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3331746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大多种可视化、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移动智能终端(例如: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智能电视、智能终端等),都能够提供资讯浏览的功能。但由于移动智能终端体积小、可视化屏幕占比小等原因,在用户想要浏览更多的资讯内容时,就需要在终端的可视化屏幕上完成各种手势操作,如进行可视化屏幕的滑动等操作,以便可视化屏幕上能够呈现更丰富的内容。由此可见,上述通过在可视化屏幕上进行各种手势操作的方式虽然使可视化屏幕呈现出更多的内容,但并没有很好地利用终端的屏幕空间,且用户想要浏览其它内容时,还需执行额外的手势操作,对用户而言体验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用以实现提高终端屏幕上可见区域的利用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消息处理方法,包括:

展示消息列表页中目标消息条目对应的当前消息页面;

在所述当前消息页面上,监测针对所述当前消息页面的行为信息;

响应于对所述当前消息页面的退出指令,退出所述当前消息页面,以返回包括所述当前消息页面对应的目标消息条目的消息列表页;

根据所述行为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消息条目对应的隐藏模式;

在所述消息列表页上以所述隐藏模式隐藏所述目标消息条目。

可选地,所述隐藏模式包括立即隐藏模式或延时隐藏模式;其中,所述延时隐藏模式指在第一预设时长之后隐藏的模式。可选地,所述行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在所述当前消息页面上的停留时长;

在所述当前消息页面上针对消息内容的滚动距离;

所述当前消息页面的退出方式;所述退出方式包括:由用户触发指定按键时所触发的第一退出方式,或,非用户主动触发的第二退出方式。

可选地,根据所述行为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消息条目对应的隐藏模式,包括:

当所述行为信息满足以下至少一项时,确定所述目标消息条目对应的隐藏模式为所述立即隐藏模式:

在所述当前消息页面上的停留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长;

在所述当前消息页面上针对消息内容的滚动距离达到预设阈值;

所述当前消息页面的退出方式为所述第一退出方式。

可选地,当所述行为信息包括在所述当前消息页面上针对消息内容的滚动距离时,监测针对所述当前消息页面的行为信息,包括:

确定所述当前消息页面的总长度,以及,确定所述当前消息页面退出时在当前可见区域内的第一顶端位置;

根据所述当前可见区域内的第一顶端位置以及所述当前消息页面的第二顶端位置,计算所述第一顶端位置与所述第二顶端位置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顶端位置与所述第二顶端位置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当前消息页面的总长度,计算在所述当前消息页面上针对消息内容的滚动距离。

可选地,根据所述行为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消息条目对应的隐藏模式,包括:

根据所述行为信息判断所述用户是否期望退出所述当前消息页面;

若判定所述用户期望退出所述当前消息页面,则确定所述隐藏模式为所述立即隐藏模式;

若判定所述用户不期望退出所述当前消息页面,则确定所述隐藏模式为所述延迟隐藏模式。

可选地,根据所述行为信息判断所述用户是否期望退出所述当前消息页面,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的阅读偏好信息,所述阅读偏好信息包括针对单个消息页面的偏好阅读时长、偏好阅读速度、在所述单个消息页面上的偏好操作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将所述行为信息与所述阅读偏好信息进行匹配,以确定所述行为信息是否符合所述阅读偏好信息;

若是,则判定所述用户期望退出所述当前消息页面;

若否,则判定所述用户不期望退出所述当前消息页面。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统计所述用户针对多个消息页面的历史行为信息,所述历史行为信息包括针对各所述消息页面的阅读时长、阅读速度、在各所述消息页面上的操作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根据所述历史行为信息确定所述用户的阅读偏好信息。

可选地,所述行为信息包括由所述用户选择的目标隐藏模式;

相应地,根据所述行为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消息条目对应的隐藏模式,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消息条目对应的隐藏模式为所述目标隐藏模式。

可选地,在所述消息列表页上以所述隐藏模式隐藏所述目标消息条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提取除所述目标消息条目之外的其他消息条目填充隐藏所述目标消息条目对应的空缺位置。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消息处理装置,包括:

展示模块,用于展示消息列表页中目标消息条目对应的当前消息页面;

监测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消息页面上,监测针对所述当前消息页面的行为信息;

返回模块,用于响应于对所述当前消息页面的退出指令,退出所述当前消息页面,以返回包括所述当前消息页面对应的目标消息条目的消息列表页;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行为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消息条目对应的隐藏模式;

