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售货机的商品容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59503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售货机的商品容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售货机的商品容纳装置。
背景技术
在出售罐装饮料和瓶装饮料等商品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容纳装置中,为以横倒姿势投入的商品导向的顶部托架,以接近和离开商品容纳通路的状态,可移动地配置。采用该商品容纳装置,当将顶部托架配置在离开商品容纳通路的位置时,商品容纳通路的上端开口较大,因此也可以容纳直径比较粗的商品。另一方面,如果移动使顶部托架拉近,则通过该顶部托架使商品容纳通路的上端开口的一部分闭塞缩小。因此,从该状态将直径较细的商品投入顶部托架上的情况下,当商品从顶部托架通过商品容纳通路的上端开口时,可以修正其姿势,使商品可以横倒的姿势,顺序地放置在商品容纳通路上(参见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开1-42037号公报。
然而,如上所述,在顶部托架可相对于商品容纳通路移动的商品容纳装置中,作为商品容纳通路,在投入直径最粗的商品时,需要确保能够通过该商品的大小。由于这样,在与直径细的商品对应地使顶部托架接近移动的情况下,当直径细的商品在商品容纳通路上通过时,两者的间隙大。特别是,由于通过顶部托架后的商品,以落下的姿态到达商品容纳通路的内部,因此,当通过商品容纳通路的上端时,商品姿势错乱,会产生商品堵塞。
本发明是考虑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在投入直径较细的商品时,可防止商品姿势错乱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容纳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容纳装置,通过在彼此相对的一对基座侧板之间配置多个通路构成部件,构成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商品容纳通路,同时,以与商品容纳通路的上端开口连接的方式配置商品投入导向装置,利用商品投入导向装置,在商品容纳通路中为投入的商品导向,其特征为,可以在商品容纳通路的上端开口处进退的方式,可移动地配置上述商品投入导向装置,同时,可以扩大和缩小商品容纳通路的上端开口的方式,可移动地配置至少是位于最上方的通路构成部件,从而使这些商品投入导向装置和通路构成部件连动。
另外,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容纳装置,其特征为,配置商品投入导向装置,使它从位于商品容纳通路一侧的通路构成部件向外逐渐向上方倾斜,而且使上述通路构成部件的上端与商品投入导向装置连接。
发明的效果采用本发明,在商品投入导向装置移动的同时,位于最上方的通路构成部件连动,因此,如果商品容纳通路的上端开口缩小,则商品容纳通路的上端的大小也与此相应地减小。因此在投入直径较细的商品的情况下,可减小到达商品容纳通路上的细直径商品与商品容纳通路之间的间隙,可防止商品姿势错乱,不会造成商品堵塞。


图1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容纳装置的截面侧视图;图2为图1所示商品容纳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3为表示在图1所示的商品容纳装置中,按第一种方式配置可动侧板的状态的正视图;图4为表示在图1所示的商品容纳装置中,按第二种方式配置可动侧板的状态的正视图;图5为表示在图1所示的商品容纳装置中,按第三种方式配置可动侧板的状态的正视图;图6为使用图1所示的商品容纳装置的自动售货机的立体图;图7为表示在图1所示的商品容纳装置中,按第一种方式配置商品投入导向装置的状态的截面侧视图;图8为表示在图1所示的商品容纳装置中,按第二种方式配置商品投入导向装置的状态的截面侧视图;图9为图1所示的商品容纳装置中使用的姿势控制构件的立体图;图10-1为