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1604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各种电子设备所使用的电容器。
使用图17及图18,对传统的该种电容器进行说明。
如图18所示,电容器元件40由一对电极箔37a和37b、与电极箔37a、37b连接的引线片38a-38d及隔片39构成。在引线片38a-38d所连接的一对电极箔37a、37b之间夹装隔片39,在该状态下卷绕起来。
此外在图17中,上述电容器元件40装在有底筒状的壳体42内,并由设置在壳体42内底面的定位构件43定位。端子板44与O型圈47一起封闭上述壳体42的开口部。外部连接用的端子45装在该端子板44上并与上述引线片38a-38d连接。压力阀46装在上述端子板44上。传统的电容器是这样构成的。
近年来,要求电容器实现低电阻、小型化的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强,要降低上述结构的电容器内部电阻时,有如下方法。
1.增加引线片38a-38d的片数的方法;2.优化引线片38a-38d的连接位置的方法;等等。
在增加引线片38a-38d的片数的方法中,如(式1)所示,随着引线片的片数增加,电容器元件40的引出电阻可以降低。但是,在将上述引线片连接到外部连接用端子45的情况下,端子45的引线片连接部就必须层叠多片引线片进行连接。因此存在的问题是,能连接在端子45的引线片连接部上的引线片的连接片数因壳体42内的尺寸、连接作业性及可靠性等问题而有限度,引线片的片数不能无限制地增加。
集电体电阻值=1/(3×n2)×(3×(Lx/L-1/2)2+1/4)×L/W×ρ/tpl (式1)其中,n引线引出根数,Lx电极端部与引线间的距离,L电极长度,W电极宽度,ρ铝电阻率,tpl电极厚度此外,关于优化引线片的连接位置的方法,例如,使多片连接的引线片38a-38d的距离相同,且使电极37a、37b的端部与最靠近该电极端部的引线片38a、38c的距离为与多片连接的引线片38b、38d距离的1/2时,电容器元件40的电极37a、37b的电阻值是理想的。但是,在将它们实际卷绕起来的情况下,从电极37a、37b分别引出的多片引线片38a-38d随着从中心趋向外侧,其位置会发生偏离。因此,在后一种方法中,存在电极37a、37b的电阻值比理想的要大的问题。
另外,在本发明人等在日本发明专利申请1997年第322596号所述的方法提出的电容器中,在结构为将阴极、阳极端子都在同一方向取出的情况下,存在内部结构复杂、难于降低高度且难于批量生产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如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使电容器的内部电阻减小且能小型化和减小构件数的电容器。
本发明的电容器包括将一对平板状的电极在其之间夹装有隔片、且在使各电极的端面相互向相反方向凸出的情况下卷绕成的中空状的电容器元件;在上述向相反方向伸出的电极各端面上,用金属喷涂、焊接、钎焊、使用导电性粘合剂的粘接中的至少一种方法连接的电极部;与上述电极部连接的外部连接用端子;将上述电容器元件与驱动用电解液一起装入的筒状金属壳体;封闭所述金属壳体的开口部的封口板。
采用本发明,能使电极的电阻减小,且能实现电容器的小型化和减少构件数。
图1为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电容器结构的剖视图。
图2(a)为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电容器元件构成的展开立体图。
图2(b)为第1实施形态的电容器元件的立体图。
图3为示出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电容器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第2实施形态的电容器卷边部分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的电容器元件的剖视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第4实施形态的封口板的立体图。
图7(a)为示出第4实施形态的封口板其它例子的立体图。
图7(b)为沿图7(a)中的100-100线的剖面图。
图7(c)为沿图7(a)中的200-200线的剖面图。
图8所示为第4实施形态的金属板的立体图。
图9为示出本发明第5实施形态中的压力调整阀结构的剖视图。
