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装置、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86533发布日期:2018-11-27 22:29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触控显示装置、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人机交互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触控显示装置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可显示图像并能进行触控操作。目前,为了在触控显示装置整体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显示范围,需要降低边框的宽度,即实现窄边化。但是,为了满足在边框内进行走线对空间的要求,需要使边框具有一定的宽度,导致边框的宽度难以降低,不利于实现窄边化,不利于增大显示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可降低触控显示装置的边框宽度。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周边区,所述周边区设有多个能与一触控驱动装置连接的第一连接线;

触控基板,设于所述显示面板上,且具有触控区和外围区,所述触控区设有多个触控电极,所述外围区设有多个与所述触控驱动装置连接的第二连接线;

多个触控电极中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接线连接,其余所述触控电极通过设于所述外围区的多个第一过孔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过孔沿垂直于所述触控电极的方向呈直线分布。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过孔沿所述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朝远离所述触控区的方向依次分布,且在垂直于所述触控电极的方向上错开排列。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线至少包括第一转向段和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转向段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过孔连接且平行于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一转向段垂直且与所述触控驱动装置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线至少包括第二转向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转向段与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连接且位于同一直线,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转向段垂直且与所述触控驱动装置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二连接线的所述第二连接段在所述周边区的正投影与各所述第一连接线的所述第一连接段互相间隔。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二连接线的所述第二连接段在所述周边区的正投影与各所述第一连接线的所述第一连接段至少部分重合。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有机发光层,设于所述衬底基板上;

薄膜封装层设于有机发光层上,所述触控基板设于所述薄膜封装层上。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一显示面板上形成触控驱动装置和多个第一连接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周边区,所述第一连接线位于所述周边区且与所述触控驱动装置连接;

在所述显示面板上形成触控基板,所述触控基板具有触控区和外围区,所述触控区设有多个触控电极,所述外围区设有多个与所述触控驱动装置连接的第二连接线;多个触控电极中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接线连接,其余所述触控电极通过设于所述外围区的多个第一过孔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触控驱动装置及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触控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周边区,各所述第二连接线通过第二过孔与所述触控驱动装置连接。

本公开的触控显示装置、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触控电极中的一部分可通过第一连接线可与触控驱动装置连接,其余可通过第二连接线与触控驱动装置连接,且第一连接线位于显示面板,第二连接线位于触控基板,即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位于不同层,可降低同层走线的数量,可减小显示面板和触控基板上用于走线的空间,从而使周边区和外围区减小,有利于降低边框的宽度,增大显示区域。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中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触控显示面板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触控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

图4为本公开触控显示面板另一实施方式的局部俯视图。

图5为本公开触控显示面板再一实施方式的局部俯视图。

图中:1、显示面板;11、第一连接线;2、触控基板;21、触控电极;22、第二连接线;23、第一过孔;24、延伸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在相关技术中,触控显示面板可以包括正对设置的显示面板和触控基板,显示面板和触控基板均具有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周边区,如图1所示,触控基板1a的显示区A设有多个触控电极11a,触控基板1a的周边区B设有多个连接线12a,各个触控电极11a一一对应的通过各个连接线12a与触控驱动装置1a连接,以便检测触控操作。但是,由于连接线12a全部位于触控基板1a的周边区B,需要较大面积才能实现连接线12a的走线,导致周边区B的宽度较大,最终使触控显示装置的边框的宽度较大,不利于增大显示范围。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可用于触控显示装置。如图2和图3所示,该触控显示面板可以包括显示面板1和触控基板2,其中:

显示面板1可具有显示区和周边区,周边区设有多个能与一触控驱动装置连接的第一连接线11。

触控基板2可设于显示面板1上,且触控基板2具有触控区A和外围区B,触控区A设有多个触控电极21,外围区B设有多个与触控驱动装置连接的第二连接线22。

多个触控电极21中的一部分与第二连接线22连接,其余触控电极21通过设于外围区B的多个第一过孔23分别与第一连接线11连接。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面板,由于第一连接线11位于显示面板1,第二连接线22位于触控基板2,使得第一连接线11和第二连接线22位于不同层,可降低同层走线的数量,因而可减小显示面板1和触控基板2上用于走线的空间,从而使周边区和外围区B减小,有利于降低触控显示装置的边框的宽度,增大显示区域。

下面对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面板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1可具有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外的周边区,该显示区可用于显示图像。同时,显示面板1可以是有机发光阵列基板,其可包括衬底基板、有机发光层和薄膜封装层,其中,有机发光层可设于衬底基板上,且有机发光层可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有机发光单元,薄膜封装层可设于有机发光层上。当然,在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式中,该显示面板1还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或其它显示面板,在此不再详述。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连接线11可设于显示面板1的周边区,且对于任一第一连接线11而言,其一端可向显示区延伸,但不进入显示区,并可通过一第一过孔23与触控基板2上的一触控电极21连接,其另一端可与触控驱动装置连接,从而通过第一连接线11将触控电极21与触控驱动装置连接起来。同时,第一连接线11可形成于显示面板1靠近触控基板2的表面,当然,也可以形成于显示面板1内,以便与显示面板1内的结构同时制造,例如,显示面板1为有机发光阵列基板,有机发光阵列基板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该第一连接线11可与薄膜晶体管的源漏极层同层设置,以便一次成型。