表示图9所示的姿势控制构件的安装状态的示意图;图10-2为表示图9所示的姿势控制构件的安装状态的示意图;图10-3为表示图9所示的姿势控制构件的安装状态的示意图;图11为在图1所示的商品容纳装置中使用的第一可动侧板的侧视图;图12为与图11所示的第一可动侧板对应的第二可动侧板的侧视图;图13为表示在图1所示的商品容纳装置中使用的第一可动侧板的另一个例子的侧视图;图14为与图13所示的第一可动侧板对应的第二可动侧板的侧视图;图15为在图1所示的商品容纳装置中使用的出口调节板的示意图;图16为在图1所示的商品容纳装置中使用的上部保持装置的立体图;图17为表示解除图16所示的上部保持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8为表示在图1所示的商品容纳装置中,按第一种方式配置可动侧板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9为表示从图18所示状态,向上移动第二可动侧板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0为表示在图1所示的商品容纳装置中,按第二种方式配置可动侧板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1为表示从图20所示状态向上移动第一可动侧板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2为表示在图1所示的商品容纳装置中,按第三种方式配置可动侧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10商品容纳架;11基座侧板;12商品容纳通路;13弯曲弓形体;13U上方可动弓形体;20顶部托架;21支承轴;22托架支承槽;22a滑动部;22b前端规定部;22c后端规定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容纳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商品容纳装置的图。如图6所示,所示的商品容纳装置用在出售罐装饮料和瓶装饮料等商品的自动售货机中,在设在主体壳体1中的绝热结构的商品收容库2中具有商品容纳架10。
如图1~图5所示,商品容纳架10可以将以横倒姿势投入的商品容纳在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收容库2中,另一方面,在给出出售指令的情况下,送出对应的商品,它具有在左右一对基座侧板11之间容纳商品的商品容纳通路12。商品容纳通路12,由配置在一对基座侧板11之间的多个通路构成部件构成,沿着上下方向在前后呈蛇行状延伸,上端开口为商品入口,下端开口为商品出口。商品容纳通路12在前后进深长度为当投入直径最粗的商品时可以使商品通过的大小。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例表示在商品收容库2的前后方向上并排设置结构相同的5个商品容纳通路12的商品容纳架10。以下根据需要,从位于前方的通路开始,依次称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个商品容纳通路。
作为构成商品容纳通路12的构成部件,使用弯曲弓形体13和出口调节板14。弯曲弓形体13为宽度与基座侧板11相互间的距离相当;横截面作成弯曲状的薄板构件。其弯曲面,相互向着内面,沿着上下方向作成前后呈交错状。另外,图中的符号15为设在弯曲弓形体13上的挡板。该挡板15利用板簧或图中没有示出的螺旋弹簧的弹力,向商品容纳通路12中突出,通过与通过商品容纳通路12的商品接触,干涉加在商品上的冲击,可以修正商品容纳通路12中的商品姿势。出口调节板14为位于商品容纳通路12的下端,配置在与称为弯曲机械(ベンドメツク)的商品送出机构16相对的位置上的板状构件,它以可扩大、缩小与商品送出机构16之间的进深长度,从而可在相对于商品送出机构16接近或离开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配置在一对基座侧板11之间。
在各个商品容纳通路12中,位于出口调节板14上面的弯曲弓形体(以下称为“下方自由弓形体13L”),可以上端边缘为轴心摇动,同时,其下端边缘在出口调节板14的内侧,与出口调节板14的上端边缘交叉。因此,在移动出口调节板14的情况下,该下方自由弓形体13L可与出口调节板14连动,适当摇动,因此,不论出口调节板14的位置如何,可使两者之间维持连续的状态。