隐藏模块,用于在所述消息列表页上以所述隐藏模式隐藏所述目标消息条目。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监测针对当前消息页面的行为信息,并在退出当前消息页面,返回包括当前消息页面对应的目标消息条目的消息列表页时,根据行为信息确定目标消息条目对应的隐藏模式,进而在消息列表页上以隐藏模式隐藏目标消息条目。因此,该技术方案使得已被打开过的目标消息条目不再占用消息列表页的空间,从而使得终端屏幕上能够展示更多有用的消息条目,提升了终端屏幕上可见区域的利用率。并且,该技术方案还能够根据行为信息采取不同的隐藏模式隐藏目标消息条目,从而使目标消息条目的隐藏更具灵活性、更能符合用户当前阅读消息的行为信息,提升了用户阅读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消息处理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消息处理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消息处理方法中消息列表页的示意性界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消息处理方法中另一消息列表页的示意性界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消息处理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用以实现提高终端屏幕上可见区域的利用率。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消息处理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1,展示消息列表页中目标消息条目对应的当前消息页面。

步骤s102,在当前消息页面上,监测针对当前消息页面的行为信息。

步骤s103,响应于对当前消息页面的退出指令,退出当前消息页面,以返回包括当前消息页面对应的目标消息条目的消息列表页。

步骤s104,根据行为信息确定目标消息条目对应的隐藏模式。

步骤s105,在消息列表页上以隐藏模式隐藏目标消息条目。

本实施例中,消息条目可以是短信条目、即时消息条目、新闻资讯条目等任一种可在终端屏幕上显示的消息条目。其中,终端可以是平板、智能手表、智能电视、智能终端等任一种具有可视化、可操作性的移动终端。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监测针对当前消息页面的行为信息,并在退出当前消息页面,返回包括当前消息页面对应的目标消息条目的消息列表页时,根据行为信息确定目标消息条目对应的隐藏模式,进而在消息列表页上以隐藏模式隐藏目标消息条目。因此,该技术方案使得已被打开过的目标消息条目不再占用消息列表页的空间,从而使得终端屏幕上能够展示更多有用的消息条目,提升了终端屏幕上可见区域的利用率。并且,该技术方案还能够根据行为信息采取不同的隐藏模式隐藏目标消息条目,从而使目标消息条目的隐藏更具灵活性、更能符合用户当前阅读消息的行为信息,提升了用户阅读效率。

以下详细说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消息处理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隐藏模式包括立即隐藏模式或延时隐藏模式;其中,延时隐藏模式指在第一预设时长之后隐藏的模式。在一个实施例中,行为信息包括以下a1-a3中的至少一项:

a1、在当前消息页面上的停留时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记录进入当前消息页面的时间以及离开当前消息页面的时间,进而计算用户在当前消息页面上的停留时长。具体的,当打开一则消息条目后,进入该消息条目对应的消息页面,此时记录进入该消息页面的时间;当接收到对该消息页面的退出指令时,记录退出该消息页面的时间;那么,退出该消息页面的时间以及进入该消息页面的时间之间的差值,即为在当前消息页面上的停留时长。

a2、在当前消息页面上针对消息内容的滚动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考虑到不同用户对消息内容的缩放比例可能不同,因此针对消息内容的滚动距离通常以百分比的形式表征。可通过以下步骤计算消息内容的滚动距离:

步骤一、确定当前消息页面的总长度,以及,确定当前消息页面退出时在当前可见区域内的第一顶端位置。其中,当前消息页面的总长度指当前消息页面的整个页面的顶端和底部之间的长度。

步骤二、根据当前可见区域内的第一顶端位置以及当前消息页面的第二顶端位置,计算第一顶端位置与第二顶端位置之间的距离。其中,当前消息页面的第二顶端位置指当前消息页面的整个页面的顶端位置。

步骤三、根据第一顶端位置与第二顶端位置之间的距离、以及当前消息页面的总长度,计算在当前消息页面上针对消息内容的滚动距离。该步骤中,利用第一顶端位置与第二顶端位置之间的距离除以当前消息页面的总长度,即为当前消息页面上针对消息内容的滚动距离。

