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拾取器调整装置和方法

文档序号:6757771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拾取器调整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拾取器调整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图1是概略示出光拾取器的一般结构的立体图。在该图1中,光拾取器P包括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多功能光盘)用激光二极管(激光光源)LD1和CD(Compact Disc小型光盘)用激光二极管(激光光源)LD2,其分别输出波长不同的光束;半反射镜1、2和反射镜3,其把来自该DVD用激光二极管LD1或CD用激光二极管LD2的出射光束b1引导到规定路径;准直透镜4,其使该出射光束b1成为平行光;物镜5,其通过致动器进行姿势控制从而将光束照射到光盘上;多透镜(multilens)6,来自光盘D的反射光束b2通过物镜5、准直透镜4、反射镜3和半反射镜2而入射到该多透镜6上;以及光检测器和光电IC等的受光元件7,其接收由该多透镜6聚焦后的反射光束b2从而进行信息读取。
这种光拾取器P在其制造工艺中,在安装到播放器或记录器上之前,进行以下调整使用光束点调整器进行的使物镜5动作的致动器的姿势调整(往路光轴调整),使用光轴调整器进行的多透镜6的焦点调整和受光元件7的位置调整(受光部光轴调整),以及该多透镜6的焦点调整和受光元件7的位置调整后的使用光轴调整器进行的CD用激光二极管LD2的光轴调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2是表示以往的光轴调整器的整体图(该图(a))和主要部分说明图(该图(b))。该以往的光轴调整器10通过使用光拾取器P向光盘D实际照射光束,进行上述各调整,其具有光盘驱动器10A,其旋转驱动调整用的光盘D;拾取器控制电路10B,其进行该光盘驱动器10A的驱动控制以及光拾取器P中的物镜5的致动器5A的动作控制;信号处理电路10C,其对光拾取器P的受光元件7所检测的光盘信号进行信号处理;计测设备10D,其对该信号处理电路10C进行信号处理后的光盘信号进行解析,使用抖动仪(jitter meter)或示波器对输入到受光元件7的反射光束b2(参照图1)的焦点和光轴位置进行解析;以及控制部(个人计算机)10E,其根据该计测设备10D的解析结果进行光拾取器的调整判定和调整用数据的生成。
使用该光轴调整器10进行的光拾取器P的光轴调整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即,使用光束点调整器进行了致动器5A的姿势调整(往路光轴调整)的光拾取器P被设定在光轴调整器10的检查位置上,与未作图示的电源电路连接,并且,致动器5A与拾取器控制电路10B连接,受光元件7与信号处理电路10C连接。
在该状态下,首先,光盘D开始旋转,而且,DVD用激光二极管LD1开始发光。然后,当受光元件7接收到来自光盘D的反射光束b2从而输出光盘信号时,该光盘信号被取入到信号处理电路10C中。信号处理电路10C对从受光元件7取入的光盘信号进行信号处理,生成光盘驱动器10A的驱动控制信号和致动器5A的姿势控制信号,拾取器控制电路10B根据该驱动控制信号和姿势控制信号,进行光盘驱动器10A的驱动控制和使用致动器5A进行的物镜5的姿势控制。
这样,在进行了由拾取器控制电路10B实现的光盘驱动器10A的驱动控制和致动器5A的姿势控制之后,当受光元件7接收到反射光束b2从而输出光盘信号时,信号处理电路10C对该光盘信号进行计测信号处理。
然后,计测设备10D根据由该信号处理电路10C进行了计测信号处理后的光盘信号,对输入到受光元件7中的反射光束b2的焦点和光轴位置进行解析。
控制部10E根据该计测设备10D的解析结果评价光盘信号的高频特性等,从而判定有无必要进行光轴调整,即,有无必要进行多透镜6的焦点调整和受光元件7的受光位置调整。
在该过程中,在控制部10E判定为有必要进行多透镜6的焦点调整或者受光元件7的受光位置调整的情况下,控制部10E接着生成该调整用的数据。
然后,在人工进行光拾取器P的调整的情况下,操作员根据控制部10E的显示器上所显示的调整用数据,如图1所示,使光拾取器P的多透镜6的位置朝z方向滑动,或者使受光元件7朝x轴和y轴的二个轴方向移动来进行各自的微调,并且,在使用未作图示的自动调整装置进行光拾取器P的调整的情况下,从计算机PC将调整用数据发送到该自动调整装置,对多透镜6或受光元件7进行与上述相同的微调。
这样,在进行了多透镜6的焦点调整或者受光元件7的受光位置调整之后,在所述工序中,在控制部10E判定为不需要多透镜6的焦点调整或者受光元件7的受光位置调整之前,重复上述步骤。