另外,如图3~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具有左右独立的挡板16a,16b的商品送出机构16。
在商品容纳架10上,在各个商品容纳通路12上设置有顶部托架20。顶部托架20为用于将从商品收容库2的前面开口投入的商品,在商品容纳通路12的上端开口上导向的平板状构件;如图7和图8所示,它从商品容纳通路12向前逐渐向上倾斜。具体地是,使支承轴21在顶部托架20的两侧边缘突出,同时,在基座侧板11上形成托架支承槽22,将支承轴21的突出端部插入托架支承槽22中,使顶部托架20安装在一对基座侧板11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后方的商品容纳通路12对应的顶部托架20位于基座侧板11的上方,同时其全长逐渐增长。即与第一商品容纳通路12对应的顶部托架20在最下方,是全长最短的;而与第五商品容纳通路12对应的顶部托架20在最上方,是全长最长的。与第一商品容纳通路12对应的长度最短的顶部托架20,通过设在中心的支承轴21,支承在基座侧板11上;而与另一个商品容纳通路12对应的顶部托架20,通过设在前端和后端的支承轴21,支承在基座侧板11上。
从图7和图8可看出,支承顶部托架20的托架支承槽22,均包含沿着基座侧板11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滑动部22a。另一方面,至少是位于基座侧板11的前端的槽且具有前端规定部22b和后端规定部22c。前端规定部22b为从滑动部22a的前端向下延伸的部分,而后端规定部22c,为从滑动部22a的后端向下延伸的部分。
另外,在商品容纳通路12的前端,位于最上方的弯曲弓形体(以下称为“上方可动弓形体13U”)的上端与顶部托架20的后端边缘连接。具体说明在第一商品容纳通路12中,顶部托架20的后端边缘和上方可动弓形体13U的上端边缘二者连续地形成一体;另一方面,在别的商品容纳通路12中,通过使与顶部托架20单独设置的上方可动弓形体13U的上端与顶部托架20的后端边缘的下表面连接,可以阻止沿着顶部托架20的倾斜方向两者的相对移动。
在上述结构的顶部托架20中,如通过夹持前端使支承轴21位于托架支承槽22的滑动部22a上,则可使其相对于基座侧板11前后移动,和还可相对于各商品容纳通路12使后端边缘进退移动。具体地是,如果将顶部托架20向前拉出,则如图7所示,商品容纳通路12的后端边缘在顶部托架20的后端,可从位于最上方的弯曲弓形体13离开,使相互间的进深长度扩大;而另一方面,如将顶部托架20向后压入,则如图8所示,顶部托架20的后端边缘在商品容纳通路12的后端,向位于最上方的弯曲弓形体13靠近,使相互间进深长度缩小。
另外,在所有状态下,上方可动弓形体13U与顶部托架20的移动连动,因此商品容纳通路12的上端的进深长度也与顶部托架20的移动连动而扩大与缩小。
另外,在各自的状态下,如将顶部托架20的前端向下压,则支承轴21位于前端规定部22b或后端规定部22c上,除非再次压下前端,顶部托架20的支承轴21不能达到托架支承槽22的滑动部22a,因此顶部托架20不会不小心地移动。
因此,如图7所示,在投入直径较粗的商品的情况下,将顶部托架20向前拉出,使商品容纳通路12的上端开口进深长度与商品容纳通路12的上端的进深长度分别扩大,与直径粗的商品对应。这样,当从顶部托架20通过商品容纳通路12的上端开口时,可以修正商品的姿势;同时,当通过商品容纳通路12的上端时,可有效地防止商品姿势错乱。
相反,如图8所示,在投入直径较细的商品的情况下,将顶部托架20向后压入,缩小商品容纳通路12的上端开口的进深长度及商品容纳通路12的上端的进深长度,则与细直径的商品对应。这样,当从顶部托架20,通过商品容纳通路12的上端开口时,可以修正商品的姿势;同时,当通过商品容纳通路12的上端时,由于间隙小,可以有效地防止姿势错乱。
结果,通过适当改变顶部托架20的位置,不论投入的商品的外径如何,都可将稳定姿势的商品容纳在商品容纳通路12中,可以有效地防止因商品姿势乱造成的出售错误和商品堵塞的问题。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顶部托架20和上方可动弓形体13U一体形成,将上方可动弓形体13U直接与顶部托架20连接;但不限于此,使上方可动弓形体13U与顶部托架20连动地移动也可以。例如,利用连杆机构连接顶部托架20和上方可动弓形体13U之间,也可得到同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只使位于最上方的弯曲弓形体13与顶部托架20连动,但使多个弯曲弓形体13与顶部托架20连动也可以。
