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充电的车载MP3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5905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可充电的车载MP3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载充电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充电的车载MP3。



背景技术:

开车远行,充电装置是必不可少的,可充电的车载MP3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现有技术中的可充电的车载MP3不仅具有多个用于给外部设备充电的充电口,还可以用于听歌,用于与移动设备连接以通话。但是,现有可充电的车载MP3的充电口都是露在外面的,可充电的车载MP3在长期使用之后,会导致充电口处进入了很多灰尘,从而导致可充电的车载MP3的充电功能丧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充电的车载MP3,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可充电的车载MP3因充电口外露容易进入灰尘导致可充电的车载MP3充电功能丧失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可充电的车载MP3,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电主体,所述充电主体具有用于为外部设备充电的充电口;

盖体,所述盖体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充电主体并可封盖所述充电口。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主体上设有圆形轨道,所述盖体上设有可于所述圆形轨道上旋转的滑条。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主体上位于所述圆形轨道的外围设有限位弹块,所述盖体上位于所述滑条的外围设有多个限位凸条,所述限位弹块卡入任意相邻两所述限位凸条之间形成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主体上位于所述圆形轨道外围的位置设有弹性臂,所述弹性臂具有悬置的悬置端,所述限位弹块设于所述弹性臂的悬置端。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限位凸条位于同一圆弧上,所述充电主体具有用于限制所述限位凸条径向位移的限位面。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主体包括下壳,以及与所述下壳连接并形成有杯腔的上壳,所述盖体包括下盖,以及与所述下盖连接并形成有盖腔的上盖,所述充电口、所述圆形轨道、所述限位弹块及所述弹性臂均位于所述上壳上,所述滑条及所述限位凸条位于所述下盖上。

进一步地,所述车载MP3包括设于所述下壳上并用于与车辆内置电源口电连接的电极,设于所述杯腔内并与所述电极电连接的电源板,以及位于所述电源板上并用于与所述外部设备电连接的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对应设于所述充电口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车载MP3还包括设于所述杯腔内并与所述电源板电连接的主板,设于所述盖腔内并与所述主板电连接的扩展电路板,设于所述主板上的TF卡座和按键,设于所述扩展电路板上并用于发射音频信号至车载中控台的FM发射模块,以及设于所述主板上并用于显示FM发射频点的数码管显示屏。

