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结构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6151发布日期:2018-10-23 21:31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技术涉及底架结构,且更明确地说,涉及促进接达及移除存储媒体的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结构。



背景技术:

服务器是一种中央计算机,其服务网络环境中的计算机并为这些网络计算机提供需要功能性,例如,信息的存储、处理及交换。常规服务器可实施为类似常规个人计算机且通常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装置,所有这些经由总线在内部以通信方式耦合在一起。服务器或服务器硬件的这些内部组件根据固有规范操作且可受到外部因素影响,例如,温度、湿度、压力等等。

单个服务器可由容纳后述服务器硬件的多个服务器机架构成。这些服务器机架通常以紧凑方式彼此上下布置或堆叠且形成服务器机柜以便使服务器占用的空间最小化。如此布置的服务器机柜可安置在工厂、发动机房或适合于物理存储服务器机柜的任何其它位置。当需要多于一个服务器机柜来实施服务器时,多于一个服务器机柜通常一个挨着一个地安置以便使服务器占用的空间最小化。

由于服务器机架及服务器机柜的紧凑堆叠或布置,服务器的组件中的一些组件在维护或维修服务器时可能难以接达。另外,内部组件的接近度由于热产生及其对内部组件的固有规范的影响可能会影响服务器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技术的实施例已基于开发者的判断(在服务器机架以紧凑方式布置时,服务器机架的内部组件的接近度可降低其性能)而开发出。本发明技术的实施例已基于开发者的判断(与现有技术解决方案相关联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而开发出。因此,开发者已设想出一种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结构及系统。

根据本发明技术的第一宽广方面,提供一种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结构,其包括:底架,其包含:分割通路,其由在所述底架中纵向延伸的两个内滑动壁界定;两个存储空间,其对称地分别安置在所述分割通路的两侧上;及中后部存储空间,其用于容纳具有第三操作温度的第三类型的电子组件;两个存储媒体模块,其分别容纳在所述两个存储空间中,每一存储媒体模块包含:托盘框架,每一托盘框架包含顶部进入口,每一托盘框架用于在所述托盘框架的后部部分中容纳具有第二操作温度的第二类型的电子组件,且用于在所述托盘框架的前部部分中容纳具有第一操作温度的第一类型的电子组件;两个双重作用滑动组合件,每一双重作用滑动组合件包含:所述两个内滑动壁中的对应一者及在所述底架中纵向延伸且附接到所述相应托盘框架的相应内滑动面板,所述两个内滑动壁中的所述对应一者适于可滑动地接纳所述相应内滑动面板;每一双重作用滑动组合件用于使所述相应托盘框架在接纳位置、第一撤出位置及第二撤出位置之间纵向且可滑动地移动;给定托盘框架的所述前部部分、所述给定托盘框架的所述后部部分及所述中后部存储空间在所述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结构中从其前端到其后端纵向地依序安置,使得所述第二操作温度高于所述第一操作温度,且所述第三操作温度高于所述第二操作温度。

在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结构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每一存储媒体模块进一步包含链条结构,其在一端处附接到所述相应托盘框架且在另一端处可枢转地附接到所述底架,接近于所述中后部存储空间处,所述链条结构防止所述相应托盘框架与所述底架断开连接。

在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结构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每一双重作用滑动组合件适于将所述相应托盘框架闩锁在所述第一及第二撤出位置中的任一者中。

在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结构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每一双重作用滑动组合件适于将所述相应托盘框架锁定在所述接纳位置中。

根据本发明技术的另一宽广方面,提供一种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系统,其包括:底架,其包含:分割通路,其由在所述底架中纵向延伸的两个内滑动壁界定;两个存储空间,其对称地分别安置在所述分割通路的两侧上;及中后部存储空间,其容纳具有第三操作温度的处理器单元;两个存储媒体模块,其分别容纳在所述两个存储空间中,每一存储媒体模块包含:托盘框架,每一托盘框架包含顶部进入口;第一多个存储媒体,其通过所述顶部进入口被布置到所述托盘框架的前部部分中,所述第一多个存储媒体中的每一者具有第一操作温度;第二多个存储媒体,其通过所述顶部进入口被布置到所述托盘框架的后部部分中,所述第二多个存储媒体中的每一者具有第二操作温度;所述第一及所述第二多个存储媒体电耦合到所述处理器单元,所述托盘框架的所述前部部分、所述托盘框架的所述后部部分及所述中后部存储空间纵向地依序安置在所述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系统中,使得所述第二操作温度高于所述第一操作温度,且所述第三操作温度高于所述第二操作温度;及两个双重作用滑动组合件,其用于使所述相应托盘框架在接纳位置、第一撤出位置及第二撤出位置之间纵向且可滑动地移动,每一双重作用滑动组合件包含所述两个内滑动壁中的对应一者及在所述底架中纵向延伸且附接到所述相应托盘框架的相应内滑动面板,所述两个内滑动壁中的所述对应一者适于可滑动地接纳所述相应内滑动面板。