在上述商品容纳架10中,通过支承轴31,在顶部托架20和商品容纳通路12之间分别安装姿势控制构件30。
支承轴31为横截面作成一样的圆形的长条的线状构件,在位于顶部托架20和商品容纳通路12之间的部分上,它架设在一对基座侧板11之间。
如图9所示,姿势控制构件30具有第一姿势控制部30a和第二姿势控制部30b,其横截面为大致的L字形。在第一姿势控制部30a的外表面上具有固定构件32和一对固定导向件33。如图10-1所示,固定构件32具有从第一姿势控制部30a的外表面立起的第一弹性部32a;从第一弹性部32a向着第一姿势控制部30a和第二姿势控制部30b的会合方向弯曲延伸的第二弹性部32b;以及从第二弹性部32b的延伸端向外略微弯曲的导入部32c。它由富有弹性的金属薄板一体成型。固定导向件33具有从第一姿势控制部30a的外表面立起的第一导向部33a;和从第一导向部33a向第一姿势控制部30a和第二姿势控制部30b的会合方向弯曲延伸的第二导向部33b。它是将第一姿势控制部30a和第二姿势控制部30b的一部切去而形成的。
如图10-1所示,固定导向件33的第二导向部33b是在与第一姿势控制部30a的外表面之间,确保与支承轴31的外径对应的间隙的状态下,与第一姿势控制部30a的外表面大致平行地延伸。与此相对,固定构件32的第二弹性部32b离开第一弹性部32a,以逐渐接近第一姿势控制部30a的状态倾斜延伸,在延伸端部和第一姿势控制部30a的外表面之间,确保比支承轴31的外径小的间隙。
如上这样构成的姿势控制构件30,按以下顺序安装在支承轴承31上。即如图10-1所示,第一姿势控制部30a在上方向前延伸,同时确保第二姿势控制部30b向下延伸。如图10-2所示,使姿势控制构件30从该状态向后移动,可将支承轴31压入固定构件32的导入部32c和第一姿势控制部30a的外表面之间。
在支承轴31压紧在导入部32c和第一姿势控制部30a的外表面之间的固定构件32中,根据导入部32c的倾斜作用,第二弹性部32b的延伸端弹性变形,离开第一姿势控制部30a的外表面。以后,在两者的间隙超过支承轴31的外径时刻,该支承轴31分别插入第二弹性部32b和第一姿势控制部30a的外表面之间,以及固定导向件33的第二导向部33b和第一姿势控制部30a的外表面之间。
如图10-3所示,在将支承轴31插入第二弹性部分32b和第一姿势控制部30a的外表面之间后,第二弹性部32b的延伸端,利用其弹性复原力,回复至原来状态,再次使第二导向部33b的延伸端和第一姿势控制部30a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比支承轴31的外径小。结果,利用固定构件32的第一弹性部32a和第二弹性部32b的弹力,将支承轴31保持在两者的会合部和第一姿势控制部30a的外表面之间,使姿势控制构件30可通过固定构件32,保持在支承轴31上。
另一方面,当从上述状态将姿势控制构件30向前拉伸时,根据第二弹性部32b的倾斜作用,第二弹性部32b的延伸端适当弹性变形,离开第一控制部30a的外表面。之后,在两者的间隙超过支承轴31的外径时刻,支承轴31从第二弹性部32b和第一姿势控制部30a的外表面之间,以及固定导向件33的第二导向部33b和第一姿势控制部30a的外表面之间脱出,可从支承轴31上取出姿势控制构件30。
保持在支承轴31上的姿势控制构件30,通过使设在一对基座侧板11之间的姿势规定构件34(参见图7和图8)与第二姿势控制部30b的外表面接触,保持在通常状态下,顶部托架20和第一姿势控制部30a之间的通过高度比商品外径小的姿势。
当从这个状态,将商品以横倒姿势投入顶部托架20中时,通过使第一姿势控制部30a的前端与商品接触,可以修正商品姿势。由于这样,即使在商品以倾斜状态投入顶部托架20中,利用姿势控制构件30也可修正商品姿势。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上述姿势控制构件30,由于位于固定构件32的两侧的固定导向件33分别为与支承轴31接触的状态,因此,即使商品与偏离第一姿势控制部30a的中心的位置接触,也不会在支承轴31上倾斜。
