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385912阅读:来源:国知局
也可以适当变更。远程操作装置200也被称为“操作装置”。
[0109](第三实施方式)
[0110]图15?17所示的本申请的第三实施方式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如图15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的远程操作装置300中,触摸传感器331形成为与第一底面281的全域在z轴方向上相对的圆盘状。通过像这样缩小触摸传感器331,第二底面283替换为第二操作面274 (参照图13),形成了浅部操作引导面375。浅部操作引导面375支承操作者的手,从而能够辅助在后述的第二操作空间Sp2内的由手指F进行的输入。浅部操作引导面375位于第一操作空间Spl和第二操作空间Sp2之间的虚拟的边界面BP的附近,沿着该边界面BP形成。通过这样的结构,浅部操作引导面375能够对进行盲操作的操作者示出边界面BP的位置。另一方面,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操作面272 (参照图13)在实质上相同且形成于第一底面281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操作面被设为操作面370。在与该操作面370相对的区域中移动手指F的移动操作由触摸传感器331检测。
[0111]在以上的远程操作装置300中,第一操作空间Spl被规定在与操作面370对置的区域之中操作体距离d小于第一阈值距离Dthl的范围。另一方面,第二操作空间Sp2被规定在与操作面370对置的区域之中操作体距离d为第一阈值距离Dthl以上且小于第二阈值距离Dth2的范围。即,在与第二底面283相对的区域中没有形成第二操作空间Sp2。
[0112]此外在远程操作装置300中,作为多个操作模式,与非接近模式一起规定了接触操作模式以及浮空操作模式。接触操作模式是手指F位于第一操作空间Spl内的情况下的操作模式,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深部操作模式。另一方面,浮空操作模式是手指F位于第二操作空间Sp2内的情况下的操作模式,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浅部操作模式。
[0113]基于图16说明对以上的远程操作装置300输入的图标选择操作。图16B所示的显示图像360是表示直至由操作者设定的目的地为止的路径的导航图像。在该导航图像中,包含与规定的功能建立了关联的多个图标63、用于选择图标63的指针262、以及表示车辆周边的道路的形态的地图(map)364等。此外在显示图像360中还包含对重叠了指针262的图标63进行强调的焦点62。
[0114]图16A中的操作者在将食指F以外的例如拇指以及小指等放置在浅部操作引导面375的状态下,在第二操作空间Sp2内输入手指F的移动操作。像这样,在第二操作空间Sp2内,沿着xy平面移动手指F的移动操作被定义为“浮空操作”,与在显示画面52上显示的地图364建立关联,能够使该地图364向上下左右移动(地图控制)。因此,通过操作者输入浮空操作,从而能够使地图364移动,以使任意的图标63被显示在容易选择的位置上。
[0115]在图16B中,操作者将手指F从第二操作空间Sp2移动到第一操作空间Spl内的操作面370。若在第一操作空间Spl内检测到手指F,则在显示画面52上显示指针262。图16B中的操作者向该操作面370输入以手指F描摸操作面370的操作。像这样,在第一操作空间Spl内,沿着xy平面移动手指F的移动操作被定义为“接触操作”,与指针操作建立关联。因此,通过输入以手指F描摸操作面370的接触操作,从而操作者能够使指针262与任意的图标63重叠。在这样的状态下,向操作面370输入轻拍操作,从而操作者能够选择与指针262重叠且由焦点62包围着的任意的图标63。
[0116]基于图17详细说明为了实现以上的图标选择操作而由操作控制部33(参照图1)实施的操作模式选择处理。
[0117]在S301中,基于从触摸传感器331取得的输出的变动,判定有无对操作面370的轻拍操作。在S301中判定为没有轻拍操作的情况下,重复S301的判定,从而维持远程操作装置300的待机状态。另一方面,在S301中判定为有轻拍操作的情况下,进行与第一实施方式的S102以及S103(参照图9)在实质上相同的S302以及S303的处理。
[0118]在S304中,判定手指F是否处于第一操作空间Spl内。即,判定灵敏度值是否为第一灵敏度阈值Hthl以上。在S304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前进至S305。在S305中,将操作模式设定为接触操作模式,返回S302。
[0119]在S304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的S306中,判定手指F是否处于第二操作空间Sp2内。即,判定灵敏度值是否小于第一灵敏度阈值Hthl且为第二灵敏度阈值Hth2以上。在S306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前进至S307。在S307中,将操作模式设定为浮空操作模式,返回 S302。
[0120]在S306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的S308中,将操作模式设定为非接近模式,前进至S309。在该S308中将操作模式从接触操作模式或浮空操作模式切换为非接近模式的情况下,开始转移至该非接近模式后的经过时间t的计数。
[0121]在S309中,判定在此次的S308或上次以前的S308中开始了计数的经过时间t是否为预先规定的阈值时间Tth以上。在S309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返回S301。由此,远程操作装置300转移至待机状态。另一方面,在S309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返回S302。
[0122]如至此说明的第三实施形那样,即使在与第二底面283对置的区域中没有形成第二操作空间Sp2,在该第二底面283形成的浅部操作引导面375也能够示出边界面BP的位置。因此,操作者能够在盲操作时容易地掌握边界面BP的位置。从而,远程操作装置300能够获得关于浮空操作的较高的操作性。