然后,当控制部10E判定为不需要多透镜6的焦点调整或者受光元件7的受光位置调整时,针对DVD用激光二极管LD1的光拾取器P的调整过程结束。
这里,光拾取器P如图1的例子所示,在同时装备有CD用激光二极管LD2的情况下,使用CD光学系统用的光轴调整器按照与上述相同的步骤,对从受光元件7输出的光盘信号进行解析,根据该解析结果,进行CD用激光二极管LD2的位置调整。
特开2002-133708号公报如上所述,以往的光拾取器调整装置通过从光拾取器P向光盘D实际照射出射光束b1,检测从该光盘D反射的反射光束b2,进行光拾取器P的调整,这是出于以下的理由。
即,这是因为在使用反射镜对从光拾取器P照射的出射光束b1进行反射的情况下,即使在出射光束b1未在反射镜上聚焦的情况下(即,实际上不能读取光盘信息的情况下),该反射光束b2有时也在受光元件7上聚焦,不能进行正常调整。
然而,在根据上述理由使用DVD和CD等的实际光盘进行光拾取器P的调整的情况下,光拾取器调整装置必须具有光盘驱动机构、对与作为调整对象的光拾取器P对应的进行寻道和自动聚焦等各种控制的专用驱动电路、对光盘信号进行解析的计测设备等。
因此,对于以往的光拾取器调整装置,具有的问题是,每当光拾取器P的型号改变时,必须进行该驱动电路的变更和控制程序的变更,着手新产品制造时的劳力和费用非常大。
而且,对于上述以往的光拾取器调整装置,多透镜6的焦点调整和受光元件7的位置调整、CD用激光二极管LD2的位置调整必须通过与使用光束点调整器进行的使物镜5动作的致动器的姿势调整(往路光轴调整)分开的单独过程来进行,因此,光拾取器调整用的设备的复杂化、以及各调整过程间产生的误差成为问题。
并且,还具有的问题是,在使用实际光盘进行光拾取器P的调整的情况下,当所使用的光盘劣化时,调整精度改变,光盘质量对调整精度产生很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这种以往的光拾取器调整装置和调整方法中的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不使用光盘、可使用方便且简单的设备结构进行高精度调整的光拾取器调整装置和调整方法。
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本发明的光拾取器调整装置和调整方法至少具有根据以下各独立权利要求的构成。
一种光拾取器调整装置,该光拾取器具有至少一个激光光源;会聚从该激光光源出射的出射光束的物镜;调整所述物镜的聚光位置的致动器;使所述出射光束反射后的反射光束聚焦的多透镜;以及,接收通过了该多透镜的所述反射光束的受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光拾取器调整装置具有受光位置调整单元,其调整所述受光元件的受光位置;受光单元,其具有接收所述出射光束的受光元件;信号处理部,其根据来自所述光拾取器的受光元件和所述受光单元的受光元件的检测信号,分别生成表示入射到各受光元件的受光面上的光束的焦点位置和光轴位置的聚焦误差信号;以及控制部,其根据来自所述信号处理部的聚焦误差信号,输出所述致动器和所述受光位置调整单元的调整信号;所述受光单元具有半反射镜部件,其半反射镜面定位在所述物镜的设定聚光位置上;以及成像光学系统,其使所述半反射镜面成像在该受光单元中的受光元件的受光面上。
一种光拾取器调整方法,该光拾取器具有至少一个激光光源;会聚从该激光光源出射的出射光束的物镜;调整所述物镜的聚光位置的致动器;使所述出射光束反射后的反射光束聚焦的多透镜;以及,接收通过了该多透镜的所述反射光束的受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装备有受光位置调整单元,其调整所述受光元件的受光位置;以及受光单元,其具有接收所述出射光束的受光元件;所述受光单元具有半反射镜部件,其半反射镜面定位在所述物镜的设定聚光位置上;以及成像光学系统,其使所述半反射镜面成像在该受光单元中的受光元件的受光面上;该光拾取器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来自所述受光单元中的受光元件的检测信号,调整所述致动器而确定所述物镜的位置,使得所述出射光束在所述半反射镜面上聚焦;以及在该步骤后,根据来自所述光拾取器的受光元件的检测信号,调整所述受光位置调整单元,使得由所述半反射镜面反射的所述反射光束在所述光拾取器中的受光元件的受光面上聚焦,并使该反射光束和该受光面的光轴一致。


图1是概略示出光拾取器的一般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以往的光轴调整器的整体图(该图(a))和主要部分说明图(该图(b))。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光拾取器调整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结构图(整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光拾取器调整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结构图(主要部分说明图)。
