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30481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传输射频信号的线缆连接器。
线缆连接器经常用于传输射频信号,而且线缆连接器的绝缘壳体内一般都收容一个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端子,相关的现有技术请参照美国专利第5,263,877号等。该现有技术揭示的线缆连接器包括固持一中央端子的绝缘壳体及设在绝缘壳体外部的遮蔽壳体。其中,中央端子具有一个用以连接同轴线缆轴芯导体的“U”形连接部以及与对接连接器配接的对接部。组装时,绝缘壳体的上壁与遮蔽壳体的固持部起初呈垂直设置,以将中央端子的连接部及同轴线缆轴芯导体装设在绝缘壳体的收容槽内,而后将绝缘壳体的上壁与遮蔽壳体的固持部弯折90度,从而使得遮蔽壳体固持部前端的第一翼片包在绝缘壳体下壁外部,而固持部后端第二翼片包覆在同轴线缆编织层外部,而后将第一、第二翼片末端对折以令遮蔽壳体藉第一翼片与绝缘壳体下壁卡合而装设在绝缘壳体上,同时遮蔽壳体通过第二翼片与同轴线缆编织层构成接地回路。
但是该现有技术在将翼片弯折与绝缘本体和同轴线缆编织层卡合时,容易移动同轴线缆,从而使装设在同轴线缆末端的中央端子产生偏移而影响中央端子在绝缘壳体中的准确定位。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将遮蔽壳体稳固组装在绝缘壳体上,而且端子能够精确定位的线缆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收容在绝缘壳体内的端子、冲压成型的遮蔽壳体,以及与遮蔽壳体配合且用于固持同轴线缆的卡持件。绝缘壳体包括柱状部及基座,其中基座外壁上设有三个卡槽,柱状部设有三个与上述卡槽对应干涉卡持的卡持脚,遮蔽壳体包括主体部及平板部,且主体部内壁尺寸略小于卡持脚外围尺寸,主体部与柱状部的卡持脚干涉配合以确保绝缘壳体与遮蔽壳体的稳固定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绝缘壳体柱状部的外壁设置若干个凹口,遮蔽壳体的主体部内壁则设有若干个与该凹口配合的若干个钩状部。绝缘壳体基座还包括有卡合部及板状部,该板状部一端两侧横向延伸设有一对翼部,遮蔽壳体下端设有一对夹持臂,每一夹持臂下端均设有一卡合上述翼部的定位槽。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基座外壁上设置若干个卡槽,而柱状部则设置若干个可收容在上述卡槽内的卡持脚,且卡持脚的外围尺寸略大于遮蔽壳体,因此遮蔽壳体的主体部可与上述的卡持脚形成干涉配合,使得绝缘壳体与遮蔽壳体间不会产生偏移而影响到端子在绝缘壳体中的准确定位。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端子与绝缘壳体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绝缘壳体的柱状部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端子与绝缘壳体基座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遮蔽壳体的立体图,其中平板部还未弯折向主体部。
图5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卡持件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其中卡持件尚未安装于其上。
图7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请参照图6及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未标号)包括绝缘壳体10,收容在绝缘壳体10内的端子30,屏蔽绝缘壳体10的遮蔽壳体50及固持同轴线缆70的卡持件60。
请参照图1到图3所示,绝缘壳体10包括互相垂直设置并卡合的柱状部20与基座40。其中,柱状部20外壁设置几个按特定角度分布的凹口22,且柱状部20沿轴线方向设有一大致成矩形的通道21,而柱状部20底端延伸设置若干个卡持脚23以与基座40相卡锁。该卡持脚23外围尺寸略大于遮蔽壳体50主体部51的内壁直径尺寸,以利于二者间的紧密配合。
