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触控膜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9808发布日期:2019-02-01 19:34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触控膜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显示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还涉及一种触控膜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显示装置(例如移动终端、电视机、电脑和手机等)中通过设置显示面板来增加人机交互的便利性。且一般来说,显示面板均设计为彩色屏,以借助色彩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信息,且更能还原实物的本来面貌。显示面板包括多种,而具备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也越来越普及,且被广泛应用到各式各样的显示装置中,具备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至少包括盖板和触控膜,而触控膜内通常包括导电材料,由于导电材料本身对色彩会产生影响,会使穿过触控膜之后的光线出现色温偏移现象,这会导致显示面板所显示的色彩的效果在白场、黑场等画面的效果不佳,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触控膜及显示装置,其可以校正光线因穿过触控膜而产生的色温偏移现象,进而使用户所看到的色彩更准确,以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发光部件,所述发光部件所发出的光线朝向所述第一表面;及

触控膜,所述触控膜设置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发光部件之间;

色温校正层,所述色温校正层设置在所述盖板与所述触控膜之间,或所述色温校正层设置在所述触控膜与所述发光部件之间,所述色温校正层与所述触控膜层叠设置。

优选地,所述色温校正层的色温偏移量与所述触控膜的色温偏移量成反向关系。

优选地,所述色温校正层形成于所述盖板的第一表面。

优选地,沿所述盖板的厚度方向,所述触控膜的投影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投影内,所述色温校正层覆盖所述第一表面。

优选地,所述色温校正层包括柔性基体层和附加层,

所述附加层的色温偏移量与所述触控膜的色温偏移量成反向关系。

优选地,所述附加层设置在所述柔性基体层靠近所述发光部件的一侧。

优选地,沿所述盖板的厚度方向,所述柔性基体层的投影与所述触控膜的投影重合。

优选地,所述色温校正层的色温偏移量与所述触控膜的色温偏移量之和为零。

优选地,所述色温校正层的厚度小于5u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另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触控膜,所述触控膜设置在所述盖板的第一表面所在侧;

色温校正粘接层,所述盖板与所述触控膜通过所述色温校正粘接层连接,所述色温校正粘接层的色温偏移量与所述触控膜的色温偏移量成反向关系。

优选地,所述色温校正粘接层的色温偏移量与所述触控膜的色温偏移量之和为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触控膜,其包括基材层和校正层,所述基材层和所述校正层层叠设置,所述校正层的色温偏移量与所述基材层的色温偏移量成反向关系。

优选地,所述校正层的色温偏移量与所述基材层的色温偏移量之和为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提供的显示面板或上述任一项所提供的触控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可知,由于光线穿过包括导电材料的触控膜,会造成前述光线的色温出现偏移现象,且在具备触控功能的显示装置中,触控膜均被设置在光线的出射路径上,而由于导电材料的特性,因而不能从导电材料本身的结构及组成上解决其对光线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而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设置有色温校正层,光线可以在分别穿过触控膜和色温校正层之后,入射至用户眼中,从而形成用户所看到的图像,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的色温校正层的色温偏移量,与触控膜的色温偏移量成反向关系,因而与触控膜对光线造成色温偏移的原理相似地,光线在穿过色温校正层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借助色温校正层产生与之前反向的偏移现象,从而使得色温校正层可以校正光线因穿过触控膜而产生的偏移,进而使用户所看到的色彩更准确,提升用户观看体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膜也可以包括色温校正层,光线在穿过色温校正层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借助色温校正层产生与之前反向的偏移现象,从而使得色温校正层可以校正光线因穿过基材层而产生的偏移,进而使用户所看到的色彩更准确,提升用户观看体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由于包括上述显示面板或触控膜,同样可以借助色温校正层产生与之前反向的偏移现象,从而使得色温校正层可以校正光线因穿过触控膜而产生的偏移,进而使用户所看到的色彩更准确,提升用户观看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膜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盖板;

2-触控膜;

21-基材层;

23-校正层;

3-色温校正层;

31-柔性基体层;

32-附加层;

4-色温校正粘接层;

