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5577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碟片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按电信号将装有碟片的托架排出到本体之外机构的碟片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碟片装置一直在趋向小型化或薄型化,将装载碟片的托架排出或收入的机构若是使用电动机的齿轮齿条机构,则薄型化的程度有限。
此外,排出托架时的推出机构一般是使用者按压按钮后进行推出动作的。该推出动作的内容有两种,一种是利用使用者按压按钮的力直接解除托架的锁定来排出托架的机械推出方式,另一种是用电检测出按钮被按压后,根据控制装置的命令电控式解除托架锁定的软推出方式。软推出方式可以根据电子计算机之类的图像显示导向、按软性命令将托架排出。
以下说明传统的碟片装置。图9是传统碟片装置的内部结构图。在图9中,1是本体底板,2是光头,3是托架,4是导轨,7是推出按钮,8是检测开关,9是控制装置,10是锁定臂,11是锁定臂轴,12是螺线管。锁定臂10、锁定臂轴11及螺线管12构成托架锁定机构。本体底板1支承该碟片装置整体。
托架3装载碟片(未图示),并收容有后面将叙述的光头2、控制装置9、推出按钮7检测开关8等。另外在托架3上,还设有止动销部13。
导轨4将托架3保持在本体底板1上,并约束托架3的运动方向。锁定臂10的顶端具有爪部,利用托架3的止动销部13将托架3锁定。推出按钮7将排出托架3的指令操作传递给检测开关8。控制装置9接收到检测开关8对排出操作的检测信号,即对螺线管12施加电压。螺线管12接受控制装置9的电压,即解除对锁定臂10的锁定。
以下对如上所述结构的装置装上或取出碟片时的碟片排出动作进行说明。首先,托架3处于锁定状态。此时,一旦使用者按压安装在托架3上的推出按钮7,检测开关8即检测到该操作,将托架排出动作开始的指令送给控制装置9。接收到指令的控制装置9立即对螺线管12施加电压。一旦螺线管12动作,锁定臂10的一端即被吸引,锁定臂10转动,锁定臂10的另一顶端的爪部脱离止动销部13,使托架3的锁定解除。
此时,用户拉出托架3,就可装上或取出碟片。此外,要将碟片收入时,使用者将托架3推入,锁定臂10的爪部钩住托架3的止动销部13,即呈收入状态。
然而,上述碟片装置那样使用螺线管的软推出机构在薄型化方面最大的障碍是螺线管的厚度。螺线管是在可动铁心周围绕上线圈并用板金包围其周围的结构,所以其剖面基本类似正方形,要薄型化很困难。再有,如在近年来薄型的碟片装置中所常常看到的那样,必须通过减少控制整个碟片装置的印刷电路片的空间并切除本体底板一部分,来留作螺线管用空间,而这与碟片装置的小型化、薄型化要求正好反其道而行之。
此外,在锁定时,由于排出托架的作用力,对托架及锁定托架的锁定臂施加有静摩擦力。因此,要解除托架的锁定,为了克服静摩擦力,最好使用在锁定臂动作初期时能获得较大力的激励器。但是,传统的螺线管因为其构成是用线圈使轭铁磁化、用该磁力将铁心吸附在轭铁上的,所以,螺线管的吸引力特性对于铁心的移动行程是不均匀的,铁心不靠近轭铁其吸力就不会大。即,其特性是在铁心离得较远的初期状态下,力较弱,面随着将铁心吸入,力渐渐增强。这样的螺线管的初期特性与锁定解除时所要求的特性正好相反,所以不适用于锁定解除时所使用的激励器。再有,若铁心离得太远,则轭铁的磁力达不到,所以,要使用于锁定的解除,存在激励器行程非常短这一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碟片装置,该碟片装置能使装载碟片的托架等的锁定机构及电气性锁定解除机构薄型化,并实现整个装置的小型化。
发明的公开本发明的碟片装置具有装载碟片的托架102,使该托架102锁定于本体底板100及使锁定解除的锁定臂117,用电磁力使该锁定臂117动作的线圈111,保持该线圈111并将该线圈111的力传递给锁定臂117的线圈保持架112,供给线圈111工作所必需的磁通的磁铁116,将托架102保持于本体底板100及为托架102在本体上导向的导轨103,将托架102顶出的推压块104,使该推压块104动作的推压弹簧105,托架排出时使用者按下的推出按钮106,检测出该推出按钮106的按下的检测开关107,接受该检测开关107的检测信息并对线圈111施加电压的控制装置108。