在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系统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仅当所述相应托盘框架处于所述第二撤出位置中时,给定存储媒体模块的所述第二多个存储媒体才可通过所述相应托盘框架的所述顶部进入口接达。

在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系统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当所述相应托盘框架处于所述第一撤出位置中时,给定存储媒体模块的所述第二多个存储媒体不可通过所述相应托盘框架的所述顶部进入口接达。

在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系统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当所述相应托盘框架处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撤出位置中的任一者中时,给定存储媒体模块的所述第一多个存储媒体可通过所述相应托盘框架的所述顶部进入口接达。

在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系统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每一存储媒体模块进一步包含存储媒体组合框架,其附接到所述相应托盘框架且适于电耦合布置到所述相应托盘框架中的所述第一多个存储媒体及所述第二多个存储媒体中的每一者。

在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系统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每一存储媒体模块进一步包含链条结构,其在一端处附接到所述相应托盘框架且在另一端处可枢转地附接到所述底架,接近于所述中后部存储空间处,所述链条结构防止所述相应托盘框架与所述底架断开连接。

在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系统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给定存储媒体模块的所述第一多个存储媒体及所述第二多个存储媒体以不同方式闩锁到所述相应托盘框架。

在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系统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系统进一步包含两个导引组合件,每一导引组合件与所述对应双重作用滑动组合件协作以使所述相应托盘框架在所述接纳位置、所述第一撤出位置及所述第二撤出位置之间移动。

在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系统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操作温度为约50摄氏度、所述第二操作温度为约70摄氏度,且所述第三操作温度为约95摄氏度。

在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系统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每一双重作用滑动组合件适于将所述相应托盘框架闩锁在所述第一及第二撤出位置中的任一者中。

本发明技术的实施方案各自具有上述目标及/或方面中的至少一者,但未必具有所有目标及/或方面。应理解,起因于试图获得上述目标的本发明技术的一些方面可能不满足此目标及/或可满足本文中未具体阐明的其它目标。

从以下描述、附图及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本发明技术的实施方案的额外及/或替代特征、方面及优点将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关于以下描述、所附权利要求书及附图,本发明技术的这些及其它特征、方面及优点将变得更好理解,其中:

图1是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结构的右前透视图,其中左及右存储媒体模块处于接纳位置中,具有CPU、不具有第一及第二多个存储媒体且不具有左及右顶盖;

图2是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结构的右前透视图,其中右存储媒体模块处于接纳位置中,左存储媒体模块处于第二撤出位置中,具有CPU、不具有左存储媒体模块的第一及第二多个存储媒体且不具有左及右顶盖;

图3是图1的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结构的右前透视图,具有第一及第二多个存储媒体;

图4是图2的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结构的右前透视图,具有右顶盖;

图5是图1的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结构的左前透视图;

图6是图5的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结构的左前透视图,具有右存储媒体模块的第一及第二多个存储媒体且具有右顶盖;

图7是图4的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结构的左前透视图;

图8是图3的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结构的左前透视图,具有右顶盖;

图9是图7的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结构的左前透视图,具有左存储媒体模块的第一及第二多个存储媒体;

图10是图3的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结构的右前透视图,其中左及右存储媒体模块处于第二撤出位置中;

图11是图5的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结构的左前透视图,不具有CPU;

图12是图5的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结构的左前透视图,其中CPU以虚线画出;

图13是图3的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结构的右前透视图,其中CPU以虚线画出且左及右存储媒体模块的第一及第二多个存储媒体以虚线画出;

图14是图10的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结构的右前透视图,其中左及右存储媒体模块处于第一撤出位置中;且

