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1298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盘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驱动诸如CD和DVD光盘的光盘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光盘驱动装置包括其上放置有光盘的转台和夹持件,利用磁吸力保持该光盘于转台和该夹持件之间。另外,设置有包括凸轮和凸轮随动器的凸轮机构,用于在转台和夹持件之间引起相对运动,使它们彼此远离或接近。尤其是,当光盘被加载到该转台上时,操纵该凸轮使之在通过该凸轮随动器使转台和夹持件彼此远离的方向转动。然后,从转台和夹持件间移出一个空的光盘托。在光盘被放置该空的光盘托上后,光盘向转台和夹持件间的一个预定位置移动。在这个阶段,操纵凸轮沿相反方向转动,使转台和夹持件彼此接近。当放置在光盘托上的光盘处于转台和夹持件间的预定位置时,光盘托停止运动。同时,转台和夹持件彼此吸引靠近,由此将光盘保持于其间。转台保持该光盘并旋转,以便借助拾取器读出光盘上所记录的信息,或在光盘上记录信息。
对于传统的光盘驱动装置的凸轮机构的凸轮,通常使用具有导向沟槽的凸轮,这样凸轮随动器被安放在凸轮的导向沟槽中。上述凸轮随动器连接夹持件或转台中的任一个。当进行光盘的载入和载出操作时,凸轮和导向沟槽一起作往复运动,使凸轮随动器在凸轮导向沟槽内相对滑动,以便使转台移近或远离夹持件。
传统凸轮机构的凸轮的导向沟槽设置成具有恒定宽度的缝隙,这样其相对的导向表面彼此平行,由此防止凸轮随动器在导向沟槽内震动。另外,在水平线和导向沟槽的每个相对导向表面间的角度较大,以便为光盘提供迅速地夹紧操作。结果,当使夹持件和转台远离时,大的载荷施加于用于驱动光盘的马达上,而产生一些问题。尤其是,近来所要求的快速读写需要增大用于保持光盘的夹紧力。当使夹持件和转台彼此远离时施加到马达上的载荷倾向于增大。采用大尺寸的马达能克服增大的载荷,但不符合减少光盘驱动装置本身的尺寸和重量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盘驱动装置,其能解决上述常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光盘驱动装置包括其上放置光盘的转台;夹持件,用于利用磁吸力将该光盘保持在所述转台和所述夹持件之间;凸轮机构,用于引起所述转台和所述夹持件之间的相对运动,以使它们彼此远离或接近,所述凸轮机构包括凸轮和凸轮随动器,其中所述凸轮具有的轮廓使得当所述转台和所述夹持件彼此远离时的所述凸轮随动器的位移相对所述凸轮的移动量的变化率变得小于所述转台和所述夹持件彼此接近时的变化率。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光盘驱动装置,所述凸轮具有的轮廓使得当所述转台和所述夹持件彼此远离时的所述凸轮随动器的位移相对所述凸轮的移动量的变化率变得小于所述转台和所述夹持件彼此接近时的变化率。因此,能利用大于施加到凸轮上的力的作用力使转台和夹持件相互远离,从而减少施加到诸如用于驱动凸轮的马达的动力源的载荷,因此避免了动力源的大小和重量的增加。另外,确保了光盘的快速夹紧操作,以便进行向重现模式或写模式的快速转换操作。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所述凸轮可以具有用于接收所述凸轮随动器的导向沟槽,所述导向沟槽具有第一导向表面和与其相对的第二导向表面,它们分别相对水平线倾斜第一倾角和第二倾角,所述第一倾角小于所述第二倾角,所述第一导向表面与所述凸轮随动器接触,以使所述转台和所述夹持件彼此远离,所述第二导向表面与所述凸轮随动器接触使所述转台和所述夹持件彼此接近。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光盘驱动装置,上述第一倾角小于上述第二倾角。由于在导向沟槽内形成的彼此不同的第一和第二导向表面满足要求,因此不但能利用大于施加到该凸轮上的力的作用力使转台和夹持件彼此远离并提供光盘的快速夹紧操作,而且能避免凸轮结构复杂。