根据本发明,利用线圈111的电磁力使线圈111与线圈保持架112一起旋转,并通过线圈保持架112推压锁定臂117来解除锁定。因为线圈111产生的力相对旋转角度是一定的,所以,通过自由设计推压锁定臂117的凸轮部的凸轮形状,就能使推压锁定臂117的力相对行程发生任意变化,能使需要负载的锁定臂117动作初期时发生较大的力。此外,采用此构成,将本体底板100用作磁性体的磁轭,故激励器的厚度仅磁铁116及线圈111的厚度即可,能做成非常薄的激励器。
此外,在外壳体130的一侧面上形成凹层部132,将该凹层部132作为安装到电子计算机上的安装凸缘,并将整个托架锁定机构的厚度做成5mm以下且收容在凹层部132的内部空间后部,将整个推压机构收容在导轨103的内部,再将强制推出机构部件配置在凹层部132的内部空间内,能提供使外壳体的高度方向厚度薄型化的碟片装置。
其结果,能使整个碟片装置的厚度在12.7mm(1/2英寸)以下。
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碟片再现装置的内部结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托架锁定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3是图1的托架锁定机构的装配图。
图4是图1的推压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所示锁定解除状态的整体俯视图。
图6是将托架全部拉出状态的整体俯视图。
图7是说明强制推出机构的整体俯视图。
图8是说明外壳体及安装的立体图。
图9是传统碟片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以下参照


本发明一实施形态。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碟片装置内部结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托架锁定机构的动作说明图,图3是图1的托架锁定机构的装配图。图3(b)是图3(a)中的A-A’线部分的剖视图。在图1-图3中,100是本体底板,101是光头,102是托架,103是导轨,104是推压块,105是推压弹簧,106是推出按钮,107是检测开关,108为控制装置,111为线圈,112为线圈保持架,113为线圈支承轴,114为锁定臂弹簧,115为线圈弹簧,116为磁铁,117为锁定臂,118为锁定臂轴。
本体底板100支承该碟片装置整体。托架102装载碟片(未图示)并装入有后面将叙述的光头101、控制装置108、推出按钮106及检测开关107等。此外,在托架102的里端部,设有与后面将介绍的锁定臂117卡合用的止动销部102A。推压块104是将托架102排出到本体底板100之外用的构件。推压弹簧105利用弹性复原力将推压块104向排出方向驱动。
光头101将数据写入碟片(未图示),或从碟片读出数据。导轨103将托架102保持于本体底板100并将托架102约束在其动作方向。锁定臂117的顶端具有爪部117B,通过托架的止动销部102A将托架102锁定。
推出按钮106将托架102的排出指令送给检测开关107。控制装置108收到检测开关107的排出操作的检测信号后,对线圈111施加电压。
线圈111与线圈保持架112粘接,线圈保持架112可自由转动地铰接在线圈支承轴113上。线圈111接受控制装置108的电压后,与线圈保持架112一起作为激励器动作,解除锁定臂117的锁定。
锁定臂弹簧114及线圈弹簧115利用其弹性复原力使锁定臂117及线圈保持架112分别呈托架102锁定的状态。
线圈111、线圈保持架112及线圈弹簧115构成激励器部,线圈支承轴113、锁定臂弹簧114、锁定臂117、锁定臂轴118及激励器部构成托架锁定机构。
磁铁116在本体底板100的上下金属板之间产生激励器部动作必需的磁场。尤其在本实施形态(参照图3(b))下,磁铁116的厚度设定在0.5mm-3.0mm之间。此外,该磁铁材料使用强磁性体,可使用铁氧体系磁铁及以钴合金为主要成分的稀土类钴系磁铁、以钕、铁、硼为主要成分的稀土类铁系磁铁等。在本实施形态下,考虑到产生所需驱动力用的强磁力及加工、磁化的方便性,设定为对稀土类铁系磁铁进行成形、烧结成厚度为1.4mm。还有,线圈111与磁铁116都做成扇形,并且磁铁116与线圈111的转动角度相对应地充分配置。
这样,利用线圈111的电磁力,使线圈111与线圈保持架112一起旋转,线圈保持架112推动锁定臂117而使锁定解除。因为相对旋转角度线圈111所产生的力是一定的,所以,能自由设计推动锁定臂117的凸轮部的凸轮形状,从而使推动锁定臂117的力相对行程能发生任意的变化,在必需负载的锁定臂117动作初期能产生大的力。
