闩锁式随身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74534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闩锁式随身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随身碟,特别是涉及一种运用锁合带以固定随身碟呈 现使用状态或未使用状态,藉以避免毁损或污染且方便携带的闩锁式随身碟。
背景技术
由于科技日新月异,电脑所处理的资料量呈现倍数的成长,旧有的软碟 机虽拥有方便携带的特性,但由于其资料量极小,已不敷现今电脑所使用, 而新一代的储存装置一随身碟,除了拥有旧有软碟机的方便携带特性,更具 有极大储存资料量与传输快速的优点,因此取代旧有软碟机而成为市场上 的新宠。
一般随身碟搭配上盖以防止USB接头受到外界的毁损或污染,但由于 使用者的粗心,而使得上盖常会出现遗失掉落的情况,因此,市面上另外 出现一种无盖式随身碟,如中国台湾专利第M284113号揭露一种USB接头 的推出结构,包括 一护板,其顶部设一个开孔; 一按钮,具有一按压部 其底端两侧设一对凸块及一对凹槽,彼此成垂直角布置; 一簧片,呈长条 体,其中央处形成一凸起部,凸起部两侧连接一支脚;一USB装置,具结成 一体的一USB接头及一主机板; 一对壳体,其中一侧边开设一长槽孔,及位
于该长槽孔深度中间及底部位置的一舌片及一抵片,以及,与设该长槽孔 侧垂直的另一侧边设一开口;如上述的USB接头的推出结构,该簧片的凸 起部凹入该按钮的空心底部;该按钮的按压部穿入护板顶部的开孔中;该护 板固结于USB装置的主机板一侧边上;该一体结合的护板、按钮、簧片及 USB装置,置于互为盖结合的该一对壳体中,且其按钮的按压部置于该一对 壳体的长槽孔中。
然而上述的随身碟中,虽然拥有收纳方便的特性,却常因其USB接头(或 称为连接埠)直接与外界接触,而容易受到微尘粒子与或脏污的侵害,如此 将造成安全上的隐忧。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随身碟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 步改进。为了解决随身碟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 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 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随身碟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
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马全及专业知识,积4及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i殳一 种新型的闩锁式随身碟,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随身碟,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 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随身碟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 闩锁式随身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避免连接埠直接遭受外界的 毁损或污染,尤其是以闩锁式磁吸连接态样以取代习知盖体,以防止盖体遗 失所造成的不便,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为提供一种闩锁式随身碟,运用呈现圓弧状的锁合 带,以提升嵌入式储存装置的携带性。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
明提出的一闩锁式随身碟,其中所述的闩锁式随身碟包括有 一壳体,是呈现中 空状,于该壳体的一第一侧面设有一伸出口 (25),且该壳体具有相对的一第 二侧面及一第三侧面,该第二侧面设有一第一容置孔(211)及一设于该第二 侧面内侧表面的第 一磁吸元件(233),该第三侧面设有一第二容置孔(2 31) 及一设于该第三侧面内侧表面的第二磁吸元件(233); —锁合带(3),是具 有一固接于该第二侧面的第一端部(31)及一第二端部(33),该第二端部 (33)设有一第三磁吸元件(331),其中,该第二端部(33)可穿入该第二容置 孔(231)而连接该第一磁吸元件(213),且能穿入该第一容置孔(211)而连接 该第二磁吸元件(233);及一随身碟主体(l),是容置于该壳体内部,设有 一连接埠(ll)及一与该连接埠(ll)相接的记忆模组,该连接埠(ll)设于该 随身碟主体(l)朝该伸出口 (25)方向的一端,其中,该随身碟主体可(l)于 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于第一位置时,该连接埠(ll)外露于该伸 出口 (25),且藉由该第三磁吸元件(331)与该第二磁吸元件(233)的磁吸连 接,使该随身碟主体(l)固定于第一位置,而于第二位置时,该连接埠(ll) 完全收纳于该壳体,且藉由该第三磁吸元件(3 31)与该第 一磁吸元件(213) 的磁吸连接,使该随身碟主体(l)固定于第二位置。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闩锁式随身碟,其中所述的第二侧面具有一上铭板(217),该第 三侧面具有一下铝板(235),且该上铭板(217)及该下铭板(235)于该伸出口 (25)的相对方向分别具有一第一片状部(219)及一第二片状部(237)。
