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货斗及自动售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0078发布日期:2019-08-13 20:33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货斗及自动售货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售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货斗及自动售货机。



背景技术:

自动售货机可实现24小时无人售货,可售卖饮料、食品、药品、保健品等多种货物,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相关技术中的自动售货机内设置有货道、货斗和递送装置,递送装置可带动货斗在自动售货机内移动,从货道上取出货物,然后将货物送出。如果用户一次购买多件货物时,为了节省取货时间,货斗会在自动售货机内多次取货,并将多件货物存在货斗内,最后将多件货物一次送出,但是相关技术中货物会在货斗内的一侧堆积,而另一侧空置,货物在货斗内的一侧堆满了无法继续装货,但是实际上货斗内的货物并未堆满,这样会造成取货时间加长,增加用户的等待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货斗,该货斗在进行取货作业时,可避免货物在货仓的一侧堆积,充分利用货斗的容纳空间,使得货仓可容纳较多的货物,以便于一次性将较多的货物送出,从而可提高出货效率,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售货机,该自动售货机包括上述的货斗。因此,该自动售货机的出货效率高,用户的等待时间短。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货斗,应用于自动售货机,其包括:

壳体,设有入货口、货仓和出货口,沿第一水平方向,入货口和出货口分别设置于货仓的两侧,且均与货仓连通,货仓具有沿第二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水平方向垂直于第二水平方向;

推板,活动地设置于货仓内;

推板驱动组件,与推板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推板推动货仓内的货物沿第二水平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推板包括第一板件,第一板件的第一端与第一侧壁枢接,第一板件的第二端可以绕枢接轴的轴线转动靠近第二侧壁,推板驱动组件与第一板件传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一板件靠近第二侧壁,以推动货物沿第二水平方向阿星第二侧壁运动。

进一步地,推板还包括第二板件,第二板件的第一端与第一板件的第二端枢接,第二板件的第二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侧壁。

进一步地,第一侧壁上设有活动槽,第二板件的第二端设有活动件,活动件插接于活动槽,且可沿活动槽的长度方向移动,活动槽具有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当活动件位于活动槽的第一端时,推板靠近第一侧壁,当活动件位于活动槽的第二端时,推板靠近第二侧壁。

进一步地,第一板件设置于第二板件的上方,活动槽沿上下方向延伸,活动槽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为沿上下方向的两端,活动件包括滚轮,滚轮与活动槽滚动配合。

进一步地,推板驱动组件设置于第一侧壁的外侧,第一板设置于第一侧壁的内侧,第一侧壁开设有开口,推板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传动齿轮和推件,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齿轮传动连接,推件固定套接于传动齿轮的齿轮轴,电机被配置为驱动传动齿轮带动推件转动,推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推件与第一板件分离,第一板件靠近第一侧壁;当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推件穿过开口并与第一板件抵接,并驱动第一板件靠近第二侧壁。

进一步地,推板驱动组件包括丝杠电机,丝杠电机设置于第一侧壁的外侧,推板设置于第一侧壁的内侧,第一侧壁开设有开口,丝杠电机的丝杠穿过开口与第一板件传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一板件靠近第二侧壁。

进一步地,货仓还包括垂直地连接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底壁,底壁上开设有沿第二水平方向延伸的长槽,推板驱动组件设置于底壁的下方,推板垂直地设置于底壁上,推板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推板沿长槽运动,以推动货仓内的货物沿第二水平方向运动。

一种自动售货机,包括:

机柜,机柜开设有取货口;

货道,设置于机柜内,用于存放货物;

上述的货斗,设置于货道与取货口之间;

递送机构,与货斗传动连接,且用于驱动货斗在货道和取货口之间递送货物。

进一步地,货道上设有出货板和传动组件,出货板与传动组件传动连接;

