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412148阅读:来源:国知局
电性绝缘。第一传感件132包括复数个第一导电单元132a以及复数个第一连接部132b,其中相邻的两个第一导电单元132a是由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132b电性连接。第二传感件134包括复数个第二导电单元134a以及复数个第二连接部134b,其中相邻的两个第二导电单元134a是由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134b电性连接。
[007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单元132a与第二导电单元134a分别包括多个多边形透光开口 H与不透明导电材料,且每一透光开口 H由宽度小于8微米的不透明导电材料围绕而成。不透明导电材料例如铜或其合金、金属复合叠层(例如钥-铝-钥)、(氧化钥-铝-钥)、(氧化铜-铜)等,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所述多边形透光开口 H其例如是由六个波浪状的导电线围成的六边形透光开口 H,但本发明并不限定透光开口 H的形状。
[0077]具体而言,如图1B所示,触控面板10a还包括设置于第一传感件132与第二传感件134交错之处的多个绝缘图案136。于本实施例中,绝缘图案136覆盖第二连接部134b,且第一连接部132b设置于绝缘图案136上,使第一传感件132与第二传感件134电性绝缘。第一导电单元132a与第二导电单元134a适于用以形成耦合电容,以感测触控事件发生。详细而言,制作触控面板10a时,第二连接部134b可先制作于基板110上,再以多个绝缘图案136分别覆盖在第二连接部134b上,随后同时制作第一导电单元132a、第二导电单元134a与第一连接部132b。藉此,可简化触控面板10a的制作工序。然而本发明不为此限。另外,为了保证第二导电单元134a与第二连接部134b的导通,第二导电单元134a可以叠设于第二连接部134b上且部分覆盖绝缘图案136,从而避免图案化第一导电单元132a、第二导电单元134a与第一连接部132b的过程中蚀刻液对第二连接部134b的损伤。第一传感件132与第二传感件134可通过溅镀或涂布整面不透明导电材料于基板110上,再通过微影蚀刻步骤构成多个由不透明导电材料交错围绕的透光开口 H而获得。然而本发明不为此限,于一些实施例中,也可利用雷射蚀刻或印刷的方式制作出传感件。
[0078]在本实施例中,在透光区112以及遮光区114中,构成第一导电单元132a以及第二导电单元134a的导线可具有均匀线宽,且跨界宽度Wl等于导线的线宽,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如图1C所示,第一导电单元132a由透光区112越过装饰层120的内边缘124以延伸至装饰层120上,其中第一导电单元132a具有符合跨界宽度Wl的导电线,且跨界宽度Wl大于或等于8微米。通过此符合跨界宽度Wl的导电线,第一导电单元132a自透光区112延伸至相对基板110隆起的装饰层120上较不易发生断线的问题以维持触控面板10a的制作良率。
[0079]此外,如图1A所示,触控面板10a还可包括多个连接导电块150,其间隔地设置于装饰层120上。连接导电块150的宽度可大于或等于500微米。连接导电块150分别与其中一个传感件130连接,而且连接导电块150例如是分别与其中一条信号导线140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单元132a还可覆盖于连接导电块150上而与连接导电块150电性连接。通过设置连接导电块150,触控面板10a的制造人员可以进行触控面板10a的电性检测却又不伤害传感件130,从而便于触控面板10a品质的检测。
[0080]进一步而言,在现有的电容式触控面板中,可感测区域与透光区的分布范围相同,因此当导电物体(如手指)碰触透光区与遮光区的交界时,导电物体与导电单元之间的电容耦合效应大幅下降,进而导致控制器因信息不足而造成交界处的触控检测不灵敏。在本实施例中,部分的第一传感件132的第一导电单元132a与第二传感件134的第二导电单元134a都进一步延伸至遮光区114中的装饰层120上,例如,导电单元132a、134a可以从遮光区114与透光区112的交界向装饰层120延伸至少1/4边长的图形。也就是,传感件130提供的可感测区域大于透光区112,如此一来,即便使用者操作时的手指位置是在透光区112的边缘,实际上手指位置仍位于可感测区中,而可提升使用者在操作触控面板10a时所感受到的灵敏度均匀性。