图15是图3的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结构的右后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中阐明的实例及条件语言主要打算帮助读者来理解本发明技术的原理且不将其范围限制于此些具体阐明的实例及条件。应了解,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设想各种布置,虽然这些布置在本文中未明确描述或展示,但体现本发明技术的原理且包含在其精神及范围内。

此外,作为对理解的辅助,以下描述可描述本发明技术的相对简化的实施方案。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本发明技术的各种实施方案可更复杂。

在一些情形中,还可陈述据信对本发明技术的修改有帮助的实例。这样做仅仅为了帮助理解,且同样地不为界定本发明技术的范围或陈述本发明技术的界限。这些修改并非穷尽性列表,且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做出其它修改,但所述修改保持在本发明技术的范围内。此外,在未陈述修改的实例的情况下,不应解释为修改是不可能的及/或所描述内容为实施本发明技术的所述元素的仅有方式。

参考图10,描绘包括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结构10的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系统1。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结构10包括底架100、两个存储媒体模块200及两个双重作用滑动组合件300。

底架100由底部表面102、在底部表面102的每一横向侧上附接到底部表面102的两个外壁105及在底部表面102的后侧处附接到底部表面102的后壁106形成。两个外壁105从底部表面102的前侧纵向延伸到其后侧(后壁106所在之处)。后壁106在两个外壁105之间横向延伸且在每一端处附接到相应外壁105的后端。

底架100包含由底部表面102及由左及右的两个内滑动壁320界定的分割通路110(所有方向是通过从底架100的后壁看而界定)。两个内滑动壁320在底架100中纵向延伸、平行于外壁105而延伸且附接到底架100的底部表面102。

底架100还包含至少部分地由分割通路110形成的两个存储空间120。左存储空间120由底部表面102、由在左的左外壁105及由在右的左内滑动壁320界定。类似地,右存储空间120由底部表面102、由在右的右外壁105及由在左的右内滑动壁320界定。两个存储空间120对称地安置在分割通路110的两侧上。在本发明技术的特定非限制实施例中,两个存储空间120可沿着底架100的纵向轴线为彼此的镜像。

底架100还包含用于容纳第三类型的电子组件(例如图6及7中所描绘的中央处理单元(CPU)126)的中后部存储空间122,如图11中最佳地看出。CPU 126可具有95摄氏度(作为一实例)的操作温度。或者,CPU 126可在约95摄氏度下操作,且如此,CPU 126的操作温度可介于90摄氏度与100摄氏度之间。CPU 126具有内部导管325,其用于允许空气进入且围绕CPU 126的高温区域循环,因此提供对CPU 126的冷却。

如图15中最佳地看出,CPU 126具有电力连接器600,其为CPU 126且为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系统1的其它电组件提供电力。后壁106适于在CPU 126容纳于中后部存储空间122中时穿过后壁106插入电力连接器600。后壁106还具有在CPU 126容纳于中后部存储空间122中时与CPU 126的内部导管325横向对准的两个孔隙326。因此,从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系统1的内侧进入内部导管325中且围绕CPU 126的高温区域循环的空气在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系统1的后侧处穿过两个孔隙326从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系统1离开。

后壁106还在后壁106的左侧上支持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系统1的管理端口连接器602。管理端口连接器602将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系统1连接到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系统1可安装于其中的服务器机架(未描绘)的主要管理总线。

返回到图10,底架100还包含在相应存储媒体模块200的移动期间容纳相应链条结构400的两个链条存储空间124,如本文中下文将进一步描述。

参考图4,底架100还包含右顶盖101,其在右外壁105的顶部处附接到右外壁105且在右内滑动壁320的顶部处附接到右内滑动壁320。顶盖101为底架100提供额外结构完整性。另外,底架100可包含左顶盖,其在左外壁105的顶部处附接到左外壁105且在左内滑动壁320的顶部处附接到左内滑动壁320。因此,预期底架100可包含两个顶盖101。

每一存储媒体模块200在相应存储媒体模块200处于接纳位置中时容纳于相应存储空间120中,例如图3及13中所描绘。左存储媒体模块200是右存储媒体模块200的镜像。每一存储媒体模块200包含相应托盘框架210、相应第一多个存储媒体220及相应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