例如,假设当前消息页面的总长度为100cm,当前消息页面退出时在当前可见区域内的第一顶端位置为消息内容“abc”所在的位置。根据当前可见区域内的第一顶端位置(即消息内容“abc”所在的位置)以及当前消息页面的第二顶端位置(即整个页面的顶端位置),可计算出第一顶端位置与第二顶端位置之间的距离,假设为80cm。那么,根据第一顶端位置与第二顶端位置之间的距离(80cm)、以及当前消息页面的总长度(100cm),即可计算出在当前消息页面上针对消息内容的滚动距离为80/100=80%。

a3、当前消息页面的退出方式;退出方式包括:由用户触发指定按键时所触发的第一退出方式,或,非用户主动触发的第二退出方式。

其中,指定按键可以是终端上的物理返回按键,也可以是当前提供浏览功能的客户端中的虚拟返回按键。由用户触发指定按键时所触发的第一退出方式如:用户通过点击终端上的物理返回按键或当前提供浏览功能的客户端中的虚拟返回按键触发对当前消息页面的退出指令,导致当前页面退出。非用户主动触发的第二退出方式可包括除第一退出方式之外的其他任一种退出方式,如:当前提供浏览功能的客户端本身造成的退出事件(如程序出错导致页面主动退出)。

按照上述方式获取到用户针对当前消息页面的行为信息,即可在退出当前消息页面之后,根据行为信息确定目标消息条目对应的隐藏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用户针对当前消息页面的行为信息满足预设的立即隐藏条件,则确定目标消息条目对应的隐藏模式为立即隐藏模式;若用户针对当前消息页面的行为信息不满足立即隐藏条件,则确定目标消息条目对应的隐藏模式为延时隐藏模式。其中,延时隐藏模式指在第一预设时长之后隐藏的模式。

本实施例中,立即隐藏条件包括:在当前消息页面上的停留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长;和/或,在当前消息页面上针对消息内容的滚动距离达到预设阈值;和/或,当前消息页面的退出方式为第一退出方式。即,针对当前消息页面的行为信息满足上述立即隐藏条件中的至少一项,则可确定目标消息条目对应的隐藏模式为立即隐藏模式。

立即隐藏条件可以是上述条件中的任一项,还可以是上述条件中的两项或三项的结合。

例如,当立即隐藏条件包括在当前消息页面上的停留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长、以及在当前消息页面上针对消息内容的滚动距离达到预设阈值时,假设第二预设时长为5分钟,预设阈值为80%,那么只有当用户在当前消息页面上的停留时长达到5分钟、且在当前消息页面上针对消息内容的滚动距离达到80%时,才能确定目标消息条目对应的隐藏模式为立即隐藏模式,此时,在返回消息列表页后可立即隐藏目标消息条目。

再例如,立即隐藏条件仅包括当前消息页面的退出方式为由用户触发指定按键时所触发的第一退出方式。如果当前消息页面的退出方式为由用户触发指定按键时所触发的第一退出方式,即,当前消息页面是由用户主动发起退出指令的,这说明用户已阅读完当前消息页面中的消息内容或者用户对当前消息页面中的消息内容不感兴趣,此时可确定目标消息条目对应的隐藏模式为立即隐藏模式。如果当前消息页面的退出方式为非用户主动触发的第二退出方式,即,当前消息页面是由当前提供浏览功能的客户端本身造成的退出事件,这说明用户还未阅读完当前消息页面中的消息内容,此时可确定目标消息条目对应的隐藏模式为延时隐藏模式,即在第一预设时长之后隐藏目标消息条目。在第一预设时长之内,若用户还想继续阅读目标消息条目对应的消息内容,则可重新打开目标消息条目。可见,即使用户针对当前消息页面的行为信息不满足立即隐藏条件,也能够为用户提供一定的时间供用户选择是否继续打开目标消息条目,而并非针对所有打开过的消息条目均直接隐藏,极大地提高了用户阅读消息的体验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退出当前消息页面之后,还可根据监测到的行为信息判断用户是否期望退出当前消息页面。其中,行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在当前消息页面上的停留时长、阅读速度、在当前消息页面上针对消息内容的滚动距离、当前消息页面的退出方式。若用户期望退出当前消息页面,则确定目标消息条目的隐藏模式为立即隐藏模式;反之,若用户不期望退出当前消息页面,则确定目标消息条目的隐藏模式为延时隐藏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根据用户的阅读偏好信息来判断用户是否期望退出当前消息页面。其中,用户的阅读偏好信息包括针对单个消息页面的偏好阅读时长、偏好阅读速度、在单个消息页面上的偏好操作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其中,各项信息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确定的值,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区间范围。例如,用户的阅读偏好信息中,针对单个消息页面的偏好阅读时长为10~15分钟,偏好阅读速度为20行/分钟(或100字/分钟),在单个消息页面上的偏好操作信息包括滚动操作、对指定返回键的触发操作等。

