中,共用电压vcom与遮蔽电压vsh1的电压电平不同,举例而言,遮蔽电压vsh1可为接地电压,形成稳定电压源,强化屏蔽噪声的稳定度。在图3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更包括多个运算放大单元op1以及op2以形成多个分别独立的电源。详言之,运算放大单元op1以及op2可共同接收电源信号vp,且运算放大单元op1以及op2分别依据电源信号vp分别产生共用电压vcom以及遮蔽电压vsh1。其中,共用电压vcom可提供至显示装置的主动区的共用电极,而遮蔽电压vsh1则可分别提供至显示装置的周边区的遮蔽金属层。通过运算放大单元op1与op2的元件特性,使得共用电压vcom与遮蔽电压vsh1并不会形成电压信号回灌至电源信号vp与提供电源信号vp的芯片310的情况。藉由此设计,于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可提供电源隔绝、实质相同电平的共用电压vcom与遮蔽电压vsh1,达到两电压源之间的噪声或干扰不会彼此相互影响。

于本实施例中,运算放大单元op1以及op2设置在电路板,且电路板另包括电压输入垫inp,其中运算放大单元op1以及op2的输入端可分别耦接至电压输入垫inp。显示装置亦可包含芯片310,用来提供电压至各电极层,而芯片310设置于电路板,且耦接至电压输入垫inp并提供电源信号vp。举例来说,芯片310可通过导电胶或其他导电材料而设置于电压输入垫inp,亦可通过电路板的金属结构与电压输入垫inp耦接。请同时参阅图1与图3,电路板的共通电压vcom与遮蔽电压vsh1可进一步分别电性传输至共用信号垫aacom1、aacom2与遮蔽信号垫sa_com1、sa_com2,如此一来,共通电极110与遮蔽金属层120不仅在结构上为电性隔绝,亦可在电压传递上可达到电源隔离。因此,由周边电路所产生的噪声,可被遮蔽金属层所屏蔽,无论在电极结构或信号传递上,都可减少对于共用电极所产生的干扰,进而提升显示品质或触控感测的灵敏度。

于另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具有多个电性隔离的遮蔽金属层,如图6、图7或图8所示,电路板上可更额外设置运算放大器op3以及op4。运算放大器op3以及op4可共同耦接至电压输入垫inp并依据电源信号vp分别产生遮蔽电压vsh2以及vsh3。其中,遮蔽电压vsh1~vsh3分别提供至多个电性隔离的遮蔽金属层。因此,可依遮蔽金属层的不同设计或数量,而设置多个运算放大器来形成可对应的电源隔离的遮蔽电压。于另一变形例中,芯片与运算放大器亦可设置于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上。

请参照图4,图4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显示装置400设有栅极电极gs与反向栅极电极xgs,其中栅极电极gs接收栅极驱动信号,反向栅极电极xgs则接收反向栅极驱动信号。在本实施例中,反向栅极电极xgs与栅极电极gs皆配置同一基板(未绘示)上,且位于共用电极410与基板之间,使得在垂直投影方向上反向栅极电极xgs与共用电极410有相互重叠的面积。反向栅极电极xgs与栅极电极gs是电性隔离,也就是说,反向栅极电极xgs与栅极电极gs本身并没有实体连接,并且是彼此断开的。

于本实施例中,栅极电极gs接收栅极驱动信号而反向栅极电极xgs则用以接收反向栅极驱动信号,其中反向栅极驱动信号与栅极驱动信号互补。通过反向栅极电极xgs所接收的与栅极驱动信号互补的反向栅极驱动信号,可进一步降低可能产生于共用电极410上的噪声。关于栅极驱动信号与反向栅极驱动信号的互补关系,详言之,栅极驱动信号与反向栅极驱动信号可皆为周期性的信号,当栅极驱动信号的信号电平为高时,反向栅极驱动信号的信号电平则为低,而当栅极驱动信号的信号电平为低时,反向栅极驱动信号的信号电平则为高。于本实施例中,共用电极410与栅极电极gs之间可形成寄生电容cp1,而共用电击410与反向栅极电极gs之间亦可形成寄生电容cp2。通过栅极驱动信号与反向栅极驱动信号为互补电平时,则寄生电容cp1与寄生电容cp2可为抵消作用,进而降低栅极驱动信号对于共用电极410所产生的干扰。同样地,可以提供显示品质外,当显示装置具有触控感测结构时,更可优化触控灵敏度。在实际的实施方式中,反向栅极驱动信号可通过反向器(inverter)接收栅极驱动信号来产生。

