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射频识别的多功能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81856发布日期:2018-10-16 20:39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多功能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目前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很广,如:图书馆,门禁系统,食品安全溯源等。

在门禁系统中通常会设置两个单独的发射板和接收板,当有预警标签通过时便可报警,然而传统的门禁系统各个板体之间均是相互独立的,使得人们在进行安装运输时,需要分别操作,很是繁琐,无法进行快速的移动和组装,功能较为单一。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基于射频识别的多功能电子设备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功能多样,安装运输便捷的基于射频识别的多功能电子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射频识别的多功能电子设备,包括:发射板;发射天线板,所述发射天线板设于所述发射板的内部;接收天线板,所述接收天线板与所述发射天线板之间无线传输连接;接收板,所述接收板的内部安装有所述接收天线板;滚轮,所述滚轮分别安装于所述发射板和所述接收板的底面;护栏机构,所述护栏机构包括固定柱、吸盘、护带以及收线机构,且所述收线机构设于所述接收板的内部;所述收线机构包括固定板、扭簧以及转筒,且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接收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转筒,且所述转筒与所述固定板之间设有所述扭簧;所述转筒的外壁缠绕有所述护带,且所述护带的端部连接有所述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端设有所述吸盘;限位夹,所述限位夹固定于所述接收板靠近所述护栏机构的侧壁,且所述限位夹与所述固定柱相互扣合连接;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限位盒、第二限位旋钮以及插板,且所述限位盒固定于所述接收板的侧壁;所述限位盒的外壁螺纹连接有所述第二限位旋钮,且所述限位盒的内部套接有所述插板;所述插板与所述发射板的侧壁转动连接;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分别置于所述发射板和所述接收板的内部底层。

优选的,所述接收板的内部设有射频读写器,且所述射频读写器与所述接收天线板之间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接收板的侧壁安装有拦截机构;所述拦截机构包括转动电机、支撑板、支杆以及第一限位旋钮,且所述转动电机电性连接所述射频读写器;所述转动电机的端部固定有所述支撑板,且所述支撑板的内部套接有所述支杆;所述支撑板的外壁螺纹连接有所述第一限位旋钮。

优选的,所述支杆与所述支撑板的长度之和与所述发射板、所述接收板之间的距离相同,且所述支撑板的转动角度为0°-90°。

优选的,所述转动电机安装于所述接收板的内部,且所述转动电机的端部贯穿于所述接收板的侧壁。

优选的,所述接收板的顶部安装有声光报警器,且所述声光报警器电性连接所述射频读写器。

优选的,所述接收板的表面固定有复位按钮,且所述复位按钮电性连接所述转动电机和所述声光报警器。

优选的,所述发射板的侧壁设有橡胶垫板,且所述橡胶垫板与所述转动电机位于同一水平线处。

优选的,所述发射板与所述接收板相互平行设置,且所述发射板与所述接收板之间结构相同。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射频识别的多功能电子设备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多功能电子设备,在所述接收板和所述发射板的底部均安装有所述滚轮,操作人员可快速将装置移动至所需位置,并且在所述接收板和所述发射板上安装有所述连接机构,能够使得所述接收板、所述发射板贴合在一起形成一体结构,使得操作人员在进行安装运输时更为方便,一次次性完成对于两个设备的运送,简单快捷;当确定所述接收板、所述发射板的位置后,可拉出一定长度的所述护带,从而在所述接收板、所述发射板的入口处形成护栏通道,使得人员或物品依次通过,避免拥堵,并且在不使用时,所述护带可收回到板体内,所述固定柱可与所述限位夹卡合在一起,使得携带更为方便,能够快速完成设备的组装成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射频识别的多功能电子设备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提供的护栏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提供的接收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接收板,2、拦截机构,21、转动电机,22、支撑板,23、支杆,24、第一限位旋钮,3、接收天线板,4、声光报警器,5、复位按钮,6、护栏机构,61、固定柱,62、吸盘,63、护带,64、收线机构,641、固定板,642、扭簧,643、转筒,7、限位夹,8、连接机构,81、限位盒,82、第二限位旋钮,83、插板,9、发射板,9a、发射天线板,9b、橡胶垫板,9c、射频读写器,9d、滚轮,9e、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以及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射频识别的多功能电子设备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提供的护栏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提供的接收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基于射频识别的多功能电子设备包括:发射板9;发射天线板9a,所述发射天线板9a设于所述发射板9的内部;接收天线板3,所述接收天线板3与所述发射天线板9a之间无线传输连接;接收板1,所述接收板1的内部安装有所述接收天线板3;滚轮9d,所述滚轮9d分别安装于所述发射板9和所述接收板1的底面;护栏机构6,所述护栏机构6包括固定柱61、吸盘62、护带63以及收线机构64,且所述收线机构64设于所述接收板1的内部;所述收线机构64包括固定板641、扭簧642以及转筒643,且所述固定板641与所述接收板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641转动连接所述转筒643,且所述转筒643与所述固定板641之间设有所述扭簧642;所述转筒643的外壁缠绕有所述护带63,且所述护带63的端部连接有所述固定柱61;所述固定柱61的底端设有所述吸盘62;限位夹7,所述限位夹7固定于所述接收板1靠近所述护栏机构6的侧壁,且所述限位夹7与所述固定柱61相互扣合连接;连接机构8,所述连接机构8包括限位盒81、第二限位旋钮82以及插板83,且所述限位盒81固定于所述接收板1的侧壁;所述限位盒81的外壁螺纹连接有所述第二限位旋钮82,且所述限位盒81的内部套接有所述插板83;所述插板83与所述发射板9的侧壁转动连接;蓄电池9e,所述蓄电池9e分别置于所述发射板9和所述接收板1的内部底层。