前述的闩锁式随身碟,其中所述的壳体设有一连接孔(215),用以连接 该锁合带(3)。
前述的闩锁式随身碟,其中所述的锁合带(3)具有可挠性。
前述的闩锁式随身碟,其中所述的锁合带(3)具有弹性。
前述的闩锁式随身碟,其中所述的第三磁吸元件(331)设有一永久磁 铁,该第 一磁吸元件(213)及该第二磁吸元件(233)各别设有一可磁吸性导体。
前述的闩锁式随身碟,其中所述的第三磁吸元件(331)设有一可磁吸性 导体,该第一磁吸元件(213)及该第二磁吸元件(233)各别设有一永久磁铁。
前述的闩锁式随身碟,其中所述的可磁吸性导体包括下述材质选择之 一铁、钴及镍。
前述的闩锁式随身碟,其中所述的记忆模组具有一限位部(151),是限 制该随身碟主体(l)脱离该壳体。
前述的闩锁式随身碟,其中所述的伸出口 (25)的宽度大于该连接埠 (11)的宽度,且小于该限位部(151)的宽度,以防止该随身碟主体(1)完全脱 离该壳体。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 可知,为了达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本发明提出一种闩锁式随身碟包括有一中空壳体,壳体的一第一侧面 设有一伸出口,且壳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二侧面及一第三侧面,第二侧面设 有 一第 一容置孔及一设于第二侧面内側表面的第 一磁吸元件,第三側面设 有一第二容置孔及一设于第三侧面内侧表面的第二磁吸元件; 一锁合带,是
具有一固接于第二侧面的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第二端部设有一第三磁 吸元件,其中,第二端部可穿入第二容置孔而连接第一磁吸元件,且能穿入
第一容置孔而连接第二磁吸元件;及一随身碟主体,是容置于壳体内部,设 有一连接埠及一与连接埠相接的记忆模组,连接埠设于随身碟主体朝向伸 出口方向的一端,其中,随身碟主体可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的间移动,于 第一位置时,连接埠外露于伸出口,且藉由第三磁吸元件与第二磁吸元件 的磁吸连接,使随身碟主体固定于第一位置,而于第二位置时,连接埠完 全收纳于壳体,且藉由第三磁吸元件与第一磁吸元件的磁吸连接,使随身 碟主体固定于第二位置。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闩锁式随身碟 运用锁合带的第二端部与第一磁吸元件或第二^f兹吸元件的连接,藉以固定 闩锁式随身碟的状态为使用状态或未使用状态,故可于未使用状态下避免 连接埠直接遭受外界的毁损或污染,进而达到保护随身碟的目的。且闩锁 式随身碟于使用状态下无须担心盖体遗失。并于未使用状态下,锁合带可 藉由其可挠性与弹性而呈现圓弧状,以提供使用者运用呈现圓弧状的锁合 带扣于钥匙环、项链或裤子等,进而达到方便携带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发明特殊结构的闩锁式随身碟,其能避免连接埠直接遭
受外界的毁损或污染,防止盖体遗失所造成的不便,且运用呈现圓弧状的 锁合带,以提升嵌入式储存装置的携带性。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 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 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 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随身碟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 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 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未使用状态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立体图一。 图4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立体图二。 图5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立体图三。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闩锁式随身碟其具 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所示,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本发明是有关于 一种闩锁式随身碟,包括有一随身碟主体l; 一壳体,是用以容置随身碟主 体1;及一锁合带3,是具有一第一端部31及一第二端部33,其中,第一端 部31是固接于壳体。