以下请参照图5a,图5a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反向栅极驱动信号波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具有多个依序致能的栅极驱动信号vg1、vg2、vg3、vg4以及vg5,为便于说明,仅绘示到栅极驱动信号vg5,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反向栅极驱动信号vxg的产生方式,则是在当所有的栅极驱动信号vg1、vg2、vg3、vg4以及vg5都为低电压电平时被拉高为高电平电压,并且,在栅极驱动信号vg1、vg2、vg3、vg4以及vg5中的任一为高电压电平时,反向栅极驱动信号vxg为低电压电平。于图5a中,时间与电压值仅为举例说明,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具体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可针对栅极驱动信号vg1、vg2、vg3、vg4以及vg5进行逻辑反或(nor)运算后而获得。于另一实施例中,反向栅极驱动信号可为周边电路信号的互补电平,举例来说,周边电路信号为单一时脉信号或多个时脉信号,则反向栅极驱动信号则可为单一时脉信号的互补电平,亦或为多个时脉信号总合的互补电平。如以图5b来看,图5b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反向栅极驱动信号波形示意图,且仅以两组周边电路信号来说明。周边电路信号为第一多工器控制信号mux1与第二多工器控制信号mux2,而反向栅极驱动信号vxg则为第一多工器控制信号mux1与第二多工器控制信号mux2总合的互补电平。如图5b所示,当第一多工器控制信号mux1为高电平h、第二多工器控制信号mux为低电平l时,则其总合为高电平。因此,在相同的时间点上,反向栅极驱动信号vxg为低电平l。类似地,当第一多工器控制信号mux1为低电平l、第二多工器控制信号mux为低电平l时,则其总合为低电平。因此,在相同的时间点上,反向栅极驱动信号vxg为高电平h。于另一实施例中,反向栅极驱动信号可为周边电路信号与栅极驱动信号总合的互补电平。反向栅极驱动信号可依不同需求而为不同信号或其多个信号总合的互补电平,皆可形成相互抵销的寄生电容,进而减少干扰。于图5a与图5b所绘示的信号波形为示意说明,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可依实际状况不同,如信号波形可为方波、正弦波或削角方波..等。此外,于图4的实施例中,反向栅极电极xgs为设置于主动区aa内,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亦可因制程便利、走线设计等原因,将反向栅极电极xgs设置于周边区sa。

请参照图6,图6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6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在图6中,显示装置600包括静电遮蔽层bs-ito、共用电极610、栅极电极gs、遮蔽电极620-1及620-2、多工器电路mux以及移位暂存器电路sr。不同于图2与图4的实施例的单一遮蔽金属层,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600的遮蔽金属层为多个遮蔽电极,如第一遮蔽电极620-1与第二遮蔽电极620-2,其中,第一遮蔽电极620-1位置对应于移位暂存器电路sr,而第二遮蔽电极620-2位置对应于多工器电路mux。

具体而言,第一遮蔽电极620-1与移位暂存器电路sr于垂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存在着相互重叠的面积,而第二遮蔽电极620-2与多工器电路mux于垂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有相互重叠的面积。此外,第一遮蔽电极620-1、第二遮蔽电极620-2皆与共用电极610电性隔离、电极结构分离,且第一遮蔽电极620-1、第二遮蔽电极620-2与共用电极610亦接收不同的电压源以达到各电极之间彼此电源隔离。因此,第一遮蔽电极620-1可屏蔽与隔绝来自移位暂存器电路sr所产生的噪声干扰,而第二遮蔽电极620-2可屏避与隔绝来自多工器电路mux所产生的噪声干扰。于本实施例中,移位暂存器电路sr包含时脉信号电极ck与反向时脉信号电极xck,分别用来做为时脉信号与反向时脉信号的传递。多工器电路mux则包含控制第一信号金属线swr与控制第二信号金属线swg,分别用来控制显示装置的数据信号传递。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移位暂存器电路sr更可具有其他电极结构或元件,同样地,多工器电路mux亦可有其他电极结构或元件。举例而言,多工器电路mux的多个电极亦可分别接收多个不同时序的时脉信号。

以下另请参考图7,图7绘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700的遮蔽金属层具有第一遮蔽电极720-1与第二遮蔽电极720-2,而第一遮蔽电极720-1位置同时对应于移位暂存器电路sr与多工器电路mux,而第二遮蔽电极720-2亦位置对应于移位暂存器电路sr与多工器电路mux。与图6实施例不相同的是,第一遮蔽电极720-1与第二遮蔽电极720-2相互平行配置,并于垂直投影方向上实质上有重叠面积。

详细来说明,请参考图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遮蔽电极720-1可配置于第二遮蔽电极720-2的上方,并且在第一遮蔽电极720-1可配置于第二遮蔽电极720-2之间形成寄生电容cp。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遮蔽电极720-1与第二遮蔽电极720-2所分别接收的遮蔽电压为电源隔离并且具有相同的电压电平,以致使第一遮蔽电极720-1与第二遮蔽电极720-2之间形成没有电压差异的寄生电容cp,以进一步提高噪声遮蔽效果,减少对于共用电极所产生的干扰,进而提升触控感测的灵敏度。