每一托盘框架210具有前部部分212及后部部分214(举例来说,参见图9)。给定托盘框架210的前部部分212容纳第一多个存储媒体220,且给定托盘框架210的后部部分214容纳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第一多个存储媒体220与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为相异类型的存储媒体。第一多个存储媒体220是多个硬盘驱动器(HDD)。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是多个固态驱动器(SSD)。或者,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可为多个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媒体(NVME)。

第一多个存储媒体220具有50摄氏度(作为一实例)的操作温度。或者,第一多个存储媒体220可在约50摄氏度下操作,且如此,第一多个存储媒体220的操作温度可介于45摄氏度与55摄氏度之间。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具有70摄氏度(作为一实例)的操作温度。或者,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可在约70摄氏度下操作,且如此,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的操作温度可介于65摄氏度与75摄氏度之间。

第一多个存储媒体220以2×2布置安置于相应托盘框架210的每一相应前部部分212中。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以2×1布置安置于相应托盘框架210的每一相应后部部分214中。

每一托盘框架210具有顶部进入口240(参见图9),其用于在托盘框架210处于第一撤出位置中时提供对第一多个存储媒体220的接达,例如图14中所描绘。实际上,虽然图14中出于图解说明的简易起见未描绘顶盖101,但预期在第一撤出位置中,给定托盘框架210的后部部分214及相应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由相应顶盖101覆盖,因此不可接达。当给定托盘框架210处于第一撤出位置中时,相应第一多个存储媒体220可通过相应顶部进入口240个别地安装到给定托盘框架210中或从给定托盘框架210移除。

然而,顶部进入口240在相应托盘框架210处于第二撤出位置中时提供对相应第一多个存储媒体220及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两者的接达,例如图9中所描绘。当给定托盘框架210处于第二撤出位置中时,相应第一多个存储媒体220及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可通过相应顶部进入口240被个别地布置到相应托盘框架210中或从相应托盘框架210移除。

参考图3,当给定托盘框架210处于接纳位置中时,给定托盘框架210的前部部分212、给定托盘框架210的后部部分214及中后部存储空间122纵向地依序安置于底架100中。换句话说,当给定托盘框架210处于接纳位置中时,第一多个存储媒体220、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及CPU 126纵向地依序安置于底架100中。

每一存储媒体模块200进一步具有存储媒体组合框架250(如图12中最佳地展示),其附接到相应托盘框架210的底部且适于电耦合相应第一多个存储媒体220中的每一者及相应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中的每一者。每一存储媒体组合框架250具有连接器252,其用于将相应第一多个存储媒体220中的每一者电耦合到存储媒体组合框架250。每一存储媒体组合框架250具有连接器253,其用于将相应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中的每一者电耦合到存储媒体组合框架250。

每一存储媒体模块200进一步具有闩锁结构254(如图2中最佳地展示),其与相应托盘框架210操作地连接以用于将相应第一多个存储媒体220中的每一者闩锁到存储媒体组合框架250。每一存储媒体模块200进一步具有闩锁结构255,其与相应托盘框架210操作地连接以用于将相应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中的每一者闩锁到存储媒体组合框架250。

闩锁结构254为第一类型的接触式闩锁器,且闩锁结构255为第二类型的接触式闩锁器。因此,第一多个存储媒体220及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以不同方式闩锁到相应存储媒体组合框架250及相应托盘框架210。或者,闩锁结构254及255可为允许将第一多个存储媒体220及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分别闩锁到存储媒体组合框架250使得其在被闩锁时分别通过连接器252及253电耦合到存储媒体组合框架250的任何其它类型的闩锁结构。

每一存储媒体模块200进一步具有相应链条结构400,其在一端处通过相应链条附接402附接到相应托盘框架210。每一链条结构400在另一端处通过相应枢转链条附接404可枢转地附接到底架100的底部表面102。每一链条结构400可枢转地附接到底架100的底部表面102,接近于中后部存储空间122处。每一链条结构400是通过将多个枢轴410连接在一起而形成。链条结构400可限制相应托盘框架210的位置且与相应双重作用滑动组合件300协作以防止托盘框架210从底架100意外掉落或与底架100断开连接。