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可以采用一种结构,其中所述转台布置在所述夹持件下;所述凸轮随动器连接到所述转台上;并且所述第一导向表面具有预定的长度,以便所述转台可在所述导向沟槽内自由下落。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光盘驱动装置,允许凸轮随动器远离导向沟槽的第一导向表面,以引起一个结构件,如转台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由下落。因此,能快速地移动使转台和夹持件远离,由此确保光盘托和光盘从转台和夹持件之间的位置快速卸下。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光盘驱动装置的平面图;图2是图1所示的光盘驱动装置的右侧视图,示出光盘被装入其中的状态;图3是图1所示的光盘驱动装置的右侧视图,示出光盘被从中取出的状态;图4是图1所示的光盘驱动装置的正视图,示出光盘被装入其中的状态;图5是图1所示的光盘驱动装置的正视图,示出转台和夹持件刚远离以移出该光盘的状态;图6是图1所示的光盘驱动装置的正视图,示出光盘被从中取出的状态;图7是一个光盘托的平面图;图8是沿图7的VIII-VIII线所取的截面图;图9是图7所示的光盘托的正视图;图10是一个凸轮的正视图;图11是该凸轮的平面图;和图12是沿图11的XII-XII线所取的截面图;图13是沿图11的XIII-XIII线所取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在下文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光盘驱动装置的一实施例。
如图1至6所示,光盘驱动装置包括由盖1a遮盖的外壳1,在本实施例中,该外壳1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平的长方形平行六面体。可在转动90°、从而沿垂直方向延伸的转动状态下使用该光盘驱动装置。在这种情形中,垂直布置夹持件、转台和其它结构部件。
具有用于为光盘2支撑该夹持件3的支撑孔的顶板4水平地固定于外壳1的上部。夹持件3水平地支撑于外壳1内,以便安装在顶板4的支撑孔内。夹持件3由能被磁铁吸引的材料制成。备选地,夹持件3可以设置由相同材料制成的嵌入状态下的可被磁力吸引体。夹持件3可以由磁性材料制成,或在其中嵌入设置磁性材料体。
光盘托5水平地布置在顶板4下。如图7至9所示,该光盘托5是一个平板体,在它的中间部分设置有其上放置光盘2的圆形凹部6、和用于拾取器和其它如下所述的构件的通道沟槽7。相对侧壁8a、8b从光盘托5的相对侧垂直地向下延伸。在相对侧壁8a、8b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滑轨9a、9b,所述滑轨沿光盘托5的纵向延伸。相对侧壁8a、8b的外表面的后侧上也分别设置有凸起形式的止动块10、10。滑动壁11从光盘托5的下表面垂直地向下延伸,以平行于左侧侧壁8a。在左侧侧壁8a面对滑动壁1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齿条12。在光盘托5的下表面上设置有沟槽部13,沿右侧侧壁8b布置。沟槽部13起凸轮的作用,包括三个沟槽,即一个在邻近该光盘托5的前壁8c的位置、从左侧向右侧延伸的横向沟槽段13a,一个连通该横向沟槽段13a并向右侧侧壁8b弯曲的弯曲沟槽段13b,和一个连通该弯曲沟槽段13b、并向光盘托5的后边缘延伸以平行于右侧侧壁8b的纵向沟槽段13c。
如图1至4所示,外壳1设置有向上延伸以在左侧和右侧从下部支撑该光盘托5的直立的凸起14、从上面保持滑轨9a、9b的保持片15、和与直立凸起14一起可滑动地支撑滑动壁11的支撑凸起16。滑轨9a、9b和光盘托5的滑动壁11由该直立凸起14、保持片15和支撑凸起16导向,并设置在外壳1的侧部,以便沿外壳1的纵向滑动。结果,光盘托5如图3所示从外壳1伸出,备选地,光盘托5如图2所示被完全接收在外壳1内。
