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交通指示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3492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临时交通指示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交通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临时交通指示灯。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越来越多,道路交通也越来越拥堵,这种拥堵现象在路口尤为严重,幸而城市中绝大多数路口处均安装有信号指示灯指示车辆的行进或者等待;但是在实际运用时,信号指示灯可能因受损而无法正常开启,或者附件工地需要布设电缆而必须关闭信号指示灯;针对信号指示灯无法正常开启的情况,市场上出现一种临时性的信号指示灯,这类信号指示灯包括有通过行走轮实现可移动的底座,固定于底座之上的立柱,立柱顶端固定有灯箱,从而在信号指示灯无法开启的真空期,由此类临时性的信号指示灯承当指挥交通的任务。

但是此类临时信号指示灯由于其灯箱高度是固定,导致其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调节高度,存在缺乏适应性的问题,例如:在上坡路段灯箱高度过高无法调低,在下坡路段灯箱高度过低无法调高,放置点存在树丛或者灌木受到遮蔽。

针对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05428231U的中国专利公告的一种市政临时交通指示灯,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伸缩立柱,伸缩立柱包括与底座固定的固定管以及伸缩杆,固定管上螺纹配合有固定螺栓,伸缩杆顶端固定有灯箱;在根据调节灯箱高度时,松开固定螺栓向上或者向下滑移伸缩杆,从而调节灯箱的高度并通过固定螺栓限制伸缩杆的滑动。