5-发光部件。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可以包括盖板1、发光部件5、触控膜2和色温校正层3,其中,盖板1具有沿自身厚度方向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发光部件5用于产生可见光,且其所发出的光线朝向前述第一表面所在的方向发散;触控膜2可以设置在盖板1与发光部件5之间;色温校正层3可以设置在盖板1与触控膜2之间,当然,色温校正层3也可以设置在触控膜2与发光部件5之间,或者说,色温校正层3只需设置在显示面板中的发光部件5所发出的光线的出射路径上即可,在该显示面板的组装过程中,可以使色温校正层3与触控膜2层叠设置,从而使用户观看到的图像的色彩更标准,优选地,色温校正层3的色温偏移量与触控膜2的色温偏移量成反向关系。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提到的色温偏移量可以为具体数值,比如,经发光部件5发出的具有标准颜色的光线,其色温参数可以为7000k,在前述光线穿过导电材料所形成的触控膜之后,该光线的色温参数变为9000k,则可以认为该种导电材料对光线所产生的色温偏移量为+2000k,相对应的,为了校正触控膜2对光线所产生的色温偏移现象,所选用的色温校正层对光线的色温偏移量可以为-2000k,从而在增加这种色温校正层之后,使发光部件5所发出的光线在分别穿过触控膜和色温校正层之后,其色温参数仍为7000k,即其标准值。

具体地,盖板1可以为玻璃或树脂等材料形成的薄板状结构,其可以为平面结构,也可以为曲面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盖板1具有沿自身厚度方向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第二表面可以用于与用户接触,第一表面则可以为封装在显示面板内部的表面;优选地,为了提升第二表面的硬度、耐磨度以及耐腐蚀程度,可以对盖板1的第二表面进行镀膜处理,以提升盖板1第二表面的各项物理及化学性能;同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定盖板1的形状、尺寸等,以满足不同显示装置对显示面板的不同需求。另外,还可以通过对盖板1进行其他加工及表面处理,以增强盖板1的透光性等其他性能,进而达到提升此显示面板显示效果的目的。

发光部件5可以为常见的LED光源,也可以为有机自发光层等,当然,发光部件5还可以为其他种的结构,但其至少需具备发光的功能,且在显示面板的组装过程中,可以使发光部件5朝向盖板1的第一表面,优选地,可以使发光部件5所发出的光线为平行光,且可以使前述平行光的出射路径垂直于盖板1的第一表面,进而可以使显示面板所形成的画面质量更好,以提升此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触控膜2中包括导电材料,且可以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种类的导电材料以及透明的光学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制作触控膜2,需要说明的是,触控膜2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出于文本简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触控膜2可以被设置在发光部件5与盖板1之间,且触控膜2可以通过光学双面胶粘接在盖板1的第一表面上,使用户可以通过与盖板1的第二表面接触,来控制触控膜2的电路处于导通或断开状态,从而实现与显示装置交互的目的。

基于背景技术所给出的信息我们知道,光线出现色温偏移现象的原因是因为触控膜2在前述光线的出射路径上,同时,不同的导电材料所形成的触控膜2对光线所产生的色温偏移量也不同,因而,为了对前述色温偏移现象进行校正,以使用户所观察到的光线的色彩的色温值趋于标准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设置有色温校正层3,色温校正层3可以由光学油墨形成,色温校正层3同样可以对光线产生影响,即光线穿过色温校正层3也会出现色温偏移现象,从而可以达到校正光线因穿过触控膜2而产生的色温偏移问题;优选地,可以使色温校正层3的色温偏移量与触控膜2的色温偏移量成反向关系;举例来说,前述反向关系具体为:触控膜2对光线的色温偏移量为正值时,色温校正层3对同一光线的色温偏移量则为负值;相应地,当触控膜2对光线的色温偏移量为负值时,色温校正层3对同一光线的色温偏移量则为正值,从而使光线在分别穿过触控膜2和色温校正层3之后,达到对光线的色温偏移进行校正的目的。另外,将显示面板应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导电材料对光线的色温偏移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光学油墨形成色温校正层3以对光线进行校正。另外,色温校正层3可以直接形成于触控膜2或盖板1上,也可以借助其他材料形成单独的结构,且可以将前述单独的结构设置在盖板1与发光部件5之间,达到色温校正的目的。

