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交通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32542发布日期:2018-06-08 19:14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交通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交通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交通灯。



背景技术:

在城市道路上很多交叉口都设置有交通灯来指示机动车和行人有秩序行走,从而减少交通事故,避免道路拥挤,但也会出现线路故障而导致交通灯不亮,人流车流随意行走而造成道路拥堵,且在乡村很多人车流量都较大的交叉口没有设置有交通灯,也会经常出现拥堵现象,因此提供一种可移动的交通灯是非常重要的,现有的可移动的交通灯只有通过灯的颜色变化而对交通进行指示,不能起到提醒前方学校或者正在施工等警示作用,且现有的交通灯由于高度较高,移动时遇到道路不平稳容易出现倾斜、歪倒等不稳定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道路交通灯移动时不稳定、功能单一等缺陷,而提供一种多功能交通灯,所述交通灯结构新颖,设计合理,不仅能够对交通进行指示,还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且交通灯移动平稳,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功能交通灯,包括底座、支柱和灯体,所述底座的中部设置有电池箱,所述电池箱内设置有电池组和配重,所述底座上位于电池箱的一端设置有支柱,所述支柱包括支柱Ⅰ和支柱Ⅱ,所述支柱Ⅰ的高度与电池箱的高度相同,所述支柱Ⅱ位于支柱Ⅰ的上端,所述支柱Ⅱ与支柱Ⅰ连接处靠近电池箱的一端通过合页连接,支柱Ⅱ与支柱Ⅰ连接处与电池箱相对的一端通过连接板和紧固螺栓连接;所述灯体位于支柱的顶部;所述底座上位于电池箱的另一端设置有警示牌,所述警示牌包括两个相互套接的警示牌体,两个警示牌体为可伸缩的套筒结构,并通过定位螺栓进行定位,所述警示牌的高度低于支柱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灯体的顶部设置有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的摄像角度为360度。

优选的,所述警示牌的下端为外筒、上端为内筒,位于上端和下端的警示牌体上均设置有相互匹配的定位孔,定位螺栓设置在上端和下端警示牌体的定位孔内。

优选的,位于上端的警示牌体上设置的定位孔为1-5个,所述定位孔在上端警示牌体上竖向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下端设置有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还设置有刹车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交通灯,所述交通灯结构新颖,设计合理,当需要移动时可将立柱Ⅱ和灯体翻转到电池箱的上端,使交通灯的高度明显降低,从而使重心向下移动,移动时平稳,该交通灯通过设置的警示牌起到警示作用,警示牌可伸缩,避免影响交通灯的指示,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交通灯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交通灯的交通灯翻转后状态图。

图中:1-底座,2-灯体,3-电池箱,4-支柱Ⅰ,5-支柱Ⅱ,6-连接板,7-紧固螺栓,8-摄像装置,9-警示牌,10-定位螺栓,11-定位孔,12-行走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多功能交通灯,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底座1、支柱和灯体2,底座1的中部设置有电池箱3,电池箱3内设置有电池组和配重,使底座1更加稳定,底座1上位于电池箱3的一端设置有支柱,支柱包括支柱Ⅰ4和支柱Ⅱ5,支柱Ⅰ4的高度与电池箱3的高度相同,支柱Ⅱ5位于支柱Ⅰ4的上端,支柱Ⅱ5与支柱Ⅰ4连接处靠近电池箱3的一端通过合页连接,支柱Ⅱ5与支柱Ⅰ4连接处与电池箱3相对的一端通过连接板6和紧固螺栓7连接,当使用交通灯时,将支柱Ⅱ5通过紧箍螺栓7和连接板6设置在支柱Ⅰ4的上端,使灯体2的高度相对较高,当不使用交通灯并对交通灯进行挪到时,拧动紧固螺栓7并将连接板6去掉,使支柱Ⅱ5与支柱Ⅰ4的一侧不连接,另一侧通过合页连接,将支柱Ⅱ5翻转到电池箱3的顶面,使交通灯高度降低,移动交通灯时更加稳定,避免出现倾斜;灯体2位于支柱的顶部,灯体2的顶部设置有摄像装置8,摄像装置8的摄像角度为360度,便于监控周围的车流量和违规车辆;底座1上位于电池箱3的另一端设置有警示牌9,警示牌9包括两个相互套接的警示牌体,两个警示牌体为可伸缩的套筒结构,并通过定位螺栓10进行定位,警示牌9的下端为外筒、上端为内筒,位于上端和下端的警示牌体上均设置有相互匹配的定位孔11,定位螺栓10设置在上端和下端警示牌体的定位孔11内,位于上端的警示牌体上设置的定位孔11为1-5个,定位孔11在上端警示牌体上竖向均匀分布,可以使警示牌9的高度调节到所需要的高度;警示牌9的高度低于支柱的高度,避免警示牌9挡住灯体2影响使用;底座1的下端设置有行走机构12,行走机构12还设置有刹车装置,便于对交通灯进行移动。该交通灯不仅能够起到交通指示的作用,还能够起到警示作用,如前方学校或前方正在施工等特殊路况的警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