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78892发布日期:2021-06-01 17:24阅读:82来源:国知局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如今,环境光传感器已在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可以感知周围环境光源的强弱,并将信号传输到处理芯片以自动调节显示器的灰阶亮度,从而降低电子设备的功耗。

实际应用中,环境光传感器的设置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打件的方式焊接到主板上,其位于显示模组的下方,但此种方式对显示模组的透过率要求为不低于3%,甚至更高;另一种方式是将环境光传感器焊接在柔性电路板上,反折后贴附在显示模组的背面,但此种方式会占用一定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目前显示模组的透过率要求较高及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具有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所述非显示区域环绕所述显示区域;

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基板、透光盖板、触控面板和感光组件,所述基板、所述触控面板和所述透光盖板层叠设置;

所述基板、所述触控面板和所述透光盖板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所述感光组件,所述感光组件包括红外发光器件和红外感光器件,所述红外发光器件和所述红外感光器件均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内。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显示模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感光组件设置于基板、触控面板和透光盖板中的至少一者上,可以使感光组件更靠近环境光,从而降低显示模组的透过率要求;同时该感光组件可以检测到外界物体是否接近,也可以对显示模组的亮度进行调控,从而不需要在显示模组的主板和电路板上专门设置环境传感器和接近传感器,进而可以减小显示模组的体积。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解决目前显示模组的透过率要求较高及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显示模组的部分结构的电路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显示模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基板;

200-触控面板、210-触控走线、220-触控电极、221-发射极、222-接收极、230-触控绑定电极、240-桥接走线、250-有机光阻层、260-第一无机绝缘层、270-第二无机绝缘层、280-第三无机绝缘层;

300-感光组件、310-红外发光器件、311-第一源极、312-第一漏极、313-发光材料、314-第一栅极、320-红外感光器件、321-第二源极、322-第二漏极、323-感光材料、324-第二栅极;

400-走线结构、410-第一源极走线、420-第一漏极走线、430-第一栅极走线、440-第二源极走线、450-第二漏极走线、460-第二栅极走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考图1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具有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环绕显示区域。显示模组包括基板100、透光盖板、触控面板200和感光组件300,基板100、触控面板200和透光盖板层叠设置。

基板100、触控面板200和透光盖板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感光组件300,可选地,感光组件300可以设置于基板100上,也可以设置于触控面板200上,还可以设置于透光盖板上;或者,感光组件300可以设置于基板100、触控面板200和透光盖板中的任意两者上;再或者,感光组件300可以设置于基板100、触控面板200和透光盖板三者上。感光组件300包括红外发光器件310和红外感光器件320,红外发光器件310用于发射红外光,红外感光器件320既可以用于接收红外发光器件310发射出的红外光,也可以用于接收外界环境光中的红外光,红外发光器件310和红外感光器件320均位于非显示区域内,从而避免影响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具体地,红外发光器件310发射出红外光后,当外界物体接近该红外发光器件310的上方时,部分红外光被反射,反射后的红外光被红外感光器件320感知,从而不需要在显示模组的电路板上专门设置接近传感器即可检测到外界物体是否接近;红外感光器件320可以感知到环境光源的强度,从而不需要在显示模组的主板上专门设置环境传感器,即可对显示模组的亮度进行调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需要在显示模组的主板或电路板上专门设置接近传感器和环境传感器即可实现二者的功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感光组件300设置于基板100、触控面板200和透光盖板中的至少一者上,可以使感光组件300更靠近环境光,从而降低显示模组的透过率要求;同时该感光器件300可以检测到外界物体是否接近,也可以对显示模组的亮度进行调控,从而不需要在显示模组的主板和电路板上专门设置环境传感器和接近传感器,进而可以减小显示模组的体积。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解决目前显示模组的透过率要求较高及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红外发光器件310为发光晶体管,红外发光器件310包括第一源极311、第一漏极312、发光材料313和第一栅极314,第一源极311和第一漏极312均与发光材料313接触且电导通,第一栅极314与发光材料313间隔设置,可选地,第一栅极314与发光材料313之间可以设置第一无机绝缘层260作为介质层,以用来隔离第一栅极314与发光材料313。具体地,当需要红外发光器件310工作时,第一栅极314可以打开红外发光器件310,使得第一源极311、第一漏极312和发光材料313导通,进而由发光材料313发出红外光。故,采用此种结构的红外发光器件310,其结构简单、且方便操作。

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红外感光器件320为感光晶体管,红外感光器件320包括第二源极321、第二漏极322、感光材料323和第二栅极324,第二源极321和第二漏极322均与感光材料323接触且电导通,第二栅极324与感光材料323间隔设置,可选地,第二栅极324与感光材料323之间可以设置第一无机绝缘层260作为介质层,用来隔离第二栅极324与感光材料323。具体地,当需要红外感光器件320工作时,第二栅极324可以打开红外感光器件320,感光材料323进行感光并完成光电转换,并导通第二源极321和第二漏极322,使得所采集的光电流输出。故,采用此种结构的红外感光器件320,其结构简单、且方便操作。

参考图1,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触控面板200设有感光组件300,触控面板200设有触控走线210,触控走线210位于非显示区域内,第一栅极314和第二栅极324均与触控走线210同层设置,换言之,感光组件300与触控走线210并排设置,从而减小显示模组的厚度,使显示模组更薄。