本实施例中,用户的阅读偏好信息是预先根据用户多次阅读消息时的行为信息统计分析得到的。即:统计用户针对多个消息页面的历史行为信息,该历史行为信息包括针对各消息页面的阅读时长、阅读速度、在各消息页面上的操作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根据统计的历史行为信息确定用户的阅读偏好信息。以下列举几种确定用户的阅读偏好信息的方式。

确定用户的偏好阅读时长时,可根据历史行为信息中针对多个消息页面的阅读时长确定出偏好阅读时长的区间范围,还可将针对多个消息页面的阅读时长的平均值作为偏好阅读时长。例如,统计了用户针对100个消息页面的历史行为信息,其中,用户对这100个消息页面的阅读时长均在10~15分钟内。那么,根据统计的历史行为信息,可确定用户的偏好阅读时长为10~15分钟。或者,还可计算用户对这100个消息页面的阅读时长的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如12分钟)确定为用户的偏好阅读时长。

此外,考虑到存在非用户主动触发的页面退出情况(如程序出错导致页面主动退出),在统计历史行为信息中的阅读时长时,还可将页面退出之后用户是否再次打开同一消息页面的情况考虑在内。例如,针对同一消息页面,假若用户对该消息页面的阅读时长为5分钟,然而在退出该消息页面之后,用户再次打开该消息页面,并继续阅读了5分钟,那么,用户对该消息页面的阅读时长实际为10分钟;若用户在退出该消息页面之后并未再次打开该消息页面,则用户对该消息页面的阅读时长为5分钟。

确定用户的偏好阅读速度时,可根据历史行为信息中针对多个消息页面的阅读速度确定出偏好阅读速度的区间范围,还可将针对多个消息页面的阅读速度的平均值作为偏好阅读速度。其中,偏好阅读速度可采用每分钟多少行、每分钟多少字数或每分钟滚动的消息内容占终端屏幕的百分比等形式来表征。以每分钟多少行为例,假设统计了用户针对100个消息页面的历史行为信息,其中,用户对这100个消息页面的阅读速度均在20~30行/分钟之内。那么,根据统计的历史行为信息,可确定用户的偏好阅读速度为20~30行/分钟。或者,还可计算用户对这100个消息页面的阅读速度的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例如15行/分钟)确定为用户的偏好阅读速度。采用其他形式表征偏好阅读速度时,确定偏好阅读速度的方式与上述示例类似,不再一一列举。

对于用户在各消息页面上的操作信息,可在用户每次阅读消息的过程中监测用户在消息页面上的操作信息,并进行保存。在统计历史行为信息时,直接获取预先保存的操作信息即可。

获取到用户的阅读偏好信息后,即可根据监测到的行为信息及阅读偏好信息判断用户是否期望退出当前消息页面。具体的,可将行为信息与阅读偏好信息进行匹配,以确定行为信息是否符合用户的阅读偏好信息。若行为信息符合用户的阅读偏好信息,则可确定用户期望退出当前消息页面;反之,若行为信息不符合用户的阅读偏好信息,则可确定用户不期望退出当前消息页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行为信息中符合阅读偏好信息的信息数目达到预设数目,则确定行为信息符合用户的阅读偏好信息。例如,预设数目为2,假设阅读偏好信息包括:针对单个消息页面的偏好阅读时长为10~15分钟、偏好阅读速度为20行/分钟、在单个消息页面上的偏好操作信息包括对指定返回键的触发操作。若监测到的行为信息中,在当前消息页面上的停留时长为12分钟,阅读速度为20行/分钟,对当前消息页面的退出方式为通过对指定返回键的触发操作退出,显然,行为信息中包括三项信息符合用户的阅读偏好信息,因此可确定行为信息符合用户的阅读偏好信息;若监测到的行为信息中,在当前消息页面上的停留时长为5分钟,阅读速度为20行/分钟,对当前消息页面的退出方式为非用户触发的意外退出,显然,行为信息中仅包括一项信息(即阅读速度)符合用户的阅读偏好信息,因此可确定行为信息不符合用户的阅读偏好信息。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先确定出行为信息与阅读偏好信息之间的匹配度,进而根据匹配度确定该行为信息是否符合用户的阅读偏好信息。例如,通过比较匹配度与预设匹配度阈值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行为信息是否符合用户的阅读偏好信息。假设预设匹配度阈值为80%,行为信息与阅读偏好信息之间的匹配度为90%,即高于预设匹配度阈值,则确定该行为信息符合用户的阅读偏好信息;假设行为信息与阅读偏好信息之间的匹配度为50%,即低于预设匹配度阈值,则确定该行为信息不符合用户的阅读偏好信息。

