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传感器及触控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33433发布日期:2018-12-01 00:36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触摸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传感器及触控显示屏。

背景技术

触控显示设备的触控传感器一般包括触控区以及用于排布相应触控引线的边框区,将触控传感器应用于触控显示设备时,边框区的宽度的大小直接影响触控显示设备的屏占比。为了获得高屏占比的触控显示设备,可以采用减少触控引线数量或使用相对较细的触控引线的方式来达到减小边框区的宽度,提高触控显示设备的屏占比的目的。但上述方法容易导致触控传感器灵敏度不高,影响触控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触控传感器及触控显示屏。

一种触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控本体,所述触控本体包括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设置有触控线路,所述第二区域设置有与所述触控线路连接的触控引线,所述第二区域远离所述第一区域的一侧能进行弯折,其中,当所述第二区域处于弯折状态时,所述第二区域包括与所述第一区域位于同一平面的基体部及沿所述基体部边缘弯折的弯曲部;

第一保护层,设于所述弯曲部的外侧面上,用于保护位于所述弯曲部的外侧面上的所述触控引线;以及

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二保护层设于所述弯曲部的内侧面上,用于保护位于所述弯曲部的内侧面上的所述触控引线,所述第一保护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保护层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层为多层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层的厚度至少为所述第二保护层的厚度的两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呈方形,所述第二区域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区域设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相对的两侧;

所述触控本体还包括第三区域,所述第三区域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区域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另外两侧,且所述第三区域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区域,当所述第二区域处于弯折状态时,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基体部以及所述第三区域为所述触控传感器的边框区,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触控传感器的触控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区域处于弯折状态时,所述第二区域还包括反折部,所述反折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下方,所述弯曲部分别连接所述基体部及所述反折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传感器还包括第一绑定区,所述第一绑定区设于所述第二区域远离所述第一区域的一端。

一种触控显示屏,包括:

显示器,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

上述触控传感器,所述触控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区域弯折至所述第二表面,所述反折部与所述第二表面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传感器的第二区域边缘设有第一绑定区,所述显示器的边缘设有第二绑定区,所述第二绑定区及所述第一绑定区分别与所述显示器的不同边侧对应。

上述触控传感器及触控显示屏,通过对第二区域进行弯折,减少了触控传感器的边框部分,且在第二区域的弯曲部设置第一保护层,使第二区域的触控引线也不会因为弯折而断裂,在提高触控显示设备的屏占比的同时也保证了触控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a提供的触控显示屏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b提供的触控显示屏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c提供的触控显示屏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d提供的触控显示屏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触控显示屏的平面示意图,其中,触控传感器处于未弯折状态,并层叠显示器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详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a提供的触控显示屏10,包括显示器20、触控传感器30以及粘结层40。显示器2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22及第二表面24,以及分别连接第一表面22和第二表面24的第三表面26。触控传感器30设于显示器20的第一表面22,且触控传感器30至少一边侧能沿显示器20边缘进行弯折,并通过粘结层40与第二表面24或第三表面26连接。

具体地,在实施例a中,触控传感器30一边侧沿显示器20边缘弯折至显示器20下方,并通过粘结层40与第二表面24连接。

详参图2所示,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b中,当第二区域320弯折前沿远离第一区域310的方向宽度较短时,第二区域320的远离第一区域310的一侧直接通过粘结层40与第三表面26连接贴附。进一步地,触控传感器30包括触控本体31、第一保护层32以及第二保护层33。

如图4所示,触控本体31包括第一区域310及第二区域320。第一区域310设置有触控线路311,触控线路311用于确定触控坐标。第一区域310通常与显示器20的显示区对应,也即为触控显示屏10的显示区。第二区域320设置有与触控线路311连接的触控引线321,触控引线321的另一端用于与外置电路连接,以将触控线路311确定的触控坐标传递至触控显示屏10的主板。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区域310与第二区域320的分界线即为第二区域320的边线3201。

第二区域320远离第一区域310的一侧能沿显示器20边缘进行弯折。具体地,在实施例a中,第二区域320处于弯折状态时,第二区域320包括与第一区域310位于同一平面的基体部325、位于第一区域310下方的反折部326以及连接基体部325和反折部326的弯曲部327。反折部326通过粘结层40与第二表面24粘附固定。

在实施例b中,第二区域320处于弯折状态时,第二区域320包括与第一区域310位于同一平面的基体部325,及沿基体部325远离第一区域310一端进行弯折的弯曲部327。弯曲部327远离基体部325的一端通过粘结层40与第三表面26粘附固定。进一步地,第一保护层32设置在弯曲部327外侧,以保护位于弯曲部327外侧的触控引线321,第二保护层33设于弯曲部327的内侧,以保护位于弯曲部327内侧的触控引线321。可以理解的是,当弯曲部327的内侧未设置有触控引线321时,第二保护层33可以省略。

进一步地,详参图3所示,在实施例c中,第二区域320包括与第一区域310位于同一平面的基体部325、位于第一区域310下方的反折部326以及连接基体部325和反折部326的弯曲部327,第二保护层33延伸至反折部326,以避免粘结层40对反折部326靠近显示器20一侧的触控引线321造成不良影响。