图10为示出压力调整阀其它例子的剖视图。
图11为示出压力调整阀其它例子的剖视图。
图12为示出压力调整阀其它例子的剖视图。
图13为示出压力调整阀其它例子的剖视图。
图14为示出本发明第6实施形态的电容器结构的剖视图。
图15为示出本发明第7实施形态的电容器的主视图。
图16为示出本发明第8实施形态的金属壳体的剖视图。
图17为示出传统电容器结构的剖视图。
图18为示出传统电容器元件的展开立体图。
以下根据


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先说明实施形态1。
图1为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电容器结构的剖视图,图2(a)、(b)为本实施形态所使用的电容器元件的展开立体图和立体图。如图1所示,根据该实施形态的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元件1,与该电容器元件1的一侧端面连接的金属板5,装入上述电容器元件1的有底圆筒状的金属壳体6,设于该金属壳体6的内底面的凸起6a,封闭上述金属壳体6的开口部的封口板7,在一端设有外部连接用端子8a的棒状芯材8,与上述金属壳体6的外表面接合的外部连接用端子9,将上述芯材8与金属壳体6绝缘用的绝缘构件10,与盖子12组合构成压力调整阀用的橡胶状弹性绝缘构件构成的封闭体11,以及O型圈13。
图2(a)为示出上述电容器元件1结构的展开立体图。一对电极2的露出部分2a、2b相互向相反方向突出作为集电用,并在夹装有隔片4的状态下卷绕起来。在电极2的表面形成有由活性碳和粘合剂及导电性混合物构成的极化性电极层3a、3b。这样构成电容器元件1。
本实施形态的电容器在有底圆筒状金属壳体6的内底面与电容器元件1的一个电极端面的集电体露出部分2b电气接合。另一方面,上述电容器元件1的另一电极端面的集电体露出部分2a与金属板5接合。上述金属板5具有外部连接用端子8a,并与配置于电容器元件1中心部的棒状芯材8接合。具有贯穿上述棒状芯材8的通孔的封口板7将上述金属壳体6的开口部封闭而构成电容器。若采用该构成,因为金属壳体6起集电端子的作用,故电容器可以大幅度降低高度,且与传统产品相比可减少构件数。
此外,封口板7可用金属和/或绝缘性高分子构成。例如用绝缘性高分子构成封口板7时,由于比用金属构成时的强度低,因此必须加厚封口板7。这样虽不利于电容器降低高度,但对于金属壳体6与外部连接用端子8a的绝缘是有利的,可以简化电容器的加工步骤。
此外,封口板7用金属构成,与用绝缘性高分子构成时相比能获得较高强度,故用较薄厚度就能获得封口板的功能,因此电容器可以降低高度,但为了保持金属壳体6与外部连接用端子8a的绝缘性,所以金属壳体6与外部连接用端子8a之间必须设置绝缘构件。
另外,当用金属与绝缘性高分子的一体构成品或复合材料构成封口板7时,能同时实现绝缘和上述封口板7薄壁化带来的电容器高度降低的效果,能简化工序。
此外,在电容器元件1的中心部配置电容器元件1进行定位及/或固定用的棒状芯材8,例如当卷绕电容器元件1时,就能将该芯材8作为卷绕芯子,与无芯材8时相比,能卷绕得很紧。因此,可以减轻卷绕偏移,且能缩短电极间距离,故能减少电容器的内部电阻。并且,当从外部对电容器施加振动时,能减轻对电容器元件1的端面与电极部的接合部分的压迫(stress),所以能提高产品的抗震性。此外在该情况下,如果将固定芯材8用的凸起6a设置在金属壳体6等上,则更有效。还有,上述芯材8的材料可以从金属和/或绝缘性高分子中进行选择。例如芯材8是由金属与绝缘性高分子的一体成形品或复合材料构成时,则与电容器元件1的端面连接的两个电极部不会通过芯材8发生短路,所以两个电极部之间不必另外设置绝缘物。并且当电容器使用而产生内部发热时,通过金属部可以提高对外部的散热性能。此时,金属部分越多,则越能提高对外部的散热性能。
此外,本实施形态的电容器元件1中,从电容器元件1向外伸出的电极端面的集电体露出部分2a、2b与金属板5及金属壳体6电气接合。接合的方法采用金属喷涂、焊接、钎焊及用导电性粘合剂粘接等方法中的一种。这样,就使一对电极2、2的视在体电阻减少。
例如,当一对电极分别使用尺寸为98mm×3600mm、厚度为0.022mm的铝箔(ρ=0.0265)时,在电极端面分别与金属板5接合的状态下,根据式1计算构成一对电极的整个铝箔的体电阻,结果为约0.02mΩ。另一方面,使用相同尺寸的电极,如传统的那样从一对电极各等间隔引出4片引线片时,同样计算整个铝箔的体电阻,结果为约0.46mΩ。