商品与第一姿势控制部30a接触的姿势控制构件30,通过向离开顶部托架20的方向摇动第一姿势控制部30a,可允许商品通过;另一方面,向商品容纳通路12的突出方向摇动第二姿势控制部30b,可使相对的弯曲弓形体13之间的进深长度变窄。
结果,在姿势控制构件30的第二姿势控制部30b,和与它相对的弯曲弓形体13之间,可以修正商品的姿势,同时,在该第二姿势控制部30b和弯曲弓形体13之间,可阻止直立姿势的商品通过。由于这样,假设在用第一姿势控制部30a的修正不充分时,第二姿势控制部30b可以再次修正商品的姿势,商品可以横倒姿势顺序放置在商品容纳通路12上。
另外,在上述姿势控制构件30中,与商品外径相适应的最优形态是互不相同的。例如,在商品直径粗的情况下,第一姿势控制部30a和第二姿势控制部30b之间的角度α较大较好,而在直径细的商品的情况下,第一姿势控制部30a和第二姿势控制部30b之间的角度α越小,则越能可靠地修正商品的姿势。即利用一种姿势控制构件30与所有不同外径的商品对应很困难。
采用上述商品容纳架10,利用上述操作,可将控制构件30在支承轴31上装卸。因此,根据投入商品的尺寸,更换作为最优形态的姿势控制构件30,可以不论商品外径如何,可靠地修正商品的姿势。
另外,作为姿势控制构件30,不限于由第一姿势控制部30a和第二姿势控制部30b构成,例如,可以采用在第二姿势控制部30b的下端边缘上具有第三姿势控制部的结构。
又如图1-图5所示,在上述商品容纳架10中,在各商品容纳通路12中,可动侧板40设在位于一对基座侧板11之间的部分上。由于可动侧板40可以改变基座侧板11之间的商品通过宽度,它具有可在接近和离开基座侧板11的方向上移动的第一可动侧板140和第二可动侧板240。
如图1-图5,图11和图13所示,第一可动侧板140面向正面,与左侧的基座侧板11相对配置,它具有位于商品容纳通路12内部的第一容纳宽度规定部141和位于顶部托架20上方区域中的第一投入宽度规定部142。
第一容纳宽度规定部141为其上端从商品容纳通路12的上端开口突出出来,同时其下端与出口调节板14相对的长度足够的长条平板状构件。
在该第一容纳宽度规定部141的上端,安装筒状体143,同时,下端设置接合突片141c。筒状体143作成以沿着左右方向为水平的轴心为中心的细直径的圆筒形,相对于第一容纳宽度规定部141的板厚,具有足够的长度,在其中心孔处贯通有滑动导向轴143a。滑动导向轴143a为横截面作成一样的圆形的长条的线状构件,它以水平姿势架设在一对基座侧板11之间,借助筒状体143为第一容纳宽度规定部141的沿左右方向的移动导向,同时具有在与筒状体143之间,在垂直于轴心的轴周围,限制第一容纳宽度规定部141晃动的功能。接合突片141c,构成在与设置在出口调节板14上的接合槽孔14a之间的下部保持装置。接合突片141c为在第一容纳宽度规定部141的最下端,从与出口调节板14相对的部位呈向下逐渐向外倾斜的三角形状突出的部分。出口调节板14的接合槽孔14a,如图3~图5和图15所示,由向上宽度逐渐狭窄的三角形的导向孔14aa,和从该导向孔14aa的顶角位置向上延伸的定位槽14ab一体构成。在第一容纳宽度规定部141占据后述规定的退避位置和分割位置的情况下,该接合突片141c分别插入定位槽14ab中。
第一投入宽度规定部142为从第一容纳宽度规定部141的上端向前延伸的部分,它可在相对于第一容纳宽度规定部141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状态下,保持在第一容纳宽度规定部141上。具体地是,滑动舌片142a从第一投入宽度规定部142的一个侧面向下突出,另一方面形成滑动开口141a,使滑动舌片142a可以沿上下方向滑动地插入第一容纳宽度规定部141中。通过两者之间形成沿着上下方向的滑动导向壁141b,142b,将两者连接起来,使第一投入宽度规定部142可沿着上下方向相对于第一容纳宽度规定部141移动(参见图20和图21)。