此外,若采用该结构,将本体底板100用作磁性体的磁轭,故激励器的厚度仅为磁铁116和线圈111的厚度即可,能做成非常薄的激励器。
另外,线圈111根据所需的安培及匝数设定线圈绕线的直径及线圈绕制后的厚度范围为1.0mm-4.0mm,在本实施形态中,设定为2.0mm的绕制后厚度。其结果,磁铁116和激励器部的托架锁定机构的整体厚度为4.3mm(1/4英寸以下)。特别是如本实施形态那样,使整个托架锁定机构的厚度在5mm以下,就能使整个碟片装置的厚度在12.7mm以下,并且因为能将托架锁定机构收容在后面将叙述的凹层部132的内部空间后部,所以能有效利用碟片不能利用的周边部及边角部分的空间。
另外,当磁铁116的磁场强因而用本体底板100作磁轭的磁回路不能充分吸收完磁通时,也可以在与磁铁116的位置相当的本体底板100的里面装上强磁性体。
以下说明上述碟片装置在碟片装上取下时的托架排出动作。先参照图2说明托架锁定机构的锁定解除动作。首先在图2(a)所示状态是托架102的锁定状态。此时,锁定臂117及激励器部分别受到锁定臂弹簧114和线圈弹簧115的向着托架锁定方向的作用力。
首先,一旦使用者按压安装在托架102上的推出按钮106,检测开关107即测知该排出指令操作,并将信号输入控制装置108。其次,接收到信号后的控制装置108再考虑其他条件后,对线圈111施加电压。施加电压后的线圈111(图中省略了配线电路的详细说明)因为其绕组中流动的电流而在磁铁116产生的磁场中受到电磁力。其结果,激励器部所受到的电磁力成为围绕线圈支承轴113的旋转转矩。
图2(b)为托架102的锁定解除状态。如图2(b)所示,激励器部以线圈支承轴113为轴向A方向转动。与此同时,线圈保持架112的凸轮部112C将锁定臂117向B方向(锁定解除方向)推压,受推压的锁定臂117顶端的爪部117B脱离止动销部102A,使托架102的锁定解除。
锁定解除动作之后,再不存在控制装置108供给的电压,激励器部因线圈弹簧115的弹性复位力而返回原来的锁定位置。锁定臂117也因锁定臂弹簧114而同样地返回锁定位置。这样,托架锁定机构返回初期状态(锁定位置),等候下一次将托架锁定。
接着说明托架的排出和收入。图4是图1所示推动机构的局部放大图。如图4所示,在托架102前部(操作侧)与导轨103的配合部分内,设有推块104、作为拉伸弹簧的推动弹簧105。这些一起称为推动机构。
在托架102前部(操作侧)与导轨103的配合部内设有槽102C,推块104能在该槽102C内自由滑动。推块104的里侧钩住着推动弹簧105,推动弹簧105的另一端钩住在竖立设于槽102C里侧的凸柱102B上。此外,在导轨103前端部设有与推块104结合的缺口部103A。
在托架102排出状态下,推动机构以被凸柱102B拉引的状态收容在槽102C内。一旦托架102被推入一定的量,推块104即与缺口部103结合,进一步被推入,推动弹簧105就伸展,并一直伸展到托架102的止动销部102A与锁定臂117卡合为止。这样,整个推动机构即被收入导轨103内部。
现对如上构成的推动机构与托架102及导轨103的排出、收入动作进行说明。在图5中,如在图2(b)已说明过的那样,锁定臂117顶端的爪部117B脱离止动销部102A。于是,由于推动弹簧105的恢复力,推块104卡住在导轨103上,而凸柱102B被拉出,托架102排出一定的量。
图6是托架102完全拉出状态的整体俯视图。在托架排出动作之后,托架102从图5所示的状态到图6所示的碟片能装上取出位置,必须由操作者拉出。
此外,在完成碟片装入或取出后将托架102收入时,与上述相反,操作者将托架推入,锁定臂117的爪部117B钩住在托架102的止动销部102A上,即成收入状态。此时,推动弹簧105因托架102被推入而拉伸变形,蓄积着下一次托架排出用的弹性力。
在此,对由于某些因素使线圈不能动作时所用的强制推出机构及其动作进行说明。图7是强制推出机构说明用整体俯视图。119是强制锁定解除构件,当由于某种不良情况而使线圈111不能动作时,通过手动操作强制性地使线圈111动作,120是强制锁定解除弹簧,当锁定解除构件119不必动作时,使锁定解除构件119后退,以便不影响线圈111的动作。
首先,将顶端细的物体即销121插入设于托架102前部的孔内(箭头C)。其结果,插入的销121使强制锁定解除构件119向托架102的后方移动(箭头D)。强制锁定解除构件119的后端对线圈保持架112施加旋转运动,线圈保持架112绕着线圈支承轴113作旋转运动(箭头E)。然后与软推出时一样,锁定臂117作转动(箭头F)。止动销部102A脱离锁定臂117的约束,托架102被排出。