每一链条结构400界定空心通道(未编号),其用于容纳用于电耦合CPU 126与相应存储媒体组合框架250的布线。相应布线连接到CPU 126接近于相应枢转链条附接404处且从链条结构400的另一端穿过由相应链条结构400的每一枢轴410界定的空心通道延伸到链条结构400的一端。在相应链条结构400的一端处,布线继续延伸穿过附接到相应托盘框架210的相应导引结构406且然后连接到相应存储媒体模块200的相应托盘框架260。

每一托盘框架260电耦合到相应存储媒体组合框架250且附接到相应托盘框架210。每一链条结构400及相应导引结构406在相应存储媒体模块200的移动期间保护电耦合CPU 126与相应第一多个存储媒体220及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的相应布线且为其提供经组织布置。因此,容纳于中后部存储空间122中的CPU 126可监测并控制第一多个存储媒体220及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中的每一者。预期,CPU 126还可执行用于实现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系统1的功能性的额外操作。

参考图10,每一双重作用滑动组合件300包含相应内滑动面板310及相应内滑动壁320。每一相应内滑动面板310附接到相应托盘框架210。每一内滑动面板310在底架100中纵向延伸。或者,给定内滑动面板310与相应托盘框架210可整体地形成。每一内滑动壁320适于可滑动地接纳相应内滑动面板310。每一双重作用滑动组合件300允许相应托盘框架210在第二撤出位置、第一撤出位置及接纳位置之间移动。

预期,在本发明技术的额外实施例中,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结构10可进一步包括用于每一存储媒体模块200的相应导引组合件(未描绘)。每一导引组合件可位于相应托盘框架210的相应侧面板230与相应外壁105之间。给定导引组合件可帮助在相应托盘框架210移动时导引相应托盘框架210,且可与相应双重作用滑动组合件300协作以使相应托盘框架210在第二撤出位置、第一撤出位置及接纳位置之间移动。

每一双重作用滑动组合件300适于将相应托盘框架210闩锁在第二撤出位置及第一撤出位置中。每一双重作用滑动组合件300适于将相应托盘框架210锁定在接纳位置中。本文中下文将进一步描述每一双重作用滑动组合件300如何适于将相应托盘框架210闩锁在第二撤出位置及第一撤出位置中的任一者中以及将相应托盘框架210锁定在接纳位置中。

如图5中最佳地展示,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系统1具备前操作者面板500。前操作者面板500附接到底架100且附接到在底架100左及右的内滑动壁320。前操作者面板500安置成与底架100的后壁106相对且与分割通路110横向地对准。

前操作者面板500支持多个端口(未编号)及多个按钮(未编号)。所述多个端口可包括但不限于:USB端口、视频显示端口、eSATA端口、串行端口、以太网端口、调试端口等等。所述多个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电力按钮、固件重新启动按钮等等。

所述多个端口电耦合到前硬件单元506,其安置于分割通路110中使得前操作者面板500的孔隙504不被前硬件单元506阻挡。前硬件单元506实现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系统1的紧急复位机制或重新启动功能性,且允许恢复受损BIOS及BMC固件(举例来说)。操作者可通过(举例来说)按压重新启动按钮而执行重新启动。前硬件单元506还实现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系统1的至少一些操作功能性及至少一些安全功能性。前硬件单元506还实现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系统1与连接到所述多个端口中的任一者的外部计算机装置的电耦合。

参考图1、5及15,现在将描述对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系统1的冷却。

前操作者面板500具有孔隙504,其允许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系统1的外侧与分割通路110的内侧之间的流体连通。分割通路110还与链条存储空间124、中后部存储空间122及存储空间120流体连通。

当空气在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系统1中循环时,多个热电耦510中的每一者测量相应局部空气温度以便监测各种电组件(例如第一多个存储媒体220、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及CPU 126)是否在对应于其相应操作温度的温度下操作。

空气可在每一存储媒体模块200的前部进入且沿着第一多个存储媒体220朝向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行进。空气可通过孔隙504进入到分割通路110中且沿着前硬件单元506朝向后部行进。在分割通路110中具有通过孔隙504而实现的此额外空气流会增加对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系统1的冷却效率。另外,由于每一托盘框架210中第一多个存储媒体220的2×2布置且由于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的2×1布置,在底架100中纵向延伸的分割通路110接近于两个托盘框架210的每一存储媒体。分割通路110与两个托盘框架210的每一存储媒体之间的此接近性可增加对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系统1的冷却效率。