[0123]此外操作者能够在以拇指以及小指等触摸浅部操作引导面375来使手稳定化的同时,在与浅部操作引导面375邻接的第二操作空间Sp2内,进行由手指F进行的输入。在通过这样发挥基于浅部操作引导面375的辅助功能,抑制触摸传感器331的检测范围从而实现低成本化的方式中,也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在第二操作空间Sp2内的输入。
[0124]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浅部操作引导面375也被称为“输入辅助部”。地图364也被称为“第二图像部”。“第二图像部”也可以适当变更。远程操作装置300也被称为“操作装置”。
[0125](第四实施方式)
[0126]图18所示的本申请的第四实施方式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凹处80等的结构组合了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的变形例。在第四实施方式的远程操作装置400中,触摸传感器431比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摸传感器31 (参照图6)缩小,形成为与第一底面81的全域在z轴方向上相对的矩形。触摸传感器431检测在与第一底面81上形成的操作面470对置的区域中移动手指F的移动操作。
[0127]在远程操作装置400中,第一阈值距离Dthl例如被设定为0.3cm左右,以使成为从第二底面83至第一底面81的深度的一半以下。因此,第一操作空间Spl被规定在与操作面470对置的区域之中的第一底面81附近的范围。另一方面,第二操作空间Sp2通过在z轴方向上扩大,还包括到比起第二底面83更接近第一底面81的范围。
[0128]通过以上的第一阈值距离Dthl的设定,在第二底面83上形成的浅部操作引导面475能够对进行盲操作的操作者示出第二操作空间Sp2的位置。因此,操作者通过与z轴方向上的浅部操作引导面475的位置相应地移动手指F,从而能够可靠地输入在第二操作空间Sp2内的移动操作。从而,远程操作装置400能够获得关于浮空操作的较高的操作性。
[0129]此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操作空间Sp2被扩大,所以基于盲操作的对第二操作空间Sp2的输入变得更容易。通过这样的第一阈值距离Dthl的设定值和设置浅部操作引导面475的加乘的输入辅助作用,远程操作装置400的操作性能够进一步提高。
[0130]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浅部操作引导面475也被称为“输入辅助部”。远程操作装置400也被称为“操作装置”。
[0131](第五实施方式)
[0132]图19所示的本申请的第五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从第五实施方式的远程操作装置500省略了凹处80 (参照图5)。由此,第一操作面572在与围绕面85没有级差的平面上形成。
[0133]另一方面,第二操作面574在与第一操作面572对置的区域内,由可动部件576形成。可动部件576是支承第二操作面574的部件,zy平面中的截面呈L字状。可动部件576具有输入面部578、支柱部579、以及铰链部577。
[0134]输入面部578形成为沿着xy平面的矩形的板状,位于从第一操作面572分离的位置。在输入面部578的双面之中的远离第一操作面572的一侧的上表面形成第二操作面574。支柱部579从输入面部578的y轴方向上的两端之中远离掌托39的前端向围绕面85延伸。支柱部579形成为沿着ZX平面的矩形的板状。铰链部577在支柱部579的延伸方向的前端形成。铰链部577使可动部件576能够绕X轴旋转。因此,可动部件576能够向Y轴方向的前方倾倒,以与第二操作面574 —起远离第一操作面572 (参照图19的二点划线)。
[0135]在以上的远程操作装置500中,第一阈值距离Dthl与从第一操作面572至输入面部578的高度相应地被规定。因此,第一操作空间Spl被规定为在与第一操作面572对置的区域之中,沿z轴方向比输入面部578低的范围。另一方面,第二操作空间Sp2被规定为在与第二操作面574对置的区域之中,操作体距离d小于第二阈值距离Dth2的范围。
[0136]在至此说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也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从而操作者在对第二操作空间Sp2的输入时通过第二操作面574接受输入的辅助。从而,远程操作装置500能够在对第二操作面574的输入上获得较高的操作性。
[0137]此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第二操作面574被设置在与第一操作面572对置的区域内。因此,能够避免由第二操作面574的追加引起的远程操作装置500的大型化。此外,由于第二操作面574从第一操作面572分离,所以也能够避免第一操作面572的面积被缩小的状况。从而,在远程操作装置500中,不仅确保在第二操作空间Sp2内的输入的操作性,还确保在第一操作空间Spl内的输入的操作性。
[0138]此外根据第五实施方式,在不需要被设为操作的对象的图像部61 (参照图7)的切换的情况下,第二操作面574能够从与第一操作面572对置的区域退避。因此,在不需要第二操作面574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妨碍对第一操作面572的输入的状况。
[0139]另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第一操作面572也被称为“操作面”。第二操作面574也被称为“输入辅助部”或“引导部”。可动部件576也被称为“可动支承部”。远程操作装置500也被称为“操作装置”。
[0140](第六实施方式)
[0141]图20所示的本申请的第六实施方式是第五实施方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