请参照图8,图8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上视示意图。与图1的实施例所不同的是,显示装置800的遮蔽金属层可具有多个遮蔽电极,且分别设置于主动区aa的多个侧边。详言之,遮蔽金属层可具有第一遮蔽电极820-1、第二遮蔽电极820-2与第三遮蔽电极820-3,且分别设置于主动区aa的不同侧边。周边电路则包含第一移位暂存器电路sr-1、第二移位暂存器电路sr-2与多工器电路mux,而第一移位暂存器电路sr-1与第二移位暂存器电路sr-2则分别位于主动区aa的相对两侧边,多工器电路mux则位于主动区aa的另一侧边,使得多工器电路mux位于第一移位暂存器电路sr-1与第二移位暂存器电路sr-2之间。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遮蔽电极820-1位置对应于第一移位暂存器电路sr-1,第三遮蔽电极820-3则位置对应于第二移位暂存器电路sr-2,而第二遮蔽电极820-2位置对应于多工器电路mux,其中上述提及位置对应则表示两元件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具有重叠面积。于图8的实施例中,为清楚绘示与说明,其遮蔽电极的面积大于各电路区域面积,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亦可依实际噪声状况而调整遮蔽电极与电路区域面积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的重叠关系,如遮蔽电极与电路区域的面积实质相同,且彼此完全重叠。此外,移位暂存器电路与多工器电路的位置亦可依不同需求而调整,可皆为主动区aa的同侧或异侧,本发明亦不以图8实施例的配置所限。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800并包括共用信号垫aacom1、aacom2以及遮蔽信号垫s1_com1、s1_com2、s2_com1、s2_com2、s3_com1以及s3_com2。共用信号垫aacom1、aacom2通过导线830耦接至主动区aa中的共用电极。遮蔽信号垫s1_com1、s1_com2、s2_com1、s2_com2、s3_com1以及s3_com2则分别通过不同的导线840耦接至周边区sa1~sa3中的遮蔽金属层。共用信号垫aacom1、aacom2接收共用电压,而遮蔽信号垫s1_com1、s1_com2、s2_com1、s2_com2、s3_com1以及s3_com2则用以接收遮蔽电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共用电压以及遮蔽电压的电压电平可以是实质上相同,或也可以不相同。

于本实施例中,遮蔽信号垫可以配置在共用信号垫的相邻或相对的两侧边,如图8所示,遮蔽信号垫s1_com1、s1_com2、s2_com1、s2_com2、s3_com1与s3_com2与共用信号垫aa_com1、aa_com2设置于显示装置800的同一侧,而呈现一行信号垫的设置方式。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可依导线、信号垫或芯片等不同需求而调整,如遮蔽信号垫可设置在显示装置的一侧,而共用信号垫则设置于另一侧。

另外,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800中,其内部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显示介质层、遮蔽信号垫、静电遮蔽层、共用电极以及多个遮蔽电极的配置实施方法,可以由图2至图7实施例的叙述中获致足够的教示、建议与实施说明,因此不再赘述。

图9绘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电源产生方式的示意图。显示装置更包括芯片910,并通过芯片910来产生相互电源隔离的遮蔽电压vsh1~vsh3以及共用电压vcom。其中,芯片910内可包括多个运算放大单元,且每个运算放大单元可对应单一脚位。因此,通过多个脚位以将各运算放大单元所分别产生的共用电压vcom、第一遮蔽电压vsh1、第二遮蔽电压vsh2与第三遮蔽电压vsh3,分别提供至共用电极以及遮蔽金属层。如此一来,可以输入电源隔离的各电压源至共用电极与遮蔽金属层。当将此电源隔离的各电压源输入至显示装置时,形成于周边电路所产生的噪声,可屏蔽于遮蔽金属层,无论在电极结构或信号传递上,都可减少对于共用电极所产生的干扰,进而优化显示品质或提升触控感测的灵敏度。图9的实施例,芯片910可设有三个脚位,以提供三组电源隔绝的遮蔽电压,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可依不同需求,设置其他数量的脚位,以提供不同数量的遮蔽电压。另外,芯片910可设置于电路板上,且通过电路板将其各电压传递至显示装置,亦可直接设置于显示装置的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上。

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包括多个芯片,其中之一提供遮蔽电压(例如遮蔽电压vsh1)至遮蔽金属层,其中的另一则提供共用电压vcom至共用电极,并使遮蔽电压与共用电压vcom相互电源隔离。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通过多个运算放大单元或是芯片,将共用电压经由共用信号垫送至共用电极,并且将遮蔽电压经由遮蔽信号垫送至遮蔽金属层。也就是说,共用电极与遮蔽金属层是分别通过共用信号垫与遮蔽信号垫,而取得共用电压与遮蔽电压,共用电极与遮蔽金属层相互在结构上达到电性绝缘,且电源隔绝。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藉由共用电极与遮蔽金属层相互电性隔离,并通过使共用电压与遮蔽电压相互电源隔离的配置,以降低噪声在主动区及周边区间相互传递,改善触控灵敏度以及面板显示的品质。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