转台17设置在外壳1内的光盘托5下,以便如图2至6所示通过一个后面描述的提升机构上下运动。转台17具有嵌入其中的磁体,这样当通过提升机构升高转台17时,转台17和上述夹持件3通过磁引力彼此接近,从而将该放置在光盘托5上的光盘2保持在转台17和夹持件3之间,由此将该光盘2放置于外壳1内的预定位置。用于使转台17转动的马达18直接设置在转台17下。马达18可与转台17一起上下运动。
如图1至6所示,提升机构设置有倾斜板19,其上安装有用于支撑转台17的马达18。倾斜板19在其后端通过直立销20和缓冲件21支撑在外壳1的后侧上。每个缓冲件21由诸如软橡胶的弹性材料制成的环形。缓冲件21的弹性变形使倾斜板19相对作为支点的直立销20倾斜,如图2和3所示。结果,转台17向上移动到与夹持件3结合的状态,或向下移动远离夹持件3。
除安装在倾斜板19上的转台17外,如图1和2所示,利用托架驱动装置,在倾斜板19上还安装有用于拾取器22的托架23。托架驱动机构设置有在倾斜板19的纵向延伸的导杆和进给螺杆(未图示),以便支撑托架23。在托架23上安装有用于从光盘2读或写入信息的拾取器22。马达驱动进给螺杆正转或反转,使托架23沿其径向在光盘2下移动。扫描操作通过拾取器22的光辐射进行。
如图1至6所示的凸轮机构使倾斜板19向上和向下倾斜。倾斜板19的上下倾斜运动使转台17分离接近或远离夹持件3。尽管倾斜板19可以直接借助凸轮机构升高,但在倾斜板19和凸轮机构之间设置了杆件24,以便在本实施例中的转台的提升运动能平稳。
如图1至4所示,杆件24包括布置在倾斜板19的前部的相对侧上的臂部24a、24b、和用于连接上述臂部24a、24b的连接部24c。两个臂部24a、24b可在其后端绕支撑销25,在外壳1的相对侧枢转,以便上下摆。直立销26固定到连接部24c上。倾斜板19的前部经缓冲件27支撑在直立销26上。每个缓冲件27由如软橡胶的弹性材料制成环形。杆件24相对作为支点的支撑销25上下摆动,这使倾斜板19相对直立销20以比杆件24慢的方式上下摆动,如图2和3所示。缓冲件21、27的弹性变形吸收由杆件24的摆动产生的振动。这使转台17能平稳地向上移动到与夹持件3结合的状态,或平稳地向下远离夹持件3。
凸轮机构具有凸轮28,其可沿横向在外壳1的前侧移动。凸轮随动器29跟随凸轮28,通过该杆件24与倾斜板19连接。
借助于凸轮28的轮廓,每个凸轮随动器29的位移相对凸轮28的移动量的变化率在转台17和夹持件3彼此远离时变得小于在转台17和夹持件3彼此接近时的变化率。尤其是,凸轮被设计成使转台17和夹持件3能利用较小的力彼此远离。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4至6所示,凸轮28是一个直接作用凸轮,被支撑在倾斜板19的前侧上,以便沿横向在外壳1内可沿横向线性移动。直接作用凸轮可以沿光盘的外周弯曲,以便可沿对应于光盘外周的弧形移动。凸轮28可以由其它类型的凸轮,如可转动凸轮替代。
另外,凸轮28是有沟槽的凸轮,具有接收凸轮随动器29的导向沟槽,如图10至13所示。每个凸轮随动器设置成销形,从连接部24c向前凸出。
凸轮28被设置成板形,沿外壳1的横向延伸。凸轮28的中心侧的导向沟槽30分别对应于凸轮随动器29。每个导向沟槽30包括水平延伸的上下沟槽部、将上下沟槽部彼此连接的倾斜沟槽部,如图10所示。上下沟槽部的每个具有恒定的宽度,其基本上等于凸轮随动器29的直径。每个上述倾斜沟槽部具有第一和第二导向表面,即上导向表面31a和下导向表面31b。上导向表面31a相对水平线倾斜第一倾角,下导向表面31b相对水平线倾斜第二斜角。第一倾角小于第二倾角。尤其是,上导向表面31a与凸轮随动器29接触,使转台17和夹持件3彼此远离。相反地,下导向表面31b与凸轮随动器29接触,使转台17和夹持件3彼此接近。相应地,为了避免如图10的双点划线所示的震动,倾斜沟槽部的宽度逐渐从上侧向下侧增大,而与此不同,常规沟槽的宽度是恒定的。上下导向表面31a、31b在本实施例中线性延伸,但也可以弯曲。
如图4所示在外壳1内向左滑动凸轮28使凸轮随动器29朝向上沟槽部被导引。结果,倾斜板19借助于杆件24上升,从而使转台17和托架23分别移动接近夹持件3和光盘2。转台17和夹持件3通过磁引力相互吸引,将光盘2保持在其之间。