货斗的第一侧壁的还设有出货驱动组件,当货斗与货道相对时,出货驱动组件可与传动组件传动连接,以驱动出货板将货道上的货物推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备以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货斗,该货斗应用于自动售货机,其包括壳体、推板以及推板驱动组件。其中,壳体设有入货口、货仓和出货口,沿第一水平方向,入货口和出货口分别设置于货仓的两侧,且均与货仓连通,货仓具有沿第二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水平方向垂直于第二水平方向;推板活动地设置于货仓内,推板驱动组件与推板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推板推动货仓内的货物沿第二水平方向运动。通过推板的设置,可将进入货仓后堆积在第一侧壁的货物推动至货仓的第二侧壁,从而避免了货物在货仓的一侧堆积,进而使得货仓可容纳较多的货物,继而提高出货效率,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自动售货机,该自动售货机包括上述的货斗。因此,该自动售货机的出货效率高,用户的等待时间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售货机的柜门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售货机的柜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售货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货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货斗的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货斗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货斗在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货斗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货斗的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货斗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货斗的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货斗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货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货斗;101-壳体;103-入货口;105-货仓;107-出货口;109-出货闸门;111-踢货辊;113-第一检测件;115-第一侧壁;117-第二侧壁;119-第三侧壁;121-第四侧壁;123-第二检测件;125-第三检测件;127-闸门驱动组件;129-第一电机;131-扇形齿轮;135-推板;137-推板驱动组件;141-踢货驱动组件;143-接货斗;145-门板;147-第二电机;149-输出轴;151-传动齿轮;153-推件;155-开口;157-检测部;159-检测组件;161-第一检测板;163-第二检测板;165-第一传感器;167-第二传感器;169-活动件;171-第一板件;173-第二板件;175-活动槽;177-第一支撑件;179-第二支撑件;181-运动件;200-自动售货机;201-机柜;202-柜体;203-柜门;207-取货口;209-储货装置;211-递送机构;213-防盗板;215-补货区;217-货道;219-出货板;221-层板;223-隔板;225-人机交互装置;231-货物出口;233-第一门体;235-第二门体;237-取货闸门;239-出货传动组件;241-门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售货机200的柜门203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售货机200的柜门203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售货机2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与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售货机200,包括:机柜201、储货装置209、货斗100以及递送机构211。

详细地,在本实施例中,机柜201包括柜体202和柜门203,柜体202具有敞口,柜门203用于打开或关闭敞口。且,柜门203可通过门锁241固定于封闭柜体202的敞口的位置,以提高机柜201的安全性。具体地,柜门203包括对开设置的第一门体233和第二门体235,第一门体233与柜体202的第一侧枢接,第二门体235与柜体202的第二侧枢接,且第二门体235为维修门。第二门体235上开设有取货口207,取货口207用于供用户取走货物。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取货口207还可设置于柜体202上。在取货口207处还可以设置取货闸门237,取货闸门237用于打开或关闭取货口207,从而保证自动售货机200内的货物的安全。第一门体233和/或第二门体235上可以设置人机交互装置225,例如键盘、触摸显示屏等。通过人机交互装置225用户可进行货物种类与数量的选择、支付等操作。

详细地,在本实施例中,储货装置209设置于柜体202内,用于存放货物。储货装置209包括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层板221,每个层板221上均沿左右方向设置有多个隔板223,相邻隔板223与对应的层板221共同形成一个货道217,货道217用于存储货物,一个货道217内可存储多个货物,货道217具有货物出口231,多个货物在沿货道217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每个货道217内均设置有一个出货传动组件239和出货板219,出货传动组件239与出货板219传动连接,用于带动出货板219将货物沿出货方向移动,直至由货物出口231输出。