本实施例中,确定行为信息与阅读偏好信息之间的匹配度时,可通过比较行为信息中的各项信息与阅读偏好信息中的对应信息,并根据行为信息中与阅读偏好信息中相匹配的信息数目来计算匹配度。或者,还可设置每项信息的权重,进而根据行为信息中的各项信息与阅读偏好信息中的对应信息、以及各项信息的权重来计算匹配度。

例如,行为信息中,在当前消息页面上的停留时长的权重为30%,阅读速度的权重为20%,当前消息页面的退出方式的权重为50%。假设监测到的行为信息中,在当前消息页面上的停留时长与阅读偏好信息中的偏好阅读时长相匹配,在当前消息页面上的阅读速度与阅读偏好信息中的偏好阅读速度不相匹配,当前消息页面的退出方式与阅读偏好信息中的偏好操作信息相匹配,那么,行为信息与阅读偏好信息之间的匹配度p=p1*30%+p2*20%+p3*50%。其中,p1、p2、p3分别表示各项信息与阅读偏好信息中的对应信息的匹配值,且当匹配时,pn的值为1,当不匹配时,pn的值为0。进一步地,可计算出行为信息与阅读偏好信息之间的匹配度p=1*30%+0*20%+1*50%=80%。

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能够统计分析出用户的阅读偏好信息,并根据用户的阅读偏好信息确定用户是否期望退出当前消息页面,进而根据该确定结果选择对目标消息条目的隐藏方式,使得目标消息条目的隐藏方式更加符合用户的当前期望。尤其是在确定用户不期望退出当前消息页面时,能够采用延时隐藏模式隐藏目标消息条目,即在预设时长后再隐藏目标消息条目,从而使用户能够在预设时长之内重新打开目标消息条目对应的消息页面,并继续阅读,极大提高了用户的阅读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行为信息还包括由用户选择的目标隐藏模式。本实施例中,消息页面上可预先设定针对隐藏模式的选项,可包括立即隐藏、延时隐藏、不隐藏等选项。用户在退出当前消息页面之前,可选择其中一个隐藏模式的选项。此时,确定用户所选择的目标隐藏模式即为目标消息条目对应的隐藏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消息列表页上以隐藏模式隐藏目标消息条目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提取除目标消息条目之外的其他消息条目填充隐藏目标消息条目对应的空缺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隐藏目标消息条目之后,可上移位于目标消息条目之后的消息条目,以使隐藏目标消息条目对应的空缺位置被填充。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消息处理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201,在消息列表页上,响应于对目标消息条目的打开指令,展示目标消息条目对应的消息页面。

图3示出了该实施例中消息列表页的示意图。在图3中,消息列表页上包括消息条目1、消息条目2、消息条目3、消息条目4和消息条目5。

步骤s202,记录用户在当前消息页面上的行为信息。

步骤s203,响应于对当前消息页面的退出指令,退出当前消息页面,以返回包括当前消息页面对应的目标消息条目的消息列表页。

步骤s204,获取所记录的用户的行为信息,并判断该行为信息是否满足立即隐藏条件。若是,则执行步骤s205;若否,则执行步骤s207。

步骤s205,确定目标消息条目对应的隐藏模式为立即隐藏模式。

步骤s206,在消息列表页上立即隐藏目标消息条目,并上移位于目标消息条目之后的消息条目。

执行步骤s206之后,消息列表页如图4所示。假设本实施例中的目标消息条目为消息条目3,则由图4可看出,消息条目3被隐藏,且位于消息条目3之后的消息条目4、消息条目5以及消息条目6的位置被上移。显然,若不隐藏消息条目3,则终端屏幕的可见区域内是无法展示消息条目6的,用户若想查看消息条目6,必须通过手势操作(如滑动屏幕)才可查看得到。