如图5所示的在外壳1内稍微向右滑动凸轮28能使导向沟槽30的上导向表面31a用一较大的力向下推动凸轮随动器29。结果,倾斜板19利用杆件24开始向下摆动,从而分别移动转台17和托架23远离夹持件3和光盘2。通过推力使转台17和夹持件3远离,该推力利用凸轮28的运动而增大,变得大于施加到凸轮28上的力,同时转台17和夹持件3通过磁引力彼此吸引。
如图6所示进一步在外壳1内向右滑动凸轮28,这使凸轮随动器29被导入导向沟槽30的下沟槽部。结果,如图3所示,倾斜板19通过杆件24移到下部位置,以便转台17和夹持件3分别保持远离夹持件3和光盘2。
从图6所示的状态到图4所示的状态向左滑动凸轮28,使导向沟槽30的下导向表面31b升起凸轮随动器29。下导向表面31b相对水平线具有较大的倾角,因此它能使转台17和托架23快速移动,分别接近夹持件3和光盘2。
上导向表面31a被设计成具有预定的长度,这样转台17的自由下落在导向沟槽30内发生。当凸轮28如图5所示开始向右滑动,并经一段时间后,凸轮随动器29离开上导向表面31a,以便使转台17发生自由下落。因此,转台17快速地远离夹持件3,而同时不受凸轮28的限制。因此,能从转台17和夹持件3之间的一位置快速地取下光盘2。
由用作动力源的同一马达操纵的凸轮28和光盘托彼此互锁。
尤其是,马达32和一个用于从马达32向每个凸轮28和光盘托5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单元被布置在外壳1的前侧上的光盘托5下,如图1所示。凸轮28设置有与后述的动力传递单元的齿轮啮合的齿条33、和安装在光盘托5的上述沟槽部13内的凸起34。
动力传递单元包括皮带传动机构35和齿轮传动机构36,使动力通过皮带和皮带轮从马达32传递到齿轮系的第一档齿轮、中间齿轮36a,并且最后的齿轮36b以相应的转速减速比转动。最后的齿轮36b与光盘托5的上述齿条12啮合或脱离,中间齿轮36a与凸轮28的上述齿条33啮合或脱离。
现在,将在下文说明凸轮28和光盘托5间的相互连接关系。
在光盘托5退回到外壳1内的情形中,光盘托5的齿条12脱离最后的齿轮36b,并且凸轮28如图1和4所示向左移动,以便凸轮28的齿条33啮合中间齿轮36a。另外,借助凸轮28的导向沟槽30,通过凸轮随动器29向上摆动杆件24和倾斜板19,这使转台17向上移动到与夹持件3结合的状态,因此将光盘2保持在夹持件3和转台17之间,如图2所示。凸轮28的凸起34进入光盘托5的沟槽部13的横向沟槽段13a中,以便防止光盘托5向前或向后移动。
在这种状态下驱动马达32,使其输出轴在相反方向转动,即在光盘托卸载方向转动,如图5所示,通过凸轮28的齿条33和中间齿轮36a的啮合,上述转动使凸轮28向右滑动,以便导向沟槽30的上导向表面31a促使凸轮随动器29向下移动。上导向表面31a的较小的倾角能使从马达32施加到凸轮28的力增大。这样的增大的作用力被传递到凸轮随动器29上。这能克服施加于转台17和夹持件3的较大的磁引力,使转台17和夹持件3远离。当转台17远离夹持件3时,转台17、倾斜板19和杆件24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直到凸轮随动器29接触导向沟槽30的下导向表面31a。
当凸轮28如上所述开始从左侧向右侧滑动时,凸轮28的凸起34进入沟槽部13的弯曲沟槽段13b,由此轻微地朝向卸载位置将光盘托5向外壳1外推动。结果,光盘托5的齿条12啮合转动的最后的齿轮36b,以便连续向外壳1外推动该光盘托5。当光盘托5被驱动以这种方式向卸载位置移动时,凸轮28的齿条33脱离中间齿轮36a,并且在凸起34和光盘托5的弯曲沟槽段13b之间的接触滑动作用下,凸轮28向右滑动,然后如图6所示在外壳1内停止滑动,这样上述凸起34进入光盘托5的纵向沟槽段13c中。凸轮28的凸起34沿纵向沟槽段13c滑动,而光盘托5被推向外壳1外。当光盘托5完全被推出外壳外时,光盘托5的止动块10与外壳1的凸起37接触,由此结束光盘托5的卸载操作。在这个阶段,马达32的操作借助一个限位开关(未图示)停止。
在将光盘2放置于光盘托5上,或在其上进行光盘更换操作后,驱动马达32沿光盘托加载的方向转动输出轴,使光盘托5通过光盘托5的齿条12和最后的齿轮36b的啮合而缩回到外壳1内。凸轮28的凸起34沿纵向沟槽段13c向弯曲沟槽段13b作相对滑动,而使光盘托5缩回到外壳1内。在凸轮28的凸起34进入弯曲沟槽段13b后,凸轮28在外壳1内向左滑动,以便凸轮28的齿条33啮合转动的中间齿轮36a,并且此时光盘托5的齿条12脱离转动的最后的齿轮36b。
