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光学信息记录盘及其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927073阅读:来源:国知局
冲压。而且, 使该冲压的第四片材S4的露出的记录层14与形成于基板11上的第一中间层15A贴合,由 此,如图7(b)所示,在基板11上从下依次形成第一中间层15A、记录层14、第二中间层15B、 记录层14以及第一中间层15A。
[0104] 接着,如图7(c)所示,从贴附于基板11上的第四片材S4中除掉第二剥离片材22, 使第一中间层15A露出,并对其贴合冲压的另一第四片材S4的露出的记录层14,由此,如 图7(d)所示,在基板11上层叠两个由记录层14、第二中间层15B、记录层14及第一中间层 15A构成的单元结构(第四片材S4)。
[0105] 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第四片材S4与基板11贴合时或使第四片材S4与另一第四片 材S4贴合时的位置对准可以通过(例如)使形成于基板11的中心的孔的位置和冲压时形 成于第四片材S4的中心的孔的位置重合来进行。另外,在使第四片材S4与另一第四片材 S4贴合时,优选使一方的第四片材S4的凹槽14A的位置和另一第四片材S4的凹槽14A的 位置在径方向上以25 ym以内的精度重合。
[0106] 然后,从位于基板11上的最上方的第四片材S4中除掉第二剥离片材22,使第一中 间层15A露出,在此,将贴合冲压的又一第四片材S4的露出的记录层14的工序重复进行需 要的次数。
[0107]最后,如图7(e)所示,从位于基板11上的最上方的第四片材S4中除掉第二剥离 片材22,使第一中间层15A露出,并对其贴合覆盖层16,由此可以制造图1所示那样的具备 多个记录层14的多层光学信息记录盘10。
[0108]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制造方法的第一例中,使用第四片材S4时,将第四片材 S4冲压成基板11的形状(盘状),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8(a)~(c)所 示,在得到第四片材S4的工序中使用的模32上将冲压用的叶片32B形成为(例如)圆筒 状,在得到第四片材S4的工序中,通过模32的按压,在与凹槽14A形成的同时将记录层14 及中间层15切断成盘状。据此,与分别进行热压印和冲压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制造工序, 因此,可以提高多层光学信息记录盘10的生产性。
[0109][制造方法的第二例]
[0110] 第二例中,如图9(a)所示,首先,在第二中间层15B(例如,形成片状的聚碳酸酯 等)的两面上分别形成记录层14,从而得到树脂片材RS。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记录层14,可 以将双方同时形成,也可以逐一形成。
[0111] 接着,如图9(b)所示,在树脂片材RS的各记录层14的表面上通过热压印同时形 成凹槽14A。
[0112] 在此,对本工序(热压印工序)中使用的热压印装置的一个例子进行简单地说明。 如图10所示,热压印装置40具备沿图示上下并排配置的一对转印机构40A、40B而构成。 各转印机构40A、40B分别主要具有设置多个模41的环形带42和挂设环形带42的多个辊 43~47而构成。该热压印装置40中,从图示左向右输送的树脂片材RS通过旋转的一对环 形带42之间时,对各记录层14分别转印模41的凸出形状,从而在各记录层14的表面上同 时形成凹槽14A。此时,在树脂片材RS进入一对加压辊44之间前将模41加热成规定的温 度,在一对加压辊44之间以规定的压力压向树脂片材RS (记录层14)。然后,模41 一边在 与记录层14密接的状态下从一对加压辊44之间向剥离辊45输送,一边冷却,并利用剥离 棍45从记录层14剥离。
[0113]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1(a)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在热压印时,与凹槽14A(凹槽形 成区域14G)的形成同时,使定位标记14M逐一形成于夹着凹槽形成区域14G的中心C(相 当于多层光学信息记录盘10的中心)的树脂片材RS的两端部。该定位标记14M是将形成 于各模41 (参照图10)的具有定位标记14M的反转形状的未图示的凸出部分通过热压印而 转印的标记,其被分别转印在树脂片材RS的两面(两方的记录层14)上。在本例中的热压 印工序时,首先,对树脂片材RS试验性地进行热压印。如图11(b)所示,在一侧的记录层 14的定位标记14M(参照实线)和另一侧的记录层14的定位标记14M(参照虚线)偏离超 过规定范围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图10所示的热压印装置40的各环形带42和/或模41的 位置,使两面的定位标记14M的位置(两面的凹槽14A的位置)重合。而且,在两面的定位 标记14M的位置在规定的范围内重合后,对制品用的树脂片材RS进行热压印。一侧的凹槽 14A的位置和另一侧的凹槽14A的位置优选在径方向上以25 y m以内的精度重合,更优选以 10 ym以内的精度重合。
[0114] 接着,如图9 (c)所示,在剥离片材22上形成第一中间层15A,得到第二片材S2 (第 五片材)。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片材S2也可以预先制作准备。
