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模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0882发布日期:2019-10-14 19:32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指纹模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指纹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纹模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行业的发展,不断追求外观的极致以及高屏占比是目前的一大发展方向,这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的外观需求,也能满足消费者在影音娱乐等方面的需求。

为了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可以将指纹模组设置于移动终端的侧面。然而,由于移动终端的厚度有限,因此指纹模组的指纹识别区域较小,导致指纹模组的指纹模组的指纹识别率较低。另外,指纹模组的封装层较厚,使得指纹信号无法有效到达指纹芯片,同样会导致指纹识别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公开一种指纹模组及移动终端,以解决指纹识别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指纹模组,包括:

电路板;

导通芯片,所述导通芯片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

指纹识别芯片,所述指纹识别芯片设置于所述导通芯片背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表面上,所述指纹识别芯片通过所述导通芯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封装层,所述封装层包裹所述导通芯片和所述指纹识别芯片。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以及上述指纹模组,所述指纹模组设置于所述壳体上。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的指纹模组中,指纹识别芯片与导通芯片堆叠设置,因此指纹识别芯片的大部分区域都可以设置为识别区域,使得该识别区域更大,从而提升指纹识别率。另外,指纹识别芯片与导通芯片堆叠设置后,指纹识别芯片与封装层的表面之间的距离更小,即封装层对应指纹识别芯片的部分的厚度有所减小,使得指纹信号更有效地到达指纹识别区域,从而提升指纹识别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壳体、110-第三弧形面、200-电路板、210-电路板本体、220-基板、410-导通芯片、420-指纹识别芯片、500-封装层、510-第二弧形面、520-第一平面、600-补强板、710-第一导线、720-第二导线、800-保护盖板、810-第一弧形面、820-主体部、830-边缘部、900-粘接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壳体100和指纹模组,指纹模组设置于壳体100上。具体地,移动终端的显示模组可以开孔,指纹模组可以对应显示模组的开孔处设置,但是为了提升移动终端的屏占比,可以将指纹模组设置于移动终端的侧面,即,壳体100具有侧面,该侧面上开设安装孔,指纹模组安装于该安装孔内。此时,指纹模组不占用移动终端的显示区域,从而增大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本发明实施例中,指纹模组具体可以包括电路板200、导通芯片410、指纹识别芯片420和封装层500。电路板200可以采用柔性电路板,该电路板200可以与移动终端的主板相连接,以便于主板控制指纹模组的工作状态。具体地,该电路板200可以包括电路板本体210和基板220,基板220设置于电路板本体210上,该基板220可以为导通芯片410和指纹识别芯片420提供安装基础。导通芯片410设置于电路板200上,具体地,导通芯片410设置于基板220背离电路板本体210的一侧表面上,该导通芯片410的主要作用是实现指纹识别芯片420与电路板200之间的电连接,因此该导通芯片410设有电路区域,该电路区域设置连接电路,导通芯片410通过连接电路与电路板200电连接。指纹识别芯片420设置于导通芯片410背离电路板200的一侧表面上,该指纹识别芯片420通过导通芯片410与电路板200电连接。指纹识别芯片420设有识别区域,该识别区域可以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以便于判断用户的访问操作是否合法。

上述指纹模组中,指纹识别芯片420与导通芯片410堆叠设置,因此指纹识别芯片420的大部分区域都可以设置为识别区域,使得该识别区域更大,从而提升指纹识别率。具体来讲,指纹识别芯片420上不需要设置用于连接电路板200的电路,同时导通芯片410上不需要设置用于识别指纹的识别区域,因此指纹识别芯片420上的识别区域以及导通芯片410上的电路区域均可以最大化。另外,指纹识别芯片420与导通芯片410堆叠设置后,指纹识别芯片420与封装层500的表面之间的距离更小,即封装层500对应指纹识别芯片420的部分的厚度有所减小,使得指纹信号更有效地到达指纹识别区域,从而提升指纹识别率。