图5是对使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光拾取器调整装置进行的光轴调整过程(调整方法)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光拾取器调整装置的焦点调整原理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光拾取器调整装置的光轴调整原理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于与以往技术相同的地方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一部分重复的说明)。图3和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光拾取器调整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结构图。
在该图3和图4中,光拾取器调整装置20包括受光单元20A,其接受来自光拾取器P的出射光束b1;信号处理部20B,其对从该受光单元20A输出的检测信号和从光拾取器P的受光元件7输出的检测信号进行信号处理;以及控制部(具有监视单元20C1的个人计算机)20C,其根据由该信号处理部20B进行了信号处理后的聚焦误差信号,对光拾取器P中的致动器5A进行姿势控制,并进行光拾取器的调整判定和调整信号生成。
受光单元20A具有半反射镜部件20Aa,其具有定位在光拾取器P(参照图1)的物镜5的出射光束b1的设定聚光位置上的半反射镜面20Aa1;成像光学系统,其由与该半反射镜面20Aa1对置的高NA物镜20Ab、以及准直透镜20Ac和多透镜(或柱面透镜)20Ad构成;以及受光元件20Ae。
该半反射镜部件20Aa在与光拾取器P的物镜5对置的玻璃盖20Aa2上形成半反射镜面20Aa1,例如,厚度t设定为6mm。
而且,该受光单元20A的多透镜20Ad和受光元件20Ae被设定成,在从光拾取器P朝受光单元20A输出的出射光束b1在半反射镜面20Aa1上聚焦的情况下,使通过了该半反射镜面20Aa1的通过光束b3在受光元件20Ae上聚焦,通过由高NA物镜20Ab、以及准直透镜20Ac和多透镜(或柱面透镜)20Ad构成的成像光学系统,使半反射镜面20Aa1成像在受光元件20Ae的受光面上。
图5是对使用光拾取器调整装置20进行的光拾取器P的光轴调整过程(调整方法)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把进行光轴调整的光拾取器P设定在光拾取器调整装置20的检查位置上,与未作图示的电源电路连接,并且,受光元件7与信号处理部20B连接,致动器5与控制部20C连接。
在该状态下,光拾取器P的DVD用激光二极管LD1开始发光,来自该DVD用激光二极管LD1的出射光束b1入射到受光单元20A上(步骤S1)。
入射到该受光单元20A上的出射光束b1的一部分通过半反射镜面20Aa1,该通过光束b3通过物镜20Ab、准直透镜20Ac和多透镜20Ad入射到受光元件20Ae上,此时,半反射镜面20Aa1定位在与实际光盘相同的位置上。
然后,当受光单元20A的受光元件20Ae接收到通过光束b3时,从受光元件20Ae向信号处理部20B输出表示该受光元件20Ae的后述各分割面上的受光量的检测信号a、b、c、d(步骤S2)。
信号处理部20B利用来自受光单元20A的检测信号a、b、c、d,根据以下说明的原理,进行生成聚焦误差信号e的信号处理(步骤S3)。
即,受光元件20Ae如图6所示,其受光面20Ae1由通过中心的垂直线四等分为分割面A、B、C、D,向信号处理部20B输出与各个分割面A、B、C、D上的受光量对应的检测信号a、b、c、d。
然后,信号处理部20B利用从受光单元20A的受光元件20Ae输入的检测信号a、b、c、d,根据e=(a+c)-(b+d)的运算式,进行聚焦误差信号e的生成。
这里,图6(a)示出了通过半反射镜20Aa1的通过光束b3在受光单元20A的受光元件20Ae上聚焦(即,在半反射镜面20Aa1上聚焦)的状态,在该情况下,根据上述运算式,各检测信号a、b、c、d的输出相等,来自信号处理部20B的聚焦误差信号e的输出为零。
图6(b)示出了通过光束b3的焦点位于受光单元20A的受光元件20Ae的前方(即,在半反射镜面20Aa1的前方聚焦)的状态(由于像散,形成分割面A、C方向的椭圆光束图形),在该情况下,根据上述运算式,根据各检测信号a、b、c、d的输出差异,从信号处理部20B输出正的聚焦误差信号e1。