在该第一投入宽度规定部142上设置滑动通孔144和前后一对接合突部145,146。滑动通孔144为设在第一投入宽度规定部142上的通孔,滑动构件147插入其内部。滑动构件147水平地架设在一对基座侧板11之间。插入滑动构件147的滑动通孔144沿着前后方向的宽度作成可与滑动构件147嵌合的大小,而且其高度比滑动构件147的板厚大得多。它具有通过第一投入宽度规定部142,为第一可动侧板140沿左右方向的移动导向,另一方面,允许第一投入宽度规定部142沿着上下方向在第一容纳宽度规定部141上移动的功能。接合突部145,146为设在第一投入宽度规定部142的前方和后方部位上的突部,它在设在前方定位框架148和后方定位框架149上的多个接合槽148a,149a之间,构成上部保持装置。如图16所示,设在第一投入宽度规定部142前方的接合突部(以下称为“前方接合突部145”)向下突出;在相对于前方定位框架148向下运动的情况下,与接合槽148a接合;另一方面,如图17所示,在向上运动的情况下,可以解除与接合槽148a的接合状态。设在第一投入宽度规定部142后方的接合突部(以下称为“后方接合突部146”)向后方突出,在相对于后方定位框架149向下运动的情况下,与接合槽149a接合;另一方面,在向上运动的情况下,可以解除与接合槽149a的接合状态。另外,在设在第一商品容纳通路12上的第一可动侧板140上,从空间效率的观点来看,在滑动通孔144的上边缘上形成前方接合突部145,兼作滑动构件147用的前方定位框架148插入该滑动通过144中。另外,在第二~第五个商品容纳通路上,分别在顶部托架20上形成接合槽148a,可以在顶部托架20上兼用前方定位框架148。
如图1~图5,图12和图14所示,第二可动侧板240向着正面,而且与右侧的基座侧板11和第一可动侧板140相对配置,它具有位于商品容纳通路12内部的第二容纳宽度规定部241和位于顶部托架20上方区域中的第二投入宽度规定部242。第二容纳宽度规定部241为上端从商品容纳通路12的上端开口突出,同时下端与出口调节板14相对的具有足够长度的长条的平板状构件。第二投入宽度规定部242为从第二容纳宽度规定部241的上端向前延伸的部分,与第二容纳宽度规定部241作成一体。
在该第二可动侧板240上设置滑动通孔244和前后一对接合突部245,246。滑动通孔244为在与第一可动侧板140的滑动通孔144对应的部分上形成的通孔,其内部插入上述的滑动构件147。插入该滑动构件147的滑动通孔244沿着前后方向的宽度,形成可与滑动构件147嵌合的大小,而且其高度比滑动构件147的板厚大很多。它具有为第二可动侧板240沿左右方向的移动导向,且允许第二可动侧板240沿上下方向相对于基座侧板11移动的功能。接合突部245,246形成在与第一可动侧板140的前方接合突部145和后方接合突部146对应的部位上,在前方定位框架148和后方定位框架149上设置的多个接合槽148a,149a之间构成上部保持装置。另外,与第一可动侧板140同样,设在第一商品容纳通路12上的第二可动侧板240,从空间效率的观点看,在滑动通孔244的上边缘上形成前方接合突部245,将兼作滑动件147用的前方定位框架148插入该滑动通孔244中。另外,在第二~第五个商品容纳通路上,在顶部托架20上分别形成接合槽148a,149a,与第一可动侧板140同样,可在顶部托架20上兼用前方定位框架148。
又如图3~图5所示,在第一可动侧板140和第二可动侧板240上,在第一容纳宽度规定部141和第二容纳宽度规定部241之间,设置连杆机构50和防止误插入构件60。
连杆机构50为在第一可动侧板140和设在第二可动侧板240的第二容纳宽度规定部241上的滑动体51之间,分别借助上下一对连杆52,53而构成的平行连杆。滑动体51可以沿着上下方向在第二可动侧板240的第二容纳宽度规定部241上滑动。连杆52,53以各一端沿前后方向的水平轴周围摇动的方式,支承在第一容纳宽度规定部141的中间和下方。其另一端以沿前后方向的水平轴周围摇动的方式,支承在滑动体51的上端和下端上。
防止误插入构件60为具有呈螺旋状卷绕在中间部分上的线圈部61,同时,其两端从线圈部6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向外侧方向延伸的形状,例如由金属制成的一串线状体制成。该防止误插入构件60的线圈部61的中心轴,在与第一可动侧板140和第二可动侧板240平行的垂直面上,沿着前后方向,使其一端与第一容纳宽度规定部141的上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容纳宽度规定部241的上端连接,这样配置在第一可动侧板140和第二可动侧板240之间(参见图20)。
