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预处理功能的雷球联动警示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1735发布日期:2018-09-14 22:52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防安保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带预处理功能的雷球联动警示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雷达,是英文Radar的音译,源于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缩写,意思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即用无线电的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它们的空间位置。因此,雷达也被称为“无线电定位”。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雷达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由此获得目标至电磁波发射点的距离、距离变化率(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

目前所用的探测雷达报警技术采取发现地面活动目标后,联动监控摄像机,同时向监控室客户端发出报警信号,提醒监控室工作人员采取相应动作的方式。

然而,此种报警技术由于报警识别技术单一(探测雷达作为唯一的识别技术),无法有效识别地面干扰源(树木晃动、牛羊等较大动物,或者不可预知场所的特定运动物体干扰),在实际使用当中往往虚假报警率较高,监控室工作人员忙于应付真假报警信号,导致的结果是工作人员对于探测雷达输出的报警信号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警惕性降低,容易漏失真实的报警信号,从而酿成大的安全隐患。

对于雷达探测弊端的改进,目前国内主要存在如下专利文献:

授权公告号为CN 206136125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雷达视频融合报警装置、系统及设备,该装置包括信息融合处理模块、雷达模块和视频模块;雷达模块和视频模块分别与信息融合处理模块连接;该系统包括中央控制信息中心和雷达视频融合报警装置;中央控制信息中心与雷达视频融合报警装置连接;该设备包括设备箱、支撑杆和底座,以及信息融合处理模块、雷达模块和视频模块;支撑杆的底端架设在底座上,设备箱设置在支撑杆的顶端;雷达模块和视频模块均与信息融合处理模块连接;信息融合处理模块、雷达模块和视频模块均安装在设备箱中。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安装及运输方便、雷达信息及视频信息无需发送至控制中心进行数据融合,实时性高、兼容性高、稳定性、可靠性好等优点。然而,该专利所提供的融合报警装置,仅仅给出了雷达与视频融合的技术启示,未给出进一步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预处理功能的雷球联动警示监控系统,解决了现有雷达探测虚假报警率过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带预处理功能的雷球联动警示监控系统,所述监控系统采用地面搜索雷达发现活动目标技术和视频智能识别物体技术,通过软件硬件的有机结合,使他们成为一个整体技术解决系统,解决了地面搜索雷达在现阶段虚警率过高的问题。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预处理功能的雷球联动警示监控系统,所述监控系统包括:控制单元、若干用于探测并产生报警信号的雷达探测单元、若干用于采集报警信号产生区域图像的视频采集单元、视频识别单元和监控单元;所述雷达探测单元分布于不同区域并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视频采集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位于同一区域的视频采集单元通过控制单元与同区域的雷达探测单元形成联动;所述视频识别单元的图像接收端与所述视频采集单元图像输出端连接,所述视频识别单元包括:用于识别图像内人体的人体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图像内车辆的车辆识别模块和数据存储单元,所述人体识别模块和所述车辆识别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视频采集单元图像输出端连接,所述数据存储单元存储有若干常见人体外形图像以及若干常见车辆外形图像,所述人体识别模块输出端及车辆识别模块输出端分别与数据存储单元连接,所述数据存储单元内置分析处理器;所述监控单元包括显示屏及与显示屏信号输出端连接的报警模块,所述显示屏数据输入端与视频识别单元的分析处理器数据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一个雷达探测单元对应至少一个视频采集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视频采集单元包括摄像机及与所述摄像机连接的红外探测模块,摄像机信号接收端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摄像机为热感摄像机。

进一步地,数据存储单元内置无线通信模块,所述分析处理器数据输出端与显示屏之间为无线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WIFI通信模块或4G通信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雷达探测单元内置GPS定位模块。

一种带预处理功能的雷球联动警示监控系统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方法包括:若干雷达探测单元对不同区域进行初次雷达探测;雷达探测单元探测到疑似活动目标产生报警信号并将报警信号传输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位于同一区域的视频采集单元与产生报警信号的雷达探测单元形成联动并采集报警信号产生区域图像;报警信号产生区域的图像采集信号经视频采集单元图像输出端发送至视频识别单元图像接收端;视频识别单元通过人体识别模块和车辆识别模块分别对视频采集单元采集图像内人体、车辆进行类别识别、筛选分别产生未经比对的人体图像、车辆图像;人体识别模块和车辆识别模块分别将未经比对的人体图像和车辆图像发送至数据存储单元;数据存储单元通过内置分析处理器分别对未经比对的人体图像和车辆图像与数据存储单元内常见人体外形图像和车辆外形图像进行二次识别分析比对;及经二次识别分析比对判断为有效报警目标,分析处理器将经比对的人体图像、车辆图像上传至显示屏并激发报警模块其中,在使用前调试阶段或使用过程中,通过控制单元控制雷达探测单元与视频采集单元对所控制区域进行预先扫描,对一些相对固定的干扰源作为噪点进行标记处理并存储至数据存储单元;数据存储单元通过内置分析处理器进行二次识别分析比对时,将视频识别单元发来的人体图像和车辆图像与预先标记的干扰源信号进行对比,若视频识别单元发来的人体图像和车辆图像不为预先标记的干扰源时,分析处理器将经比对的人体图像、车辆图像上传至显示屏并激发报警模块。

进一步地,经所述人体识别模块和所述车辆识别模块进行类别识别、筛选,所述视频采集单元采集图像内无人体图像和车辆图像时,所述视频识别单元将所述视频采集单元采集图像经数据存储单元上传至显示屏。