图6(c)示出了通过光束b3的焦点位于受光单元20A的受光元件20Ae的后方(即,位于半反射镜面20Aa1的后方)的状态,在该情况下,根据上述运算式,根据各光电转换信号a、b、c、d的输出差异,从信号处理部20B输出负的聚焦误差信号e。
另外,图7示出了通过光束b3的光轴与受光单元20A的受光元件20Ae的中心不一致的状态,在该情况下,对应于通过光束b3的光轴偏离的方向和大小,从信号处理部20B向控制部20C输出各输出不同的聚焦误差信号e。
控制部20C根据从该信号处理部20B输入的聚焦误差信号e进行光拾取器P的致动器5A的姿势控制,并进行调整,以使光束b3在受光单元20A的受光元件20Ae上(即,半反射镜面20Aa1上)聚焦,并使其光轴与受光元件20Ae的中心一致(步骤S4)。这样,首先,通过把致动器固定在合适位置上,确定出射光束b1的基准光路。
另一方面,在半反射镜面20Aa1上,光拾取器P的出射光束b1的一部分被反射到光拾取器P侧,该反射光束b2通过多透镜6入射到受光元件7上,从而,从受光元件7向信号处理部20B输出表示与所述受光元件20Ae相同的四个分割面上的受光量的检测信号a1、b1、c1、d1(步骤S5)。
信号处理部20B根据从受光元件7输入的检测信号a1、b1、c1、d1,通过与从受光单元20A输入的检测信号a、b、c、d的信号处理相同的处理,进行用于生成聚焦误差信号e1的信号处理(步骤S6)。
然后,控制部20C在该光拾取器P中的致动器5A的姿势调整后,根据从信号处理部20B输入的聚焦误差信号e1,判定有无必要进行光轴调整,即,有无必要进行多透镜6的焦点调整和受光元件7的受光位置调整(步骤S7)。
在该步骤S7中,在聚焦误差信号e1的输出不是零的情况下,控制部20C生成与聚焦误差信号e1的输出大小对应的多透镜6的焦点调整的调整用数据和受光元件7的受光位置的调整用数据(步骤S8)。
然后,在手动进行光拾取器P的调整的情况下,操作员根据控制部20C的监视单元20C1上所显示的调整方向指示画面,调整受光位置调整单元7A,使受光元件7相对于光拾取器P的多透镜6的位置在xyz轴的三轴方向上移动,以进行这些位置的微调。另外,在使用未作图示的自动调整装置进行光拾取器P的调整的情况下,从控制部20C向该自动调整装置发送调整信号,对多透镜6或受光元件7进行与上述相同的微调(步骤S9)。
这样,在进行了多透镜6的焦点调整或者受光元件7的受光位置调整之后,重复步骤S5~S9的步骤,直到在步骤S7中控制部20C判定为不需要多透镜6的焦点调整或者受光元件7的受光位置调整。
另外,在步骤S7中,当控制部20C判定为不需要多透镜6的焦点调整或者受光元件7的受光位置调整时,针对DVD用激光二极管LD1的光拾取器P的调整过程结束。
这里,在光拾取器P如图1的示例那样,同时装备有CD用激光二极管LD2的情况下,使DVD用激光二极管LD1发光,通过与上述相同的步骤,进行CD用激光二极管LD2的位置调整(参照图1)。
如上所述,上述光拾取器调整装置20不使用光盘,通过使用设置在与光盘位置相同位置上的具有半反射镜面20Aa1的受光单元20A来接收来自光拾取器P的出射光束b1,进行焦点和光轴调整,因而不需要以往那样的光盘驱动机构、进行与作为调整对象的光拾取器P相应的寻道和自动聚焦等的各种控制的专用驱动电路、对光盘信号进行解析的计测设备等。
这样,可使装置的结构简化,并且,即使光拾取器P的型号改变,也能容易应对,可大幅减少着手新产品制造时的劳力和费用。
而且,如果采用上述的光拾取器调整装置20,则由一台装置就可以连续地进行对光拾取器P的致动器5A进行姿势调整(往路光轴调整)的光束点调整、多透镜6的焦点调整和受光元件7的位置调整、CD用激光二极管LD2的位置调整,因而可实现光拾取器的光轴调整用的设备的简化,并可防止在各调整过程间产生误差。并且,由于可进行不使用光盘的调整,因而也不会发生以往技术那样的光盘劣化对调整精度产生影响的不利情况。
以下,总结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特征,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拾取器调整装置是具有以下要素的光拾取器的调整装置,该光拾取器具有至少一个激光光源、会聚从该激光光源出射的出射光束的物镜、调整所述物镜的聚光位置的致动器、使所述出射光束反射后的反射光束聚焦的多透镜、以及,接受通过了该多透镜的所述反射光束的受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光拾取器调整装置具有调整所述受光元件的受光位置的受光位置调整单元、具有接受所述出射光束的受光元件的受光单元、信号处理部,其根据来自所述光拾取器的受光元件和所述受光单元的受光元件的检测信号,分别生成表示入射到各受光元件的受光面上的光束的焦点位置和光轴位置的聚焦误差信号、以及控制部,其根据来自所述信号处理部的聚焦误差信号,输出所述致动器和所述受光位置调整单元的调整信号;所述受光单元具有半反射镜部件,其半反射镜面定位在所述物镜的设定聚光位置上、以及成像光学系统,其使所述半反射镜面成像在该受光单元中的受光元件的受光面上。