在本实施形态中,对使用拉伸弹簧作为推动弹簧105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作为其他的实施装置,可以在托架102和导轨103上分别设置钩住装置(例如设置切开翻起的钩子等),并在托架102与导轨103之间跨设压缩弹簧,就能代替上述的推动弹簧105。此时可省略槽102C及推块104。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对将推动机构配置在操作侧前面而将托架锁定机构配置在里侧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若省略槽102C及推块104,则也可将托架锁定机构和推动机构配置在操作侧前面部分。
再次回到图1,外壳体130由成为底面部的本体底板100和成为上面部的上盖131组成。在外壳体130的右侧面部分形成有凹层部132。图8是外壳体及说明安装的立体图。如图8所示,凹层部132作为装到电子计算机上的安装凸缘。
又如图5至图7所示,在凹层部132的内部空间内可以配置强制推出机构零部件。这样,碟片旋转驱动不必需的排出、收入及锁定机构就能收容在凹层部132的内部空间内,所以,能有效利用碟片不能利用的周边部分及边角部分的空间。
再有,当将碟片装置组装入电子计算机时,如图8的斜线部分所示,电子计算机可利用的空间很大,能扩大电子计算机方面零部件安装区域。尤其是当如前所述,整个托架锁定机构的厚度在5mm以下时,可以使凹层部132的厚度在6mm(1/4英寸)以下。
产业上应用的可能性如上述对各部分分别进行的详细说明所示,根据本发明,在外壳体130的一侧面上形成凹层部132,并将该凹层部132作为装到电子计算机上的安装凸缘,同时使整个托架锁定机构的厚度在5mm以下,并将其收容在凹层部132的内部空间后内,将整个推动机构收容在导轨103内部,再将强制推出机构的零部件配置在凹层部132的内部空间内,就能提供外壳体的高度方向厚度减薄了的碟片装置。
结果是能将整个碟片装置的厚度控制在12.7mm(1/2英寸)以下。因此,对于台式电子计算机装置,1台用的外部存储装置插槽内能插入2台,在笔记本式电子计算机装置中也能装入碟片装置。并且还能提供便携式的碟片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碟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承整个碟片装置的结构体装置,装载碟片的媒体支承装置,为将所述媒体支承装置收入或排出碟片装置而可移动地支承的移动支承装置,将所述媒体支承装置可自由锁定释放地钩住的钩住装置,包括用做成平板形且被磁化的强磁性体构成的励磁装置和绕制成扁平状的线圈装置的激励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碟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器装置的与碟片面垂直方向的厚度为5mm以下。
3.一种碟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承整个碟片装置的结构体装置,装载碟片的媒体支承装置,为将所述媒体支承装置收入或排出碟片装置而可移动地支承的移动支承装置,将所述媒体支承装置可自由锁定或解除锁定地钩住于所述结构体装置的钩住装置,包括用做成平板形且被磁化的强磁性体构成的励磁装置和绕制成扁平状的线圈装置及凸轮装置的激励器装置,所述钩住装置与所述激励器装置卡合,通过向所述线圈装置通电,所述凸轮装置解除与所述钩住装置的卡合,使所述激励器装置与所述钩住装置的锁定解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碟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器装置的与碟片面垂直方向的厚度为5mm以下。
5.一种碟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承整个碟片装置的结构体装置,装载碟片的媒体支承装置,为将所述媒体支承装置收入或排出碟片装置而可移动地支承的移动支承装置,将所述媒体支承装置可自由锁定或解除锁定地钩住于所述结构体装置的钩住装置,包括用做成平板形且被磁化的强磁性体构成的励磁装置和绕制成扁平状的线圈装置及凸轮装置的激励器装置,以及可移动地支承于所述媒体支承装置、操作所述凸轮装置用的锁定解除装置,所述钩住装置与所述激励器装置卡合,通过操作所述锁定解除装置,所述凸轮装置解除与所述钩住装置的卡合而解除锁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碟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器装置的与碟片面垂直方向的厚度为5mm以下。
