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机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2241发布日期:2018-09-28 19:57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合金机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机箱。



背景技术:

铝合金机箱的性能优良,其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电子、通信、自动化、传感器、智能卡、工业控制、精密机械等行业,主要起到保护箱体内仪表元件的作用。铝合金机箱,通常应用在高要求的工业电子设备的外壳上。相对于钣金机箱有以下优点,散热好重量轻耐腐蚀。

而现有技术中的机箱散热效果不佳,有采用在机箱内设置散热风扇,从而实现箱体的散热,但此机构需要为散热风扇预留额外的安装空间,从而使得箱体的有效使用容积减小,且提高了成本;进一步地,风扇有噪音,使用寿命短,大大影响了机箱的散热性能。此外,有采用散热鳍片的机箱,但此类机箱的散热效果不佳,且散热鳍片的加工不便,提高了机箱的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机箱,该散热机箱散热性能良好,能够有效增加机箱的有效使用容积,且加工方便从而便于投入批量生产。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散热机箱,包括机箱本体,所述机箱本体包括两块侧板,各所述侧板的外壁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鳍片,各所述鳍片相互平行,且各所述鳍片的外壁设置有多个散热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侧板的内壁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设置有螺纹通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柱的侧壁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螺纹通孔相贯通。

作为优选方案,各所述散热槽与所述鳍片之间相互平行。

作为优选方案,各所述散热槽沿所述鳍片的外壁均匀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槽之间设置有弧形凸起。

作为优选方案,各所述鳍片垂直设置于所述侧板的外壁,设所述鳍片端部与所述侧板外壁之间的距离为其长度值,所述长度值的取值范围为8-12m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鳍片的宽度值的取值范围为2-3.5mm,设相邻两个所述鳍片之间的距离为间距值,所述宽度值与所述间距值之间的比值范围为1:

(1.5-2.5)。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底板和顶板,所述前面板、后面板、所述底板、所述顶板和两块所述侧板可拆卸地围成所述机箱本体。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面板均设置有连接部,各所述侧板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所述顶板和所述底部抵接接于所述连接部。

作为优选方案,各所述连接部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依次固接于所述前面板或所述后面板的上下两侧,且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形成卡槽,各所述侧板卡接于所述卡槽内,所述顶板螺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底板螺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相对传统的风扇散热形式,鳍片式结构散热效果良好,且提高了机箱的有效使用容积,而各鳍片相互平行且沿竖直方向设置,进而使得鳍片的加工更加方便,减少鳍片的生产成本,易于批量化生产投入;此外,鳍片外壁设置有多个散热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鳍片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大大提高了该机箱的散热效果。

2、侧板的内壁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设置有螺纹通孔,侧板的连接柱设置的螺纹孔便于侧板的安装,此外,侧板开设的螺纹通孔也使得箱体内的空气流通性能提高,由此在满足侧板装配需求的同时,提高了机箱本体内的空气流通,从而保护机箱本体内的仪器免受损坏。

3、各散热槽与鳍片之间相互平行,从而使得各散热槽加工方便,减少鳍片的加工成本。进一步地,各所述散热槽沿所述鳍片的外壁均匀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散热槽之间设置有弧形凸起,弧形凸起进一步使得鳍片与外界的空气接触面积增加,提高其散热性能,而弧形凸起也保证侧板外壁圆滑过渡,避免机箱本体磕碰受损。

4、各鳍片垂直设置于侧板的外壁,设鳍片端部与侧板外壁之间的距离为其长度值,长度值的取值范围为8-12mm,垂直设置的鳍片使得各相邻的鳍片之间的距离最大化,提高各相邻鳍片间隙内的空气流通性能,使得鳍片的散热效果良好,选用上述长度的鳍片保证该侧板结构稳定的同时,提高散热性能。

5、鳍片的宽度值的取值范围为2-3.5mm,由此保证鳍片的加工方便,设相邻两个鳍片之间的距离为间距值,宽度值与间距值之间的比值范围为1:(1.5-2.5)。需要指出的是,当上述比值过小时,则此时鳍片间距过大,鳍片的数量较少,从而造成散热性能不佳,而当上述比值过大时,鳍片密集设置,相邻的鳍片紧贴,散热效果也不理想,而采用上述比值的鳍片设置,鳍片的散热性能良好,且加工方便,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侧板的局部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散热机箱的爆炸视图。