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拾取器调整方法是具有以下要素的光拾取器的调整方法,该光拾取器具有至少一个激光光源、会聚从该激光光源出射的出射光束的物镜、调整所述物镜的聚光位置的致动器、使所述出射光束反射后的反射光束聚焦的多透镜、以及,接受通过了该多透镜的所述反射光束的受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装备有受光位置调整单元,其调整所述受光元件的受光位置;以及受光单元,其具有接收所述出射光束的受光元件;所述受光单元具有半反射镜部件,其将半反射镜面定位在所述物镜的设定聚光位置上;以及成像光学系统,其使所述半反射镜面成像在该受光单元中的受光元件的受光面上;该光拾取器调整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根据来自所述受光单元中的受光元件的检测信号,调整所述致动器而确定所述物镜的位置,使得所述出射光束在所述半反射镜面上聚焦;以及在该步骤后,根据来自所述光拾取器的受光元件的检测信号,调整所述受光位置调整单元,使得由所述半反射镜面反射的所述反射光束在所述光拾取器中的受光元件的受光面上聚焦,并使该反射光束和该受光面的光轴一致。
这样,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光拾取器调整装置或调整方法把调整对象的光拾取器定位在规定位置上,通过从该光拾取器的激光光源向受光单元输出光束,进行光拾取器中的物镜致动器的姿势控制以及多透镜的焦点调整和受光元件的光轴调整。
即,从光拾取器的激光光源向受光单元出射的出射光束的一部分通过受光单元的半反射镜面由受光元件接收,来自该受光元件的检测信号被输出到信号处理部中。
信号处理部取入从受光单元的受光元件输出的检测信号,生成表示入射到该受光元件上的光束的焦点位置和光轴位置的第1聚焦误差信号。
然后,控制部根据由该信号处理部生成的第1聚焦误差信号,对光拾取器的物镜致动器进行姿势控制,从而使从光拾取器输出的光束在半反射镜面上聚焦,并使该光束和受光单元的受光元件的光轴一致。
另一方面,光拾取器的受光元件接收由受光单元的半反射镜面反射的反射光束,从而从该受光元件输出检测信号,信号处理部通过取入从该光拾取器的受光元件输出的检测信号,根据该检测信号生成表示入射到光拾取器的受光元件上的光束的焦点位置和光轴位置的第2聚焦误差信号。
然后,控制部在根据第1聚焦误差信号对光拾取器的物镜致动器进行了姿势控制之后,根据第2聚焦误差信号,生成用于对光拾取器进行焦点调整和光轴调整的调整信号。
根据这样生成的调整信号,通过操作员的手动操作,或者使用调整装置自动进行通过光拾取器的多透镜的位置调整而实现的焦点调整,或者通过受光元件的位置调整而实现的光轴调整。
如以上所述,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光拾取器调整装置或调整方法,不使用光盘,使用具有与调整对象的光拾取器相同结构的受光单元来接受来自光拾取器的出射光束,从而进行光轴调整,因而不需要以往那样的光盘驱动机构以及进行与作为调整对象的光拾取器相应的寻道和自动聚焦等的各种控制的专用驱动电路、进行盘信号分析的计测设备等。
这样,可使装置结构简化,并且,即使光拾取器的型号改变,也能容易应对,可大幅减少着手新产品制造时的劳力和费用。
而且,根据该光拾取器调整装置,由于可以使用一台装置连续进行光拾取器的致动器的姿势调整、以及多透镜的焦点调整和受光元件的姿势调整,因而可实现光拾取器的光轴调整用的设备的简化,并可防止在各调整过程间产生误差。
而且,根据该光拾取器调整方法,由于可以一体地进行光拾取器的致动器的姿势调整过程、以及多透镜的焦点调整和受光元件的姿势调整过程,因而可实现光拾取器的光轴调整用的设备的简化,并可防止在各调整过程间产生误差。
并且,由于根本不使用光盘,因而也不会发生光盘劣化对调整精度产生影响的不利情况。
并且,由于受光单元在与光拾取器的物镜对置的玻璃盖上形成半反射镜部件的半反射镜面,并且,使该半反射镜面成像在受光元件的受光面上的成像光学系统具有与半反射镜面对置的高NA物镜,因而还具有的优点是,可使为调整光拾取器而设置的受光单元的光轴方向的尺寸紧凑。
权利要求