详细地,在本实施例中,货斗100设置于取货口207与储货装置209之间,递送机构211与货斗100传动连接,且用于驱动货斗100在储货装置209和取货口207之间递送货物。递送机构211可带动货斗100可在取货口207与任意一个货道217之间移动,货斗100上设有出货驱动组件,当递送机构211带动货斗100与待出货的货道217的货物出口231相对时,出货驱动组件可与出货传动组件239传动连接,从而出货传动组件239可带动出货板219沿出货方向移动,从而将将该货道217内的货物推送至货斗100中,货斗100接收货物后,递送机构211带动货斗100移动至与取货口207相对时,货斗100可将货物输送至取货口207,从而便于用户取走。

详细地,在本实施例中,递送机构211包括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件177和第二支撑件179,以及活动连接在第一支撑件177和第二支撑件179之间的运动件181,第一支撑件177和第二支撑件179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固定于柜体202的内壁,运动件181沿上下方向延伸,运动件181可沿第一支撑件177和第二支撑件179在左右方向运动,货斗100活动设置于运动件181上,货斗100可沿运动件181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77和第二支撑件179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且沿上下方向延伸,运动件181活动设置于第一支撑件177和第二支撑件179之间,且沿左右方向延伸,运动件181可沿第一支撑件177和第二支撑件179在上下方向运动,货斗100可沿运动件181在左右方向运动。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货斗100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货斗100的推件153位于第一位置时,货斗100的结构示意图一;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货斗100在推件153位于第一位置时,货斗100的结构示意图二;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货斗100的推件153位于第二位置时,货斗100的结构示意图三;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货斗100的推件153位于第二位置时,货斗100的结构示意图四。请参阅图1至图8,在本实施例中,货斗100包括壳体101、出货闸门109以及推板135。

详细地,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1设有入货口103、货仓105和出货口107,沿第一水平方向,入货口103和出货口107分别设置于货仓105的两侧,且均与货仓105连通。当货道217出货时,该货道217的货物出口231可与壳体101的入货口103相对,可将货物送入货仓105内,然后货斗100向取货口207移动,使得出货口107和取货口207相对,以将货物送出,以便于用户取走。

具体地,壳体101包括第一侧壁115、第二侧壁117、第三侧壁119以及第四侧壁121,其中,第一侧壁115和第二侧壁117沿第二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第三侧壁119和第四侧壁121沿第一水平方向相对间隔设置,入货口103设置于第三侧壁119,出货口107设置于第四侧壁121。将入货口103与出货口107设置于相对的两个侧面,使得货斗100在接收货物后移动至取货口207处,使得取货口207与出货口107相对即可,无需进行旋转作业,可以有效地提高作业效率。

详细地,在本实施例中,推板135活动地设置于货仓105内,推板驱动组件137与推板135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推板135推动货仓105内的货物沿第二水平方向运动。通过推板135的设置,可将进入货仓105后堆积在第一侧壁115的货物推动至货仓105的第二侧壁117,从而避免了货物在货仓105的一侧堆积,进而使得货仓105可容纳较多的货物,继而提高出货效率,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货斗100的入货口103处还设有踢货辊111和踢货驱动组件141。踢货辊111与踢货驱动组件141传动连接,在踢货驱动组件141的驱动下可以转动,使得货道217在出货时,可使货物落在踢货辊111上,踢货辊111可驱动位于其上的货物通过入货口103进入壳体101的货仓105内,通过踢货辊111的设置可使货物准确的输送至货仓105内,避免了货物从入货口103掉落的风险。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本实施例中,出货口107处设有出货闸门109和闸门驱动组件127。闸门驱动组件127用于驱动出货闸门109用于封闭或打开出货口107,通过出货闸门109的设置,使得货斗100在进行出货作业时,只有出货闸门109打开出货口107后,取货口207才能通过出货口107与货仓105连通,从而可保证货斗100内的货物的安全性。