用于形成触控膜2的导电材料会造成光线出现色温偏移的现象,这会使用户所看到的色彩的色温与标准色温之间存在差异,也就是光线的色温偏移现象。一般地,色温偏移可以通过色坐标表示,因而,触控膜2以及色温校正层3对光线所产生的色温偏移现象也可以通过色温偏移量表示;为了校正触控膜2对光线产生的偏移现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设置有色温校正层3,且可以设置色温校正层3使光线产生的色温偏移量,与触控膜2使同一光线所产生的色温偏移量成反向关系,从而可以使光线的色温趋于标准值,最终可以达到校正穿过触控膜2之后的光线的色温的目的。

上述可知,色温校正层3可以由光学油墨构成,可选地,色温校正层3可以直接形成于盖板1的第一表面。具体地,可以通过喷涂或转印等方式,在盖板1的第一表面上形成色温校正层3,这可以保证在显示面板的后续加工及使用过程中,色温校正层3不易被破坏或磨损,进而可以提升色温校正层3的寿命;同时,通过使色温校正层3直接形成于盖板1的第一表面上,而非借助其他媒介形成的方式,几乎不会使整个显示面板的厚度增加过多,因而可以使整个显示面板较为纤薄,进而可以保证整个显示装置的厚度几乎不会增加,这可以保持显示装置的美观。

一般来说,在盖板1的厚度方向上,触控膜2的投影通常是在盖板1的第一表面的投影之内的,也就是说,盖板1的第一表面通常是可以将触控膜2完全覆盖的,虽然色温校正层3可以仅设置在盖板1的第一表面中与触控膜2相对应的部分上,但是,为了提高加工效率,在形成色温校正层3的过程中,可以使色温校正层3覆盖盖板1的第一表面。

具体地,在色温校正层3的加工过程中,可以通过涂覆的方式使色温校正层3直接形成于盖板1的第一表面上,以提升加工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前述涂覆是一种具体的加工方式,即在形成色温校正层3的过程中,无需考虑避让盖板1第一表面中的某些部位,进而可以提高涂覆效率;且由于发光部件5所发射出的光线的出射路径所形成的区域为触控膜2所在的区域,因而即便色温校正层3所覆盖的盖板1的第一表面上的区域,多于该第一表面上与触控膜2相对应的区域,由于光线并不经过该色温校正层3多余的部分,因而也不会对光线产生不利影响。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前文所描述的“覆盖”并非是色温校正层3必须将整个盖板1的第一表面完全覆盖,一丝不剩,而是在保证盖板1中与触控膜2相对应的部分被色温校正层3覆盖的情况下,覆盖该第一表面的绝大部分,且即便出现因加工工艺所存在的缺陷等因素,而导致盖板1的第一表面上仍剩有少许区域未被色温校正层3覆盖的情况,该方案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由于盖板1通常为玻璃或树脂等脆性材料制成的薄板状硬质结构,因而通过喷涂或转印等方式直接在盖板1上形成色温校正层3的工作难度相对较大,还容易造成盖板1在形成色温校正层3的过程中受外力而损坏;同时,由于只能通过逐一加工的方式,在多个盖板1上分别形成色温校正层3,因而前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这种方案的加工效率相对较低,优选地,如图2所示,色温校正层3可以包括柔性基体层31和附加层32,其中,附加层32中可以包含有用于校正光线色温的光学油墨,因此附加层32的色温偏移量与触控膜2的色温偏移量成反向关系。

具体地,柔性基体层31可以为光学PET材料形成的薄膜状结构,可以直接对大量的柔性基体层31进行批量加工,从而使大量的柔性基体层31上均可以形成由光学油墨构成的附加层32;相应地,可以使附加层32的色温偏移量与形成触控膜2的导电材料的色温偏移量成反向关系,以保证附加层32具备对所选用的导电材料进行色温偏移校正的功能。可以预先在大量的柔性基体层31上形成附加层32而形成色温校正层3,然后,在显示面板的加工过程中,可以根据显示面板的尺寸大小,裁剪合适尺寸大小的色温校正层3,并通过光学双面胶将色温校正层3粘接在盖板1与发光部件5之间的任意位置处,从而达到提升整个显示面板加工效率的目的,而由于盖板1的第一表面相对光滑且平整,优选地,可以通过光学双面胶将色温校正层3粘接到盖板1的第一表面上。