1.一种光拾取器的调整装置,该光拾取器具有至少一个激光光源、会聚从该激光光源出射的出射光束的物镜、调整所述物镜的聚光位置的致动器、使所述出射光束反射后的反射光束聚焦的多透镜、以及,接收通过了该多透镜的所述反射光束的受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光拾取器调整装置具有受光位置调整单元,其调整所述受光元件的受光位置;受光单元,其具有接收所述出射光束的受光元件;信号处理部,其根据来自所述光拾取器的受光元件和所述受光单元的受光元件的检测信号,分别生成表示入射到各受光元件的受光面上的光束的焦点位置和光轴位置的聚焦误差信号;以及控制部,其根据来自所述信号处理部的聚焦误差信号,输出所述致动器和所述受光位置调整单元的调整信号,所述受光单元具有半反射镜部件,其半反射镜面定位在所述物镜的设定聚光位置上;以及成像光学系统,其使所述半反射镜面成像在该受光单元中的受光元件的受光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反射镜部件在与所述物镜对置的玻璃盖上形成所述半反射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拾取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光学系统具有与所述半反射镜面对置的高NA物镜。
4.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光拾取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具有监视单元,根据所述调整信号,向所述监视单元输出所述致动器或所述受光位置调整单元的调整方向指示画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光拾取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调整信号自动调整所述致动器和所述受光位置调整单元中的一方或双方。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光拾取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受光元件中的一方或双方的受光面被通过中心的垂直线分割成多个区域,来自各分割区域的检测信号被输出到所述信号处理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拾取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部根据来自所述分割区域的各检测信号,生成通过计算该检测信号的输出差而得到的聚焦误差信号。
8.一种光拾取器的调整方法,该光拾取器具有至少一个激光光源、会聚从该激光光源出射的出射光束的物镜、调整所述物镜的聚光位置的致动器、使所述出射光束反射后的反射光束聚焦的多透镜、以及,接收通过了该多透镜的所述反射光束的受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装备有调整所述受光元件的受光位置的受光位置调整单元;以及具有接收所述出射光束的受光元件的受光单元,所述受光单元具有半反射镜部件,其半反射镜面定位在所述物镜的设定聚光位置上;以及成像光学系统,其使所述半反射镜面成像在该受光单元中的受光元件的受光面上;该光拾取器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来自所述受光单元中的受光元件的检测信号,调整所述致动器而确定所述物镜的位置,使得所述出射光束在所述半反射镜面上聚焦;以及在该步骤后,根据来自所述光拾取器的受光元件的检测信号,调整所述受光位置调整单元,使得由所述半反射镜面反射的所述反射光束在所述光拾取器中的受光元件的受光面上聚焦,并使该反射光束和该受光面的光轴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拾取器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装备有信号处理部,其根据来自所述光拾取器的受光元件和所述受光单元的受光元件的检测信号,分别生成表示入射到各受光元件的受光面上的光束的焦点位置和光轴位置的聚焦误差信号;以及,控制部,其根据来自所述信号处理部的聚焦误差信号,输出所述致动器和所述受光位置调整单元的调整信号,根据所述调整信号,控制所述致动器的调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拾取器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具有监视单元,根据所述调整信号,向所述监视单元输出所述受光位置调整单元的调整方向指示画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课题是可进行不使用光盘的光拾取器调整。作为解决手段,本发明的光拾取器调整装置具有受光单元(20A),其具有定位在光盘设置位置上的半反射镜面(20Aa
文档编号G11B7/09GK1722244SQ200510076939
公开日2006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9日
发明者宫田靖久, 中桥正洋, 土佐信夫 申请人:日本先锋公司, 日本先锋自动化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