从该结果可知,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电容器的内部电阻减少。将这如图2(a)的例子所示,作为平板状的一对电极,使用在金属箔或导电性高分子构成的集电体上形成由活性碳、粘合剂及导电剂的混合物构成的极化电极层3a、3b而构成的电极2,就能作为利用在极化电极层3a、3b的界面形成的双电荷层的双电荷层电容器使用。这样,本发明的电容器在应用于双电荷层电容器时效果特别好。即,由于双电荷层电容器的内部电阻减小,故即使在大电流下进行充电或放电,充放电时电压的急剧下降或上升的范围也能减小。因此,是能在更大电流下进行充放电的电容器。
还有,当平板状的一对电极的金属箔材料使用铝时,可以用作铝电解电容器。此时,可以作为主要是必需适应高波纹电流的逆变器电路用的铝电解电容器使用。即,由于铝电解电容器的内部电阻减小,故施加大电流时的产品发热可以降低,所以,比传统的铝电解电容器更能适应高波纹电流。
还有,用功能性高分子或隔片与功能性高分子构成的复合构件来取代夹在一对电极之间的隔片和浸透在该隔片内的电解液,可以作为功能性高分子电容器使用。若采用本发明的构成,可以提供阻抗比传统的卷绕式功能性高分子电容器低的电容器。本发明构成的功能性高分子电容器因为不象铝电解电容器那样使用电解液,故不会发干,可以延长电容器的寿命。
另外,分别将金属板5与集电体的露出部分2a及金属壳体6的内底面与集电体的露出部分2b进行接合的方法之一是采用激光焊接,下面对用激光焊接使金属板5与集电体的露出部分2a接合进行说明。
对金属板5与露出部分2a进行激光焊接时,从金属板5侧向集电体的露出部分2a的方向照射激光进行接合,或者,使金属壳体6的内底面与露出部分2b接合时,从金属壳体6的底面外侧向露出部分2b的方向照射激光进行接合。此时,为了增加激光吸收,可以在金属板5的封口板7侧的表面及金属壳体6底面的外表面,例如用化学腐蚀进行表面处理来增加激光吸收。进行了这样的处理时,与未处理时相比,因为激光的吸收较好,故可以以低能量进行焊接,可以缩短激光的照射时间。因此,可以提高生产率。
此外,将金属板5分别设置在电容器元件1的图2(b)的露出部分2a及2b上并进行电气连接,再用外封装树脂模压电容器元件1,就不必进行金属壳体6的缩径加工来封装。因为能在电容器元件1的树脂模压的同时进行封装,所以工序数可以减少,并且可以削减传统上封装工序中必需进行的转换产品时的封装尺寸设定等作业,可以提高生产率。
还有,也可以用两端开口的筒状金属壳体来取代上述说明的有底筒状金属壳体,并在该金属壳体的两端设置封口板。若采用该构成,虽然需要在电容器元件两端接合封口板的工序,但接合部分的位置容易确认,接合工序的管理容易。
现说明实施形态2。
图3是示出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电容器构成的剖视图。在图3中,电容器元件1安放在有底筒状的金属壳体14中,在金属壳体14的内底面设有该电容器元件1的定位固定用凸起14a。接合在电容器元件1的端面上的封口板15设有电容器元件1的定位固定用凸起15a。金属壳体14与封口板15用绝缘构件16进行绝缘。金属壳体14上连接着外部连接用端子17。在上述电容器元件1的中心设有棒状的芯材18,上述封口板15设有电解液注入用通孔19。
这样,本实施形态的电容器,其电容器元件1的一个集电体的露出部分2b与金属壳体14内底面电气接合,电容器元件1的另一个集电体的露出部分2a与封口板15电气接合,同时用该封口板15封闭上述金属壳体14的开口部而构成电容器。在本实施形态中,因为封口板15起着上述实施形态1中的金属板5的作用,所以可以大幅度降低高度,并可以进一步减少构件数。
此外,例如封口板15用金属构成时,虽然同时具有封口板的功能和集电板的功能这两种功能,但为了保证金属壳体14与外部连接用端子17的绝缘性,如图4所示,必须在卷边加工部分的金属壳体14与封口板15之间设置绝缘构件16。还有,为了提高密封性,最好在该卷边加工部分设置密封件16a。尤其是,如果在卷边加工部的封口板与金属壳体之间设置橡胶状弹性材料,则因为可以进一步提高卷边加工后的金属壳体开口部的密封性,所以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容器的寿命。
此外,在本实施形态中,是对封口板15的外周部和金属壳体14的敞开端同时进行卷边加工来封闭金属壳体14的开口部而构成电容器。若采用该构成,则与电容器元件1接合的封口板15就容易封闭,且可以降低电容器的高度。此外,上述卷边加工在金属壳体14的内侧或外侧的任一侧进行均可获得上述效果。
还有,在金属壳体14的内底面和封口板15设有凸起14a、15a,利用该凸起14a、15a,可以对电容器元件1进行定位和/或固定。由于设置该凸起,对电容器从外部施加振动时,可以减轻对电容器元件1的端面与封口板15的接合部分的压迫,所以可以改善产品的抗震性能,并且在使用电容器而内部发热时,也能提高向外部的散热性能。
