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62842发布日期:2019-08-17 02:11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关于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包含热管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为了利用显示机体的金属壳体来协助主机座体中的热源进行散热,会于可携式电脑中设置分别热接触于此热源及此金属壳体的两个热管。此外,由于显示机体一般通过枢接件可转动地设置于主机座体,因此该两个热管需可转动地相互设置。

然而,由于组装公差以及热管相互转动所产生的位移,热管与枢接件的枢轴往往难以保持同轴。如此一来,热管在相互转动时便会承受更大的应力,使得热管容易因转动而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借以解决热管与枢接件的枢轴难以保持同轴,而使热管在相互转动时承受更大的应力,进而使得热管容易因转动而受损的问题。

本发明一实施例所公开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包含一主机座体、一显示机体、一枢接件以及一热管组。主机座体包含一座体以及一热源。热源设置于座体。显示机体包含一金属壳体及一显示模块。显示模块设置于金属壳体。枢接件包含一第一固定部、一枢接轴部、一第二固定部以及一定位结构。枢接轴部的相对两侧分别枢接于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定位结构的一侧连接于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固定于座体。第二固定部固定于显示机体。热管组包含一第一热管以及一第二热管。第一热管的一端部具有一插槽。第二热管的一端部可转动地插设于第一热管的端部的插槽中。第一热管的另一端部热接触于热源。第二热管的另一端部设置于金属壳体。定位结构的另一侧固定于第一热管的端部,而使枢接轴部与第一热管的端部保持同轴。

根据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由于定位结构的一侧与枢接件的第一固定部一体成形,且定位结构的另一侧固定于第一热管的第一端部的宽径段,因此第一热管的第一端部的宽径段能与枢接件的枢接轴部保持同轴,进而使第二热管中插设于第一端部的窄径段的插槽的第三端部也能与枢接件的枢接轴部保持同轴。如此一来,便减小第一热管及第二热管在相对转动时所承受的应力,而使得第一热管及第二热管不易因相互转动而损毁。

以上的关于本发明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热管组及枢接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的热管组及枢接件的分解图。

图4为图1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一热管、第二热管及固定结构的立体剖视图。

图5为图1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二热管及补强结构的立体图。

图6为图5的第二热管及补强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二热管及补强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可携式电子装置

100主机座体

101座体

102热源

103键盘模块

104触控面板

200显示机体

201金属壳体

202显示模块

300第一枢接件

301第一固定部

302枢接轴部

303第二固定部

304定位结构

3040本体

3041套环

3042套孔

310第二枢接件

311第一固定部

312枢接轴部

313第二固定部

400热管组

410第一热管

411第一端部

4110窄径段

4111宽径段

412第二端部

4112插槽

4114插口

4115开口

4116端面

4117外表面

4113外螺纹结构

413第一蒸气通道

420第二热管

421第三端部

4210凸部

422第四端部

423、423a弯折部

424第二蒸气通道

430、430a补强结构

440固定结构

441内螺纹结构

442抵靠部

4420导引斜面

450密封环

c中心轴线

d1轴向方向

d2、d3径向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及附图,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发明的范畴。

请参阅图1。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立体图。

可携式电子装置10包含一主机座体100、一显示机体200、一第一枢接件300、一第二枢接件310以及一热管组400。

主机座体100例如包含一座体101、一热源102、一键盘模块103及一触控面板104。热源102、键盘模块103及触控面板104皆设置于座体101。热源102为诸如中央处理器等会产生热量的电子元件。键盘模块103及触控面板104作为供用户操作的输入介面。此外,为了清楚呈现座体101内部的结构特征,于图1中省略绘示键盘模块103的键帽。

显示机体200包含一金属壳体201及一显示模块202。显示模块202设置于金属壳体201。

请参阅图2及图3。图2为图1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热管组及枢接件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2的热管组及枢接件的分解图。

第一枢接件300包含一第一固定部301、一枢接轴部302、一第二固定部303以及一定位结构304。枢接轴部302的相对两侧分别枢接于第一固定部301及第二固定部303、第一固定部301固定于座体101,且第二固定部303固定于金属壳体201。

定位结构304的一侧与第一固定部301一体成形。定位结构304例如包含一本体3040及一套环3041。本体3040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于第一固定部301以及凸出有套环3041。此外,套环3041所围绕出的套孔3042与枢接轴部302皆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设置,也就是说,套环3041与枢接轴部302为同轴。

第二枢接件310包含一第一固定部311、一枢接轴部312以及一第二固定部313。枢接轴部312的相对两侧分别枢接于第一固定部311及第二固定部313、第一固定部311固定于座体101,且第二固定部313固定于金属壳体201。此外,第一固定部301及第一固定部311分别固定于座体101的相对两侧,且第二固定部303及第二固定部313分别固定于金属壳体201的相对两侧,而使金属壳体201能通过第一枢接件300及第二枢接件310相对座体101转动。

然,本发明并不以第二枢接件310的设置为限;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仅设置第一枢接件,并调整第一枢接件的设置位置而使金属壳体能稳定地通过第一枢接件相对座体转动。

请参阅图1至图4。图4为图1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一热管、第二热管及固定结构的立体剖视图。