光线在介质中传播的过程中会有损耗,且由于介质种类的不同,介质本身也会对光的各项物理性质产生影响,如介质可能会使光线发生折射现象,而对于已经发生了色温偏移的光线而言,在继续发生折射现象之后,可能会造成色温校正层3不能完全校正其所产生的色温偏移现象,因而为了尽量减少前述这种影响,优选地,附加层32可以设置在柔性基体层31靠近发光部件5的一侧,从而可以使光线先穿过附加层32,使其色温被校正为标准状态,然后再穿过柔性基体层31,由于其色温已经基本趋于标准值,进而即便柔性基体层31会使光线发生折射现象,也不会使附加层32对光线进行色温校正受到不利影响。

具体地,在对柔性基体层31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可以仅在其一侧形成由光学油墨构成的附加层32,这不仅可以减少加工时间,同时还可以节省原材料的使用量,进而可以节省成本;而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组装过程中,可以设置附加层32更靠近发光部件5,进而可以尽量减少光线在被校正之前穿过的介质层数,防止光线发生折射现象,从而提升校正效果。

为了进一步节省原材料的使用量,优选地,沿盖板1的厚度方向,柔性基体层31的投影可以与触控膜2的投影重合。

具体来说,可以使柔性基体层31与触控膜2的外边缘几乎完全重合,且在组装的过程中,可以使柔性基体层31与触控膜2完成重叠,以保证形成于柔性基体层31上的附加层32,几乎可以与触控膜2完全重叠,进而保证色温校正层3上的各个位置均不会丧失自身所具备的色温校正功能,进而使得从触控膜2上各处所射出的光线均能在色温校正层3的作用下,完成色温校正工作。

为了使经过色温校正层3校正之后的光线的色温值与其标准值几乎完全相同,一种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是,可以使色温校正层3的色温偏移量与触控膜2的色温偏移量之和为零,显然的,在这种情况下,借助色温校正层3,可以基本完全校正光线因穿过触控膜2而产生的色温偏移现象,即光线在分别穿过触控膜2与色温校正层3之后,其色温值就几乎等于标准值,从而使用户所看到的图像的色彩的色温即为标准状态下,各颜色所应展现出的正常色温。需要说明的是,触控膜2中的部分结构,以及色温校正层3中的柔性基体层31均可以采用光学PET材料制成,而由于应用在光学领域的PET材料,其透明度以及光的透过性均较好,因而光线穿过PET材料之后所产生的色温偏移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然,如果需要考虑前述PET材料对光线的色温的影响,也可以使色温校正层3对光线的色温偏移量与触控膜2和PET材料对同一光线的色温偏移量之和成反向值关系,这样设置可以防止PET材料对光线所产生的色温偏移现象影响用户观看体验。

为了保证色温校正层3在不丧失其色温校正功能的情况下,其厚度可以尽量得小,以使整个显示面板的厚度不会增加得太多,具体地,色温校正层3的厚度可以小于5um。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控制所形成的色温校正层3的厚度;相应地,附加层32的厚度也可以小于5um。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另一种结构的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可以包括盖板1、触控膜2和色温校正粘接层4,其中,盖板1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触控膜2可以设置在盖板1的第一表面所在侧;盖板1与触控膜2可以通过色温校正粘接层4连接,为了对穿过触控膜2的光线进行色温校正工作,色温校正粘接层4的色温偏移量与触控膜2的色温偏移量成反向关系。

同样地,盖板1可以为玻璃或树脂等材料形成的板状结构,其可以为平面结构,也可以为曲面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盖板1具有沿自身厚度方向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盖板1的第二表面用于与用户接触,第一表面则可以为封装在显示面板内部的表面,为了提升盖板1第二表面的硬度、耐磨度以及耐腐蚀程度,可以对盖板1的第二表面进行镀膜处理,以提升盖板1的第二表面的各项物理及化学性能;同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定盖板1的形状、尺寸等,以满足不同显示装置对显示面板的不同需求。另外,还可以通过对盖板1进行其他加工操作及表面处理,以增强盖板1的透光性等其他性能,达到进一步提升显示面板显示效果的目的。

触控膜2中包括导电材料,且可以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种类的导电材料和光学PET材料制作触控膜2,需要说明的是,触控膜2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出于文本简洁,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触控膜2可以被设置在发光部件5与盖板1之间,且触控膜2可以通过光学双面胶粘接在盖板1的第一表面上,从而使用户可以通过与盖板1的第二表面接触,来控制触控膜2的电路处于导通或断开状态,达到与显示装置交互的目的。