此外,由于在封口板15设有与电容器内部相通的电解液注入用通孔19,所以,可以在电容器生产工序的最终阶段对电容器元件1进行电解液的浸渍。因此,电解液注入量的管理很方便,且可以防止在生产工序中途电解液与外界大气接触因而含有水分。
另外如图3所示,电容器的封口是将封口板15的外周部和金属壳体14的敞开端同时向内侧进行卷边加工来进行的,但如图4所示向外侧进行卷边加工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又如图4所示,为了使卷边加工部分的最大外周部不比金属壳体14b的外周直径大,可以在卷边加工之前进行缩颈加工以缩小金属壳体14b的开口部的开口口径。
另外,也可以在封口板15的外周部和金属壳体14的敞开端预先涂覆绝缘材料来取代在图4所示的金属壳体14与封口板15之间设置的绝缘构件16。还有,作为涂覆部分的预处理,如果进行脱脂处理、表面粗化处理或氧化膜形成处理之中的至少一种,则即使在进行卷边加工时,也能减少封口板与金属壳体之间的绝缘材料的剥落,可以进一步确保封口板与金属壳体之间的绝缘性。
此外,在图3中也与上述实施形态1时一样,尤其是在通过激光焊接使封口板15与集电体的露出部分2a接合的情况下,如果对封口板15的外表面及金属壳体14底面的外表面进行表面处理,也能增加激光吸收,能提高生产率。
此外,当分别通过激光焊接使电容器元件的各端面与金属板及金属壳体或封口板及金属壳体接合时,各端面的接合部分在相对卷轴的非对称位置设置焊接部位,就能防止电容器元件受到振动时发生共振。
现说明实施形态3。
图5为本发明实施形态3中的电容器元件的剖视图。本实施形态中的电容器元件1a是将导电性材料31粘附在实施形态1的电极2的露出部分2a、2b附近后使之硬化,并将该部分加工成平面,且在电极2的相反侧端面2c、2d也进行了相同的处理。若采用该构成,因为电极2的集电体露出部分2a、2b附近因硬化的导电性材料31而被固定,所以不会弯折,且电极端面2c、2d在电容器元件1a中也突出在两端,所以能使金属板及金属壳体或封口板及金属壳体与电极2的端面更可靠接合。
现说明实施形态4。
图6及图7示出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电容器的封口板,图8示出图1中的金属板5的详细形状之一例。在图6中,在封口板20的与电容器元件1接触侧设有波状或隆起状的凹凸部分20a。若采用该构成,在使封口板20与电容器元件1接合后的下一道工序即将电解液浸渍到电容器元件1中时,封口板20的波状或隆起状部分20a就会成为电解液浸入电容器元件1的一个浸入路径。
此外,图7(a)-(c)示出了封口板的其它例子。图7(b)示出沿图7(a)所示封口板20A的100-100线的剖面,图7(c)示出沿图7(a)的200-200线的剖面。这样,将波状或隆起状的凹凸部分20b压靠设置在电容器元件1的电极2上,可对电极2的端面进行局部锤锻加工。在该经过锤锻加工的部位从封口板20A侧向电容器元件1的电极2的方向照射激光,使封口板20A与电容器元件1的端面接合,接合就可以更可靠。
此外,在封口板20A上设置与电容器元件的芯材接触的凸起20c,以使将凹凸部分20b压靠在电极2上时,在不完全压靠的情况下,封口板20A的平面部分与电容器元件1的端面2不接触,在封口板20A与电容器元件1的端面2之间设置间隙,从而成为电解液浸入电容器元件1时的一个浸入通道。
另外,该波状或隆起状的凹凸部分20b及凸起20c设置在金属壳体的底面或金属板上均有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图8中,金属板21上设有缝状或孔状等的缺口部分21a。若采用该构成,例如可以用金属喷涂的方法将金属板21与电容器元件1接合。该方法是将金属板21压靠在电容器元件1上,从金属板21侧向规定部分喷射熔融的金属,金属板21的缺口部分21a的端面和与该端面接触的电容器元件1的电极凸起部分2a以喷涂金属为媒体相接合。在用金属喷涂将金属板21与电容器元件1接合的情况下,金属板21的缺口部分21a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采用其它的接合方法时,将电解液浸入电容器元件1时,缺口部分21a成为电解液浸入电容器元件1的一个浸入通道。
现说明实施形态5。
图9、图10、图11及图12为示出本发明实施形态5的电容器的压力调整阀构成的剖视图。这些压力调整阀是当电容器的内部压力达到规定以上的压力时、向外部释放压力用的自复位型压力调整阀。
首先对图9所示的压力调整阀进行说明。压力调整阀在封口板22上设有与电容器内部连通的通孔22a,并设置有橡胶状弹性材料构成的封闭体24以覆盖该通孔22a。再在该封闭体24上重叠设置具有与外部连接孔的盖子25,且使上述封闭体24始终向着关闭方向压紧。具体的压紧方法,例如封口板22及盖子25为金属时,通过用焊接等方法将它们安装在封口板22上,就能方便地实施。
