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场周界激光防入侵检测及识别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7130发布日期:2019-08-07 01:22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场周界激光防入侵检测及识别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信号装置或报警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机场周界激光防入侵检测及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民航交通的日益壮大,机场业已成为当前最重要,最集中的交通枢纽之一,为保障机场的运营安全,机场安防显得尤为重要。

机场的突出特点是占地广阔,周界长度一般在几千米到几十千米,防护范围广,防护路段长。目前机场飞行区周界安防普遍采用物理围栏及人工和车辆巡逻方式的防范手段,这种防护手段不仅耗费人力和精力,且不能实现全天候、全方位实时监视,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事故,难以承担机场周界的安防重任。

目前常用的周界安防探测技术主要有震动电缆、红外探测、微波探测、埋地电缆、张力围栏等技术,但都存在探测的准确率低、误报率高、抗干扰能力差,必须配备人工和车辆巡逻方式的防范手段。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机场周界激光防入侵检测及识别系统,包括探测器,数据采集器,控制系统及报警器,还包括机场周界电子地图及视频监测器;

所述探测器采用激光探测器,包括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分别对应设置于机场周界的物理围栏上;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计算机处理器和计算机存储器;

所述激光探测器,数据采集器,报警器,机场周界电子地图,视频监测器及存储器分别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激光接收器与所述数据采集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激光探测器包括下路,中路和上路三组,分别设置于所述物理围栏的低,中,高位置,根据所述物理围栏的长度,每组探测器包括若干组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沿所述物理围栏均匀分布或有侧重地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激光防入侵检测及识别系统还包括联动装置,其分别与所述计算机处理器和视频监测器连接,并配置为响应所述处理器的控制将所述视频监测器聚集事发区域确认入侵事件发生与否及入侵对象种类等;同时,所述电子地图响应所述处理器的控制提示相应的入侵事件发生地点,并将所有相关数据等存储到存储器中,同时向入侵现场的报警器发送报警信号,分别进行声音报警的语音驱离报警。

具体的,所述数据采集器与报警器可集成为一体,包括微控制器。所述集成式数据采集器及报警器连接所述激光探测器和计算机处理器,并配置为响应所述微处理器的控制实时检测和采集所述探测器接收端相应的入侵或疑似入侵信号和接收所述计算机处理器的指令发出警报信号,所述微控制器对上述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判断,并将记录的相应信息通过总线通信方式上传至计算机处理器进行处理判断,进而接收处理器发出的报警指令并产生声光报警或语音报警。

本实用新型采用激光探测器,由于激光具有发射功率密度大,发散角度小,光束集中,方向性好的优点,在同样的气候条件下,使用同等功率器件,激光对射系统的传输衰减比其他同类探测器要小,且具有较强的穿透雨雾能力,探测距离可达数百米至千米,能够极大地减少因气候环境的影响所产生的误报警。基于激光对射探测技术的周界检测报警系统,与同类探测系统相比,对恶劣气候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明显的优势。进而,本实用新型中的激光探测器纵向上呈低中高三级布置,即分别在机场周界的物理围栏的高处,中间位置及低处分别设置激光探测器,针对不同的入侵对象,阻挡的激光个数会有不同,藉于此,阻挡激光个数即可作为判断入侵对象的一个指标。同时,另一个重要指标是阻挡的时间长度:不同的入侵对象,由于其体型或形体构造及行动速度不同,所以阻挡激光对射的时间及对不同高度的激光束的阻挡时间都会有不同,从而成为判断入侵对象类型的重要依据。

由此可见,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报警判断更准确,误报警率更低,气候适应性更好的突出特点,对于包括机场在内的安防系统具有更为广泛和实用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述实施例前端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一种机场周界激光防入侵检测及识别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前端装置和后端设施。

所述前端装置如图2所示,是安装在机场的物理围栏500及其周边现场的设施,包括激光探测器100,数据采集器300,报警器400等;所述激光探测器100包括激光发射器101和激光接收器102,分别对应设置于机场周界的物理围栏500上,结合物理围栏500的高度所述激光探测器可以分为下路,中路和上路三组,比如针对1.5左右高度的物理围栏500,所述下,中,上三路激光探测器自距离地面约50cm位置起间隔40cm左右分别设置,并结合所述物理围栏500的长度,每组探测器包括若干组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沿所述物理围栏500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或有侧重地布置;所述数据采集器300与报警器400可以集成为一个装置,包括微控制器。

所述后端设施,即识别和决策系统200,主要包括计算机处理器201,计算机存储器202,机场周界电子地图203,视频监测器204及联动装置205;

所述激光探测器100,数据采集器300,报警器400,机场周界电子地图203,视频监测器204,联动装置205及计算机存储器202分别与所述计算机处理器201连接;所述联动装置205与所述视频监测器204连接;所述激光接收器102与所述数据采集器300连接。

所述集成式数据采集器300及报警器400连接所述激光探测器100和计算机处理器201,并配置为响应所述微处理器的控制实时检测和采集所述探测器接收端即激光接收器所获取的相应的入侵或疑似入侵信号和接收所述计算机处理器201的指令发出警报信号,所述微控制器对上述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判断,并将记录的相应信息通过总线通信方式上传至计算机处理器201进行处理判断,进而接收处理器201发出的报警指令并产生声光报警或语音报警。

激光探测器100纵向上呈下路,中路和上路三组布置,即分别在机场周界的物理围栏500的低处,中部及高处分别设置激光探测器100,对于人的入侵,上述高度相当于分别对应于中等身材的人体的胸部,腰部及小腿位置;对于动物和鸟类的入侵,其阻挡的激光个数会因个体不同而产生差异:大型动物,比如牛,其体型和人类相似,所以其所能阻挡的激光个数最多应该也为3个,而小型动物,比如羚羊,其能够阻挡的激光个数可能最多就是2个,相应的,大型鸟类和小型鸟类阻挡的激光个数也不尽相同,所以阻挡的激光个数可作为判断入侵对象的一个指标。同时,另一个重要指标是阻挡的时间长度:比如,对于同样能够阻挡最多3个激光对射装置的人类和大型动物而言,阻挡的时间是区分他们的另一个主要的指标,由于人类行走和动物行走的速度不同,所以阻挡激光对射的时间也就不同,再加上不同物种的身体构造不一样,所以对不同高度的激光的阻挡时间也会出现差异,这些都是判断入侵对象类型的重要依据。

所述识别及决策系统根据入侵者(通常包括人为入侵,大动物入侵,小动物入侵,小型鸟类入侵,大型鸟类入侵以及其他杂物入侵)遮断激光束的个数和遮挡的时间长短来分类报警。采集器采集到的入侵或疑似入侵信号上传给处理器,经计算后当判定是危险入侵(人类或动物入侵),驱动联动装置,将视频监控设备聚焦事发区域确认入侵事件是否发生,同时在电子地图上提示入侵事件发生地点,将所有相关数据等存储到计算机存储器中,同时给入侵现场的数据采集及报警集成装置发送报警信号,分别进行声音报警和/或语音驱离报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