色温校正粘接层4中可以包含有用于进行校正色温的光学油墨,以及用于进行粘接盖板1与触控膜2的光学双面胶,通过改变光学双面胶的成分使掺有光学油墨的色温校正粘接层4的粘性不会降低,进而在显示面板的组装过程中,可以通过色温校正粘接层4,直接粘接盖板1和触控膜2,在前述连接过程结束之后,所形成的显示面板中的这部分结构就具备色温偏移校正的功能,详细来说,光线在穿过触控膜2之后所发生的色温偏移现象,可以在光线的后续路径上,即盖板1与触控膜2之间的色温校正粘接层4位置处被校正过来,达到标准状态。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色温校正粘接层4还具备连接盖板1和触控膜2的功能,因而色温校正粘接层4的厚度可以稍大于5um,但同样地,在可行的范围内,可以控制色温校正粘接层4的厚度尽量小,以降低整个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这种显示面板中,通过设置色温校正粘接层4的色温偏移量与触控膜2的色温偏移量成反向关系,从而使因穿过触控膜2而出现色温偏移的光线,在继续穿过色温校正粘接层4之后,其色温回归正常值,实现校正色温的目的,进而可以提升用户的观看体验。

相似的,为了使经过色温校正层3校正之后的光线的色温值与其标准值几乎完全相同,一种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是,可以使色温校正粘接层4的色温偏移量与触控膜2的色温偏移量之和为零,在这种情况下,借助色温校正粘接层4,可以基本完全校正光线因穿过触控膜2而产生的色温偏移现象,即光线在分别穿过触控膜2与色温校正粘接层4之后,其色温值几乎等于标准值,进而使用户所看到的图像的色彩的色温即为标准状态下,各颜色所应展现出的正常色温。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触控膜2,以从更小的单元入手,解决触控膜2所带来的色温偏移现象,从而使所形成的触控膜2的成品,不易在光线穿过后使光线出现色温偏移现象,该触控膜2可以包括基材层21和校正层23,基材层21和校正层23可以层叠设置,且为了对穿过基材层21的光线进行色温校正工作,校正层23的色温偏移量与基材层21的色温偏移量成反向关系。需要说明的是,上文所描述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可以直接包括此实施例所提供的这种触控膜2,也就是说,色温校正层可以直接形成在触控膜2上,从而使该显示面板中所应用的触控膜2,本身就不会对光线产生色温偏移现象;同样地,为了防止色温校正层的存在而可能对触控膜2自身功能产生不利影响,也可以使色温校正层不直接形成于触控膜2上,而设置在盖板1与发光部件5之间的其他位置处。

具体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用于制作基材层21的导电材料的种类,可以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直接形成基材层21,从而使触控膜2具备触控的功能,在制备的过程中,可以自由选定基材层21的长度、宽度以及厚度等参数;校正层23可以为光学油墨形成的涂层,可以通过喷涂或转印等方式,在基材层21上形成校正层23,校正层23的厚度可以小于5um。同样地,为了对穿过基材层21的光线进行色温校正工作,校正层23的色温偏移量与基材层21的色温偏移量成反向关系。

上述可知,通过直接在触控膜2的组成部分中增加校正层23,使得光线在穿过整个触控膜2之后,即光线分别穿过校正层23和基材层21,其色温值仍为正常值,即标准色温,进而使得用户所观看到的图像中各色彩的色温值几乎可以为标准值,达到提升用户观看体验的目的。

相似地,为了使经过校正层23校正之后的光线的色温值与其标准值几乎完全相同,一种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是,可以使校正层23的色温偏移量与基材层21的色温偏移量之和为零,在这种情况下,借助校正层23,可以基本完全校正光线因穿过基材层21而产生的色温偏移现象,即光线在分别穿过基材层21与校正层23之后,其色温值就几乎等于标准值,进而使用户所看到的图像中各颜色的色温即为标准状态下,该颜色所应展现出的正常色温。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四方面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这种显示装置所显示的图像中各颜色的色温几乎为标准状态下,各种光线所应展现出的色温,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这种显示装置可以展现给用户更真实的画面,进而达到提升用户观看体验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