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5313发布日期:2019-11-12 22:36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智能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道路建设远远跟不上车辆的急剧增长,使得交通状况日益恶化,这几乎成为所有城市的通病。改变这种交通现状的有效解决办法就是在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建立完善的交通监控系统。运用交通监控系统可以提高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协调处理突发性交通事件,缓和交通阻塞,从而改善交通状况。目前,地磁传感器这一监测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如中国实用新型CN 206697047 U公开的一种基于地磁传感器的智能红绿灯装置,其通过地磁传感器对道路上的行车状况等交通数据的采集来实现信号灯的控制,其可提高十字路口的通行效率,对缓解城市交通堵塞有着极其巨大的现实意义。但该技术方案公开的地磁传感器拆装不便,不利于地磁传感器的维修或更换,维护费用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便于维护的智能交通系统。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智能交通系统,包括设于道路上的地磁传感器,该地磁传感器包括盒体、盒盖和传感器主体,该盒体具有一用于收容传感器主体的收容室和一与收容室连通以供传感器主体进出盒体的进出口,该盒盖盖设于进出口处;该地磁传感器还包括固定地埋于道路中的固定座,该固定座上设有可容置盒体的固定座沉孔,该固定座沉孔的孔壁设有内螺纹,该盒体的外壁设有与固定座沉孔的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盒体与固定座沉孔螺纹连接以便于拆装盒体,可以实现盒体、盒盖和传感器主体进行的整体更换、维修,便于维护。且固定座无需拆卸,可节省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地磁传感器的立体图;

图3和图4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地磁传感器的两个不同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地磁传感器的主视图;

图6示出了图5的A-A剖视图;

图7示出了在图6的基础上将各部件分解后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将本实用新型的地磁传感器安装于道路上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

10交通监控系统;

20红绿灯控制装置;

30地磁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8所示的一种智能交通系统,包括交通监控系统10、红绿灯控制装置20以及设于道路40(尤其是道路的路口)上的地磁传感器30,该地磁传感器30包括盒体301、盒盖302和传感器主体303,该传感器主体303与交通监控系统10和红绿灯控制装置20通过无线信号连接,通过传感器主体303来采集的道路40上的行车状况等交通数据,且传感器主体303将所采集的交通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发送至交通监控系统10和红绿灯控制装置20以进行道路智能化监控及管理,本实施例中,该交通监控系统10和红绿灯控制装置20属于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该盒体301具有一用于收容传感器主体303的收容室304和一与收容室304连通以供传感器主体303进出盒体的进出口305,该盒盖302盖设于进出口305处;

该地磁传感器30还包括固定地埋于道路40中的固定座306,该固定座306上设有可容置盒体301的固定座沉孔307,该固定座沉孔307的孔壁设有内螺纹,该盒体301的外壁设有与固定座沉孔307的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该技术方案通过使盒体与固定座沉孔螺纹连接以便于拆装盒体,可以实现盒体、盒盖和传感器主体进行的整体更换、维修。且固定座无需拆卸,可节省维护成本。

该盒体置入固定座沉孔内,盒体的外螺纹与固定座沉孔的内螺纹配合以使盒体与固定座相对固定。

本实施例中,盒体内还安装有为传感器主体供电的电池。传感器主体主要由地磁传感器的主要电子器件(例如线路板)组成,传感器主体主可采用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该盒体301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设有进出口305的敞开端,该敞开端设有环形凸缘308;

该盒盖302设有可收容该盒体301的敞开端及环形凸缘308的盒盖沉孔309;

该地磁传感器30还包括螺丝310,螺丝310穿过盒体的环形凸缘308并与盒盖302螺纹连接以将盒体301与盒盖302固定于一起。

本实施例中,图中示出了螺丝有4颗,该4颗螺丝绕进出口周向间隔分布,通过采用螺丝以实现盒盖的可拆装,以便于取出传感器主体进行维修或者更换,其结构简单,便于维修更换。

该盒体301的敞开端的端面311与盒盖沉孔的孔底312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垫圈313。

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垫圈以提高盒体与盒盖连接的密封效果,避免雨水、灰尘等物质进入盒体内而对传感器主体造成影响,保证传感器主体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螺丝穿过第一密封垫圈。

该盒体301呈圆筒形,该环形凸缘308呈圆环形。

该盒盖沉孔309自盒盖的底面314往盒盖302内凹陷,该盒盖的底面314于盒体301置入固定座沉孔307时与固定座的端面315彼此相面对;

该盒盖的底面314与固定座的端面315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垫圈316。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垫圈316套于盒体301外。

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密封垫圈以提高盒盖与固定座之间的密封效果,避免雨水、灰尘等物质进入固定座沉孔内而对盒体、螺丝、传感器主体造成影响,保证传感器主体的使用寿命。

该固定座306呈圆筒形,该固定座306的周壁设有多个径向凸点317。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径向凸点可以提高固定座与道路结合的强度,尤其是提高固定座在周向上(即盒体的旋拧方向上)与与道路结合的强度,提高固定座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为了可通过采用拆卸工具(例如扳手)旋拧盒盖以将盒体旋出固定座,可将盒盖的侧壁设置成多边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