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的触控感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34186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显示器的触控感应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触控感应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显示器的触控感应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目前行动装置或屏幕的触控面板技术,是将两个不同轴向之电极感应层(touchsensor)直接设置在透光基板上。如此,当有触摸发生时,触摸物改变了触摸位置上原有存在的耦合电容的分布,通过感知到耦合电容的变化以测定出触摸发生的位置。

然而,透光基板上二者两个轴向电极的交会之处,为了使两种轴向电极彼此绝缘,其中一轴向电极就需要桥接结构跨越另一轴向电极,且需要在绝缘层上形成通孔供桥接结构穿越而连接两端的电极图案。

实务需要桥接结构设计的越短越好,使桥接结构的整体阻抗能尽量降低,但在绝缘层上形成通孔的制程需预留制程公差的安全距离,使误差产生时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如何让上述桥接结构的整体阻抗能尽量降低,一直是触控感应结构之感应电极层技术寻求突破的其中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提供一种能降低桥接结构整体阻抗的显示器的触控感应结构,其包含一基板、第一导电电极、第二导电电极、一绝缘层以及一桥接电极。第一导电电极包含复数个第一区域,其覆盖于基板的表面,并以连接电极连接该些第一区域。第二导电电极包含复数个第二区域,其覆盖于基板的表面,其中每两紧邻的第二区域具有一对紧邻的第一轮廓边,且每一第二区域均具有第二轮廓边,其连接第一轮廓边。绝缘层覆盖于该些第一、二导电电极与连接电极。桥接电极跨越连接电极以连接每两紧邻的第二区域,桥接电极的二相对端系穿越绝缘层的二通孔而连接每两紧邻的第二区域,其中二通孔之第一外缘边与其紧邻的第一轮廓边的间距大于或等于一设计安全距离,二通孔之一第二外缘边与其紧邻的第二轮廓边之间的夹角小于10度。

依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二通孔之第二外缘边平行于其紧邻的第二轮廓边。

依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二通孔之第二外缘边与其紧邻的第二轮廓边的间距大于或等于设计安全距离。

依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该些第一、二对导电电极仅覆盖于基板其中一表面,而不覆盖基板的其他表面。

依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二通孔之形状为一等腰梯形。

依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二通孔之形状为一六边形。

依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六边形为一等腰梯形与矩形的组合。

依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基板的材质为透光材料。

依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该些第一、二对导电电极的材质为透光材料。

依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绝缘层的材质为透光材料。

综合以上所述,本发明之显示器的触控感应结构,应用新的通孔设计原则,使通孔的外形更趋近于导电电极的图案外形,藉以进一步缩短两通孔之间距,进而使穿越两通孔的桥接电极之阻抗更降低,阻抗降低幅度达10%以上。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之详细说明如下:

图1系绘示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所述之显示器的触控感应结构的俯视图;

图2系绘示图1之触控感应结构的剖面线2-2的剖面图;

图3系绘示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所述之触控感应结构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4系绘示根据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所述之触控感应结构的局部放大俯视图;以及

图5系绘示根据本发明之再一实施例所述之触控感应结构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附图标记:

100:触控感应结构

102:基板

104:导电电极

104a:第二区域

104b:第二区域

104c:第一区域

104d:第一区域

106:绝缘层

108a:连接电极

108b:桥接电极

110:通孔

110a:通孔

110b:通孔

110c:通孔

114a:第一轮廓边

114b:第二轮廓边

118a:第一外缘边

118b:第二外缘边

118c:第三外缘边

118d:第一外缘边

118e:第二外缘边

118f:第三外缘边

r:设计安全距离

θ:夹角

d:间距

d1:间距

d2:间距

l1:长度

l2: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之一态样是提供一种显示器的触控感应结构,藉以降低导电电极之间的桥接电极的整体阻抗。此触控感应结构改变桥接电极之两端穿过绝缘层的通孔之形状,使两通孔能更靠近导电电极的轮廓边,进而缩短两通孔的间距,亦降低桥接电极的整体阻抗。

请同时参照图第1~3图,图1系绘示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所述之显示器的触控感应结构的俯视图;图2系绘示图1之触控感应结构沿剖面线2-2的剖面图;以及图3系绘示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所述之触控感应结构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显示器的触控感应结构100包含一基板102、沿横向第一导电电极以及沿纵向第-二导电电极。同一行的复数个第一导电电极以连接电极彼此连接,例如图1第一导电电极之第一区域104c、104d之间以连接电极108a彼此连接。同一列的复数个第二导电电极以桥接电极彼此连接,例如图1第-二导电电极之第二区域104a、104b之间以桥接电极108b彼此连接。

桥接电极108b系跨越连接电极108a以连接每两紧邻的第二区域104a、104b,且桥接电极108b的二相对端系穿越绝缘层106的二通孔110而连接每两紧邻的第二区域104a、104b。绝缘层106系覆盖于该些第一、二导电电极的各区域与连接电极。在本实施例中,该些第一、二导电电极的各区域(104a、104b、104c、104d)与连接电极108a系大致位于同一水平层,以同一道制程所制造。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二导电电极之间系以绝缘层106阻绝彼此,桥接电极108b与连接电极108a之间亦以绝缘层106阻绝彼此。

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02可以是透光基板,例如玻璃基板或其他透光材质的基板;该些第一、二对导电电极及连接电极、桥接电极的材质可以是透光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to)薄膜或其他透光材质的导电薄膜;绝缘层106的材质可以是透光材料,例如透光胶材。