作为其它的压紧方法,也可以如图13所示,盖子25做成与外部连接用端子17成一体的结构。此时,在压力调整阀的盖子25安装的同时可以与端子17接合,可以提高生产率。
若采用上述构成,则具有如下效果通过优化橡胶的材质和形状,就能方便地制成在规定压力下动作的安全阀。
此外,如图9所示,也可以在电容器内部侧紧贴设置片状构件23,该片状构件23用能防止电解液透过且使电容器内部产生的气体透过到外部的材料构成。因为使用片状构件23能防止电解液浸入压力调整阀的内部,所以,电解液的溶质不会附着在封闭体24上而损坏压力调整阀的功能。并且,使用片状构件23,可以防止电解液通过压力调整阀从电容器内部向外部泄漏。
下面,对图10所示的压力调整阀进行说明。图10的压力调整阀在设于封口板26的、与电容器内部连通的连通孔内设置具有通孔的阀座27,并设置封闭构件28及金属弹簧29构成的封闭体以覆盖该阀座27的通孔,再设置盖子30,并使该盖子30与阀座27之间夹着该封闭体。
该结构的压力调整阀可以在另外的工序制成,很容易安装在电容器上,且当安装部分的厚度较厚时,可以埋入安装在该厚壁部分。此外,通过对封闭构件的形状和弹簧构件的弹簧强度进行优化,就能方便制成以规定压力动作的安全阀。
下面对图11所示的压力调整阀进行说明。图11(a)所示为当封口板22A的中心部分有电容器元件固定用的凸起22b的情况下,将该凸起22b用作压力调整阀的图。首先,将凸起22b的内部做成空洞,且设置与电容器内部连通的通孔22c。并在上述空洞内部设置封闭体24,再用具有与外部连通的通孔的平板25a覆盖上述封闭体24以保持该封闭体24。根据该结构,可以始终向关闭方向压紧封闭体24。若采用该构成,因为压力调整阀的形状未向产品外部伸出,所以产品的外形尺寸不会增大,并且安放封闭体24的凸起22b可以具有压力调整阀和固定电容器元件1这样两种功能。
此外,如图11(b)所示,可以在将棒状芯材18设置在电容器元件1的中心时所使用的封口板22B上设置压力调整阀。在棒状芯材18的端部设置安放封闭体24用的空洞,在该空洞设置与电容器内部连通的通孔和/或构件缺口部分18a,放入封闭体24,并用具有与外部连通的通孔的封口板22B将其覆盖。采用该构成,能将封闭体24始终压靠向关闭方向。
若采用上述的构成,因为封口板22B始终起着将封闭体24压靠向关闭方向的作用,所以不需要盖子,可减少构件数。并且因为压力调整阀不向产品外部伸出,所以产品的外形尺寸不会增大,且棒状芯材18的形状不必有大变化,就能具有压力调整阀和电容器元件的芯材这样两种功能。
接着,对图12所示的压力调整阀进行说明。在图12(a)中,在封口板22D上设有隆起部分22e和与电容器内部连通的通孔22f。图12(a)所示为在该通孔22f上重叠设置封闭体24、并用具有与外部连通的通孔25c的盖子25b覆盖封闭体24的状态。接着,如图12(b)所示,用冲头等挤缝轧紧上述隆起部分22e使其变形来将盖子25b保持在封口板22D上。利用该操作,可以用盖子25b和封口板22D关闭封闭体24。若采用图12(b)所示的构成,将盖子25b安装在封口板22D等上时,能在短时间内安装,所以能提高生产率。
即,作为盖子的安装方法,与在盖子及封口板和/或金属壳体或阀座上形成螺纹部分,用拧紧螺纹进行安装的方法相比,或者,与用轧辊对封口板和/或金属壳体或阀座部分进行挤压加工来进行安装的方法相比,能在短时间内进行安装,所以可以提高生产率。
这样,通过在封口板和/或金属壳体上设置一旦电容器的内部压力达到规定压力以上即向外部释放压力用的自复位型压力调整阀,就能将电容器内部产生的气体放出到外部,防止电容器内部的压力上升。又因为动作之后压力调整阀恢复到动作前的状态,能保持电容器内部的气密性,所以,即使因电容器内部产生气体而压力上升,也不会引起电容器外观的异常,能保持其特性。
现说明实施形态6。
图14为示出实施形态6的电容器构成的剖视图。本实施形态的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元件1,安放电容器元件1的有底筒状且端子一体型的金属壳体14b,设于金属壳体14b的内底面、电容器元件1定位固定用的多边形外周形状的凸起14c,与电容器元件1的端面接合的端子一体型的封口板15b,设于封口板15的、电容器元件1定位固定用并具有多边形外周形状的凸起15c,氧化铝膜处理(alumite)部分16b,外部连接用并开有窄缝的平板状端子17a,具有外部连接用孔的平板状端子17b,设置在上述电容器元件1中心并有中空部分的棒状芯材18b,设于上述端子一体型的封口板15b的电解液注入用通孔19及压力调整阀32。