可选的实施例中,触控面板200还设有触控电极220,触控电极220位于显示区域内,可选地,触控电极220可以采用网格型金属电极,其具有成本低、阻值低且响应快的特点;当然,触控电极220也可以是其它类型的电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可选地,第一源极311、第一漏极312、第二源极321和第二漏极322可以均与触控电极220层叠设置,从而使显示模组的结构更加紧凑。当然,在其它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源极311、第一漏极312、第二源极321和第二漏极322也可以均与触控电极220同层设置,从而减小显示模组的厚度,同时可以通过同一金属层成型第一源极311、第一漏极312、第二源极321和第二漏极322,从而简化成型工艺。进一步可选地,触控面板200还包括桥接走线240,触控电极220包括发射极221和接收极222,桥接走线240与发射极221相连,以便于信号的传输,此时可以使第一栅极314、第二栅极324和触控走线240均与桥接走线240同层设置,从而进一步减小显示模组的厚度以及简化成型工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无机绝缘层260可延伸至桥接走线240与发射极221和接收极222之间,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无机绝缘层260设置于第一栅极314与发光材料313之间、第二栅极324与感光材料323之间以及桥接走线240与发射极221和接收极222之间,故该第一无机绝缘层260不仅可以用来隔离第一栅极314与发光材料313,也可以用来隔离第二栅极324与感光材料323,还可以用来隔离发射极221和接收极222。

红外发光器件310和红外感光器件320可以设置于触控走线210与显示区域的边缘之间,此时触控走线210距离显示区域较远,不利于触控走线210与触控电极220等结构的连接,同时红外发光器件310和红外感光器件320距离显示区域较近,容易干扰显示过程,导致显示结果受到不良影响。故,可选地,红外发光器件310和红外感光器件320均位于触控走线210与显示模组的边缘之间,使得触控走线210距离显示区域较近,便于触控走线210与触控电极220等结构的连接,同时红外发光器件310和红外感光器件320距离显示区域较远,不容易干扰显示过程,从而改善显示结果。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透光盖板设有第一通光孔和第二通光孔,第一通光孔和第二通光孔处均设有丝印油墨层,丝印油墨层的主要作用是过滤杂光,提高环境光的利用率。第一通光孔与红外发光器件310相对,即第一通光孔用于供红外发光器件310发射出的红外光通过,可选地,第一通光孔处可以设置单层丝印油墨层,即红外丝印油墨层;第二通光孔与红外感光器件320相对,即第二通光孔用于供红外光穿过,以便于被红外感光器件320接收,可选地,第二通光孔处可以设置双层丝印油墨层,从而加强对环境光的过滤,进一步可选地,双层丝印油墨层中,第一层为红外丝印油墨层,第二层为白丝印油墨层。

参考图3,又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触控面板200设有感光组件300,触控面板200设有触控走线210,触控走线210位于非显示区域内,在垂直于基板100的方向上,红外发光器件310和红外感光器件320中的至少一者的正投影与触控走线210的正投影重合,也就是说,红外发光器件310和红外感光器件320中的至少一者与触控走线210相对设置,从而减小显示模组的黑边宽度,以提升显示模组的屏占比。需要说明的是,红外发光器件310和红外感光器件320中的至少一者的正投影与触控走线210的正投影可以完全重合或者部分重合,只要不影响红外发光器件310、红外感光器件320及触控走线210工作即可。

可选地,触控电极210与走线结构400同层设置,而触控电极210包括发射极221和接收极222,走线结构400与第一栅极314和第二栅极324之间设有第二无机绝缘层270作为介质层,且该第二无机绝缘层270延伸至显示模组的边缘,从而避免发射极221和接收极222出现信号干扰现象。

进一步可选地,桥接走线240与发射极221和接收极222之间可以设有第三无机绝缘层280作为介质层,用来进一步隔离发射极221和桥接走线240,避免发射极221和接收极222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信号干扰。

参考图4可知,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触控面板200设有触控绑定电极230,红外发光器件310和红外感光器件320通过走线结构400与触控绑定电极230电连接。可选地,走线结构400可以采用超薄金属线制作,从而减小走线结构400的占用空间。触控绑定电极230通过走线结构400将信号传输至红外发光器件310和红外感光器件320,或者红外发光器件310和红外感光器件320可以将信号通过走线结构400传输至触控绑定电极230,进而传输至显示模组的光感芯片。本申请实施例中,走线结构400充分利用显示区域与非显示区域之间的空隙,不需要占据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从而提高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面积。

参考图2可知,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走线结构400包括第一源极走线410、第一漏极走线420、第一栅极走线430、第二源极走线440、第二漏极走线450和第二栅极走线460。具体地,第一源极走线410与第一源极311相连,第一漏极走线420与第一漏极312相连,第一栅极走线430与第一栅极314相连,使红外发光器件310通过第一源极走线410、第一漏极走线420、第一栅极走线430接收到发射红外光的信号,然后由发光材料313发射红外光。第二源极走线440与第二源极321相连,第二漏极走线450与第二漏极322相连,第二栅极走线460与第二栅极324相连,在红外感光器件320接收到红外光并进行光电转换后,红外光电流通过第二源极走线440、第二漏极走线450和第二栅极走线460传输至光感芯片。

可选地,触控面板200设有感光组件300,如果感光组件300直接暴露在外,则容易导致感光组件300在组装过程中以及使用过程中被损坏。故,为了保护感光组件300,触控面板200设有有机光阻层250,有机光阻层250覆盖红外发光器件310和红外感光器件320,该有机光阻层250主要用于封装保护红外发光器件310和红外感光器件320,防止发光材料313、感光材料323和走线结构400直接暴露在外面而被水氧化,从而保护感光组件300。

可选的实施例中,红外发光器件31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通过多个红外发光器件310发出红外光检测外界物体,能够提高感光组件300的灵敏度。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红外感光器件32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多个红外感光器件320不仅可以感知不同波段的红外光,还可以感知环境光源的不同强度,以便于对显示模组的亮度及时地进行调控,从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模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电子游戏机等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电子设备的具体种类。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