中间齿轮36a的转动使凸轮28进一步向左滑动,以便导向沟槽30的下导向表面31b在凸轮随动器29下移动。下导向表面31b相对水平线的倾角较大,由此能快速地升高转台17,以便将光盘2保持在施加有磁引力的转台17和夹持件3之间。同时,光盘托5的后端接触外壳1的后端,由此使光盘托5的运动停止。马达32的操作借助限位开关(未图示)停止,并且凸轮28的滑动操作也停止。
现在,在下文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光盘驱动装置的操作。
在如图1、2和4所示,光盘托5缩回外壳1的情形中,凸轮28被布置在左侧,以便凸轮28的齿条33啮合中间齿轮36a。相反,光盘托5的齿条12脱离最后的齿轮36b。
在这个阶段,杆件24和倾斜板19借助凸轮28的导向沟槽30通过凸轮随动器29保持在上升位置。这使光盘2保持在施加有磁引力的转台17和夹持件3之间。
在这种状态中,凸轮28的凸起34进入光盘托5的沟槽部13的横向沟槽段13a,以便防止光盘托5向前或向后移动。
为了放置光盘2或进行光盘的更换操作,驱动马达32使其输出轴沿光盘卸载的方向转动,这使凸轮28通过凸轮28的齿条33与中间齿轮36a的啮合开始向右滑动。
当凸轮28从图4所示的位置向右滑动到图5所示的位置时,相应的凸轮随动器29离开导向沟槽30的上沟槽部,进入倾斜沟槽部,结果倾斜沟槽部的上导向表面31a使凸轮随动器29向下移动。上导向表面31a的较小倾角能使马达32作用在凸轮28上的力增大。这样的增大的力被传递给凸轮随动器29。
结果,杆件24相对作为支点的支撑销25向下倾斜,并且倾斜板19也相对作为支点的直立销26、20和处于倾斜板19和前和后侧的缓冲件27、21向下倾斜,以便使转台17移离夹持件3。
当转台17移离夹持件3时,转台17、倾斜板19和杆件24在其自身的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直到凸轮随动器29接触导向沟槽30的下导向表面31b。
当凸轮28进一步如图6所示向右滑动时,凸轮随动器29进入导向沟槽30的下沟槽部中,以便转台17、倾斜板19和杆件24保持在下降位置,如图3所示。
当凸轮28从图4所示的位置向右滑动到图5所示的位置,使转台17自由下落时,凸轮28的凸起34进入光盘托5的沟槽部13的弯曲沟槽段13b中,由此轻微地向外壳1外推该光盘托5。凸轮随动器29进入导向沟槽30的下沟槽部中,以便杆件24和转台17保持在预定的位置。
在轻微地向外壳1外推光盘托5后,光盘托5的齿条12与转动的最后的齿轮36b啮合,以便连续地将光盘托5推到外壳1以外。
当光盘托5以这种方式被驱动向卸载位置移动时,凸轮28的齿条33脱离中间齿轮36a,并且在凸起34和光盘托5的弯曲沟槽段13b之间的接触滑动作用下,凸轮28向右滑动,然后如图6所示,在外壳1内停止滑动。在这种状态下,凸轮28的凸起34进入光盘托5的纵向沟槽段13c中,并且在纵向沟槽段13c中滑动,而移动光盘托5,使之被推出到外壳1外。
当光盘托5完全被推出外壳时,光盘托5的止动块10与外壳1的凸起37接触,由此终止光盘托5的卸载操作。在这个阶段,借助限位开关停止马达32的运行(未图示)。
在将光盘2放置于光盘托5上或在其上进行光盘更换操作后,驱动马达32,使其输出轴沿光盘加载的方向转动,这使光盘托5通过光盘托5的齿条12和最后齿轮36b的啮合缩回到外壳1内。
凸轮28的凸起34沿纵向沟槽段13c向弯曲沟槽段13b作相对滑动,而光盘托5缩回到外壳1内。在凸轮28的凸起34进入弯曲沟槽段13b后,凸轮28在外壳1内向左滑动,以便凸轮28的齿条33与转动的中间齿轮36a啮合,同时光盘托5的齿条12脱离转动的最后齿轮36b。
中间齿轮36a的转动使凸轮28进一步向左滑动,以便导向沟槽30的下导向表面31b在凸轮随动器29下移动。下导向表面31b相对水平线的倾角较大,由此能快速地升高转台17,以便将光盘2保持在施加有磁引力的转台17和夹持件3间。同时,光盘托5的后端与外壳1的后端接触,由此停止光盘托5的运动。马达32的运行借助限位开关(未图示)停止,并且凸轮28的滑动操作也停止。
光盘2保持在转台17和夹持件3之间,并向一个预定位置移动,以便光盘2与转台一起通过马达18驱动转动。
