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障人登机车智能管理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218038阅读:来源:国知局
模块17包括读卡器模块、红外扫描模块、指纹识别模块、条形码扫描模块、面部识别模块,用于将采集到的身份信息通过无线传输模块14传输给数据采集终端3,然后再传送给监控中心4,身份识别模块17用于检测残障人登机车操作员的身份,并将识别的身份信息回传到监控中心4,并且操作员只有先通过身份识别模块17进行身份识别,才能启动残障人登机车进行作业,一台残障人登机车对应若干个操作员。
[0029]OBD模块18又称车载诊断系统模块,用于实时监控发动机的运行状况并通过CAN总线采集残障人登机车发动机转速、水箱温度、燃油量等信息数据。OBD模块18将采集到的车辆运行状态数据通过无线传输网络2传回监控中心4,监控中心4通过这些数据判断车辆运行是否正常,同时,还可对该车辆的生命周期(如车辆的维保及维修时间)进行跟踪统计,以此判断此车辆是否适合完成本航班运送残障人的任务。
[0030]如图3所示,所述的数据接收终端3包括:微处理器31、无线通信模块32和有线网络接口 33 ;其中:无线通信模块32与有线网络接口 33通过串口总线或CPU总线与微处理器31相连接,微处理器31为数据接收终端3的核心控制器,用于控制无线通信模块32和有线网络接口 33实现数据交换。
[0031 ] 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32与天线34相连,通过天线34从无线传输网络2获取数据,将数据传输到微处理器31,微处理器31将数据通过有线传输接口 33传输到监控中心4,根据系统需求,有线传输接口 33通常包含LAN接口、工业现场总线接口、光纤环网接口、以太环网接口、现场总线接口等。
[0032]如图4所示,所述的传感器模块12用于检测残障人登机车的工作状态,并根据各种类型的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判断残障人登机车运行工作状态;传感器模块12包括:信号采集器121、第一传感器122、第二传感器123、第三传感器124、第四传感器125、第五传感器126、第六传感器127、第七传感器128、第八传感器129、声光报警器1210 ;其中:信号采集器121与微处理器11连接,并分别与第一传感器122、第二传感器123、第三传感器124、第四传感器125、第五传感器126、第六传感器127、第七传感器128、第八传感器129、声光报警器1210相连接;传感器模块12中所用的各类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信号采集器121的模拟量或频率信号采集接口相连接,信号采集器121与微处理器11通过串口总线或者CPU总线相连接。残障人登机车的工作状态信息通过第一传感器122、第二传感器123、第三传感器124、第四传感器125、第五传感器126、第六传感器127、第七传感器128、第八传感器129、声光报警器1210传给信号采集器121,最后上传到微处理器11 ;
[0033]第一传感器122选用现有的各类成熟的压力传感器,主要包括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变磁阻式压力传感器、霍尔式压力传感器、光纤式压力传感器、谐振式压力传感器等,用于检测液压缸支撑脚的工作状态,通过此类传感器可实时获取信号,以判断4个液压缸支撑脚是否已经和地面紧密接触。
[0034]第二传感器123、第三传感器124、第八传感器129选用现有的接触/非接触式传感器,主要包括声波物位传感器、电量隔离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电磁波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第二传感器123用于检测残障人登机车与航空器的初始位置,第三传感器124用于检测平台护栏是否打开并固定,第八传感器129用于检测残障人登机车结束作业的信号。
[0035]第四传感器125选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变磁阻式压力传感器(渐变磁阻式传感器、金属元素分析仪差动变压器式压力传感器)、霍尔式压力传感器、光纤式压力传感器(渐光纤传感器)、谐振式压力传感器等,用于检测前平台总成前沿橡胶管与航空器是否已经贴合。