随身碟主体1包括有一连接埠11,是主要用以传输电子讯号至外界; 一记忆模组,是用以储存电子资讯,记忆模组更进一步包括一记忆储存装 置13及一电路板15,记忆储存装置13用以存放电子资讯,较佳以快闪记 忆体(Flash Memory)达成之,电路板15耦接于连接埠11及记忆储存装置 13,主要用以传输电子讯号,其中,电路板15内具有电路、电子零件(图中 未示)及一限位部151,限位部151的宽度略长于连接埠11的宽度。
随身碟主体1可设置一盖体17,用以保护电路板15内的电路与电子零 件,藉以隔离外界的微尘粒子或脏污。
壳体略大于随身碟主体l并为中空状,主要具有一上壳体21、 一下壳 体23及一伸出口 25(见图2所示),其中,上壳体21可藉复数个卡合装置 固接于下壳体23,且伸出口 25的宽度大于连接埠11的宽度,且小于限位 部151的宽度,使随身碟主体1伸出壳体时,连接埠11可通过伸出口 25,
且藉由限位部151的宽度限制以防止随身碟主体1完全脱离壳体。
上壳体2H殳有一第一容置孔211、一第一磁吸元件213及一连接孔215, 其中,第 一磁吸元件213设于上壳体21的内侧表面,连接孔215设于上壳 体21的外侧表面。
下壳体23设有一第二容置孔.231及一第二磁吸元件233,其中,第二磁 吸元件233设于下壳体23的内侧表面。
此外,上壳体21与下壳体23可分别设置一上铭板217及一下铭板235, 用以分别保护上壳体21与下壳体23,上铭板217及下铭板235可分别设置 相对的一第一片状部219及一第二片状部237,第一片状部219及第二片状 部237较佳与上铭板217及下铭板235的外表面呈现60度至80度弯曲角 度。如此一来,运用第一片状部219与第二片状部237的支撑,使壳体以 伸出口 25的相对面为底面,进而呈现站立态样(请参阅图2所示)。
请再参阅图1所示。锁合带3具有可挠性与弹性,锁合带3内的第一 端部31固接于上壳体21的第一连接孔215;第二端部33设有一第三磁吸 元件331,用以磁吸连接第一磁吸元件213或第二磁吸元件233,其中,第 二端部33可穿入第二容置孔231而连接第一磁吸元件213,且能穿入第一 容置孔211而连接第二磁吸元件233,第一磁吸元件213与第二磁吸元件 233为永久磁体与可磁吸性导体(如铁、钴、镍及其合金)其中之一,第三磁 吸元件331则为另一,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磁吸元件213与第二磁吸元件 233为铁片,第三磁吸元件331为永久磁铁。
随身碟主体1可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于第一位置时,连接 埠11则完全收纳于壳体内;而于第二位置时,连接埠ll穿过伸出口 25且 限位部151与伸出口 25相抵,使随身碟主体1于伸出后不致于完全脱离壳 体。
请参阅图2所示,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未使用状态立体图。闩锁 式随身碟主要呈现一使用状态及一未使用状态。未使用状态为随身碟主体1 位于上述第一位置,且第二端部33插入第二容置孔231并与第一磁吸元件 213连接,故于随身碟主体1容置于壳体后,藉由第二端部33与第一磁吸 元件213的连接可提供另一支撑力以防止随身碟主体1滑出壳体外。
请参阅图3、图4及图5所示,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 立体图一,图4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立体图二,图5为本发 明 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立体图三。闩锁式随身碟由未使用状态切换至 使用状态时,先将第二端部33由第二容置孔231取出,接着,使随身碟主 体1移动至上述第二位置,最后让第二端部33插入第一容置孔211并与第 二磁吸元件233连接,因此,连接埠ll与外界装置相连接时,藉由第二端 部33与第二磁吸元件233的连接可提供一支撑力以防止随身碟主体1滑入
壳体内。
此外,随身碟主体1中相对于连接埠的一端可设置一导引部(图中未 示),较佳以一平滑斜导面或一圓滑曲面达成之,用以提供随身碟主体l于 未完全到达闩锁式随身碟的使用状态下,藉由第二端部33子插入第一容置 孔211而到达导引部的推力,以导引随身碟主体1朝伸出口方向前进,直到
第二端部33与第二磁吸元件233连接后,使闩锁式随身碟形成完整的使用 状态。
身碟主体1的重力或离心力外,更可设置一弹性元件(图中未示),如弹簧,是 于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设置于壳体与随身碟主体1,利用弹性元件的弹性恢 复力使闩锁式随身碟切换于使用状态与未使用状态。
综上所述,由于本发明的闩锁式随身碟运用锁合带的第二端部与第一 磁吸元件或第二磁吸元件的连接,藉以固定闩锁式随身碟的状态为使用状 态或未使用状态,故可于未使用状态下避免连接埠直接遭受外界的毁损或 污染,进而达到保护随身碟的目的。且闩锁式随身碟于使用状态下无须担 心盖体遗失。并于未使用状态下,锁合带可藉由其可挠性与弹性而呈现圓弧 状,以提供使用者运用呈现圓弧状的锁合带扣于钥匙环、项链或裤子等,进 而达到方便携带的功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 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 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 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 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 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 内。
