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412148阅读:来源:国知局
号导线140。本实施例中,信号导线140设置于装饰层120上。装饰层120具有外边缘122以及内边缘124,其中外边缘122相对于内边缘124更邻近于基板110的边界。内边缘124例如是位于透光区112与遮光区114的交界处。由于装饰层120的厚度可能介于0.5微米至50微米之间,其设置于基板110的遮光区114上而形成凸起结构,因此装饰层120的顶表面与基板110的透光区112之间具有高度落差。如此一来,依据装饰层120的材料与制作工艺的差异,自基板110的透光区112起至装饰层120的顶表面即为倾斜面甚至是垂直面。
[0067]传感件130设置于基板110上。至少一部分的这些传感件130由透光区112越过装饰层120的内边缘124以延伸至装饰层120上而与信号导线140导接,也即,在装饰层120上的传感件130相较于在透光区112中的传感件130于厚度方向上更远离基板110。位于装饰层120的内边缘124上方的传感件130的不透明导电材料具有跨界宽度Wl,其大于或等于8微米。通过符合跨界宽度Wl,传感件130自透光区112延伸至相对基板110隆起的装饰层120上较不易发生断线的问题,以维持触控面板10a的制作良率与使用寿命。需注意的是,此跨界宽度Wl指的是传感件130中的不透明导电材料与装饰层120的内边缘124重叠的宽度,而不限制为不透明导电材料的宽度。
[0068]在透光区112中,传感件130暴露出复数个透光开口 H,且传感件130包括宽度小于8微米的不透明导电材料,且上述不透明导电材料位于至少一部分的这些透光开口 H之间。不透明导电材料例如金属。由于不透明的材料在极细的状态下难以被肉眼分辨,因此当极细的不透明导电材料相连以暴露出透光开口 H,且不透明的材料的面积除以透光开口H的面积小于10%时,肉眼将几乎无法辨识出传感件130的存在,从而使触控面板10a的透光区112整体看起来透明。同时,通过使用不透明高导电性材料构成传感件130,可有效降低阻抗而有利于触控信号的检测与改善灵敏度,进而更有利于触控面板的大型化。
[0069]进一步地,装饰层120可提供触控面板10a美化的外观。装饰层120的材料可包括陶瓷、类钻碳、陶瓷、有机材料、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的混合物、有机-无机混成化合物或上述的复合叠层。装饰层120较佳为电绝缘材料,例如为电阻率大于108欧姆/米的材料,但不以此为限。装饰层120可为单一种材质的单层结构、多层堆叠结构或多种材质的多层堆叠结构。举例而言,装饰层120的材质可为耐高温(大于100°C )的感光树脂(例如光阻)或耐高温的非感光树脂(例如油墨)。当装饰层120为多层堆叠结构时,各层结构的颜色可以不相同,例如,显露于外侧而被使用者看到的装饰层可为浅色(例如白色),而再叠以深色的装饰层(例如黑色)提高其遮光性,但不以此为限。
[0070]图2C示出装饰层为复合叠层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2C,装饰层120可选择性地为多层堆叠结构,例如由基板110起依序包括外显装饰层120c (showable decorat1nlayer)、第一装饰层120a与第二装饰层120b。外显装饰层120c为使用者观看到遮光区114的显示颜色。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装饰层120a、第二装饰层120b与外显装饰层120c皆由同色系的彩色油墨或光阻材料所构成,但不以此为限。外显装饰层120c可为光阻材料构成,藉以利用黄光制程来定义出其图案,从而具有较佳的精度,以提升外观视效。本实施例中,第一装饰层120a与第二装饰层120b的遮蔽范围小于外显装饰层120c的遮蔽范围,且第二装饰层120b包覆了第一装饰层120a的内侧边120aW。外显装饰层120c的内侧边120cW较第一装饰层120a的内侧边120aW与第二装饰层120b的内侧边120bW更远离基板110的边界。
