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上智能停车船视频车位引导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5483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停车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水上智能停车船视频车位引导系统,属于停车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汽车的汽车拥有量增长迅猛,停车位资源不足,“停车难”、“缴费烦”、“找车难”和“出场难”等社会公共问题逐步突出;在当前的商业停车应用管理、商业广场营运中,存在的以下问题:周边缺乏指引,商业广场结构复杂,顾客驾车前来购物停车寻找入口不容易,特别是新顾客,无法了解从哪个入口进场更顺畅、车位更充足,经常出现在外围逗留而引起拥堵;进出通行繁琐:商业广场地下车库内部结构复杂,车主无法分清哪个方位有停车位资源,经常因场内找停车位而引起拥堵;现场管理难度大:传统商业广场停车场智能化程度不高,进出拥堵等待、场内拥堵、缴费等待等容易引起客户不满,场内剐蹭、丢车追责难度大,是商业广场停车场管理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水上智能停车船视频车位引导系统,把停车功能由陆地向海上延伸,突破了城市停车供地的瓶颈问题;围绕顾客驾车出行及购物体验,通过停车引导技术、终端设备和智能管理平台能够很好地进行停车引导管理。

本实用新型的水上智能停车船视频车位引导系统,包括车位引导系统服务器,及与车位引导系统服务器通信的车位引导核心交换机,及与车位引导核心交换机通信的自助查询缴费机、车位视频监控系统、数据服务器、管理客户端、一剩余车位前端交换机和多个车位监测前端交换机;所述车位监测前端交换机分别与NVR模块、监测探头及安装于车辆进入通道岔口处的车位引导屏通信;所述剩余车位前端交换机与安装于入口处的剩余车位显示屏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船体平衡系统监测设备为安装于船的艏部、左侧船中部、右船中部和艉部的压电式传感器,所述压电式传感器电连接控制器,控制器电连接车位引导核心交换机;根据控制器传递的数据,车位引导核心交换机引导车辆停车的同时,保证船体平衡,避免船因为重心偏移而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探头安装于车位正前方,且其监测角度正对两车位或三车位。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车位上方安装有车位指示灯;所述车位指示灯与车位监测前端交换机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车位引导系统服务器与远程管理系统通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水上智能停车船视频车位引导系统,把停车功能由陆地向海上延伸,突破了城市停车供地的瓶颈问题;围绕顾客驾车出行及购物体验,通过停车引导技术、终端设备和智能管理平台能够很好地进行停车引导管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水上智能停车船视频车位引导系统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水上智能停车船视频车位引导系统,包括车位引导系统服务器,及与车位引导系统服务器通信的车位引导核心交换机,及与车位引导核心交换机通信的自助查询缴费机、车位视频监控系统、数据服务器、管理客户端、一剩余车位前端交换机和多个车位监测前端交换机;所述车位监测前端交换机分别与NVR模块、监测探头及安装于车辆进入通道岔口处的车位引导屏通信;所述剩余车位前端交换机与安装于入口处的剩余车位显示屏通信连接。

所述船体平衡系统监测设备为安装于船的艏部、左侧船中部、右船中部和艉部的压电式传感器,所述压电式传感器电连接控制器,控制器电连接车位引导核心交换机;根据控制器传递的数据,车位引导核心交换机引导车辆停车的同时,保证船体平衡,避免船因为重心偏移而倾斜。

所述监测探头安装于车位正前方,且其监测角度正对两车位或三车位。

每一所述车位上方安装有车位指示灯;所述车位指示灯与车位监测前端交换机通信连接。

所述车位引导系统服务器与远程管理系统通信。

上述水上智能停车船视频车位引导系统其工作过程如下:车辆入场后,先通过剩余车位显示屏发布的剩余车位信息,其中,剩余车位信息是通过重量平衡计算后优选的剩余车位信息,进入时,选择剩余车位最多的楼层;当车辆到达车库内部时,各岔路口的车位引导屏的箭头和空车位信息指引车辆行走方向;当车辆到达空车位所在区域时,车位上方的车位指示灯颜色指引车辆进行快速入位停车;通过安装在车位正前上方的监测探头,其最多正对着的3个停车位,对停车位的图像信息实时图像抓拍及识别,判断车位是否停有车,当判断拍照的所有车位上均有车时,监测探头所对应集成的车位指示灯由绿色转变为红色,再通过车位监测前端交换机把车位状态及有停车车位的汽车图像信息、汽车入位时间和汽车停放位置信息与车位引导子系统服务器进行通讯,最终把这些信息传输给到管理中心的数据服务器中进行统一管理;数据服务器在接收到车位状态后,进行数据处理,并将空车位数更新数据通过剩余车位前端交换机指令转发至入口剩余车位显示屏及车位引导屏,实现车位引导功能能。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