举例而言,如图所示,每个第一连接线11可至少包括第一转向段和第一连接段,对于任一第一连接线11而言,其第一转向段在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可与一触控电极21共线,且该第一转向段通过第一过孔23与该触控电极21连接。该第一连接线11的第一连接段可与第一转向段垂直连接,且与触控驱动装置连接。

此外,第一连接线11的数量小于触控电极21的数量,具体数量在此不做特殊限定。使得各个触控电极21中仅有部分触控电极21通过第一过孔23及第一连接线11与触控驱动装置连接。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触控基板2可设于显示面板1上,且触控基板2可包括触控区A和位于触控区A外的外围区B。触控区A内可设有多个触控电极21,触控电极21的分布方式在此不做特殊限定。

触控基板2的外围区B可设有多个第二连接线22和多个第一过孔23,其中:

第一过孔23的数量可与第一连接线11的数量相同,并可一一对应的与各个第一连接线11连接,同时,每个第一过孔23位于一触控电极21的延伸方向上,并与对应的触控电极21连接。举例而言,如图4所示,各个第一过孔23可沿垂直于触控电极21的方向呈直线分布,且第一过孔23在触控电极21的延伸方向上的位置不做特殊限定,可位于外围区B的任意位置。各个第一过孔23可通过延伸线24与对应的触控电极21连接,并可一一对应的与各个第一连接线11的第一转向段连接,每个延伸线24的长度相同。当然,在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直接将第一过孔23与对应触控电极21连接,而不通过延伸线24,此时,第一过孔23紧邻触控区A。

多个第二连接线22与第一过孔23互不连接,且对于任一第二连接线22而言,其一端可向触控区A延伸,但不进入显示区,并可与一触控电极21连接,其另一端可与触控驱动装置连接,从而通过第二连接线22将触控电极21与触控驱动装置连接起来。

举例而言,如图4所示,每个第二连接线22可包括第二转向段和第二连接段,第二转向段可与对应的触控电极21位于同一直线并连接;第二连接段可与第二转向段垂直,并与触控驱动装置连接。同时,第一过孔23沿垂直于触控电极21的直线分布,连接第一过孔23与触控电极21的延伸线24可与第二连接线22的第二转向段间隔设置,或全部位于所有第二转向段的一侧。此外,各第二连接线22的第二连接段在显示面板1的周边区的正投影可与各第一连接线11的第一连接段相互间隔,例如,相邻两第一连接线11间最多有一个第二连接端的正投影。或者,如图5所示,各第二连接线22的第二连接段在显示面板1的周边区的正投影也可与各第一连接线11的第一连接段部分重合,以进一步减小第一连接线11和第二连接线22占据的范围,有利于边框的宽度进一步减小。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各个第一过孔23可沿触控电极21的延伸方向朝远离触控区A的方向依次分布,且各个第一过孔23在垂直于触控电极21的方向上错开排列。每个第一过孔23可通过延伸线24与对应的触控电极21连接,每个延伸线24的长度不同,且这些延伸线24可与第二连接线22的第二转向段间隔设置,或全部位于所有第二转向段的一侧。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触控显示面板及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

该触控显示装置可以是AMOLED触控显示器或液晶触控显示器等,在此不做特殊限定。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装置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述触控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详述。

在一实施方式中,触控驱动装置可与显示面板1同层设置,且触控驱动装置与显示面板1可以是相互独立的两个驱动芯片,或者也可以是同一驱动芯片,此时,触控基板2的外围区B还可设有连接第二连接线22和触控驱动装置的第二过孔。当然,在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式中,触控驱动装置也可与触控基板2同层设置,此时,可直接将第二连接线22与触控驱动装置连接,而通过过孔将第一连接线11与触控驱动装置连接。

本公开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110、在一显示面板1上形成触控驱动装置和多个第一连接线11,显示面板1具有显示区和周边区,第一连接线11位于周边区且与触控驱动装置连接。

第一连接线11的形成可蒸镀工艺,举例而言,可在显示面板1上形成导电金属层,再通过蒸镀工艺和封装工艺形成第一连接线11。

步骤S120、在显示面板1上形成触控基板2,触控基板2具有触控区A和外围区B,触控区A设有多个触控电极21,外围区B设有多个与触控驱动装置连接的第二连接线22;多个触控电极21中的一部分与第二连接线22连接,其余触控电极21通过设于外围区B的多个第一过孔23分别与第一连接线11连接。

本公开实施方式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有益效果可参考触控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详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