以上构成的本实施形态的电容器,将具有多边形外周形状的凸起14c、15c插入与其对应的具有多边形中空部分的芯材18b的中空部分来固定电容器元件1。利用本实施形态的构成,即使从外部施加振动时,也能减轻对电容器元件1的端面与封口板15b及金属壳体14b的接合部分的压迫。
还有,若采用该构成,例如将电容器串联连接时,可以使阳极与阴极的平板状端子重合,对该重合部分进行点焊而完成串联连接,所以,与端子形状为螺纹式的相比,能以短时间接合。此外,在螺纹式端子的情况下,串联连接时,电容器的密封部分受到扭转应力,所以对密封可能有不良影响,但平板状的端子即使串联连接,电容器的密封部分也不会受到扭转应力,对密封不会有不良影响。
此外,通过将端子形状做成带有窄缝的平板状端子17a,例如当用两点的点焊将平板部相互焊接接合时,在焊接点之间无窄缝时,在第1点焊接之后进行第2点的焊接时,因为电流会流到已焊接好的部分,故接合困难,但在焊接点之间有窄缝的情况下,焊接就能方便地进行。
另外,用螺纹进行连接时,使用有孔的平板状端子17b,连接就方便。此外,在封口板15b和金属壳体14b的卷边加工部分形成氧化铝膜处理部分16b,这样,即使在卷边加工之后也能实现封口板15b与金属壳体14b的绝缘。
此外,上述电解液注入用的通孔19在图3示出封闭前的通孔19的状态,图14示出封闭后的通孔19的状态。封闭通孔19的方法,例如如图3所示,在通孔19是从封口板15伸出的筒状通孔的情况下,如图14所示,可以夹着该筒状部分使其变形之后,照射激光进行焊接将其封闭。这样封闭通孔无需使用另外构件,故不增加构件数,且能顺利地注入电解液及封闭通孔。
此外,通孔的形状在未形成有筒状部分的情况下,用另外准备的通孔封闭用平板构件覆盖通孔之后,例如可以用激光照射该平板构件的周围,通过焊接接合来进行封闭。此时,因为进行激光焊接的部分与通孔适当分离,故不会发生电解液附着在焊接部而发生接合不良的情况。
现说明实施形态7。
图15所示为实施形态7的电容器的主视图。在图15中,电容器33的外部连接用平板状端子17a和17b以金属壳体的中心轴为基准向着相反的方向偏移设置。
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构成,如该图所示,将多个电容器33连接时,在以上述金属壳体的中心轴为边界两端子紧密贴合、且放置在基板34等上面的状态下,电容器33不会出现浮起等情况,可防止电容器元件发生共振。因此,可以进行高精度的连接。
现说明实施形态8。
图16(a)、(b)为示出实施形态8的金属壳体的剖视图。如图16(a)、(b)所示,本实施形态的金属壳体在一体设置的金属壳体35或36的上述平板状端子35a或36a根部一侧设有增强用的凸起部35b或倒角部36b。由于上述构成,提高了平板状端子35a或36a的强度,可以获得抗震性更佳的电容器。
即,当从外部对电容器施加振动时,可以减轻对电容器元件的端面与封口板的接合部分的压迫,所以可以提高产品的抗振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电容器,在卷绕成的电容器元件的向相互相反方向凸出的电极端面上,分别连接两个独立的电极部,这样来构成电容器,从而能使一对电极的视在体电阻减少,能实现电容器的小型化及减少构件数。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将一对平板状的电极在其之间夹装有隔片且使各电极的端面相互向相反方向凸出的情况下卷绕成的电容器元件;在所述电容器元件的相互向相反方向凸出的电极各端面上,用金属喷涂、焊接、钎焊、使用导电性粘合剂进行粘接中的至少一种方法连接的电极部;与所述电极部连接的外部连接用端子;安放所述电容器元件的筒状金属壳体;收容在所述电容器元件内的驱动用电解液;封闭所述金属壳体开口部的封口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为有底筒状,具有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一个电极端面电气接合的至少一片金属板,与所述金属板接合的外部连接用端子穿过封口板露出在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为有底筒状,在所述封口板的外表面设有外部连接用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板由金属和/或绝缘性高分子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板由金属或金属与绝缘性高分子的一体成形品或复合材料所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连接用端子为平板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外部连接用端子以金属壳体的中心轴为基准向相反方向偏移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连接用端子有窄缝或孔。