并且,每一内滑动壁320界定空气流孔隙322,且每一内滑动面板310界定空气流孔隙321。相应空气流孔隙321及322经安置使得当相应存储媒体模块200处于接纳位置中时,空气流孔隙321与322是叠置的,且通过相应叠置空气流孔隙321及322提供分割通路110与相应存储空间120之间的额外流体连通。并且,每一内滑动面板310具有在后部附接到其的孔隙结构324。每一孔隙结构324经安置使得其可在相应存储媒体模块200的移动期间由内滑动壁320可滑动地接纳。每一孔隙结构324具有在其中界定的孔隙323以用于提供分割通路110与相应存储空间120之间的额外流体连通。在存储空间120与分割通路110之间提供此额外流体连通可增加对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系统1的冷却效率。

在于每一存储媒体模块200的前部处进入且沿着第一多个存储媒体220及沿着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行进之后,空气朝向底架100中位于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后面的CPU 126行进。换句话说,纵向地依序沿着第一多个存储媒体220及沿着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行进的空气朝向CPU 126的内部导管325行进且进入CPU 126的内部导管325。此空气然后围绕CPU 126的高温区域循环且最后在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系统1的后侧处通过两个孔隙326从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系统1离开。

应理解,尽管纵向地依序沿着第一多个存储媒体220、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及CPU126行进,但空气由于由第一多个存储媒体220、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及CPU 126中的每一者耗散的热能而逐渐变热。如此,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系统1中的局部空气温度通常相对于其纵向轴线远离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系统1的前端增加。因此,根据第一多个存储媒体220、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及CPU 126的相应操作温度的增加次序以纵向顺序将其定位于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系统1中可增加对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系统1的冷却效率。

参考图3、9及14,现在将描述操作者可如何操作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结构10的给定存储媒体模块200。将仅参考左存储媒体模块200描述操作者对给定存储媒体模块200进行的此操作。然而,应理解,操作者可以类似方式操作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结构10的右存储媒体模块200,这是因为如先前所提及,右存储媒体模块200是左存储媒体模块200的镜像,且因此,为了简化起见,本文中下文将不较详细地描述操作者对右存储媒体模块200的操作。然而,应理解,操作者可独立地及/或同时操作左及右存储媒体模块200中的任一者。

图3及8中描绘处于接纳位置中的左托盘框架210。当左托盘框架210处于接纳位置中时,相应第一多个存储媒体220由固定到对应内滑动壁320且固定到对应外底架壁105的左顶盖(未描绘)覆盖,而左托盘框架210的相应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未被覆盖。

图4中描绘处于释放位置中且位于左托盘框架210的内滑动面板310上的左锁定机构201。当左托盘框架210处于接纳位置中且左锁定机构201处于释放位置中时,左锁定机构201与对应内滑动壁320协作以锁定左托盘框架210。当左托盘框架210处于接纳位置中且左锁定机构201处于释放位置中时,左锁定机构201邻接对应内滑动壁320。当操作者在左锁定机构201上向外按压时,左锁定机构201从释放位置移动到致动位置,且左锁定机构201不再邻接对应内滑动壁320,并且左托盘框架210变得在接纳位置中解除锁定。

左托盘框架210包括从底架100向前突出的左托盘手柄202。当在左锁定机构201上向外按压时,操作者在左托盘手柄202上拉动以便使左托盘框架210可滑动地移动远离底架100。对应内滑动壁320与左托盘框架210的内滑动面板310协作以便在操作者于左托盘手柄202上拉动时允许左托盘框架210纵向且可滑动地移动远离底架100。

左托盘手柄202安置成接近于左锁定机构201,使得操作者可单手且同时拉动左托盘手柄202及在左锁定机构201上按压。当左托盘框架210充分地纵向且可滑动地移动远离底架100时,左锁定机构201完全定位于对应内滑动壁320前面,且操作者可释放左锁定机构201而不锁定左托盘框架210,这是因为左锁定机构201可不再邻接对应内滑动壁320。操作者继续在左托盘手柄202上拉动直到左托盘框架210到达第一撤出位置(例如图14中所描绘)为止。

