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385912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X坐标以及I坐标,通过通信控制部23以及通信接口 24输出至CAN总线90。
[0049]图1、2所示的导航装置50与CAN总线90连接,以便能够与远程操作装置100等进行通信。导航装置50具有显示控制部53以及液晶显示器51。
[0050]显示控制部53由进行各种运算处理的处理器、作为运算处理的工作区域而发挥作用的RAM、进行图像的描绘处理的图形处理器、作为描绘处理的工作区域而发挥作用的图形RAM等构成。此外显示控制部53具有存储在运算处理以及描绘处理中使用的数据的闪速存储器、与CAN总线90连接的通信接口、以及将所描绘的图像数据输出至液晶显示器51的视频输出接口。显示控制部53基于从CAN总线90取得的信息,描绘在显示画面52上显示的显示图像60。并且显示控制部53将所描绘的显示图像60的图像数据通过视频输出接口而依次输出至液晶显示器51。
[0051]液晶显示器51是通过控制在显示画面52中排列的多个像素,从而实现彩色显示的点矩阵方式的显示器。液晶显示器51通过将从显示控制部53依次取得的图像数据在显示画面52上连续地形成,从而显示影像。
[0052]接着,基于图5、6更详细地说明操作面70的结构。
[0053]操作面70形成在被设置于远程操作装置100的凹处80。凹处80从包围该凹处80的周围的围绕面85以矩形凹陷。在凹处80,形成了设置了级差的第一底面81以及第二底面83、多个侧壁面82、84、86。第一底面81以及第二底面83形成为沿着xy平面的平面状。第一底面81在比第二底面83离围绕面85更深的位置上形成。第二底面83在z轴方向上形成于第一底面81和围绕面85的中间位置。此外第二底面83在y轴方向上设置在成为车辆的行进方向的前方。
[0054]中间侧壁面82在第一底面81以及第二底面83之间形成。中间侧壁面82随着沿着z轴方向远离第一底面81而向第一底面81的外周侧倾斜。前方侧壁面84在第二底面83以及围绕面85之间形成。前方侧壁面84随着沿着z轴方向远离第二底面83而向第二底面83的外周侧倾斜。后方侧壁面86在第一底面81以及围绕面85之间形成。后方侧壁面86随着沿着z轴方向远离第一底面81而向第一底面81的外周侧倾斜。
[0055]形成于以上的凹处80的操作面70由第一操作面72以及第二操作面74等构成。第一操作面72在第一底面81上形成为矩形。第二操作面74在第二底面83上形成为矩形,位于从第一操作面72分离了后述的第一阈值距离Dthl (参照图7A)以上的位置。第二操作面74的面积比第一操作面72小。
[0056]触摸传感器31与第一操作面72以及第二操作面74的全域在z轴方向上相对。由此,触摸传感器31不仅能够检测在与第一操作面72对置的区域中移动手指F的移动操作,还能够检测在与第二操作面74对置的区域中移动手指F的移动操作。因此,第二操作面74作为覆盖所述静电电容式的触摸传感器(31)的一部分区域且引导对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31)的输入操作的引导部而发挥作用。
[0057]在至此说明的远程操作装置100中,通过输入移动操作的手指F的相对位置以及操作体距离d来切换操作模式。由此,在图7所示的显示图像60中,与手指F的移动操作建立关联的图像部61变更。以下,详细说明在远程操作装置100中预先规定的下述(I)?
(3)的操作模式。
[0058](I)深部操作模式
[0059]在深部操作模式中,如图7A所示那样,将由手指F进行的移动操作与使显示画面52的焦点62移动的焦点控制建立关联。设为这样的深部操作模式是手指F位于第一操作空间Spl内的情况。该第一操作空间Spl是操作体距离d小于第一阈值距离Dthl的空间,且被规定在与第一操作面72对置的区域。第一阈值距离Dthl比第一操作面72以及第二操作面74间的级差的大小稍短,例如被设定为0.5?Icm左右。
[0060]在以上的第一操作空间Spl内,沿着xy平面移动手指F的移动操作被定义为“深部操作”,能够使在显示画面52上显示的焦点62的位置移动。
[0061](2)浅部操作模式
[0062]在浅部操作模式中,如图7B所示那样,将由手指F进行的移动操作与使显示画面52的多个子菜单图像164向水平方向移动(以下,称为“滚动”)的滚动控制建立关联。设为这样的深部操作模式是手指F位于第二操作空间Sp2内的情况。该第二操作空间Sp2是操作体距离d为第一阈值距离Dthl以上且小于第二阈值距离Dth2的空间,且被规定在与第二操作面74对置的区域。第二阈值距离Dth2比从围绕面85至第一操作面72的深度稍短,例如被设定为2?3cm左右。
[0063]若使手指F位于以上的第二操作空间Sp2内,则显示画面52的显示切换为能够进行包含空调菜单图像的多个子菜单图像164的选择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在第二操作空间Sp2内,沿着xy平面移动手指F的移动操作被定义为“浅部操作”,能够使在显示画面52上显示的多个子菜单图像164滚动。
[0064]此外,通过上述的第一阈值距离Dthl以及第二阈值距离Dth2的设定,第二操作面74成为比第一操作面72更接近于第二操作空间Sp2、且位于第二操作空间Sp2内的方式。因此,操作者能够使手指F —边接触到第二操作面74 一边进行浅部操作。这样,第二操作面74能够辅助在第二操作空间Sp2内的由手指F进行的输入。