热管组400例如包含一第一热管410、一第二热管420、一固定结构440以及一密封环450。

第一热管410包含彼此相对的一第一端部411及一第二端部412。第一端部411例如包含彼此相连的一窄径段4110及一宽径段4111。第一热管410例如具有第一蒸气通道413,其中第一蒸气通道413用以供一散热流体(图中未示出)通过且位于宽径段4111。窄径段4110及具有一插槽4112及一外螺纹结构4113。插槽4112具有一插口4114及一开口4115。插口4114位于窄径段4110的一端面4116。开口4115自端面4116沿轴向方向d1朝内延伸,并位于窄径段4110的一外表面4117。外螺纹结构4113也位于窄径段4110的外表面4117。第二端部412热接触于热源102

此外,套环3041套设于第一热管410的第一端部411的宽径段4111,而使得第一端部411的宽径段4111固定于套孔3042。由于套孔3042与枢接轴部302皆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设置,因此固定于套孔3042的第一端部411的宽径段4111便也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设置;也就是说,套环3041套设于第一端部411的宽径段4111而使得第一端部411的宽径段4111与枢接轴部302保持同轴。

第二热管420包含一第三端部421及一第四端部422,并具有一第二蒸气通道424,其中第二蒸气通道424用以供散热流体(图中未示出)通过。第三端部421及第四端部422彼此相对。第三端部421通过插口4114可转动地插设于第一端部411的窄径段4110的插槽4112中,而使得第三端部421也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设置。第四端部422设置于金属壳体201。此外,第三端部421于径向方向d2朝外凸出有一凸部4210。

举例来说,固定结构440为套筒结构,且具有一内螺纹结构441。第一端部411中位于窄径段4110的外螺纹结构4113螺合于内螺纹结构441而使固定结构440固定于第一端部411的窄径段4110,进而使第一端部411的窄径段4110夹设于固定结构440及第三端部421之间。此外,通过于第一端部411的窄径段4110设置开口4115,第一端部411的窄径段4110会于外螺纹结构4113螺合于内螺纹结构441时进一步夹紧第三端部421。

但是,本发明并不以外螺纹结构4113及内螺纹结构441的设置为限,且本发明也不以开口4115的设置为限;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端部也可无需具有外螺纹结构,且固定结构也可无需具有内螺纹结构,并直接以紧配的方式固定第一端部的窄径段及固定结构。此外,在第一端部不具有外螺纹结构且固定结构不具有内螺纹结构的实施例中,第一端部的窄径段的插槽也可仅具有插口而无需具有开口。

此外,举例来说,固定结构440的一侧固定于第一端部411的窄径段4110,而固定结构440的另一侧于径向方向d3朝内凸出有一抵靠部442。抵靠部442例如具有导引斜面4420,以使得第三端部421的凸部4210在固定结构440安装于第三端部421时会令导引斜面4420让位,进而提升固定结构440安装于第三端部421的顺畅度。第三端部421的凸部4210的相对两侧分别抵靠于第一端部411的窄径段4110的端面4116以及抵靠部442。

但是,本发明并不以凸部4210及抵靠部442的设置为限;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三端部也可无须具有凸部,且固定结构也可无需具有抵靠部,而改以固定在座体的定位架进行固定结构及第三端部的定位。

密封环450夹设于固定结构440及第三端部421之间,借以加强固定结构440及第三端部421之间的密封度。此外,第三端部421的凸部4210的一侧是通过密封环450抵靠于抵靠部442。

再者,本发明并不以固定结构440及密封环450的设置为限;于其他实施例中,热管组也可无需包含固定结构,而仅通过第二热管的第三端部于第一热管的第一端部的窄径段的插设来保持第一热管及第二热管的同轴。进一步来说,在热管组无包含固定结构的实施例中,热管组便无需包含密封环来加强固定结构及第三端部之间的密封度。

再者,请参阅图1、图5及图6;图5为图1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二热管及补强结构的立体图,且图6为图5的第二热管及补强结构的局部放大图。本实施例中,第二热管420更包含一弯折部423。弯折部423位于第三端部421及第四端部422之间,并从靠近第三端部421的一端弯折至靠近第四端部422的一端而从主机座体100弯折至显示机体200。热管组400例如更包含一补强结构430。补强结构430固定于弯折部423,且例如完全覆盖弯折部423,借以分担弯折部423所承受的应力。

但是,本发明并不以补强结构430的设置为限;于其他实施例中,热管组也可无需包含补强结构,并改用固定在金属壳体的支架来分担弯折部所承受的应力。

此外,补强结构430并不限于需完全覆盖弯折部423;请参阅图7,图7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二热管及补强结构的局部放大图;于本实施例中,补强结构430a例如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弯折部423a,而部分覆盖弯折部423a。

根据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由于定位结构的一侧与枢接件的第一固定部一体成形,且定位结构的另一侧固定于第一热管的第一端部的宽径段,因此第一热管的第一端部的宽径段能与枢接件的枢接轴部保持同轴,进而使第二热管中插设于第一端部的窄径段的插槽的第三端部也能与枢接件的枢接轴部保持同轴。如此一来,便减小第一热管及第二热管在相对转动时所承受的应力,而使得第一热管及第二热管不易因相互转动而损毁。

此外,由于固定结构固定于第一热管的第一端部的窄径段而使第一端部的窄径段夹设于固定结构及第三端部之间,因此固定结构可以进一步协助第一热管的第一端部的窄径段及第二热管中插设于插槽的第三端部保持同轴。如此一来,定位结构及固定结构便能共同令第一热管的第一端部、第二热管中插设于插槽的第三端部及枢接轴部皆保持同轴。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