进一步地,所述车载MP3还包括设于所述扩展电路板上的通话启动器,设于所述盖腔内并用于接收通话声音的咪头,以及设于所述扩展电路板上并用于将通话声音信号发送至移动终端的无线通讯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数码管显示屏自所述杯腔延伸至盖腔中,所述上盖对应所述数码管显示屏的位置设有透明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充电的车载MP3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可充电的车载MP3通过在充电主体上设置盖体,且盖体可与贝塔转动连接,盖体可封盖充电口,这样,当需要使用该可充电的车载MP3时,只需要旋转盖体以露出充电口即可充电,而当不需要使用充电口时,可以通过旋转盖体以遮蔽充电口,从而防止灰尘进入充电口,同时也防止充电口因为外露而受到各种环境的损害,进而提高了该可充电的车载MP3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充电的车载MP3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可充电的车载MP3的盖体旋转打开之后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图1中的可充电的车载MP3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可充电的车载MP3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充电主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盖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5中的上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的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充电主体;2-盖体;10-杯腔;11-下壳;12-上壳;13-电极;14-数码管显示屏;15-电源板;16-主板;17-充电接口;18-TF卡座;19-按键;20-盖腔;21-下盖;22-上盖;23-扩展电路板;24-启动器;25-咪头;26-通话按钮;27-透明盖;28-安装框;121-圆形轨道;122-限位弹块;123-弹性臂;124-容置槽;125-充电口;131-负极弹性卡扣;132-正极弹性头;191-音频按钮;211-滑条;212-限位凸条;1241-限位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充电的车载MP3进行说明。该可充电的车载MP3包括充电主体1和盖体2,充电主体1呈杯状,充电主体具有用于为外部设备充电的充电口125,充电口125位于充电主体1顶部,盖体2可与充电主体1转动连接,盖体2封盖充电口125,具体的,盖体2可相对充电主体1转动以封盖充电口125或者打开充电口125以为外部设备充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充电的车载MP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可充电的车载MP3通过在充电主体1上设置盖体2,且盖体2可旋转连接于充电主体1,盖体2可封盖充电口125,这样,当需要使用该可充电的车载MP3时,只需要旋转盖体2以露出充电口125即可充电,而当不需要使用充电口125时,可以通过旋转盖体2以遮蔽充电口125,从而防止灰尘进入充电口125,同时也防止充电口125因为外露而受到各种环境的损害,进而提高了该可充电的车载MP3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至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充电的车载MP3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充电主体1的顶部上设有圆形轨道121,且圆形轨道121与充电口125分别位于充电主体1顶部的左右两边且间隔设置,请参阅图5,圆形轨道121位于左边,充电口125位于右边,盖体2上设有滑条211,滑条211呈半圆弧状,滑条211可于圆形轨道121上旋转以露出充电口125。在本实施例中,圆形轨道121的横截面呈圆弧状,滑条211的横截面也呈圆弧状,且滑条211的横截面与圆形轨道121的横截面大小相适配,从而保证滑条211在圆形轨道121上旋转不会错位。上述可充电的车载MP3在盖体2闭合时,滑条211位于圆形轨道121上,且滑条211的两个端点分别位于圆形轨道121的纵向中心线上。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至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充电的车载MP3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充电主体1上设有限位弹块122,限位弹块122位于圆形轨道121的外围,具体的,请参阅图5,限位弹块122位于圆形轨道121的右侧并处于圆形轨道121的横向中心线上,限位弹块122的顶部呈圆弧状且具有前后两个斜面,盖体2上设有多个限位凸条212,限位凸条212位于滑条211的外围,限位弹块122卡入任意相邻两限位凸条212之间形成限位。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限位凸条212均设于四分之一的圆弧上,且限位凸条212的起始位置和终点位置分别位于滑条211的右方及下方(因图5为充电主体的俯视图,图6为盖体的仰视图,因此图5中的右方及下方对应图6中的右方和上方),当盖体2处于闭合状态时,限位弹块122刚好卡于最初始的两个限位凸条212之间,当盖体2被逆时针旋转时,限位弹块122会在各限位凸条212之间弹跳,直至盖体2旋转停止,限位弹块122卡入其中的两限位凸条212之间形成限位。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及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充电的车载MP3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充电主体1上位于圆形轨道121的外围设有弹性臂123,弹性臂123具有悬置的悬置端,限位弹块122设于弹性臂123的悬置端,具体的,通过在圆形轨道121的外围开设一三折边槽以形成上述弹性臂123,通过弹性臂123的设置,使得限位弹块122可以在盖体2旋转时,依次弹入各限位凸条212之间,且不会对盖体2的旋转造成阻力。