[0071]装饰层120可另包括遮光层123配置在装饰层120中最远离使用者的一侧,例如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于第二装饰层120b上方,以提高装饰层120整体的遮光性。在较佳实施例中,遮光层123的厚度可小于由外显装饰层120c、第一装饰层120a与第二装饰层120b所构成的叠层的厚度。可选地,在第二装饰层120b与遮光层123之间还可以配置有缓冲层121。缓冲层121可包覆由外显装饰层120c、第一装饰层120a与第二装饰层120b所构成的叠层的外表面。其中,缓冲层121较佳由透明绝缘材料所构成,在这种情况下缓冲层121还可延伸至部分的透光区112中从而覆盖部分基板110。缓冲层121的材料举例为二氧化硅(S12)、氮化硅(SiNx)、二氧化钛(T12)、氧化铌(Nb2O5)或其组合叠层。然而,在一些实施例中,缓冲层121也可为不透明材质,例如油墨或光阻材料,在这种情况下,缓冲层121较佳仅设置于遮光区114而没有延伸到透光区112,因此缓冲层121至少设置在遮光层123靠近使用者的一侧。
[0072]再者,装饰层120的外边缘122与基板110的边界之间可存在有空白区IlOeJi控面板10a还可选择性地包括外框层125至少设于空白区110e。外框层125为抗光材质。本实施例中外框层125可为复合叠层,包括第一外框层125a与第二外框层125b,两者的材质较佳不相同,例如为不同色系油墨、同色系但一个为光阻一个为油墨或不同色系的光阻等。在其他实施例中,外框层125也可以是由三层以上的膜层所构成。举例而言,本实施例的遮光层123与第二外框层125b (或外框层125中最远离使用者的层)可以由光学密度(optical density,简称0D)值较高的材料所构成,而外显装饰层120c与第一外框层125a(或者外框层125中最靠近使用者的层)则由OD值小于遮光层123与第二外框层125b的材料所构成。举例而言,遮光层123与第二外框层125b可具有明度较低的颜色,例如黑色、灰色、蓝色、紫色或银色,而外显装饰层120c与第一外框层125a可具有明度较高的颜色,例如白色、粉红色或鹅黄色等,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0073]由于明度较高的装饰层120的遮光特性较差,因而往往需通过遮光层123以提高装饰层120整体的遮光性。如此一来,装饰层120的整体厚度将提高而与透光区112之间具有更大的高低落差。为了更好地避免传感件130断线的不良,触控面板10b可还包括辅助垫160,其也为抗光材质。其中,当外显装饰层120c采用明度较高的颜色时,例如白色,辅助垫160的光密度可大于外显装饰层120c的光密度,例如黑色,藉以遮蔽外显装饰层120c内边缘120cW的外观不良。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辅助垫160的光密度也可等于外显装饰层120c的光密度,例如同样为白色。
[0074]辅助垫160设置于基板110的遮光区114上,且装饰层120的一部分叠于辅助垫160的一部分上,使装饰层120的内边缘124位于辅助垫160上。辅助垫160的厚度小于装饰层120的厚度,辅助垫160的面积小于装饰层120的面积。相较于无设置辅助垫160,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辅助垫160的厚度小于装饰层120的厚度,因此即使装饰层120的内边缘124位于辅助垫160上,装饰层120的厚度仍几乎没有变化,又,由于辅助垫160提供了一个厚度较低的隆起结构,因此透光区112外围的隆起结构整体变得较平缓,从而有利于传感件130从透光区112延伸至装饰层120上保持完整。详细而言,装饰层120中的遮光层123与外显装饰层120c可覆盖部分的辅助垫160,其中遮光层123在辅助垫160上构成平坦顶面。但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遮光层123的内侧边也可以较外显装饰层120c的内侧边120cW靠近基板110的边界,而未覆盖辅助垫160。其中,遮光层123与辅助垫160的叠层的厚度小于整体装饰层120的厚度。因此,遮光层123与辅助垫160的叠层提供了一个厚度较低的隆起结构,使透光区112外围的隆起结构整体变得较平缓,从而有利于传感件130从透光区112延伸至装饰层120上保持完整。辅助垫160与遮光层123较佳地为光阻材料通过溅镀或涂布制作于基板110上,藉以具有较好的制作精度。
[0075]如图1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传感件130包括分别沿第一方向Dl延伸的复数个第一传感件132以及分别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复数个第二传感件134。第一方向Dl与第二方向D2相交。第一传感件132与第二传感件134相互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