但是,上述方案为保证固定管与伸缩杆具备伸缩能力,固定管与伸缩杆之间势必存在间隙,由于这个间隙存在,当伸缩杆伸出至一定距离后,固定管与伸缩杆会存在一定的歪斜,导致重心偏移存在容易倾倒的问题。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临时交通指示灯,通过由四根斜撑杆共同支撑灯箱,从而指示灯的重心始终位于中轴线上,避免因重心偏移导致倾倒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临时交通指示灯,包括底座、灯箱以及安装于底座底端的行走轮,所述底座上表面为正方形,所述底座上表面沿对角线滑移且转动连接有四根斜撑杆,四根所述斜撑杆转动连接有安装盘,所述灯箱固定于安装盘上表面;所述底座上表面中心固定设置有中心柱,所述中心柱滑移套接有滑移套,所述滑移套与四根斜撑杆之间分别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一端与滑移套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斜撑杆转动连接;所述滑移套通过设置有推进结构控制其沿中心柱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座底端安装行走轮,利用行走轮与地面的滚动摩擦,为移动本实用新型提供便利;四根斜撑杆顶端转动连接安装盘,灯箱固定于安装盘上表面,由四根斜撑杆同时为灯箱提供四个倾斜向上的支撑力,从而起到类似“三角架”的作用确保灯箱的稳定性;设置中心柱和与之滑移套接的滑移套,并通过连杆连接滑移套和斜撑杆,滑移套由中心柱底端开始上升,滑移套上升的过程中,通过四根连杆同时推动四个斜撑杆沿底座上表面对角线滑动并相互远离,从而斜撑杆以其底端为转动中心朝向中心柱转动带动灯箱下降,当滑移套上升至连杆与中心柱垂直时,灯箱处于最低状态,继续向上或者向下滑动滑移套,四个连杆同时拉动四个斜撑杆沿底座上表面对角线滑动并相互靠拢,从而斜撑杆以其底端为转动中心背向中心柱转动带动灯箱上升,当滑移套滑动至中心柱顶端或者底端时,灯箱处于最高状态,综上所述,通过控制滑移套的上升或者下降,即可控制灯箱的升降使得调节灯箱高度更加便捷;设置推进机构控制滑移套的升降,从而避免滑移套的非正常滑动,防止灯箱高度在调节完成后发生非正常上升或者下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心柱为圆柱体,所述推进结构包括开设于中心柱圆周面的外螺纹以及与中心柱螺纹配合的推进件,所述推进件与滑移套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顺时针转动推进件,其与中心柱圆周面的外螺纹配合产生螺纹推进力,从而推动滑移套向上滑动;逆时针转动推进件,其与外螺纹配合产生向下的螺纹推进力,从而控制滑移套向下滑动;综上所述,通过转动推进件即可控制滑移套的升降,为控制滑移套升降提供便利,同时利用外螺纹与推进件之间的螺纹自锁功能限制滑移套的非正常升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进件上表面设置有截面呈T形的环状转动部,所述滑移套下表面开设有与环状转动部嵌合的环状转动槽,所述环状转动槽与环状转动部之间存有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状转动部嵌合于环状转动槽之内,从而连接推进件和滑移套,有效防止推进件脱离滑移套;同时由于环状转动槽与环状转动部之间存有间隙,因此不影响推进件与滑移套之间的相对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进件固定设置有至少三个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推进件之上设置把手,由把手提供一个施力点,为转动推进件提供便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心柱圆周面沿长度方向开设有限制槽,所述滑移套内壁固定设置有与限制槽滑移配合的限制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制块滑移连接于限制槽内,从而在不影响滑移套沿中心柱长度方向滑移的前提下,限制滑移套以中心柱轴线为转动中心旋转的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移套开设有与连杆转动配合的通槽,所述通槽两侧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连杆两侧固定设置有与转动孔转动配合的转动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孔与转动销之间的转动配合,实现连杆与滑移套转动连接的技术要求;同时由于连杆与滑移套连接端嵌合于通槽内,从而由通槽限制连杆的活动度,使得连杆仅具备以转动销转动的活动度;综上所述,在不影响连杆正常转动的前提下,限制连杆其他的活动度,增强连杆和滑移套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表面沿对角线固定设置有四段T型滑轨,四段所述T型滑轨均滑移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通过下表面开设有T型滑槽与T型滑轨滑移连接,所述连接件与相应斜撑杆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件与T型滑轨滑移连接,并与斜撑杆底端转动连接,从而实现斜撑杆与底座滑移且转动连接的技术要求;同时由滑轨限制斜撑杆底端的滑移轨迹,防止斜撑杆底端的滑移发生偏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螺纹配合有丝杆,所述丝杆竖直贯穿底座,且底端固定设置有防滑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顺时针转动丝杆,丝杆与底座配合产生螺纹推进力带动丝杆整体下降,直至防滑板下表面贴合于底面,从而由防滑板提高底座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因底座设置有行走轮发生非正常移动的情况;当需要移动底座时,逆时针转动丝杆升高防滑板即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滑板底面设置有防滑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滑层提高防滑板与地面的摩擦力,进一步防止本实用新型发生非正常移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四根斜撑杆同时支撑灯箱,提高灯箱的稳定性;通过滑动四根斜撑杆底端实现灯箱的升降,相比于对比文件,灯箱在升高后本实用不存在重心偏移的隐患;通过设置滑移套和连杆,从而同时控制四根斜撑杆,为升降灯箱提供便利;通过设置推进结构为滑动滑移套提供便利,同时通过螺纹的自锁功能,防止滑移套发生非正常滑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座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主要表示底座和中心柱的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滑移套和连接的分解示意图,主要表示滑移套的结构和其与连杆的配合关系;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推进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行走轮;12、丝杆;13、防滑板;14、防滑层;2、灯箱;21、中心柱;22、斜撑杆;221、T型滑轨;222、连接件;223、T型滑槽;224、铰接板;23、安装盘;24、滑移套;25、连杆;31、外螺纹;32、推进件;321、螺纹孔;33、环状转动部;34、环状转动槽;35、把手;26、限制槽;27、限制块;28、通槽;29、转动孔;291、转动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临时交通指示灯,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灯箱2以及安装于底座1底端的行走轮11,其中灯箱2为正方体箱体,其四侧壁均安装有LED灯,底座1为正方体,其上表面沿对角线滑移且转动连接有四根斜撑杆22,四根斜撑杆22顶端相互靠拢呈倾斜状,四根斜撑杆22顶端转动连接有安装盘23,灯箱2通过螺栓固定于安装盘23上表面,从而由四根斜撑杆22同时对灯箱2进行支撑确保灯箱的稳定性;底座1上表面中心焊接固定有中心柱21,中心柱21滑移套接有滑移套24,滑移套24为金属圆环,其外圆周面正对各个斜撑杆22转动连接有四根连杆25,连杆25为矩形金属杆,其远离滑移套24端与相应的斜撑杆22转动连接;滑移套24通过设置有推进机构控制其沿中心柱21滑动。

本实用新型连杆25与中心柱21处于垂直状态时,灯箱2处于最低处,现以该状态作为起始点对如何控制灯箱2的升降进行说明,由推进机构控制滑移套24向下滑动,带动连杆25一端向下移动,连杆25与斜撑杆22连接端朝向中心柱21转动,拉动斜撑杆22底端沿底座1对角线朝向中心柱21滑动,斜撑杆22在滑动过程中发生转动,从而推动灯箱2向上移动,由于灯箱2同时由四个斜撑杆22推动向上移动,因此在整个上升过程中灯箱2始终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中轴线上,避免因重心偏移产生容易倾倒的隐患;当需要降低灯箱2的高度时,由中心柱21底端作为起点,通过推进机构控制滑移套24向上滑动,滑移套24上滑过程中通过连杆25推动斜撑杆22底端背向中心柱21滑动,从而斜撑杆22顶端发生朝向中心柱21的转动,固定于各个斜撑杆22顶端的灯箱2随之下降,直至滑移套24上升至连杆25与中心柱21处于垂直状态,灯箱2回复至最低状态。