当左托盘框架210到达第一撤出位置时,左双重作用滑动组合件300将左框架210闩锁在第一撤出位置中。当左托盘框架210闩锁在第一撤出位置中时,操作者可通过左托盘框架210的顶部进入口240接达左托盘框架210中的第一多个存储媒体220。当左托盘框架210闩锁在第一撤出位置中时,操作者不可接达左托盘框架210中的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这是因为在左托盘框架210的第一撤出位置中,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由左顶盖(未描绘)覆盖。在第一撤出位置中对第一多个存储媒体220的此受限接达允许维修及维护第一多个存储媒体220中的任一者而不会意外地将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中的任一者解除闩锁或断开连接。

操作者可释放左托盘手柄202且可使用两只手从左托盘框架210移除对应第一多个存储媒体220中的任一者,同时避免左托盘框架210的意外移动,这是因为左托盘框架210被闩锁在第一撤出位置中。当左托盘框架210处于第一撤出位置中时,操作者可将相应闩锁结构254致动以便将第一存储媒体220中的任一者解除闩锁。一旦给定第一存储媒体220被解除闩锁,操作者便可通过左托盘框架210的顶部进入口240将给定第一存储媒体220从左托盘框架210移除,且因此,将给定第一存储媒体220与相应连接器252断开连接。操作者可将代替被移除的给定第一存储媒体220的替换第一存储媒体220安装到左托盘框架210中。为此,操作者可将替换第一存储媒体220定位于相应连接器252上方且可在替换第一存储媒体220上按压,这将相应闩锁结构254致动,借此将替换第一存储媒体220闩锁到左托盘框架210。

当左托盘框架210处于第一撤出位置中时,操作者可再次在左托盘手柄202上向前拉动远离底架100。当左托盘框架210处于第一撤出位置中时,通过根据阈值力在左托盘手柄202上向前拉动远离底架100,操作者对左双重作用滑动组合件300施加充足力,这将处于第一撤出位置中的左框架210解除闩锁且使左托盘框架210从第一撤出位置朝向第二撤出位置纵向且可滑动地移动。图9中描绘处于第二撤出位置中的左托盘框架210。

当左托盘框架210到达第二撤出位置时,左双重作用滑动组合件300将左框架210闩锁在第二撤出位置中。当左托盘框架210闩锁在第二撤出位置中时,操作者可通过左托盘框架210的顶部进入口240接达左托盘框架210中的第一多个存储媒体220及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

操作者可释放左托盘手柄202且可使用两只手从左托盘框架210移除相应第一多个存储媒体220中的任一者及/或相应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中的任一者,同时避免左托盘框架210的意外移动,这是因为左托盘框架210被闩锁在第二撤出位置中。

当左托盘框架210处于第二撤出位置中时,操作者可以类似于在左托盘框架210处于第一撤出位置中时操作者可移除第一存储媒体220中的任一者的方式来移除第一存储媒体220中的任一者。当左托盘处于第二撤出位置中时,为了移除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中的任一者,操作者可将相应闩锁结构255致动以便将第二存储媒体225中的任一者解除闩锁。一旦给定第二存储媒体225被解除闩锁,操作者便可通过左托盘框架210的顶部进入口240将给定第二存储媒体225从左托盘框架210移除,且因此,将给定第二存储媒体225与相应连接器253断开连接。

操作者可将代替被移除的给定第二存储媒体225的替换第二存储媒体225安装到左托盘框架210中。为此,操作者可将替换第二存储媒体220定位于相应连接器253上方使得替换第二存储媒体220邻接相应闩锁结构255,且可在替换第二存储媒体225上按压,这将相应闩锁结构255致动,借此将替换第二存储媒体225闩锁到左托盘框架210。

当左托盘框架210处于第二撤出位置中时,操作者可在左托盘手柄202上朝向底架100推动。当左托盘框架210处于第二撤出位置中时,通过根据阈值力在左托盘手柄202上朝向底架100推动,操作者对左双重作用滑动组合件300施加充足力,这将处于第二撤出位置中的左框架210解除闩锁且使左托盘框架210从第二撤出位置朝向第一撤出位置纵向且可滑动地移动。操作者可在左托盘手柄202上推动直到左托盘框架210到达第一撤出位置为止,例如图14中所描绘。