步骤s207,确定目标消息条目对应的隐藏模式为延时隐藏模式。

步骤s208,在返回消息列表页的预设时长后隐藏目标消息条目,并上移位于目标消息条目之后的消息条目。

执行步骤s206之后,消息列表页也如图4所示,不同之处在于消息条目3的隐藏时间被延迟了。假设预设时长为30秒,则当隐藏模式为延时隐藏模式时,首先返回至如图3所示的消息列表页,然后在30秒之后隐藏消息条目3,消息列表页被更新为如图4所示的页面。在这30秒之内,用户可重新打开消息条目3。

由上述可知,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在退出当前消息页面,返回包括当前消息页面对应的目标消息条目的消息列表页时,在消息列表页上隐藏目标消息条目,使得已被打开过的目标消息条目不再占用消息列表页的空间,从而使得终端屏幕上能够展示更多有用的消息条目,提升了终端屏幕上可见区域的利用率,同时提升了用户阅读效率。

综上,已经对本主题的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可以是有利的。

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消息处理方法,基于同样的思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消息处理装置。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消息处理装置的示意性框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

展示模块510,用于展示消息列表页中目标消息条目对应的当前消息页面。

监测模块520,用于在当前消息页面上,监测针对所述当前消息页面的行为信息。

返回模块530,用于响应于对当前消息页面的退出指令,退出当前消息页面,以返回包括当前消息页面对应的目标消息条目的消息列表页。

确定模块540,用于根据行为信息确定目标消息条目对应的隐藏模式。

隐藏模块550,用于在消息列表页上以隐藏模式隐藏目标消息条目。

在一个实施例中,隐藏模式包括立即隐藏模式或延时隐藏模式;其中,延时隐藏模式指在第一预设时长之后隐藏的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行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在当前消息页面上的停留时长;

在当前消息页面上针对消息内容的滚动距离;

当前消息页面的退出方式;退出方式包括:由用户触发指定按键时所触发的第一退出方式,或,非用户主动触发的第二退出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模块540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若行为信息满足预设的立即隐藏条件,则确定目标消息条目对应的隐藏模式为立即隐藏模式;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若行为信息不满足立即隐藏条件,则确定目标消息条目对应的隐藏模式为延时隐藏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立即隐藏条件包括:

在当前消息页面上的停留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长;和/或,

在当前消息页面上针对消息内容的滚动距离达到预设阈值;和/或,

当前消息页面的退出方式为第一退出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监测模块520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当前消息页面的总长度,以及,确定当前消息页面退出时在当前可见区域内的第一顶端位置;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当前可见区域内的第一顶端位置以及当前消息页面的第二顶端位置,计算第一顶端位置与第二顶端位置之间的距离;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第一顶端位置与第二顶端位置之间的距离、以及当前消息页面的总长度,计算在当前消息页面上针对消息内容的滚动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模块540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行为信息判断用户是否期望退出当前消息页面;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若判定用户期望退出当前消息页面,则确定隐藏模式为立即隐藏模式;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若判定用户不期望退出当前消息页面,则确定隐藏模式为延迟隐藏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判断单元还用于:

获取用户的阅读偏好信息,阅读偏好信息包括针对单个消息页面的偏好阅读时长、偏好阅读速度、在单个消息页面上的偏好操作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将行为信息与阅读偏好信息进行匹配,以确定行为信息是否符合阅读偏好信息;

若是,则判定用户期望退出当前消息页面;

若否,则判定用户不期望退出当前消息页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

统计模块,用于统计用户针对多个消息页面的历史行为信息,历史行为信息包括针对各消息页面的阅读时长、阅读速度、在各消息页面上的操作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偏好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历史行为信息确定用户的阅读偏好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

填充模块,用于在消息列表页上以隐藏模式隐藏目标消息条目之后,提取除目标消息条目之外的其他消息条目填充隐藏目标消息条目对应的空缺位置。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能够在退出当前消息页面,返回包括当前消息页面对应的目标消息条目的消息列表页时,在消息列表页上隐藏目标消息条目,使得已被打开过的目标消息条目不再占用消息列表页的空间,从而使得终端屏幕上能够展示更多有用的消息条目,提升了终端屏幕上可见区域的利用率,同时提升了用户阅读效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可理解,图5中的消息处理装置能够用来实现前文所述的消息处理方法,其中的细节描述应与前文方法部分描述类似,为避免繁琐,此处不另赘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