[0115] 接着,使第二片材S2的第一中间层15A与形成有凹槽14A的记录层14的一方贴 合,由此,在第二片材S2上层叠树脂片材RS,如图9(d)所示,在一方的记录层14的形成有 凹槽14A的面上形成第一中间层15A,从而得到作为多层片材的第四片材S4(第六片材)。
[0116] 将如以上得到的第四片材S4卷成卷筒状进行保管,使用时抽出需要的比例。
[0117] 然后,与上述第一例的情况一样,如图7(a)~(e)所示,在形成于基板11上的第 一中间层15A上贴合按照基板11的形状而冲压的第四片材S4,并在其上贴合冲压的另一第 四片材S4,重复进行该工序,最后贴附覆盖层16,由此可以制造图1所示那样的多层光学信 息记录盘10。
[0118]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制造方法的第二例子中,使用第四片材S4时,也将第四片材 S4冲压成基板11的形状,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图10所示的热压印装置 40中,在模41或环形带42上形成冲压用的叶片,从而在热压印工序中形成凹槽14A的同 时,将记录层14及中间层15冲压成盘状,如图12(a)、(b)所示,在记录层14和未图示的中 间层上形成缝隙14C。在该情况下,由于已经将树脂片材RS冲压成盘状,因此,在得到第四 片材S4的工序中,对冲压的各个部分(各凹槽形成区域14G)贴附冲压成盘状的第二片材 S2,由此得到第四片材S4(参照图9(c)、(d))。
[0119] 顺带提及,如图12(b)所示,通过以凹槽形成区域14G的周围区域(相当于图 12(a)的非使用区域14D)相互连接的方式冲压树脂片材RS,可以将非使用区域14E从使用 区域(凹槽形成区域14G) -并分离。另外,在上述制造方法的第一例子中,冲压第四片材 S4时,如图12(b)所示,通过以凹槽形成区域14G的周围区域相互连接的方式冲压,可以将 非使用区域14E从第二剥离片材22中一并除掉。
[0120] 另外,在上述两个制造方法的例子中,如图7(a)~(e)所示,在基板11上形成第 一中间层15A后,贴附层叠第四片材S4,最后贴附覆盖层16,由此,制造多层光学信息记录 盘10,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基板11上贴合第四片材S4的第一中间层15A, 并贴附层叠另一第四片材S4后,在位于最上方的第四片材S4的记录层14上形成第一中间 层15A (粘合剂层),且贴合覆盖层16,由此制造多层光学信息记录盘10。另外,也可以在基 板11上贴合第四片材S4的第一中间层15A,并贴附层叠另一第四片材S4后,在位于最上方 的第四片材S4的记录层14上贴合形成有第一中间层15A(粘合剂层)的覆盖层16的第一 中间层15A,由此制造多层光学信息记录盘10。
[0121] 另外,在上述两个制造方法的例子中,在热压印时对模一方进行加热,但本发明不 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对记录层14 (包含记录层14的片材)一方进行加热,也可以对模和 记录层14双方进行加热。
[0122] 根据以上说明的多层光学信息记录盘10的制造方法,可以制造各记录层14具有 凹槽14A的多层光学信息记录盘10,因此,可以利用一个激光进行跟踪和记录再现,且可以 再现性良好地追踪记录层14的轨迹。另外,通过热压印在记录层14上可容易形成凹槽14A, 因此,可以以较低成本制造各记录层14具有凹槽14A的多层光学信息记录盘10。
[0123]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 适当变形实施。
[0124]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记录层14含有高分子粘结剂和分散于高分子粘结剂的 染料,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记录层也可以含有结合有染料的高分子。具体而言,作为结合 有染料的高分子,例如可以举出具有由下述通式(2)表示的结构的化合物等。
[0125][化 3]
[0126]通式(2)
[0128](通式⑵中,Y表示哈米特的对位取代基常数值(〇 p值)均具有零以上的值的 取代基,X也表示同种取代基。X和Y可以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n表示1~4的整数,Rp R2、R3表示取代基,可以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1为1以上,m表示0~4的整数。)
[0129]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与记录层14邻接的中间层15中仅一侧(第一中间层 15A)由粘合剂构成,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如图13(a)所示,也可以是如下结构:与记录层 14邻接的中间层15双方均由粘合剂构成,多层光学信息记录盘20中在基板11和覆盖层 16之间交替配置有由粘合剂构成的中间层15和记录层14。在该情况下,为了不产生层间 串扰,1层的记录层14的厚度优选为2 y m以上,更优选为5 y 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 y m以 上。另外,记录层14的厚度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但为了尽可能地增多记录层14的层数, 只要不产生层间串扰,则越薄越好,例如优选为20 y m以下。另外,在该情况下,用于进行跟 踪伺服的凹槽14A形成于记录层14的两界面18,这种在两界面18上具有凹槽14A的记录 层14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