[0081]在变化实施例中,如图1D所示,在遮光区114中,构成第一导电单元132a以及第二导电单元134a的导线可具有跨界宽度W1,而在透光区112中,大部分的第一导电单元132a以及第二导电单元134a都由不可视宽度W2的导线构成。其中,由遮光区114往透光区112内,构成第一导电单元132a以及第二导电单元134a的导线的线宽可由跨界宽度Wl缩减为不可视宽度W2 (invisible width)。举例来说,构成传感件130的导线从装饰层120的内边缘124向透光区112延伸至少5微米的长度才变更成不可视宽度W2。不可视宽度W2例如为不小于0.5微米且小于8微米。由于不可视宽度W2小于跨界宽度Wl,因此可提高传感件130在透光区112内的开口率,以提高触控面板10a的透光区112的整体透明感受。同时,避免传感件130从基板110的透光区112向上延伸至相对隆起装饰层120时发生断路,并提升触控面板10a的信号传输品质。
[0082]图2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请参照图2A,触控面板10b与触控面板10a的结构相似,以下将针对其差异之处作说明。触控面板10b的第一传感件132还包括不透明导电块138,其中不透明导电块138设置于第一传感件132的末端或第二传感件134的末端且与其中一条信号导线140电性连接。不透明导电块138例如是与第一导电单元132a连接在一起且同时制作的。在本实施例中,装饰层120的内边缘124具有多个凹口(recess) 124a。第一传感件132的一部分设置于凹口 124a内,且第一传感件132是以不透明导电块138越过装饰层120的内边缘124以延伸至装饰层120上(如图2B所示),其中位于内边缘124上方的不透明导电块138具有跨界宽度Wl ’,且跨界宽度Wl ;不小于500微米。本实施例中,通过更宽的不透明导电块138跨越装饰层120的内边缘124,以避免第一传感件132在装饰层120附近发生断线的问题,从而维持触控面板10b的制作良率。再者,不透明导电块138可以提供较低的阻抗而有利于增加遮光区114靠近透光区112处的触控灵敏度,以提高透光区112整体的感测线性度,并提升触控面板10b的信号传输品质。
[0083]在本实施例中,不透明导电块138例如是与第一导电单元132a的形状不相同的金属图案。然而,在一些实施例中,不透明导电块138的边可以是邻接的第一导电单元132a的边的延伸,从而构成与设置在透光区112的第一导电单元132a相同的轮廓。不透明导电块138可以为整块的金属层或是具有不可视的透光微孔(未示出)。这里,不可视的透光微孔的直径可以为100微米以下。
[0084]图2B为图2A的剖线1_1’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2A与图2B,触控面板10b还包括辅助垫160,其为抗光材质。辅助垫160设置于基板110的遮光区114上,且装饰层120的一部分叠于辅助垫160的一部分上,使装饰层120的内边缘124位于辅助垫160上。以另一角度来看,装饰层120覆盖辅助垫160的部分边缘160b-l,且装饰层120的内边缘124的凹口 124a暴露出辅助垫160的一部分。在此,装饰层120覆盖辅助垫160的三侧边缘160b-l。辅助垫160与装饰层120构成透光区112外围的隆起结构。辅助垫160的厚度小于装饰层120的厚度,辅助垫160的面积小于装饰层120的面积。举例而言,从辅助垫160的内边缘到辅助垫160的外边缘的距离(即较靠近基板110的边界的侧边)可以介于20微米至90微米之间,如此,当辅助垫160与装饰层120的显示颜色相近时,使用者不容易察觉到两者之间的色差。相较于无设置辅助垫160,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辅助垫160的厚度小于装饰层120的厚度,因此即使装饰层120的内边缘124位于辅助垫160上,装饰层120的厚度仍几乎没有变化,又,由于辅助垫160提供了一个厚度较低的隆起结构,因此透光区112外围的隆起结构变得较平缓,从而有利于传感件130从透光区112延伸至遮光区114保持完整。
[0085]在本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