详细地,出货闸门109包括门板145和接货斗143,接货斗143通过枢接轴枢接于货仓105的底部,门板145的第一端固定于接货斗143,门板145的第二端可绕枢接轴转动,从而打开或封闭出货口107。接货斗143具有截面呈半圆形的斗体,门板145固定于斗体的外侧,斗体位于货仓105的底部,可承载货仓105内的货物,且接货斗143转动可带动货物翻转出货仓105。闸门驱动组件127包括第一电机129和扇形齿轮131,扇形齿轮131固定套接于接货斗143的枢接轴上,第一电机129与扇形齿轮131传动连接,第一电机129被配置为驱动扇形齿轮131带动接货斗143绕枢接轴转动,以使门板145封闭或打开出货口107。当货道217出货时,货道217的货物出口231与货斗100的入货口103相对,出货板219将货物推出,踢货辊111在踢货驱动组件141的驱动下将货物从入货口103送入货仓105内,并承载于接货斗143上,此时出货闸门109处于关闭出货口107的状态。货斗100依次进行多次取货作业,若货物在货仓105的一侧堆积,则通过推板135将该货物推动至货仓105的另一侧,使得货斗100内装满货物时,尽量容纳较多的货物,货斗100取完货或者取货到达最大容量时,此时递送机构211带动货斗100朝取货口207方向移动,使得出货口107与取货口207相对,此时第一电机129驱动扇形齿轮131转动,使得接货斗143绕转轴转动,使得门板145打开出货口107,并且接货斗143带动货物翻转出货仓105,同时控制取货闸门237打开取货口207,用户即可通过取货口207取走货物。

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货斗1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4至图9,在本实施例中,推板135包括第一板件171,第一板件171的第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一侧壁115枢接,第一板件171的第二端可以绕转轴的轴线转动以靠近第二侧壁117,推板驱动组件137与第一板件171传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一板件171靠近第二侧壁117,以推动货物沿第二水平方向向第二侧壁117运动,从而避免货物在靠近第一侧壁115的一侧堆积,保证货斗100可一次性容纳多个货物。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本实施例中,推板135还包括第二板件173,第二板件173的第一端与第一板件171的第二端枢接,第二板件173的第二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侧壁115,推板驱动组件137与第一板件171传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一板件171带动第二板件173伸向第二侧壁117,以使得当货仓105内的货物在第一侧壁115处堆积时,推板驱动组件137可驱动第一板件171带动第二板件173运动,使得推板135将货物推向第二侧壁117,从而保证货仓105可容纳更多的货物,以提高出货效率。

详细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15上设有活动槽175,第二板件173的第二端设有活动件169,活动件169插接于活动槽175,且可沿活动槽175的长度方向移动。活动槽175具有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当活动件169位于活动槽175的第一端时,推板135靠近第一侧壁115,此时推板135不会影响货物进入货仓105,当活动件169位于活动槽175的第二端时,推板135伸向第二侧壁117,以使货物在第一侧壁115处堆积时,可将货物从第一侧壁115推至第二侧壁117。需要说明的是,活动槽175的设置一方面使得第二板件173的运动轨迹更规律,使得货物能被平稳地从货仓105的一侧推动至另一侧,避免损坏货物。另一方面也使得第二板件173的运动程度受到限制,不会损伤第二侧壁117或其他部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件171设置于第二板件173的上方,活动槽175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活动槽175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为沿上下方向的两端。活动件169包括滚轮,滚轮与活动槽175滚动配合,从而使得推板135可平稳地从缩回第一侧壁115的位置运动至向第二侧壁117伸出的位置,以将货物从货仓105的一侧推动至另一侧。

请再次参阅图4至图9,在本实施例中,推板驱动组件137设置于第一侧壁115的外侧,第一侧壁115开设有开口155,推板驱动组件137包括第二电机147、传动齿轮151和推件153,第二电机147的输出轴149与传动齿轮151传动连接,推件153固定套接于传动齿轮151的齿轮轴,第一侧壁115开设有开口155,第二电机147被配置为驱动传动齿轮151带动推件153转动,推件153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推件153位于第一位置时,推件153的第二端与第一板件171分离,第一板件171靠近第一侧壁115,当推件153位于第二位置时,推件153的第二端穿过开口155并与第一板件171抵接,以使第一板件171靠近第二侧壁117。优选地,推件153可连接弹性件,推件153通过单向件设置于传动齿轮151的齿轮轴上,该单向件被配置为只有第二电机147正转时动力才能传递至推件153,第二电机147正转时可带动推件153向第二位置运动,弹性件被配置为使推件153始终具有向第一位置运动的趋势。