如上所述,在具有第一可动侧板140和第二可动侧板240,构成可动侧板40的商品容纳架10中,如图3和图18所示,在第一可动侧板140和第二可动侧板240互相接近的状态下,将第一可动侧板140配置与在一个基座侧板11,例如向着正面的左侧基座侧板11相邻的退避位置上。使第一可动侧板140和第二可动侧板240的前方接合突部145,245从这个状态与前方定位框架148的接合槽148a接合;同时使后方接合突部146,246与后方定位框架149的接合槽149a接合,再将设在第一可动侧板140下端的接合突片141c插入出口调节板14的接合槽孔14a中,可以确保第二可动侧板240与右侧基座侧板11之间的最大限度的商品通过宽度。可使高度与该商品通过宽度相应的商品以稳定的姿势放置。在根据出售指令送出商品的情况下,可同步驱动商品送出机构16所具有的左右一对挡板16a,16b。
又如上所述,由于姿势控制构件30可装卸地安装在支承轴31上,则如图3所示,如果姿势控制构件30在左右方向保持较大,则可以可靠地修正商品的姿势,使在商品容纳通路12上的商品姿势更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适当的弹性变形,防止误插入构件60在第一可动侧板140和第二可动侧板240之间成为折叠状态。因此该防止误插入构件60对投入顶部托架20上的商品通过没有影响。
如图19所示,通过使第二可动侧板240从上述状态向上移动,可以解除前方接合突部245和前方定位框架148的接合,同时可解除后方接合突部246与后方定位框架149的接合,只使第二可动侧板240离开左侧基座侧板11。这时,滑动体51适当地在上下方向移动,可以不使第二可动侧板240在上下方向移动,而是相对于第一可动侧板140常时地平行移动。在将第二可动侧板240配置在所希望的位置上后,使它向下运动,可再次使前方接合突部245与前方定位框架148的接合槽148a接合;同时使后方接合突部246与后方定位框架149的接合槽149a接合。这样,如图4和图20所示,可以确保在第二可动侧板240和右侧基座侧板11之间缩小的商品通过宽度,可以稳定的姿势容纳高度较小的商品。当根据出售指令送出商品时,可同步驱动商品送出机构16所具有的左右一对挡板16a,16b。
另外,如果在第二可动侧板240移动时,事先更换宽度小的姿势控制构件30’,则可以可靠地修正商品姿势,使在商品容纳通路12上的商品姿势更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随着第二可动侧板240相对于第一可动侧板140的移动,该防止误插入构件60自动扩开,在使线圈部61向着前后方向的状态下,出现在从顶部托架20至商品容纳通路12之间的商品通过区域中。因此,在误将商品投入第一可动侧板140和第二可动侧板240之间的情况下,即使巡回售货员等作业者没有进行设定,利用该防止误插入构件60也可以可靠地防止进入至商品容纳通路12中。另外,由于在互相连接第一可动侧板140和第二可动侧板240的状态下,设置具有线圈部61的防止误插入构件60,因此即使在由于操作错误过度地移动第二可动侧板240时,也可继续发挥其功能,不需要另外设置限制第二可动侧板240移动的装置,也可以防止因操作错误引起的商品误投入。
在利用同样的操作,将第二可动侧板240,从上述状态再向右侧基座侧板11移动后,如图21所示,在第一可动侧板140上,解除前方接合突部145和前方定位框架148的接合,同时解除后方接合突部146与后方定位框架149的接合,再解除设在第一可动侧板140的下端的接合突片141c与出口调节板14的接合槽孔14a的接合状态,可将第一可动侧板140配置在离开左侧基座侧板11的分割位置上。从这个状态使第一可动侧板140和第二可动侧板240互相接近,使第一可动侧板140和第二可动侧板240的前方接合突部145,245分别与前方定位框架148的接合槽148a接合,同时,使后方接合突部146,246与后方定位框架149的接合槽149a接合,再将设在第一可动侧板140下端的接合突片141c插入出口调节板14的接合槽孔14a中,则如图5和图22所示,可以在左侧基座侧板11和第一可动侧板140之间,以及第二可动侧板240和右侧基座侧板11之间,分别确保大致1/2的商品通过宽度的商品容纳通路12。因此,不但可以稳定的姿势容纳高度与商品通过宽度相应的商品,而且可以大大增加商品的容纳数量,有效利用空间。在根据销售指令送出商品的情况下,只要可以互相独立地驱动商品送出机构16所具有的左右一对挡板16a,16b即可。
另外,在移动第一可动侧板140和第二可动侧板240时,事先取出姿势控制构件30’,之后,安装与各个商品容纳通路12对应的姿势控制构件30”,则可以可靠地修正商品姿势,使在商品容纳通路12中的商品姿势更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沿给定路径的巡视员等作业者没有进行设定,该防止误插入构件60通过适当地弹性变形,可在第一可动侧板140和第二可动侧板240之间成为折叠状态。因此,该防止误插入构件60不会影响投入顶部托架20中的商品通过。