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所述金属板及所述封口板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凸起,利用该凸起进行电容器元件的定位和/或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中心部设置有进行电容器元件的定位和/或固定用的棒状芯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棒状芯材由金属和/或绝缘性高分子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中心部设有具有外部连接用端子的棒状芯材。
13.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板和/或所述金属壳体设有自复位型压力调整阀。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整阀包括设于所述封口板和/或所述金属壳体的通孔;覆盖所述通孔的封闭体;与所述封闭体重叠且有与外部相通的孔的盖子;所述盖子使所述封闭体始终向封闭所述通孔的方向压靠。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整阀包括设置于所述通孔并有第2通孔的阀座;覆盖所述第2通孔的封闭体;与所述封闭体重叠并有与外部相通的孔的盖子;所述盖子使所述封闭体始终向封闭所述通孔的方向压靠。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压力调整阀,该压力调整阀包括设于所述凸起内部的通孔;设于所述凸起内部并覆盖所述通孔的封闭体;与所述封闭体重叠且有与外部相通的孔的平板或盖子;所述平板或所述盖子使所述封闭体始终向封闭所述通孔的方向压靠。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整阀包括设于所述凸起内部的通孔;设于所述凸起内部并覆盖所述通孔的封闭体;与所述封闭体重叠且有与外部相通的孔的平板或盖子;所述平板或所述盖子使所述封闭体始终向封闭所述通孔的方向压靠。
18.根据权利要求14或17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设置在使所述封口板和/或所述金属壳体的一部分向电容器元件侧隆起而获得的空洞处。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整阀还包括在一端设有空洞及与电容器内部连通的通孔和/或构件缺口部分且设于所述电容器元件中心部的、电容器元件定位和/或固定用的棒状芯材;设置于所述空洞并与所述通孔和/或构件缺口部分抵接的封闭体;封口板和/或金属壳体的底面;所述封口板和/或金属壳体的底面覆盖所述封闭体,所述封闭体始终向关闭所述通孔和/或构件缺口部分的方向压靠。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与外部连接用端子是一体构成的。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体由橡胶状弹性材料或弹簧材料构成。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通孔部分紧贴设置有防止电解液透过且使电容器内部产生的气体透过到外部的构件。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其用外封装树脂模压所述电容器元件而成。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电极为在集电体上形成的极化电极层或表面有金属氧化膜的金属箔。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极化电极层由活性碳、粘合剂及导电剂的混合物所构成。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片为功能性高分子或隔离材料与功能性高分子构成的复合构件。