7.一种碟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承整个碟片装置的结构体装置,装载碟片的媒体支承装置,为将所述媒体支承装置收入或排出碟片装置而可移动地支承的移动支承装置,收容所述结构体装置、所述媒体支承装置及所述移动支承装置且具有约占整个收容厚度1/2的凸缘部的筐体装置,将所述媒体支承装置可自由锁定或解除锁定地钩住于所述结构体装置的钩住装置,包括用做成平板形且被磁化的强磁性体构成的励磁装置和绕制成扁平状的线圈装置及凸轮装置的激励器装置,以及可移动地支承于所述媒体支承装置、操作所述凸轮装置用的锁定解除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碟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器装置和所述锁定解除装置收容在所述凸缘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碟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部的与碟片面垂直方向的厚度为6mm以下。
10.一种碟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承整个碟片装置的结构体装置,装载碟片的媒体支承装置,为将所述媒体支承装置收入或排出碟片装置而可移动地支承的移动支承装置,收容所述结构体装置、所述媒体支承装置及所述移动支承装置且具有约占整个收容厚度1/2的凸缘部的筐体装置,将所述媒体支承装置可自由锁定或解除锁定地钩住于所述结构体装置的钩住装置,包括用做成平板形且被磁化的强磁性体构成的励磁装置和绕制成扁平状的线圈装置及凸轮装置的激励器装置,以及可移动地支承于所述媒体支承装置、操作所述凸轮装置用的锁定解除装置,所述钩住装置与所述激励器装置卡合,当向所述线圈通电时,或操作了所述锁定解除装置时,所述凸轮装置解除与所述钩住装置的卡合而解除锁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碟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器装置和所述锁定解除装置收容在所述凸缘部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碟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部的与碟片面垂直方向的厚度为6mm以下。
13.一种碟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承整个碟片装置的结构体装置,装载碟片的媒体支承装置,为将所述媒体支承装置收入或排出碟片装置而可移动地支承的移动支承装置,配置在所述移动支承装置内部、对所述媒体支承装置施加排出方向的作用力的排出力施加装置,克服所述排出力施加装置的作用力而将所述媒体支承装置可自由锁定或解除锁定地钩住于所述结构体装置的钩住装置,包括用做成平板形且被磁化的强磁性体构成的励磁装置和绕制成扁平状的线圈装置及凸轮装置的激励器装置,以及,可移动地支承于所述媒体支承装置、操作所述凸轮装置用的锁定解除装置,一旦解除与所述钩住装置的卡合,所述媒体支承装置即被排出一定的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碟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器装置的与碟片面垂直方向的厚度为5mm以下。
15.一种碟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承整个碟片装置的结构体装置,装载碟片的媒体支承装置,为将所述媒体支承装置收入或排出碟片装置而可移动地支承的移动支承装置,配置在所述移动支承装置内部、对所述媒体支承装置施加排出方向的作用力的排出力施加装置,克服所述排出力施加装置的作用力而将所述媒体支承装置可自由锁定或解除锁定地钩住于所述结构体装置的钩住装置,包括用做成平板形且被磁化的强磁性体构成的励磁装置和绕制成扁平状的线圈装置及凸轮装置的激励器装置,以及,可移动地支承于所述媒体支承装置、操作所述凸轮装置用的锁定解除装置,所述钩住装置与所述激励器装置卡合,当向所述线圈装置通电,或操作所述锁定解除装置时,所述凸轮装置解除与所述钩住装置的卡合而解除锁定,所述媒体支承装置被排出一定的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碟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器装置的与碟片面垂直方向的厚度为5mm以下。