[0036]第五传感器126、第六传感器127、第七传感器128为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可分为两种,直线位置传感器和角位移传感器。第五传感器126用于检测液压缸是否完全伸出,第六传感器127用于检测厢体的位移,第七传感器128用于检测后平台总成的位移。
[0037]如图5所示,该图为残障人登机车上传感器位置图,本残障人登机车由汽车底盘9、厢体总成6、四个液压缸支撑脚10、叉架总成11、前平台总成7、后平台总成8、两个液压升降系统12组成。第一传感器122和第五传感器126放于左前侧液压缸支撑脚10上,第二传感器123和第四传感器125放于前平台总成7的伸缩架上,第三传感器124放于前平台护栏上,第六传感器127放于厢体总成6的内部,第七传感器128放于后平台总成8上,第八传感器129放于驾驶舱内。
[0038]如图6所示,所述的监控中心4包括:服务器41、显示设备42、机场运行管理数据库43、有线网络接口 44、数据库45 ;服务器41中安装有残障人登机车作业时间管理系统,显示设备42、机场运行管理数据库43、有线网络接口 44和数据库45分别与服务器41通过总线相连,服务器41通过有线网络接口 44与数据接收终端3进行通信,并将采集到的残障人登机车作业状态以及作业时间存储至数据库45,并将所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显示设备42显示出来。服务器41从机场运行管理数据库45读取航班、机位信息,工作人员根据读取到的航班、机位信息对残障人登机车辆进行调度。
[0039]其全部工作流程如下:管理人员通过服务器41从机场运行管理数据库43读取航班号、机型、机位、残障人登机车号的信息,制定出保障作业任务方案,对残障人登机车和操作员进行调度。首先,接到任务的残障人登机车操作员通过车载身份识别模块17进行身份识别,身份识别无误之后启动残障人登机车待命,然后监控中心4通过OBD模块18实时获取残障人登机车的运行状态信息。残障人登机车驾驶员驾驶残障人登机车驶向指定机位,在残障人登机车向指定停机坪行驶的过程中,数据采集终端I每隔一定时间将采集到的位置信息(用于确定服务机坪与服务航班)回传至监控中心4;到达指定位置后,开始进行运送残障人作业,数据采集终端I将此时间节点的时间信息传输到监控中心4,最终储存并显示在监控中心4上;当残障人登机作业结束时,数据采集终端I将此时间节点的时间信息传输到监控中心4,最终储存并显示在监控中心4上,之后依据这些残障人登机车作业时间信息通过一定的标准进行计费,从而实现对残障人登机车辆调度、监控、计量、收费的综合性管理。
[0040]残障人登机车整个工作流程中各个传感器分别在不同阶段采集信号,具体流程如下:当残障人登机车在作业的时候,其以规定的车速接近航空器,保持车身与航空器舱门正确对准,在对准的过程中通过安装前平台的第二传感器123确定残障人登机车与航空器初始位置,当残障人登机车的前平台距离航空器规定的安全距离处制动,发动机怠速运行,踩下离合器,变速器置于空挡,拉起驻车制动器;随后,打开车辆的电气开关操纵箱,操作支撑脚“落地”的按钮,直到位于车辆底盘上左前侧液压缸支撑脚10完全接触地面,即4个液压缸支撑脚10与地面完全接触时,安装于左前侧液压缸支撑脚10处的第一传感器122实时采集信号,确保4个液压缸支撑脚10处于工作状态,第五传感器126用于检测液压缸是否完全伸出,第二传感器123、第五传感器126将采集的信号通过传感器模块12上的模拟量采集接口传送到微处理器11 ;确保4个液压缸支撑脚10完全着地之后,按下电气操纵箱的后平台“下降”按钮,降下后平台总成8至地面高度,安装于后平台位置的第七传感器128用于检测后平台位移信号,待有残障人转移到后平台总成8上后,按下电气操纵箱的后平台“上升”按钮,使后平台升至厢体总成6门槛高度停止,转移残障人士至厢体内;接下来按下厢体“举升”按钮,位于车辆底盘叉架总成11的液压缸动作,举升厢体总成6至与航空器舱门门槛高度的位置停止;然后按下前后伸缩平台的“前伸”按钮,使前后伸缩平台前缘橡胶管缓慢与航空器接触,此时安装于橡胶管上的第四传感器125实时检测平台前缘橡胶管与航空器是否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