权利要求
1、一闩锁式随身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闩锁式随身碟包括有一壳体,是呈现中空状,于该壳体的一第一侧面设有一伸出口(25),且该壳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二侧面及一第三侧面,该第二侧面设有一第一容置孔(211)及一设于该第二侧面内侧表面的第一磁吸元件(233),该第三侧面设有一第二容置孔(231)及一设于该第三侧面内侧表面的第二磁吸元件(233);一锁合带(3),是具有一固接于该第二侧面的第一端部(31)及一第二端部(33),该第二端部(33)设有一第三磁吸元件(331),其中,该第二端部(33)可穿入该第二容置孔(231)而连接该第一磁吸元件(213),且能穿入该第一容置孔(211)而连接该第二磁吸元件(233);及一随身碟主体(1),是容置于该壳体内部,设有一连接埠(11)及一与该连接埠(11)相接的记忆模组,该连接埠(11)设于该随身碟主体(1)朝该伸出口(25)方向的一端,其中,该随身碟主体可(1)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于第一位置时,该连接埠(11)外露于该伸出口(25),且藉由该第三磁吸元件(331)与该第二磁吸元件(233)的磁吸连接,使该随身碟主体(1)固定于第一位置,而于第二位置时,该连接埠(11)完全收纳于该壳体,且藉由该第三磁吸元件(331)与该第一磁吸元件(213)的磁吸连接,使该随身碟主体(1)固定于第二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闩锁式随身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 侧面具有一上铭板(217),该第三侧面具有一下铭板(235),且该上铭板 (217)及该下铭板(235)于该伸出口 (25)的相对方向分别具有一第一片状部 (219)及一第二片状部(237)。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式随身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壳体 设有一连接孔(215),用以连接该锁合带(3)。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闩锁式随身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锁合 带(3)具有可挠性。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闩锁式随身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锁合 带(3)具有弹性。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闩锁式随身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三 磁吸元件(331)设有一永久磁铁,该第一磁吸元件(213)及该第二磁吸元件 (233)各别设有一可磁吸性导体。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闩锁式随身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三 磁吸元件(331)设有一可磁吸性导体,该第 一磁吸元件(213)及该第二磁吸 元件(233)各别设有一永久磁铁。
8、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闩锁式随身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 可磁吸性导体包括下述材质选择之一铁、钴及镍。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式随身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记忆 模组具有一限位部(151),是限制该随身碟主体(l)脱离该壳体。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闩锁式随身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伸出 口 (25)的宽度大于该连接埠(11)的宽度,且小于该限位部(151)的宽度,以 防止该随身碟主体(l)完全脱离该壳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闩锁式随身碟,其运用锁合带的第二端部与第一磁吸元件或第二磁吸元件的磁吸连接,藉以固定闩锁式随身碟的状态,此外,在未使用状态下,本发明不仅可避免连接部直接遭受外界的毁损或污染,更可运用呈现圆弧状的锁合带以提供使用者方便携带。
文档编号G11C5/00GK101114513SQ20061010392
公开日2008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28日
发明者唐铭宏, 林敏龙 申请人:宇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