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至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充电的车载MP3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多个限位凸条212位于同一圆弧上,充电主体1对应限位凸条212的位置具有用于限制上述限位凸条212径向位移的限位面1241,具体的,充电主体1上对应限位凸条212的位置开设有容纳限位凸条212滑动的容置槽124,限位面1241即为容置槽124的内壁,通过限位面1241的设置,可以对限位凸条212的径向进行限位,从而保证了盖体2旋转的精度。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及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充电的车载MP3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充电主体1包括下壳11及上壳12,下壳11具有顶部开口,上壳12盖设于顶部开口处并与下壳11通过紧固件连接并形成有杯腔10,上述充电口125、圆形轨道121、限位弹块122及弹性臂123均位于上壳12上,两负极弹性卡扣131及正极弹性头132设于下壳11上,盖体2包括下盖21及上盖22,下盖21与上壳12转动连接,上盖22与下盖21连接并形成有盖腔20,滑条211及限位凸条212位于下盖21上。具体的,上盖22的底部边缘开设有安装槽,下盖21设于安装槽中并与上盖22通过紧固件连接。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及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充电的车载MP3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可充电的车载MP3包括电极13、电源板15及充电接口17,电极13设于下壳11上并用于与车辆内置电源口电连接,电极13包括两负极弹性卡扣131及以正极弹性头132,两负极弹性卡扣131分别设于下壳11的两相对侧,正极弹性头132设于下壳11的底部,电源板15竖直设于杯腔10内,电源板15与电极13电连接,即电源板15分别与俩负极弹性卡扣1311与正极弹性头132电连接,充电接口17位于电源板15上并用于与外部设备电连接,充电接口17设于充电口125的正下方,这样,外部设备的数据线通过充电口125插入充电接口17上,从而实现为外部设备充电,通过盖体2可以将充电接口17进行掩藏,从而保证充电接口17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杯腔10内设有两充电接口17,两充电接口17分别设于电源板15的两相对侧并与电源板15电连接,上壳12对应两充电接口17的位置设有两充电口125,两充电口125并列设于上壳12的顶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及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充电的车载MP3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可充电的车载MP3还包括主板16、扩展电路板23、TF卡座18、按键19、FM发射模块(图中未示出)及数码管显示屏14,主板16设于杯腔10内并与电源板15电连接,主板16横设于杯腔10内靠近顶部的位置并与电源板15垂直连接,主板16位于两充电接口17的旁侧,扩展电路板23设于盖腔20内并位于两充电口125的正上方,扩展电路板23与主板16电连接,TF卡座18设于主板16上并与主板16电连接,TF卡座18一侧外露与下壳11之外以供TF卡插入,通过TF卡可向主板16内输入音频信号,按键19设于主板16上并与主板16电连接,下壳11对应按键19的位置设有与按键19连接的音频按钮191,通过音频按钮191可以选择音频的前进与后退,FM发射模块设于扩展电路板23上并与扩展电路板23电连接,FM发射模块用于发射音频信号至车载中控台以将音频播放出来,数码管显示屏14设于主板16上并与主板16电连接,数码管显示屏14用于显示FM发射频点,同时可以通过音频按钮191来调节FM发射频点以与车载中控台形成射频连接,这样,通过TF卡向主板16输入音频信号,然后通过FM发射模块将音频信号发射至车载中控台并通过车载中控台播放出来,从而使得该可充电的车载MP3具有射频播放的功能,进而使得其功能多样化。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及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充电的车载MP3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可充电的车载MP3还包括通话启动器24、咪头25及无线通信模块(图中未示出),通话启动器24设于扩展电路板23上并与扩展电路板23电连接,通话启动器24上设有可抵紧通话启动器24以开启通话的通话按钮26,通话按钮26一端与通话启动器24连接,另一端外露于上盖22之外以供手按压,咪头25设于盖腔20内并与扩展电路板23电连接,咪头25用于接收通话声音,无线通讯模块设于扩展电路板23上并与扩展电路板23电连接,无线通讯模块用于将通话声音信号发送至移动终端,这样,当数码管显示屏14上显示通话画面,按钮通话按钮26,即可从而实现通过可充电的车载MP3的通话功能,且通话按钮26也可以用于打开音频播放。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及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充电的车载MP3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数码管显示屏14设于主板16上并自杯腔10延伸至盖腔20中,上盖22对应数码管显示屏14的位置设有透明盖27,用户可以透过透明盖27以观察数码管显示屏14上面的数据,具体的,请参阅图4,透明盖27通过安装框28进行安装,安装框28呈圆环状并通过紧固件安装于上壳12上,透明盖27及咪头25均安装于安装框28上,也即是,当盖体2相对于充电本体1旋转时,安装框28、透明盖27及咪头25均固定与充电本体1上不会旋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