根据上述结构的商品容纳架10,由第一可动侧板140和第二可动侧板240构成可动侧板40,该第一可动侧板140通过上部保持装置和下部保持装置分别择一地配置在离开左侧基座侧板11的分割位置和与左侧基座侧板11邻近的退避位置上,该第二可动侧板240以相对于第一可动侧板140平行移动的状态,借助连杆机构50与第一可动侧板140连接。因此,第二可动侧板240相对于第一可动侧板140常时维持平行状态,关于第二可动侧板240,只要设置规定该位置的上部保持装置就足够了。当在商品容纳通路12中容纳多种商品时,可只在前方定位框架148和后方定位框架149上设置多个接合槽148a,149a,而不需要在承受商品负荷的出口调节板14上设置多个接合槽孔14a,因此没有强度问题。
另外,通过连杆机构50,与第一可动侧板140连接的第二可动侧板240的移动平稳,对移动操作性有利。
另外,根据上述商品容纳架10,通过滑动导向轴143a上贯通的筒状体143,第一可动侧板140在垂直轴周围和沿前后方向的水平轴周围不会晃动。因此,在考虑安装和拆卸操作性,在使用确保前方接合突部145和前方定位框架148的接合槽148a、后方接合突部146和后方定位框架149的接合槽149a、接合突片141c与出口调节板14的接合槽孔14a相互间的间隙的结构的情况下,不会产生因第一可动侧板140的晃动引起的商品堵塞和商品送出错误的问题,可以提高第一可动侧板140的移动操作性。
另外,关于第一可动侧板140,第一投入宽度规定部142相对于第一容纳宽度规定部141可沿上下方向移动,同时,在第一容纳宽度规定部141和前方定位框架148与后方定位框架149之间构成上部保持装置,因此在解除上部保持装置的情况下,不需移动第一容纳宽度规定部141,只向上移动第一投入宽度规定部142即可,因此操作容易而轻快。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商品投入导向装置,给出了倾斜配置的平板状的顶部托架,但不限于此。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售货机的商品容纳装置,它通过在彼此相对的一对基座侧板之间配置多个通过构成部件,构成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商品容纳通路,同时,以和商品容纳通路的上端开口连接的方式,配置商品投入导向装置,通过商品投入导向装置,在商品容纳通路中为投入的商品导向,其特征为,以在商品容纳通路的上端开口处进退的方式,可移动地配置所述商品投入导向装置,同时,以扩大、缩小商品容纳通路的上端开口的方式,可移动地配置至少位于最上方的通路构成部件,使这些商品投入导向装置和通路构成部件连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容纳装置,其特征为,以从位于商品容纳通路一侧的通路构成部件向外逐渐向上方倾斜的方式,配置商品投入导向装置,并且使所述通路构成部件的上端与商品投入导向装置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即使在投入直径较细的商品的情况下,也可防止商品姿势错乱。一种自动售货机的商品容纳托架(10),通过在彼此相对的一对基座侧板(11)之间配置多个弯曲弓形体(13),构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商品容纳通路(12),以和商品容纳通路(12)的上端开口连接的方式配置顶部托架(20),利用顶部托架(20),在商品容纳通路中为投入的商品导向,以在商品容纳通路(12)的上端开口处进退的方式,移动顶部托架(20),以将商品容纳通路的上端开口扩大、缩小的方式,移动至少位于最上方的上方可动弓形体(13U),可以使顶部托架(20)和上方可动弓形体(13U)连动。
文档编号G07F11/02GK1667659SQ200410058238
公开日2005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0日
发明者竹中坚吾 申请人:富士电机零售设备系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