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910495阅读:来源:国知局
控电极111能检测到电流的变化,相邻的一个触控电极111也能检测到电流的变化,从而实现更精确和简便的定位。
[0039]对本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进行触控操作时,如图3d所示,除了数目上的变化,还有耦合电容的变化,在本实施例中,触控笔的笔尖与触控辅助电极121形成耦合电容,触控辅助电极121与触控电极111形成耦合电容,并且耦合电容的距离相比于手指和触控电极111之间直接形成的耦合电容的距离要小,能够让触控电极111更轻松检测到相同垂直距离的电容式触摸屏的表面发生的触控操作。特别的,如图3d所示的笔尖和触控电极11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笔尖的正下方正好直接对着触控电极111,虽然笔尖和触控电极111的距离较远,但是和因为笔尖与触控辅助电极121的距离近,并且触控辅助电极121的分布更加离散,笔尖可以和多个触控辅助电极121形成耦合电容,触控辅助电极121与两个相邻的触控电极111和111-1的一部分在垂直于第二基板12的方向上的投影交叠,或者触控辅助电极121与两个相邻的触控电极111-1和111-2的一部分在垂直于第二基板12的方向上的投影交叠。在笔尖和触控电极111之间直接形成耦合电容之外,还可以通过触控辅助电极121和触控电极111-1、111-2之间的耦合电容,增强触控检测时的触控信号量,更灵敏地进行触控检测。
[0040]可选的,触控辅助电极121块与触控电极111的交叠部分1211的形状相同。
[0041]相同的形状能够带来相同的脉冲信号的变化系数,触控位置的判断过程更为简单。
[0042]可选的,交叠部分1211的形状为正方形或矩形。
[0043]交叠部分1211的形状为正方形或矩形对加工工艺的要求更低,生产成本从而也更低。
[0044]进一步的,触控电极111的形状为正方形,交叠部分1211的形状为正方形时,正方形的边长不大于触控电极111的边长的I /4。
[0045]触控电极111的形状为正方形,交叠部分1211的形状为正方形时边长不大于触控电极111的边长的1/4,对应的面积不超过1/16,可以降低触控辅助电极121对显示的影响。同时为了进一步降低触控辅助电极121对显示的影响,触控辅助电极121的材料选用透明导电材料,例如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中的任意一种或它们的组合等。
[0046]触控辅助电极121块设置在第二基板12上面向第一基板11的一侧,或者背向第一基板11的一侧,或者触控辅助电极121块集成在第二基板12内部。
[0047]如果采用触控辅助电极121采用的透明导电材料,触控辅助电极121在触摸过程外都不会对电路产生影响,所以触控辅助电极121可以设置于各个不同的层,甚至和其它功能基板集成,例如集成到彩膜基板或盖板。
[0048]综上所述,通过在触控电极所在平面与触控接触面之间设置触控辅助电极,每个触控辅助电极与两个相邻的触控电极的一部分在垂直于第二基板的方向上的投影交叠,发生触摸操作时,触控介质与触控辅助电极之间形成耦合电容,触控辅助电极进一步与触控电极之间形成耦合电容,等效于缩短了触控介质与触控电极之间的垂直距离,并且每一次触控操作可以对应更多的触控电极,降低了触控位置的判断难度和触控操作的精度要求。
[0049]请参考图4a、图4b和图4c,其分别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一种触控辅助电极的俯视示意图和另一种触控辅助电极的俯视示意图。
[0050]在本实施例中,触控辅助电极121块的材料为金属材料。
[0051]金属材料例如金、银、铜等。
[0052]更进一步的,触控辅助电极121块的形状为网格形状;
[0053]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电极131,触控辅助电极121块与像素电极131在垂直于第一基板11的方向上的投影不交叠。
[0054]在本方案中,因为触控辅助电极121采用的金属材料,金属材料不透光,针对这一材料特性,本实施例中将触控辅助电极121的结构进行了进一步设计,因此可以达到提高透过率的效果
[0055]在显示面板中,除了用于实现触控的触控电极111,一般还有用户实现显示的像素电极131,并且在本方案中,触控辅助电极121设置于显示面板的发光方向上,为了不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不透光的触控辅助电极121不能与像素电极131在垂直于第一基板11的方向上的投影有交叠。为实现这一效果,进一步将触控辅助电极121设置为网格形状,像素电极131与触控辅助电极121在垂直于第一基板11的方向上的投影不交叠
[0056]在垂直于第一基板11的方向上,如图4a所示,一个触控电极111的投影区域内可能有多个像素电极131,并且触控电极111处于发光方向上。触控电极111本身采用的是透明导电材料,对发光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如果加上不透光的触控辅助电极121,则需要注意触控辅助电极121和像素电极131的相对位置。在本方案中,触控辅助电极121与像素电极131在垂直于第一基板11的方向上的投影不交叠,或者说,触控辅助电极121在垂直于第一基板11的方向上的投影全部在像素电极131的阵列的不透光的缝隙中,像素电极131的阵列的缝隙中设置有像素电极131的相关布线,这些布线一般为金属材质,不会发光并且不透光;而且触控辅助电极121的大小本来就很小,在不遮挡光源的情况下不会对显示面板的发光效果产生印象。