2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板和/或所述金属壳体设有电解液注入用的通孔。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经熔融而封闭。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被平板构件覆盖,所述平板构件的周围与所述封口板和/或所述金属壳体接合。
3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同时对封口板的外周部和金属壳体的敞开端进行卷边加工来封闭金属壳体的开口部。
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板的外周部分及所述金属壳体敞开端的卷边加工部涂覆有绝缘材料或进行了氧化铝膜处理。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绝缘材料涂覆的预处理,对所述卷边加工部进行脱脂处理、表面粗化处理及氧化膜形成处理之中的至少一种。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板和/或所述金属壳体的端面形状为曲面和/或多边形。
34.根据权利要求30-3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卷边加工部的封口板与金属壳体之间设置有橡胶状弹性材料。
3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至少一个电极部是平面,且所述平面由所述电极的露出面和导电性材料构成。
3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用两端开口的筒状金属壳体取代有底筒状的金属壳体,并在该金属壳体的两端设置封口板。
3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用两端开口的筒状金属壳体取代有底筒状的金属壳体,并在该金属壳体的两端设置封口板。
38.根据权利要求9-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设置于电容器元件中心部的芯材呈剖面为多边形的中空形状,设于金属壳体内底面或封口板或金属板的凸起嵌入设于所述芯材的多边形空洞部。
3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板、所述金属板或所述金属壳体的底面之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波状或隆起状的部分。
4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板或所述金属壳体的底面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波状或隆起状的部分。
4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连接用端子为具有窄缝状或孔状缺口部分的金属板。
42.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板、所述金属板或所述金属壳体中的至少一个的表面经过了增加激光吸收的处理。
43.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电极部与金属板、金属壳体或封口板的接合部分相对卷轴设置在非对称位置。
4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状端子的根部设有增强用的凸部或弯曲部。
全文摘要
一种电容器,包括:将一对平板状的电极在其间夹装有隔片且使各电极的端面相互向相反方向凸出的情况下卷绕成的中空状电容器元件;在所述向相反方向凸出的电极各端面上,用金属喷涂、焊接、钎焊、使用导电性粘合剂进行粘接中的至少一种方法连接的电极部;与所述电极部连接的外部连接用端子;安放所述电容器元件和驱动用电解液的筒状金属壳体;封闭所述金属壳体的开口部的封口板。能降低电极的电阻,且能实现电容器的小型化和减少构件数。
文档编号H01G9/08GK1267896SQ0010383
公开日2000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2000年3月2日 优先权日1999年3月2日
发明者三浦照久, 藤原诚, 冈本正史, 半田晴彦, 山口巧, 畠稔行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