此外,由于指纹识别芯片420的识别区域可以设置得更大,因此在满足指纹识别的同时,可以适当减小指纹模组的尺寸,使得指纹模组向小型化方向进行设计,从而有利于减小移动终端的厚度。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指纹模组还可以包括补强板600,该补强板600设置于电路板本体210背离基板220的一面,该补强板600可以实现电路板本体210、基板220、导通芯片410、指纹识别芯片420等部件的补强,使得整个指纹模组的结构强度更高。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指纹识别芯片420的边缘可以与导通芯片410的边缘平齐,也就是说,指纹识别芯片420和导通芯片410的形状相同,且大小基本相等。但是此种结构不便于指纹识别芯片420、导通芯片410以及电路板200之间的电连接,因此为了便于实现三者的电连接,在垂直于指纹识别芯片420的方向上,指纹识别芯片420的投影位于导通芯片410的投影内。换言之,指纹识别芯片420和导通芯片410形成阶梯状结构,使得导通芯片410超出指纹识别芯片420一定的距离,从而预留足够的空间以实现指纹识别芯片420、导通芯片410以及电路板200的电连接。

为了简化指纹模组的结构,指纹识别芯片420可以通过第一导线710与导通芯片410电连接,导通芯片410可以通过第二导线720与电路板200电连接,具体地,导通芯片410可以通过第二导线720与基板220电连接,基板220与电路板本体210电连接。这里的第一导线710和第二导线720的结构比较简单,且两者占用的空间较小,使得指纹模组的结构更加简单。此时,封装层500可以包裹第一导线710和第二导线720,从而保护第一导线710和第二导线720。可选地,第一导线710和第二导线720可以是金属线。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指纹模组还可以包括保护盖板800,该保护盖板800设置于封装层500上,保护盖板800背离封装层500的一面为第一表面。可选地,保护盖板800可以采用玻璃、亚克力、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油漆等材料制成,该保护盖板800可以通过粘接层900与封装层500固定连接。当指纹模组设置于壳体100的侧面时,为了更好地适应该侧面的曲面特征,保护盖板800的第一表面的边缘设有第一弧形面810。也就是说,第一表面为曲面,第一表面的边缘可以与壳体100的侧面良好过渡,使得用户将手指放置在保护盖板800上时,手感更好,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当保护盖板800设有上述第一弧形面810时,可以进一步将指纹识别芯片420和导通芯片410设置为阶梯状结构,可以更有利于保证第一弧形面810的弧度,从而便于指纹模组的结构设计。

上述保护盖板800的第一表面整体可以是弧形面,但是保护盖板800的中部区域对应指纹识别芯片420,如果其第一表面整体设置为弧形面,那么就会导致手指的不同区域与指纹识别芯片420之间的距离不同,进而给指纹识别带来不良影响。为此,保护盖板800可以包括主体部820和边缘部830,主体部820的两侧均连接边缘部830。其中,主体部820为平板结构,用户可以将手指的中心对准主体部820的中心,使得用户手指的大部分区域与指纹识别芯片420之间的距离基本相同,以便于指纹识别;边缘部830为弧形结构,第一弧形面810设置于该边缘部830上。具体地,这里的边缘部830可以设置为直条型结构,主体部820通过其两侧的边缘部830分别与壳体100的侧面过渡。

设置上述第一弧形面810时,封装层500朝向保护盖板800的一面可以设置为平面,此时封装层500与保护盖板800之间存在缝隙,导致封装层500与保护盖板80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变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选地,封装层500朝向保护盖板800的一面对应第一弧形面810设有第二弧形面510。也就是说,第二弧形面510的形状和尺寸可以与第一弧形面810适配,使得封装层500与保护盖板800之间的连接面积更大,两者的连接更加可靠。同时,封装层500设置第二弧形面510后,整个封装层500的厚度有所较小,指纹信号可以更可靠地穿透封装层500并到达指纹识别芯片420,从而进一步提升指纹识别率。

当保护盖板800包括主体部820时,封装层500朝向保护盖板800的一面还设有第一平面520,该第一平面520与主体部820正对设置,第一平面520的两侧均连接第二弧形面510。如此设置后,同样可以使得封装层500与保护盖板800之间的连接面积更大,从而提升两者的连接可靠性。

当指纹模组包括保护盖板800时,壳体100的侧面设有第三弧形面110,保护盖板800的第一弧形面810的边沿与该第三弧形面110的边沿对齐,使得保护盖板800与壳体100的侧面更好地过渡,从而提升移动终端的外观质感,同时改善用户握持移动终端时的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移动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或可穿戴设备。当然,该移动终端也可以是其他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本发明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