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28596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电连接器的端子。
请参阅

图1及图2所示,是一种习知的电连接器的端子10,该端子10是实心针体,设有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12、及中段的迫紧部13,其中该迫紧部13是向两侧凸出,且中央设有一贯穿的开孔14,藉以形成弹性效果。请参阅图3所示,该端子10与连接器的塑料座体17组装时,端子10藉由迫紧部13与塑料座体17的插槽18迫紧。
上述习知的端子10在使用上有以下缺点1、该端子10在制造上是以金属板材切割而成的实心针体,其正、反面为平滑面15,两侧面为粗糙的切割面16,然而端子10以迫紧部13的两侧面与塑料座体17的插槽18迫紧,如此由于迫紧部13的两侧面是切割面,较为粗糙,使得在组装上摩擦力大,组装不易。
2、端子10利用金属板材切割直接形成两侧凸出的迫紧部13,迫紧部13处需较宽,如此需特别切割成一较宽的迫紧部13,故在切割上会形成很多废料。
3、端子10是实心针体,较凸出的迫紧部13利用中央的开孔14来形成弹性,其弹性效果不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端子,其具有较佳的弹性迫紧效果,且制造上较为节省材料。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其是以板材弯折而成的具有折合面的针体,该针体的两端部之间设有一迫紧部,该迫紧部于该折合面的两侧面呈凸弧面,该迫紧部的折合面的中央形成第一开口。
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该迫紧部的折合面的背面设有对应于该第一开口的第二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是以板材宽度冲压弯折而成具有一折合面的针体,其上形成有一具弹性效果的迫紧部,藉以达到利用平滑面与塑料座体的插槽迫紧且具有较佳的弹性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在制造上较为节省材料。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端子是以板材宽度冲压弯折而成,该迫紧部凸出的两侧面为光滑的金属板面非切割面,故与塑料座体的插槽迫紧组装较为顺畅,且藉由第一开口形成弹性效果。
由以上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可归纳出以下优点1、迫紧部34两侧的凸弧面35为金属板面冲压弯折成型,并非切割面,故甚为平滑,与塑料座体40组装时不致产生太大的摩擦力。
2、迫紧部34是以较薄的金属板面冲压弯折成型,配合对称的第一、二开口36、37可形成甚佳的弹性效果。
3、迫紧部34虽然两侧较凸出,然而在制造上是以冲压弯折成型,由图8可看出金属板材51整体宽度一致,不需特别切割一较宽部位,故在制造上较节省材料,不会造成很多废料。
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兹以较佳实施例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图式简要说明图1是习知电连接器的端子的立体图。
图2是习知电连接器的端子的正面图。
图3是习知电连接器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剖面图。
图8A-8E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制造过程示意图。
请参阅图4、图5、及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端子30,其是以板材宽度冲压弯折而成具一折合面31的针体,其一端为第一连接部32,另一端为第二连接部33,中段设有一迫紧部34,该迫紧部34对称于折合面的两侧面呈凸弧面35,于折合面的中央形成第一开口36,另于对称于折合面31的背面38设有对称于第一开口36的第二开口37。
藉由以上构造,请参阅图7所示,该端子30组装插置于塑料座体40的插槽41时即可藉由该迫紧部34与插槽41迫紧固定。
请参阅图8A-8E所示,是形成该迫紧部34的制造过程示意图,其是以较习知端子薄的金属板材51来冲压弯折,于金属板材51的中段中央设有一约呈椭圆形的开孔52,并于该开孔52的长度范围冲压一凹弧53,接着以中心线作基准弯折,经挤压成方形状后即成一具折合面31的方形针体状的端子30,其中段偏下处即形成迫紧部34,迫紧部34两侧的凸弧面35则为金属板面冲压弯折成型,并非切割面,故甚为平滑,与塑料座体40组装时不致产生太大的摩擦力。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其是以板材弯折而成的具有折合面的针体,该针体的两端部之间设有一迫紧部,该迫紧部于该折合面的两侧面呈凸弧面,该迫紧部的折合面的中央形成第一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该迫紧部的折合面的背面设有对应于该第一开口的第二开口。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的端子,是以板材弯折而成的具有折合面的针体,该针体的两端部之间设有一迫紧部,该迫紧部于该折合面的两侧面呈凸弧面,该迫紧部的折合面的中央形成第一开口,该迫紧部的折合面的背面设有对应于该第一开口的第二开口。本实用新型具有较佳的弹性迫紧效果,且制造上较为节省材料。
文档编号H01R13/41GK2490716SQ0122405
公开日2002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31日
发明者蔡周旋 申请人:蔡周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