图中:1-侧板,2-鳍片,3-前面板,4-后面板,5-底板,6-顶板,7-连接部;21-散热槽,22-连接柱,23-弧形凸起,71-第一连接板,72-第二连接板;22a-螺纹通孔,22b-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机箱,包括机箱本体,所述机箱本体包括两块侧板1,各所述侧板1的外壁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鳍片2,各所述鳍片2相互平行,且各所述鳍片2的外壁设置有多个散热槽。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相对传统的风扇散热形式,鳍片2式结构散热效果良好,且提高了机箱的有效使用容积,而各鳍片2相互平行且沿竖直方向设置,进而使得鳍片2的加工更加方便,减少鳍片2的生产成本,易于批量化生产投入;此外,鳍片2外壁设置有多个散热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鳍片2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大大提高了该机箱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板1的内壁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设置有螺纹通孔22a,侧板1的连接柱设置的螺纹孔便于侧板1的安装,此外,侧板1开设的螺纹通孔22a也使得箱体内的空气流通性能提高,由此在满足侧板1装配需求的同时,提高了机箱本体内的空气流通,从而保护机箱本体内的仪器免受损坏。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的侧壁设置有开口22b,所述开口22b与所述螺纹通孔22a相贯通,由此使得该连接柱的散热性更佳。

优选地,各所述散热槽与所述鳍片2之间相互平行,从而使得各散热槽加工方便,减少鳍片2的加工成本。进一步地,各所述散热槽沿所述鳍片2的外壁均匀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槽之间设置有弧形凸起23,弧形凸起23进一步使得鳍片2与外界的空气接触面积增加,提高其散热性能,而弧形凸起23也保证侧板1外壁圆滑过渡,避免机箱本体磕碰受损。

此外,各所述鳍片2垂直设置于所述侧板1的外壁,设所述鳍片2端部与所述侧板1外壁之间的距离为其长度值,所述长度值的取值范围为8-12mm,垂直设置的鳍片2使得各相邻的鳍片2之间的距离最大化,提高各相邻鳍片2间隙内的空气流通性能,使得鳍片2的散热效果良好,选用上述长度的鳍片2保证该侧板1结构稳定的同时,提高散热性能,而当上述长度值过大时,则鳍片2容易在撞击过程中受损,且增加生产成本,故选用上述长度值为优选方案。

具体地,所述鳍片2的宽度值的取值范围为2-3.5mm,由此保证鳍片2的加工方便,设相邻两个所述鳍片2之间的距离为间距值,所述宽度值与所述间距值之间的比值范围为1:(1.5-2.5)。需要指出的是,当上述比值过小时,则此时鳍片2间距过大,鳍片2的数量较少,从而造成散热性能不佳,而当上述比值过大时,鳍片2密集设置,相邻的鳍片2紧贴,散热效果也不理想,而采用上述比值的鳍片2设置,鳍片2的散热性能良好,且加工方便,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机箱本体还包括前面板3、后面板4、底板5和顶板6,所述前面板3、后面板4、所述底板5、所述顶板6和两块所述侧板1可拆卸地围成所述机箱本体,由此使得该机箱本体结构合理,拆装维护更加方便。

为了使得该机箱安装更加紧凑,所述前面板3和所述后面板4均设置有连接部7,各所述侧板1与所述连接部7相连接,所述顶板6和所述底部抵接接于所述连接部7。具体地,各所述连接部7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板71和第二连接板72,所述第一连接板7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72依次固接于所述前面板3或所述后面板4的上下两侧,且所述第一连接板7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72之间形成卡槽,各所述侧板1卡接于所述卡槽内,所述顶板6螺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71,所述底板5螺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72。由此保证侧板1卡接稳定,而顶板6和底板5通过螺钉连接,结构稳定且拆装方便,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侧板1在卡接在卡槽的同时也采用螺钉固定,从而保证其牢固安装。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机箱,相对传统的风扇散热形式,鳍片2式结构散热效果良好,且提高了机箱的有效使用容积,而各鳍片2相互平行且沿竖直方向设置,进而使得鳍片2的加工更加方便,减少鳍片2的生产成本,易于批量化生产投入;此外,鳍片2外壁设置有多个散热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鳍片2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大大提高了该机箱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