进一步地,经所述二次识别分析比对判断为无效报警目标,分析处理器将经比对的人体图像、车辆图像上传至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所述监控系统采用雷达探测单元与视频采集单元联动摄取报警信号,通过视频识别单元对图形进行二次识别并通过监控单元实现视频报警信号输出。

雷达探测到疑似活动目标,首先驱动摄像机对疑似目标进行视频存取,同时视频识别系统对视频图像目标进行二次识别,经认证,如果是有效报警目标,则在客户端发出报警,否则客户端只显示不发出报警。

报警系统的灵敏性和真实性一直以来是互为矛盾的关系,作为传感器的雷达来说,必须具备较高的灵敏度,否则将会漏失真实的需要报警的目标。所以雷达传递给系统的信号当中,有一部分是需要通过其它技术手段进行二次识别剔除的虚警信号。视频识别技术可以很好的识别雷达指定区域图像当中的报警目标,通过两种技术的融合,互取所长,就能非常完美的解决虚警问题,从而达到理想的实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带预处理功能的雷球联动警示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但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带预处理功能的雷球联动警示监控系统,所述监控系统包括:控制单元1;若干用于探测并产生报警信号的雷达探测单元2,雷达探测单元2分布于不同区域并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1通信连接,形成报警信号的传输;若干用于采集报警信号产生区域图像的视频采集单元3,视频采集单元3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1通信连接,位于同一区域的视频采集单元3通过控制单元1与同区域的雷达探测单元2形成联动;视频识别单元4,其图像接收端(未图示)与所述视频采集单元3图像输出端(未图示)通信连接,形成对视频采集单元3采集图像的识别;所述视频识别单元4包括:用于识别图像内人体的人体识别模块41,其输入端与所述视频采集单元3图像输出端(未图示)通信连接,人体识别模块41对图像内人体进行识别、筛选产生人体图像;用于识别图像内车辆的车辆识别模块42,其输入端与所述视频采集单元3图像输出端通信连接,车辆识别模块42对图像内车辆进行识别、筛选产生车辆图像;数据存储单元43,存储有若干常见人体外形图像以及若干常见车辆外形图像,所述人体识别模块输出端及车辆识别模块输出端分别与数据存储单元通信连接,数据存储单元内置分析处理器44,形成人体图像与数据存储单元内常见人体外形图像的分析比对、形成车辆图像与数据存储单元内常见车辆外形图像的分析比对;监控单元5,包括显示屏51及与显示屏51信号输出端通信连接的报警模块52,所述显示屏51数据输入端与视频识别单元4的分析处理器44数据输出端通信连接,分析处理器44将经二次识别分析比对判断为有效报警目标的人体图像、车辆图像上传至显示屏51,激发报警模块52。

进一步地,一个雷达探测单元1对应至少一个视频采集单元3。

进一步地,所述视频采集单元3包括摄像机31及与所述摄像机31通信连接的红外探测模块32,摄像机31信号接收端(未图示)与所述控制单元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摄像机31为热感摄像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带预处理功能的雷球联动警示监控系统的监控方法如下:

雷达探测单元2探测并产生报警信号,并上传至控制单元1,控制单元1在接收到上传的报警信号后,控制视频采集单元3,采集产生报警信号的雷达探测单元2所在区域的图像,产生区域图像并上传至视频识别单元4,人体识别模块41对图像内人体进行识别、筛选产生人体图像,并将产生的人体图像上传至数据存储单元43,车辆识别模块42对图像内车辆进行识别、筛选产生车辆图像,并将产生的车辆图像上传至数据存储单元43,分析处理器44比对常见人体外形图像与上传的人体图像,筛选得出一致或者相似度高于80%的人体图像,比对常见车辆外形与上传的车辆图像,筛选得出一致或者相似度高于80%的车辆图像,分析处理器44将筛选产生的人体图像、车辆图像上传至显示屏51,激发报警模块52进行报警,从而实现雷达与视频识别的双重报警。如果经人体识别模块41和车辆识别模块42进行二次识别、筛选,视频采集单元3采集图像内无人体图像和车辆图像时,视频识别单元4将视频采集单元3采集图像经数据存储单元43上传至显示屏51;或者,经二次识别分析比对判断为无效报警目标,分析处理器44将经比对的人体图像、车辆图像上传至显示屏51,此时并不激发报警模块52进行报警。另外,在使用前调试阶段或使用过程中,通过控制单元1控制雷达探测单元2与视频采集单元3对所控制区域进行预先扫描,对一些相对固定的干扰源作为噪点进行标记处理并存储至数据存储单元43;数据存储单元43通过内置分析处理器进行二次识别分析比对时,将视频识别单元4发来的人体图像和车辆图像与预先标记的干扰源信号进行对比,若视频识别单元4发来的人体图像和车辆图像不为预先标记的干扰源时,分析处理器将经比对的人体图像、车辆图像上传至显示屏并激发报警模块。这样,比较好地解决了现阶段视频识别技术无法判断陌生画面内人、车是否为其它干扰源,以及需要等待时间比较长的问题(最起码5秒种)。具有比较大的实用价值。通过预先学习处理,剔除了大多数干扰源,整个系统的虚警率大大的降低。同时,本系统根据在使用过程中环境干扰源的变化,可以随时启动干扰源预处理功能;可以手动增加和删除干扰源标记功能。

实施例2

数据存储单元42内置无线通信模块(未图示),所述分析处理器43数据输出端与显示屏51之间为无线通信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WIFI通信模块或4G通信模块。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所述雷达探测单元1内置GPS定位模块(未图示),所述GPS定位模块与监控单元5显示屏51通信连接。其余同实施例1。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