驱动用于托架驱动机构的马达(未图示),这使托架23沿其径向在转动光盘2下移动,以便通过来自拾取器22的光辐射来进行扫描操作。这能对光盘2进行信息的读写。
根据详细说明的本发明,本发明的光盘驱动装置包括其上放置光盘的转台;夹持件,用于利用磁引力将该光盘保持在转台和夹持件之间;和凸轮机构,用于引起转台和夹持件之间的相对运动,以便它们彼此远离或接近,该凸轮机构包括凸轮和凸轮随动器,其中凸轮的轮廓使凸轮随动器的位移相对凸轮的移动量的变化率在转台和夹持件彼此远离时小于其在转台和夹持件彼此接近时的变化率。因此,能以大于施加到凸轮上的力的作用力使转台和夹持件彼此远离,从而减少施加到诸如用于驱动凸轮的马达的动力源的载荷,因此避免了动力源的大小和重量的增加。另外,确保了光盘的快速夹紧操作,以便进行向重现模式或写模式的快速转换操作。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凸轮具有用于接收凸轮随动器的导向沟槽,该导向沟槽具有第一导向表面和与其相对的第二导向表面,它们相对水平线分别以第一倾角和第二倾角倾斜,第一倾角小于第二倾角,第一导向表面与凸轮随动器接触使转台和夹持件彼此远离,第二导向表面与凸轮随动器接触使转台和夹持件彼此接近。因此,不但能通过大于施加到凸轮上的力的作用力使转台和夹持件彼此远离并提供光盘的快速夹紧操作,而且由于彼此不同的第一和第二导向表面在导向沟槽内的形成满足需要,而避免了凸轮机构的结构复杂。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采用的结构是转台布置在夹持件下;该凸轮随动器连接到该转台上;并且第一导向表面具有预定的长度,以便转台可在导向沟槽内自由下落。因此能快速地将转台移离夹持件,由此确保光盘托和光盘从转台和夹持件之间的一个位置快速地卸下。
在此全面地参考2002年5月1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2-142002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摘要的全部公开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盘驱动装置,包括其上放置有光盘的转台;夹持件,用于利用磁引力将该光盘保持在所述转台和所述夹持件之间;凸轮机构,用于引起所述转台和所述夹持件之间的相对运动,使它们彼此远离或接近,所述凸轮机构包括凸轮和凸轮随动器,其中所述凸轮具有的轮廓使得当所述转台和所述夹持件彼此远离时的所述凸轮随动器的位移相对所述凸轮的移动量的变化率变得小于所述转台和所述夹持件彼此接近时的变化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凸轮具有用于接收所述凸轮随动器的导向沟槽,所述导向沟槽具有第一导向表面和与其相对的第二导向表面,这两个表面分别相对水平线倾斜第一倾角和第二倾角,所述第一倾角小于所述第二倾角,所述第一导向表面与所述凸轮随动器接触以使所述转台和所述夹持件彼此远离,所述第二导向表面与所述凸轮随动器接触以使所述转台和所述夹持件彼此接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转台布置在所述夹持件下;所述凸轮随动器连接到所述转台上;并且所述第一导向表面具有预定的长度,以便所述转台可在所述导向沟槽内自由下落。
全文摘要
一种光盘驱动装置包括转台、夹持件和凸轮机构。光盘放置在该转台上。夹持件利用磁引力将该光盘保持在转台和夹持件之间。凸轮机构导致所述转台和所述夹持件之间的相对运动,使它们彼此远离或接近。凸轮机构包括凸轮和凸轮随动器。所述凸轮具有的轮廓使得当所述转台和所述夹持件彼此远离时的所述凸轮随动器的位移相对所述凸轮的移动量的变化率变得小于所述转台和所述夹持件彼此接近时的变化率。
文档编号G11B17/04GK1458649SQ03131169
公开日2003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16日
发明者金野洋一, 石井克美 申请人:日本先锋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