更进一步地,详参图4所示,在实施例d中,第二区域320包括与第一区域310位于同一平面的基体部325、位于第一区域310下方的反折部326以及连接基体部325和反折部326的弯曲部327,且第二保护层33延伸至反折部326。其中,第三表面26靠近第二表面24的一侧,以及第二表面24靠近第三表面26的一侧均设有粘结层40,以使反折部326及弯曲部327通过两个对应的粘结层40分别与第二表面24及第三表面26粘附固定。使得第二区域320在弯曲后,第二区域320远离第一区域310的一端与显示器20良好固定,防止反折部326脱离显示器20。

进一步地,触控线路311包括驱动电极312及感应电极314,驱动电极312及感应电极314为多数个并分别设置于第一区域310相对的两表面,驱动电极312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平行间隔排布以形成驱动层,感应电极314沿第二方向延伸并沿第一方向平行间隔排布以形成感应层,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且驱动层相对感应层相邻于显示器20的第一表面22。相应的触控引线321包括与驱动电极312在同一个表面连接的驱动引线322以及与感应电极314在同一个表面连接的感应引线323。当第二区域320处于弯折状态时,驱动引线322位于弯曲部327的内侧,感应引线323位于弯曲部327的外侧。

进一步地,触控传感器30通常需要使驱动频率大于感应频率,相应使得驱动引线322的数量多于感应引线323的数量。

进一步地,由于弯曲部327的外侧所处的环境相对于弯曲部327的内侧所处的环境更复杂且具有较大的拉伸幅度,弯曲部327的外侧更容易碰撞到其他元件,为此使得,第一保护层32的厚度大于第二保护层33的厚度,厚度较大的第一保护层32能更好的保护弯曲部327的外侧。

优选地,第一保护层32的厚度至少为第二保护层33厚度的两倍以上。

具体地,第一保护层32及第二保护层33均为一些延展性较好的材料构成,且不局限于有机物或无机物,例如:绝缘胶、绝缘油墨、氧化镁、聚丁二烯酸等等。

更具体地,第一保护层32设置为多层结构,以形成较大的厚度。具体地,在实施例a、实施例b及实施例c中,第一保护层32均为两层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触控本体31还包括第三区域330。其中,第一区域310呈方形,第二区域320的数目为两个,两个第二区域320设于第一区域310的相对的两侧,第三区域330的数目为两个,两个第三区域330分别设于第一区域310的另外两侧,且第三区域330相对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第二区域320。从而第二区域320与第三区域330配合环绕第一区域310。当第二区域320处于弯折状态时,第二区域320的基体部325以及第三区域330形成触控传感器30的边框区,也即为触控显示屏10的边框区。

更进一步地,两个第二区域320分别为绑定区域328及非绑定区域329,其中绑定区域328的反折部326设有第一绑定区35,触控引线321远离触控线路311的一端汇集至第一绑定区35。两个第三区域330分别为第一走线区域331及第二走线区域332。驱动引线322包括第一驱动引线322a及第二驱动引线322b,同一驱动电极312的相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驱动引线322a及第二驱动引线322b连接。其中,第一驱动引线322a设于绑定区域328内且第一驱动引线322a远离驱动电极312的一端延伸至第一绑定区35;第二驱动引线322b远离驱动电极312的一端经过第一走线区域331后汇集至第一绑定区35。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施例b中,第二区域320在弯折后只形成有基体部325及弯曲部327,此时第一绑定区35则设置在绑定区域328的弯曲部327上。

进一步地,感应引线323包括第一感应引线323a及第二感应引线323b,同一感应电极314相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感应引线323a及第二感应引线323b连接。其中,第一感应引线323a设于第一走线区域328,第二感应引线323b设于第二走线区域332,第一感应引线323a及第二感应引线323b远离感应电极314的一端均汇集至第一绑定区35。

进一步地,显示器20的边缘包括第二绑定区25,且第一绑定区35及第二绑定区25分别与触控传感器30不同边侧对应。

更进一步地,第二绑定区25相邻于第一走线区域331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显示器20的第二绑定区25一般占有较大的区域,将第一绑定区35及第二绑定区25分别与触控传感器30不同边侧设置,可以避免第二区域320沿第二绑定区25边缘弯折,导致无法起到较好的减小边框效果。同时,第一走线区域331由于同时排布有第一感应引线323a及第二驱动引线322b使得自身宽度较大。将第二绑定区25相邻于第一走线区域331设置,且第二绑定区25伸出于第一走线区域331,最终触控显示屏10相邻于第一走线区域331的边框即为第一走线区域331,以及第二绑定区25伸出第一走线区域331的部分。

具体地,显示器20呈矩形结构(相应触控显示屏10也为矩形结构),第二绑定区25自触控本体31的走线区域331边缘延伸出来,第二区域320分别相邻于第一区域310的左右两个短边缘设置。第二绑定区25位于两个第二区域200之间,不会影响第二区域320的弯折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