在本案的实施例中,该些第一、二导电电极仅覆盖于基板102其中一表面(例如上表面),而不覆盖基板102的其他表面(例如下表面)。

在桥接电极108b的二相对端穿越绝缘层106的通孔110,一般均为方形或矩形,例如图3中的通孔110a。当导电电极104的图案为类似图3中的梯形图案时,为了使绝缘层之通孔110a的位置无误的位于导电电极104的区域,需使通孔110a的所有外缘边离最近轮廓边至少一设计安全距离r,例如一制程公差,使通孔110a的位置能无误的形成于导电电极104的区域内。本案发明发现若以上述规则设计通孔110a的位置时,通孔110a距离第2轮廓边114b设计安全距离r,已是两通孔110a之间距d1最小的状况。

为了进一步缩短上述两通孔之间距,本发明提出新的通孔设计规则。请参照图4,绘示根据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所述之触控感应结构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基本上,新通孔设计规则在不改变通孔面积下(例如图4的通孔110b的面积等于图3之通孔110a的面积),缩短上述两通孔之间距。新通孔110b的第一外缘边118a缩短了(相较于通孔110a),且使其与其紧邻导电电极的第一轮廓边114a的间距为一设计安全距离r。

新通孔设计规则还包含通孔110b的第二外缘边118b与其紧邻导电电极的第二轮廓边114b的夹角θ小于10度。当夹角θ等于0度时,即通孔110b的第二外缘边118b平行于其紧邻导电电极的第二轮廓边114b。通孔110b的第二外缘边118b与其紧邻导电电极的第二轮廓边114b的间距仍需大于或等于设计安全距离r。

请同时参照第3、4图,通孔110b的外形更趋近于导电电极104的图案外形,使其第一外缘边118a更接近其紧邻的导电电极的第一轮廓边114a(最小的间距为设计安全距离r)。因此,两通孔110b的间距d2的算法如下:

d2=2r+d,

其中间距d为两导电电极104之图案的间距。

当第3、4图之间距d相同时,两通孔110b的间距d2系小于两通孔110a的间距d1。因通孔110a的外缘边离最近轮廓边114a的间距显然大于设计安全距离r,故两通孔110a的间距d1系大于2r+d(即两通孔110b的间距d2)。

若进一步比较第3、4图实施例之间的差异,通孔110a的外缘边(图3中的虚线系平形于第二轮廓边114b)与其最近轮廓边114b的夹角θ(或称偏移角)系大于10度,而通孔110b的第二外缘边118b与其紧邻导电电极的第二轮廓边114b的夹角θ小于10度(图4中的虚线系平形于第二外缘边118b)。通孔110b的第一外缘边118a小于第三外缘边118c而形成等腰梯形,而通孔110a为一矩形或方形,且通孔110b的长度l1大于通孔110a之(任一边的)边长。

虽然图4之通孔110b的外形更趋近于导电电极104的图案外形,但新通孔设计规则并不限定通孔的外形需近似于导电电极的图案外形或限定为梯形或等腰梯形。以图5的通孔110c为例,通孔110c为一六边形,或说是等腰梯形与矩形的组合。通孔110c的第一外缘边118d与其紧邻导电电极的第一轮廓边114a的间距为一设计安全距离r。通孔110c的第二外缘边118e与其紧邻导电电极的第二轮廓边114b的夹角θ小于10度(包含夹角θ等于0度的「平行」状况)。而且,通孔110c的第二外缘边118e与其紧邻导电电极的第二轮廓边114b的间距亦为设计安全距离r。

若进一步比较第4、5图实施例之间的差异,通孔110c的第一外缘边118d系大于通孔110b的第一外缘边118a,而使通孔110c的第二外缘边118e与其紧邻导电电极的第二轮廓边114b的间距亦能缩小到设计安全距离r。至于通孔110c为等腰梯形与矩形的组合,其矩形部份也不需一定为矩形,例如第三外缘边118f可以不需为直线,只要其图形的外缘边距导电电极的轮廓边大于或等于设计安全距离r即可,无需限制外形。通孔110c的设计思维系要进一步缩短其长度l2(相较于通孔110b之长度l1),使其整体更靠近导电电极的第一轮廓边114a。

请同时参照第3~5图,其共同的通孔设计原则均为通孔的外缘边与其紧邻导电电极的轮廓边的间距大于或等于设计安全距离r,且通孔(110a、110b、110c)之面积均相同。在上述共通原则下,通孔(110b、110c)改变其形状使两通孔之间距进一步缩短(相较于通孔110a),而使穿越两通孔的桥接电极之阻抗更降低。经实际验证比较,例如以穿越通孔110b或通孔110c的桥接电极与穿越通孔110a的桥接电极的比较,桥接电极之阻抗能降低达10%以上。

本发明之通孔设计原则将通孔外形改为非矩形,但并不限于上述的梯形或六边形,只要通孔外形符合通孔的外缘边与其紧邻导电电极的轮廓边的间距大于或等于设计安全距离r,且通孔的第二外缘边与其紧邻导电电极的第二轮廓边的夹角小于10度,均能使两通孔之间距更进一步缩短,而使穿越两通孔的桥接电极之阻抗更降低。

综合以上所述,本发明之显示器的触控感应结构,应用新的通孔设计原则,使通孔的外形更趋近于导电电极的图案外形,藉以进一步缩短两通孔之间距,进而使穿越两通孔的桥接电极之阻抗更降低。

虽然本发明已以数个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任何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之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之保护范围当视后附之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