[0065](3)非接近模式
[0066]在非接近模式中,由手指F进行的移动操作与显示画面52的任一个图像部61都不建立关联。设为这样的非接近模式是手指F不位于第一操作空间Spl (参照图7A)以及第二操作空间Sp2的任一个的情况。像这样,将除去第一操作空间Spl以及第二操作空间Sp2之外的空间设为非接近空间。
[0067]如至此说明的那样,在显示系统10(参照图1)中,区分在第一操作空间Spl内检测的手指F的移动与在第二操作空间Sp2内检测的手指F的移动。在这样的结构中,基于图8,按顺序说明直至操作者选择任意的图标63 (参照图8A)为止的一系列的图标选择操作。
[0068]图8A表示操作者开始了使手指F接近各操作面72、74的动作的状态。像这样,想要开始图标选择操作的操作者使位于离第一操作面72以及第二操作面74远的手指F向各操作面72、72移动。在图8A所示的状态中,由于远程操作装置100为待机状态,所以关于显示画面52的焦点62等不进行与手指F的操作关联的移动。
[0069]图SB表示将手指F从非接近空间移动到了第二操作空间Sp2的状态。通过操作者从该状态输入敲击第二操作面74的操作(以下,称为“轻拍(tap)操作”),从而开始由手指F进行的浅部操作和滚动控制之间的关联。通过这样操作模式被设为浅部操作模式,显示画面52的显示被切换为能够滚动多个子菜单图像164的状态。
[0070]在图SC中,操作者向第二操作面74输入以手指F描摸第二操作面74的操作。操作者能够通过沿着X轴方向移动手指F的第二操作空间Sp2内的浅部操作,使包含任意的图标63的子菜单图像164(例如,空调菜单图像)移动到显示画面52的中央。
[0071]图8D表示使手指F从第二操作空间Sp2移动到了第一操作面72上的第一操作空间Spl的状态。通过手指F移动到第一操作空间Spl,远程操作装置100的操作模式从浅部操作模式被切换为深部操作模式。由此,移动操作与焦点控制建立关联,并且在显示画面52的中央部分上显示的子菜单图像164(空调菜单图像,参照图SC)被显示在显示画面52的整体上。
[0072]在以上的状态下,通过操作者输入以手指F描摸第一操作面72的深部操作,从而能够使焦点62与任意的图标63重叠。并且操作者在使焦点62与任意的图标63重叠的状态下,通过向第一操作面72输入轻拍操作,从而能够选择该任意的图标63。
[0073]完成图标63的选择操作的操作者如图8A那样,使手指F移动到非接近空间。由此,操作模式被切换为非接近模式。并且,在操作模式被切换为非接近模式之后,通过经过预先规定的阈值时间Tth,远程操作装置100成为等待由下次以后的操作者进行的图标选择操作的状态。
[0074]基于图9?图η详细说明为了实现以上的图标选择操作而由操作控制部33实施的操作模式选择处理。如图9所示的操作模式选择处理通过车辆的ACC电源被设为接通状态而由操作控制部33 (参照图1)开始。
[0075]在此,本申请中记载的流程图或流程图的处理由多个部(sect1n)(或被称为步骤)构成,各部例如被表现为S101。进而,各部能够被分割为多个子部,另一方面,还能够合并多个部而成为一个部。进而,这样构成的各部能够被称为设备、模块、机构(手段、means)。此外,上述的多个部中的各个或组合不仅能够作为(i)与硬件单元(例如,计算机)组合的软件的部,还能够作为(ii)硬件(例如,集成电路、布线逻辑电路)的部,包含或不包含关联的装置的功能而实现。进而,硬件的部还能够在微机的内部构成。
[0076]在SlOl中,基于从触摸传感器31取得的输出的变动,判定有无对第一操作面72以及第二操作面74的任一方的轻拍操作。在SlOl中判定为没有轻拍操作的情况下,重复SlOl的判定,从而维持远程操作装置100的待机状态。另一方面,在SlOl中判定为有轻拍操作的情况下,前进至S102。
[0077]在S102中,实施取得由触摸传感器31的各电极检测的灵敏度值的取得处理,前进至S103。在S103中,根据在S102中取得的灵敏度值,实施表示手指F对于操作面32的三维方向上的位置的X坐标、y坐标、z坐标(以下,“输入位置坐标”)的计算处理,前进至S104。
[0078]基于图10说明在以上的S103中实施的计算处理的细节。灵敏度值是随着在操作面32和手指F之间蓄积的静电电容增加而变大的值。因此,灵敏度值成为最大的X轴方向以及I轴方向的坐标成为表示在第一操作面72以及第二操作面74上的手指F的相对位置的坐标。此外,灵敏度值随着操作体距离d(参照图7A)变短而减少,根据操作体距离d变长而增加。因此,成为最大的灵敏度值对应于操作体距离d、进而z轴方向的坐标(参照图6C)。
[0079]此外,在操作控制部33(参照图1)中,如图11所示那样,预先存储了与第一阈值距离Dthl对应的灵敏度阈值Hthl、以及与第二阈值距离Dth2对应的灵敏度阈值Hth2。在图9所示的S104以后的处理中,操作控制部33进行将在S103中取得的最大的灵敏度值与各灵敏度阈值Hthl、Hth2比较的处理。
[0080]在S104中,判定手指F是否处于第一操作空间Spl内。即,判定是否手指F的相对位置为第一操作面72上,且灵敏度值为第一灵敏度阈值Hthl以上。在S104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前进至S105。在S105中,将操作模式设定为深部操作模式,返回S102。
[0081]在S1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