为了对信号进行处理,所述接收板1的内部设有射频读写器9c,且所述射频读写器9c与所述接收天线板3之间电性连接。

为了对违禁物品或人进行拦截,所述接收板1的侧壁安装有拦截机构2;所述拦截机构2包括转动电机21、支撑板22、支杆23以及第一限位旋钮24,且所述转动电机21电性连接所述射频读写器9c;所述转动电机21的端部固定有所述支撑板22,且所述支撑板22的内部套接有所述支杆23;所述支撑板22的外壁螺纹连接有所述第一限位旋钮24。

为了使得拦截效果更好,所述支杆23与所述支撑板22的长度之和与所述发射板9、所述接收板1之间的距离相同,且所述支撑板22的转动角度为0°-90°。

为了实现所述支撑板22的转动,所述转动电机21安装于所述接收板1的内部,且所述转动电机21的端部贯穿于所述接收板1的侧壁。

为了实现声光报警,所述接收板1的顶部安装有声光报警器4,且所述声光报警器4电性连接所述射频读写器9c。

为了对设备进行复位,所述接收板1的表面固定有复位按钮5,且所述复位按钮5电性连接所述转动电机21和所述声光报警器4。

为了对所述支杆23进行减震,所述发射板9的侧壁设有橡胶垫板9b,且所述橡胶垫板9b与所述转动电机21位于同一水平线处。

为了实现信号传递,所述发射板9与所述接收板1相互平行设置,且所述发射板9与所述接收板1之间结构相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射频识别的多功能电子设备的使用原理为:操作人员将所述反射板9、所述接收板1移动至指定位置,调节所述支杆23至合适的长度,拧紧所述第一限位旋钮24,在工作时,所述发射天线板9a发射信号,当有预警标签经过时,被所述接收天线板3接收,所述射频读写器9c接收到信息后,启动所述转动电机21和所述声光报警器4,所述转动电机21带动所述支撑板22转动,直至所述支杆23转动至与所述橡胶垫板9b接触时停止,便可进行拦截,可按下所述复位按钮5使得所述支撑板22复位、所述声光报警器4关闭;可从所述转筒643上拉出一定长度的所述护带63,然后将所述固定柱61固定在地面上,所述吸盘62与地面吸附在一起,从而可在所述接收板1、所述发射板9的入口处形成护栏通道,使得人员或物品依次通过,避免拥堵;当不使用时,可拔起所述固定柱61然后所述扭簧642带动所述转筒643转动,使得所述护带63缠绕回所述转筒643上,再将所述固定柱61扣合在所述限位夹7上,实现所述护栏机构6的收纳,将所述插板83插入到所述限位盒81内,拧紧所述第二限位旋钮82,便可实现使得所述接收板1与所述发射板9贴合在一起,操作人员可轻松将设备移动至储存位置。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射频识别的多功能电子设备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多功能电子设备,在所述接收板1和所述发射板9的底部均安装有所述滚轮9d,操作人员可快速将装置移动至所需位置,并且在所述接收板1和所述发射板9上安装有所述连接机构8,能够使得所述接收板1、所述发射板9贴合在一起形成一体结构,使得操作人员在进行安装运输时更为方便,一次次性完成对于两个设备的运送,简单快捷;当确定所述接收板1、所述发射板9的位置后,可拉出一定长度的所述护带63,从而在所述接收板1、所述发射板9的入口处形成护栏通道,使得人员或物品依次通过,避免拥堵,并且在不使用时,所述护带63可收回到板体内,所述固定柱61可与所述限位夹7卡合在一起,使得携带更为方便,能够快速完成设备的组装成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