当左托盘框架210到达第一撤出位置时,左双重作用滑动组合件300将左框架210闩锁在第一撤出位置中。当左托盘框架210处于第一撤出位置中时,操作者可再次在左托盘手柄202上朝向底架100推动。当左托盘框架210处于第一撤出位置中时,通过根据阈值力在左托盘手柄202上朝向底架100推动,操作者对左双重作用滑动组合件300施加充足力,这将处于第一撤出位置中的左框架210解除闩锁且使左托盘框架210从第一撤出位置朝向接纳位置纵向且可滑动地移动。一旦左托盘框架210到达接纳位置,左锁定机构201便将左托盘框架210锁定在接纳位置中。

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结构10适于安装于服务器机架(未描绘)中。为了插入并安装于服务器机架中,底架100的外壁105可与服务器机架的内壁协作以将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结构10紧密地插入到服务器机架中。操作者可将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结构10紧密地插入到服务器机架中且可通过在底架手柄116上推动而对其进行安装。通过在底架手柄116上推动,操作者将电力连接器600连接到服务器机架的电力总线且将管理端口连接器602连接到服务器机架的主要管理总线。一旦将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结构10紧密地插入到服务器机架中并如此安装,底架100的底架锁117便与服务器机架的内壁协作以将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结构10锁定在适当位置中。

操作者可通过将底架锁117致动借此停止底架锁117与服务器机架的内壁之间的协作而将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结构10从服务器机架移除。当将底架锁117(举例来说,参见图2)致动时,操作者可在底架手柄116上拉动(用手拉动)以将双重作用存储媒体底架结构10从服务器机架移除。

在本发明技术的替代实施例中,替代具有前部部分212及后部部分214的托盘框架210,相应存储媒体模块200可具有第一及第二协作托盘框架(未描绘),其中第一协作托盘框架可以类似于前部部分212容纳第一多个存储媒体220的方式容纳第一多个存储媒体220,且第二协作托盘框架可以类似于后部部分214容纳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的方式容纳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然而,不同于整体地形成托盘框架210的第一部分212及第二部分214,第一协作托盘框架与第二协作托盘框架为相异托盘框架。第一协作托盘框架与第二协作托盘框架在处于接纳位置中时至少部分地重叠。

第一及第二协作托盘框架两者适于从接纳位置可滑动地纵向移动到完全撤出位置。第一协作托盘框架在底架100中可滑动地纵向移动于第一垂直高度处,同时第二协作托盘框架在所述底架中可滑动地纵向移动于第二垂直高度处。第一垂直高度高于第二垂直高度。

操作者可在第一协作托盘框架上拉动直到第一协作托盘框架从底架100撤出为止。在此位置中,由第一协作托盘框架容纳的第一多个存储媒体220可通过第一协作托盘框架的顶部开口(未描绘)接达。操作者可再次在第一协作托盘框架上拉动。当操作者再次在第一协作托盘框架上拉动时,第一协作托盘框架的第一协作结构(未描绘)与第二协作托盘框架的第二协作结构啮合,且因此,施加于第一协作托盘框架上的拉动力通过经啮合第一与第二协作结构而转移到第二协作托盘框架,借此导致第一协作托盘框架及第二协作托盘框架两者的可滑动纵向移动。当第二协作托盘框架从底架100撤出时,除第一多个存储媒体可接达之外,由第二协作托盘框架容纳的第二多个存储媒体225也可通过第二协作托盘框架的顶部开口(未描绘)接达。因此,可以说第一协作托盘框架及第二协作托盘框架可适于从底架100顺序且伸缩地撤出。

在本发明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包含可单独致动(即,可单独打开及缩回)的两个存储空间120的底架100的实施方案可为其中可打开两个存储空间120中的给定一者而不必打开/闭合另一者的技术效应。此又可具有通过其避免存储于两个存储空间120中未被打开/闭合的所述另一者中的组件的不合意振动的技术效应。在本发明技术的其中第一协作托盘框架在底架100中可滑动地纵向移动于第一垂直高度处同时第二协作托盘框架在所述底架中可滑动地纵向移动于第二垂直高度处的那些实施例中,可针对第一协作托盘框架及第二协作托盘框架中的一者进一步减小不合意振动。

对本发明技术的上文所描述实施方案的修改及改善可为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前述描述打算为示范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技术的范围因此打算仅受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