推进结构通过如下方式控制滑移套24沿中心柱21长度方向滑动,如图1所示(需要说明螺纹孔321标示于图4),中心柱21为直立的金属圆柱体,推进结构包括开设于中心柱21圆周面的外螺纹31以及与中心柱21螺纹配合的推进件32,推进件32为中心竖直贯穿开设有螺纹孔321的金属圆盘,推进件32转动连接于滑移套24下表面,在需要升高滑移套24时,顺时针转动推进件32,推进件32的螺纹孔321与中心柱21的外螺纹31产生向上的螺纹推进力推动推进件32和滑移套24同步向上运动;当需要降低滑移套24时,逆时针转动推进件32,推进件32的螺纹孔321与中心柱21的外螺纹31产生向下的螺纹推进力推动推进件32和滑移套24同步向下运动;综上所述,通过向不同方向转动推进件32即可控制滑移套24的上升或者下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同时还可以利用外螺纹31和螺纹孔321之间的螺纹自锁功能防止滑移套24发生非正常滑动。

推进件32通过如下方式与滑移套24转动连接,如图3、图4所示,推进件32上表面一体成型有截面呈T形的环状转动部33,滑移套24下表面开设有与环状转动部33嵌合的环状转动槽34,环状转动槽34与环状转动部33之间存有间隙,通过环状转动部33嵌合于环状转动槽34内,在确保推进件32与滑移套24间相对旋转能力的同时,防止推进件32脱离滑移套24。

为便于转动推进件32,如图4所示,推进件32外圆周面一体成型有四个把手35,四个把手35与推进件32整体呈“船舵”状,从而由把手35提供一个用于转动推进件32的施力点,为转动推进件32提供便利。

在上述方案中为实现推进件32和中心柱21之间的螺纹配合,需要将中心柱21设置为圆柱体,因此滑移套24存在以中心柱21为轴线旋转的活动度,而滑移套24的旋转可能会折断连杆25,为消除这一隐患,如图2、图3所示,中心柱21圆周面沿长度方向开设有限制槽26,滑移套24内壁一体成型有与限制槽26滑移配合的限制块27,通过限制块27滑移连接于限制槽26内,从而在不影响滑移套24纵向滑动的同时,限制滑移套24以中心柱21轴线为转动中心旋转的活动度。

连杆25通过如下方式与滑移套24转动连接,如图3所示,滑移套24开设有与连杆25转动配合的通槽28,通槽28两侧相对开设有转动孔29,连杆25两侧固定设置有与转动孔29转动配合的转动销291,通过转动销291转动连接于转动孔29内实现连接25与滑移套24的转动连接,同时由于连杆25转动连接于通槽28之内,从而由通槽28限制连杆25水平的活动度;需要说明的是,回到图1,斜撑杆22通过上述方式与安装盘23转动连接。

如图1、图2所示,斜撑杆22通过设置有连接件222实现斜撑杆22底端与底座1上表面滑移且转动连接的技术要求,底座1上表面沿对角线一体成型有四段T型滑轨221,连接件222下表面开设有与T型滑轨221滑移配合的T型滑槽223,从而由T型滑轨221限制斜撑杆22底端仅具备沿底座1对角线滑动的活动度;连接件222上表面一体成型有两块呈相对设置的铰接板224,斜撑杆22底端转动连接于两块铰接板224之间,从而通过铰接板224实现斜撑杆22与连接件222的转动连接,最终达到斜撑杆22与底座1上表面滑动且转动连接的技术要求。

由于底座1底面设置有行走轮11,因此本实用新型存在容易发生非正常移动的技术问题,如图2所示,底座1螺纹配合有丝杆12,丝杆12竖直贯穿底座1,且底端焊接固定有防滑板13,防滑板13底面粘附有防滑层14,防滑层14可以为底面开设有防滑纹路的橡胶,本实用新型通过行走轮11移动至预定位置后,顺时针转动丝杆12,丝杆12与底座1产生螺纹推进力,推动丝杆12整体向下移动,固定于丝杆12底端的防滑板13随之向下移动并贴合于地面,从而通过防滑板13增加底座1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利用防滑层14进一步加强底座1与地面的摩擦力,防止本实用新型发生非正常位移。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