当货仓105内的货物在第一侧壁115处堆积时,第二电机147驱动传动齿轮151转动,带动推件153与推板135抵接,使得推板135将货物从第一侧壁115推向第二侧壁117,使得货仓105的容纳空间可容纳更多的货物,从而提高出货效率。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本实施例中,推件153的第一端设有检测部157,第一侧壁115对应设置有检测组件159,检测组件159与检测部157配合,用于检测推件153的位置。通过检测部157与检测组件159的配合检测推件153的位置从而可确定推板135的位置。

具体地,检测部157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检测板161和第二检测板163,第一检测板161固定于推件153的第一端,检测组件159包括第一传感器165和第二传感器167,当推件153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检测板163与第一传感器165配合,当推件153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检测板163与第二传感器167配合。当第二检测板163与第一传感器165配合时,第一传感器165输出检测信号,自动售货机200的控制组件根据该检测信号可以判断推板135位于缩回位置,此时若货物在一侧堆积,那么可使第二电机147驱动传动齿轮151转动,带动推件153与推板135抵接,使得推板135从贴近第一侧壁115的位置伸向第二侧壁117,当第二检测板163与第二传感器167配合时,第二传感器167输出检测信号,控制组件根据该检测信号可以判断推板135位于伸出位置,因此可以控制第二电机147停止转动,从而将货物推动至货仓105的另一侧,推件153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运动至第一位置,同时推板135向缩回位置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推板驱动组件137还可以为丝杠电机。丝杠电机设置于第一侧壁115的外侧,推板135设置于第一侧壁115的内侧,第一侧壁115开设有开口155,丝杠电机的丝杠穿过开口155与第一板件171传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一板件171靠近第二侧壁117,以推动货仓105内的货物沿第二水平方向运动。通过丝杠电机的驱动作用使得推板135可将货物从货仓105的一侧运动至另一侧。

请再次参阅图4至图8,在本实施例中,货斗100还包括第一检测件113,第一检测件113设置于壳体101的第一侧壁115和/或第二侧壁117上,且与货仓105的底部间隔设定距离,用于检测货仓105内是否即将装满货物。优选地第一检测件113的设置高度低于踢货辊111的设置高度。通过第一检测件113的设置一方面使得当货仓105内货物到达最大容量时,第一检测件113可检测到货物,并反馈给自动售货机200的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可控制货斗100进行出货,从而避免了货斗100在满载情况下继续入货,造成货物溢出,从而保证货斗100的出货作业的正常进行,使得货斗100可在自身的容量承载范围内一次性送出多个货物,从而提高出货效率,同时避免由于货斗100超载导致货物溢出而造成的自动售货机200的机械故障。另一方面,第一检测件113的设置还可以配合推板135作用,当第一检测件113输出信号显示货仓105内装满货物后,可以通过推板135将堆积在货仓105一侧的货物推至货仓105的另一侧,避免了货物在货仓105的一侧堆积,避免了货仓105到达最大容量的误判,使得货仓105可尽量地容纳较多的货物,进而进一步地提高出货效率。