[0057]具体的网格设计也可以有多种,一种如图4b所示,每个网格中可以对应多个像素电极131;另一种如图4c所示,每个网格中对应一个像素电极131,具体根据触控电极111和像素电极131的具体分布和比例进行选择。
[0058]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当显示面板为内嵌触摸屏(In-CellTouch Panel,简称In-Cell TP)时,第一基板上还包括公共电极层,公共电极层包括多个公共电极,多个公共电极复用为触控电极,复用的公共电极同时接入显示电路和触控电路,分时实现显示控制和触控检测。
[0059]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公共电极依然保持矩形的形状,相邻的公共电极之间由触控辅助电极建立电场的关联,并且,在内嵌触摸屏,触控辅助电极可以直接集成设置在第二基板,触控辅助电极在第二基板上的设置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或者背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或者所述触控辅助电极集成在所述第二基板内部。维持原有的结构厚度,便于电子产品做出更轻薄的设计。
[0060]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中包含了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为上述的显示面板。
[0061]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显示装置,通过在触控电极所在平面与触控接触面之间设置触控辅助电极,每个触控辅助电极与两个相邻的触控电极的一部分在垂直于第二基板的方向上的投影交叠,发生触摸操作时,触控介质与触控辅助电极之间形成耦合电容,触控辅助电极进一步与触控电极之间形成耦合电容,等效于缩短了触控介质与触控电极之间的垂直距离,并且每一次触控操作可以对应更多的触控电极,降低了触控位置的判断难度和触控操作的精度要求。
[0062]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和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多个呈阵列状分布的触控电极; 所述第二基板包括多个触控辅助电极,每个所述触控辅助电极与两个相邻的所述触控电极的一部分在垂直于所述第二基板的方向上的投影交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辅助电极与所述触控电极的交叠部分的形状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叠部分的形状为正方形或矩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的形状为正方形,所述交叠部分的形状为正方形时,正方形的边长不大于所述触控电极的边长的1/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辅助电极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辅助电极的材料为金属材料。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辅助电极的形状为网格形状;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电极,所述触控辅助电极与所述像素电极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上的投影不交叠。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辅助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或者背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或者所述触控辅助电极集成在所述第二基板内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上还包括公共电极层,所述公共电极层包括多个公共电极,所述多个公共电极复用为所述触控电极。10.—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第一基板包括多个呈阵列状分布的触控电极;第二基板包括多个触控辅助电极,每个触控辅助电极与两个相邻的触控电极的一部分在垂直于第二基板的方向上的投影交叠。其中,触控辅助电极与触控电极的交叠部分的形状相同。本发明中的显示面板,发生触摸操作时,触控介质与触控辅助电极之间形成耦合电容,触控辅助电极进一步与触控电极之间形成耦合电容,等效于缩短了触控介质与触控电极之间的垂直距离,并且每一次触控操作可以对应更多的触控电极,降低了触控位置的判断难度和触控操作的精度要求。
【IPC分类】G06F3/044, G06F3/14, G06F3/0354
【公开号】CN105677126
【申请号】CN201610080727
【发明人】姚绮君, 周星耀, 刘亮
【申请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6年2月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