17.一种碟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承整个碟片装置的结构体装置,装载碟片的媒体支承装置,为将所述媒体支承装置收入或排出碟片装置而可移动地支承的移动支承装置,配置在所述移动支承装置内部并对所述媒体支承装置施加排出方向作用力的排出力施加装置,收容所述结构体装置、所述媒体支承装置及所述移动支承装置且具有约占整个收容厚度1/2的凸缘部的筐体装置,克服所述排出力施加装置施加的作用力,将所述媒体支承装置可自由锁定或解除锁定地钩住于所述结构体装置的钩住装置,包括用做成平板形且被磁化的强磁性体构成的励磁装置和绕制成扁平状的线圈装置及凸轮装置的激励器装置,以及可移动地支承于所述媒体支承装置、操作所述凸轮装置用的锁定解除装置,一旦解除与所述钩住装置的卡合,所述媒体支承装置即被排出一定的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碟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器装置和所述锁定解除装置收容在所述凸缘部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碟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筐体装置的与碟片面垂直方向的厚度为12.7mm以下,所述凸缘部的与碟片面垂直方向的厚度为6mm以下。
20.一种碟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承整个碟片装置的结构体装置,装载碟片的媒体支承装置,为将所述媒体支承装置收入或排出碟片装置而可移动地支承的移动支承装置,配置在所述移动支承装置内部并对所述媒体支承装置施加排出方向作用力的排出力施加装置,具有收容所述结构体装置、所述媒体支承装置及所述移动支承装置且厚度约占整个收容厚度1/2的凸缘部的筐体装置,克服所述排出力施加装置施加的作用力,将所述媒体支承装置可自由锁定或解除锁定地钩住于所述结构体装置的钩住装置,包括用做成平板形且被磁化的强磁性体构成的励磁装置和绕制成扁平状的线圈装置及凸轮装置的激励器装置,以及可移动地支承于所述媒体支承装置、操作所述凸轮装置用的锁定解除装置,所述钩住装置与所述激励器装置卡合,当向所述线圈装置通电,或操作所述锁定解除装置时,所述凸轮装置解除与所述钩住装置的卡合而解除锁定,所述媒体支承装置被排出一定的量。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碟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器装置与所述锁定解除装置收容在所述凸缘部内。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碟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筐体装置的与碟片面垂直方向的厚度为12.7mm以下,所述凸缘部的与碟片面垂直方向的厚度为6mm以下。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碟片装置具有:装载碟片的托架102,使托架102锁定于本体底板100或解除锁定的锁定臂117,利用电磁力使锁定臂117动作的线圈111,保持线圈111并将电磁力传递给锁定臂117的线圈保持架112,供给动作所必需的磁通的磁铁116,将托架102保持于本体底板100并为收入排出导向的导轨103,将托架102推出的推块104,使推块104动作的推动弹簧105,使用者在托架排出时按下的推出按钮106,检测推出按钮106的按下的检测开关107,以及,接收检测信息并对线圈111施加电压的控制装置108。
文档编号G11B17/04GK1200832SQ96197890
公开日1998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1996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1995年12月28日
发明者角田刚, 后藤英, 志波正之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