请再次参阅图4至图8,在本实施例中,踢货辊111靠近入货口103的下边沿设置,货斗100还包括第二检测件123,第二检测件123设置于入货口103处,且用于检测货物是否进入入货口103。货斗100取货时,待出货的货道217与货斗100相对,货道217内的出货板219将货物输送至踢货辊111处,此时第二检测件123可检测在踢货驱动组件141的驱动下踢货辊111是否将该货物送入入货口103。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本实施例中,货斗100还包括第三检测件125,第三检测件125设置于壳体101的侧壁的底端,且用于检测货仓105内是否存在货物。第二检测件123检测货物是否进入入货口103,第三检测件125检测货物是否进入货仓105,第二检测件123和第三检测件125的配合,实现了对货斗100的取货过程的监控。另外,在货斗100出货过程中,用户通过取货口207取走货仓105内的货物,第三检测件125可通过是否检测到货物判断是否被用户拿走。还有,第三检测件125可与第一检测件113协同作用,判定货仓105内的货物是否装满,也即若第一检测件113输出的信号显示货物装满,在第三检测件125输出的信号显示不存在货物,此时推板驱动组件137可驱动推板135动作推动货物,若第一检测件113和第三检测件125的检测仍然异常,可发出故障预警,提示维护人员打开维修门对货斗100内部进行维修查看是否存在异常,从而可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上述的第一检测件113、第二检测件123、第三检测件125可以为传感器,优选地为光电传感器。

请再次参阅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自动售货机200还包括防盗板213,防盗板213设置于储货装置209与取货口207相对的位置处,且用于遮挡货斗100的入货口103。通过防盗板213的设置,使得货斗100在出货过程中,出货口107和取货口207均打开时,用户不能通过取货口207以及入货口103获取到自动售货机200内部的货物,从而可提供有效地防盗功能。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本实施例中,储货装置209与防盗板213相对的位置为补货区215。补货区215作为货物的暂存区域,在货道217缺货时,可将补货区215的货物补给至缺货的货道217。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售货机2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在进行取货作业时,用户从人机交互装置225输入购买货物的种类和数量,控制组件控制递送机构211控制货斗100向目标货道217移动,使得货斗100的入货口103与货道217的货物出口231相对,此时货斗100上的出货驱动组件可与货道217上的出货传动组件239传动连接,出货传动组件239带动出货板219将货物从货物出口231推出并送至入货口103处,入货口103处设置的踢货辊111在踢货驱动组件141的驱动下将货物送至货仓105内暂存;接着,递送机构211驱动货斗100向下一个目标货道217移动,重复上述动作进行取货,当取完所有的货物或者到达货仓105的最大容量时,递送机构211驱动货斗100向取货口207移动,使得出货口107和取货口207相对,并控制出货闸门109和取货闸门237打开,用户即可取走货物。若在取货过程中,还未取完所有货物,但第一检测件113发出检测信号显示货仓105内装满了货物,此时可通过控制推板135从缩回第一侧壁115的位置移动至伸向第二侧壁117的位置,以推动货仓105内的货物移动;最后再通过第一检测件113检测货物是否到达货仓105的最大容量,当货仓105内实际装满之后,递送机构211驱动货斗100向取货口207移动,使得出货口107和取货口207相对,并控制出货闸门109和取货闸门237打开将货物输出,然后接着重复上述的取货作业,直至将所有的货物全部送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售货机,其与实施例1提供的自动售货机200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该自动售货机的货斗100的货仓105还包括垂直地连接于第一侧壁115和第二侧壁117之间的底壁,底壁上开设有沿第二水平方向延伸的长槽,推板驱动组件137设置于底壁的下方,推板135垂直地设置于底壁上,且穿过长槽与推板驱动组件137传动连接,推板驱动组件137用于驱动推板135在第一侧壁115和第二侧壁117之间运动,以推动货仓105内的货物沿第二水平方向运动,从而使得第一侧壁115和第二侧壁117任一方堆积有货物时,推板135可将货物推向另一侧,从而进而使得货仓105可容纳较多的货物,继而提高出货效率,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货斗100在进行送货作业时,可充分利用货斗100的容纳空间,以便于一次性将尽量较多的货物送出,从而可提高出货效率,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售货机200的出货效率高,用户的等待时间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