基座40包括柱状卡合部43和自卡合部43一端向后延伸设置的板状部41,其中板状部41邻近卡合部43的一端两侧设置一对卡持壁45,相对另一端设置一对翼部42,两个卡持壁45相对面的底端分别向内设置一个收容端子30尾部31的狭槽453。同时卡合部43外壁周围设置若干个卡槽431。
请参照图3所示,端子30大致设为L型,包括互相垂直设置的尾部31和对接部33,该对接部33上设置呈分叉状的一对接触臂331以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对接。
请参照图4所示,遮蔽壳体50为冲压成型,包括主体部51和与主体部51相连的平板部53。主体部51大致呈圆柱形,其邻近平板部53一端设置一对从底部向后延伸的夹持臂513,该夹持臂513下端设置定位槽512,而其末端则各设一个向内凸的端部514。主体部51还包括轴向设置以包覆绝缘壳体10柱状部20的中空部515,而且其内壁设置若干个按特定角度设置以与柱状部20的凹口22卡合的钩状部511(如向内弯折为直角)。
平板部53上设置前端部531和后端部533,其中前端部531主要支承主体部51,后端部533则从前端部531向后延伸以支承夹持臂513与绝缘壳体10,而且前端部531两侧设有侧壁537以紧固主体部51外围,而后端部533两侧设有一对卡持槽532。
请参照图5所示,卡持件60由导体材料制成,包括顶壁61和弯折部63。其中,弯折部63自顶壁61两侧弯折以固持同轴线缆70的编织层73(请参照图7),而且弯折部63一端设有自顶壁61外侧垂直弯折以固持同轴线缆70的应力消除部64。弯折部63相对另一端设有自顶壁61两侧垂直弯折的锁固片62。
请参照图6和图7所示,同轴线缆70包括轴芯导体71、编织层73、隔开二者的内绝缘层72和包围在编织层73外部的外绝缘层74。
请参照图1、图6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如下所述第一步将端子30从绝缘壳体10基座40后部向前插入,端子30的尾部31部分收容在基座40狭槽453内,而尾部31的一部分则安置在平板部41上。
第二步将绝缘壳体10的柱状部20安装到基座40上,端子30的对接部33插入柱状部20的通道21内,而且对接部33的接触臂331与通道21内壁相抵持。
第三步将同轴线缆70的轴芯导体71焊接到端子30的尾部31上。
第四步将遮蔽壳体50的主体部51围设在绝缘壳体10外围,主体部51的钩状部511干涉卡持在凹口22内,而且主体部51内壁与柱状部20的卡持脚23紧密配合。夹持臂513收容绝缘壳体10的平板部53,且夹持臂513上定位槽512与翼部42相配合。
第五步将平板部53向主体部51弯折,直到平板部53与绝缘壳体10底面完全抵持。
第六步将卡持件60的锁固片62插入平板部53对应的卡持槽532并向内弯折以将夹持臂513固持至平板部53上表面,端子30的尾部31则被两个夹持臂513及卡持件60的顶壁61所包围,但是上述几个组件并不互相接触。同时卡持件60的弯折部63紧固夹持臂513的端部514的一部分以稳固卡持同轴线缆70的编织层73,而同轴线缆70的外绝缘层74被卡持件60的应力消除部64所稳固卡持。
权利要求1.一种用以与线缆电性连接的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装设在绝缘壳体内的端子、遮蔽壳体以及卡持件,其中,卡持件可与遮蔽壳体配合以固持同轴线缆,绝缘壳体包括基座和与其相卡合的柱状部,遮蔽壳体包括主体部和与其相连的平板部,基座外壁上设置若干个卡槽,而柱状部则设置若干个可收容在上述卡槽内的卡持脚,其特征在于卡持脚的外围尺寸略大于遮蔽壳体主体部内壁直径尺寸,从而遮蔽壳体的主体部可与该卡持脚形成干涉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壳体柱状部的外壁设置若干个凹口,而且遮蔽壳体的主体部内壁分别设有与上述凹口配合的若干个钩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壳体的基座包括卡合部和自卡合部向后延伸的板状部,该板状部一端两侧横向延伸设有一对翼部,遮蔽壳体的主体部下端设有一对向后延伸的夹持臂,每一夹持臂下端设有一个卡合相应翼部的定位槽。
专利摘要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装设在绝缘壳体内的端子、固接在绝缘壳体外部的遮蔽壳体以及与遮蔽壳体相配合以固持同轴线缆的卡持件。绝缘壳体包括柱状部及与其配合的基座,其中基座外壁上设置若干个卡槽,而柱状部则设置若干个可收容于卡槽中的卡持脚,该卡持脚的外围尺寸略大于遮蔽壳体主体部内壁直径尺寸,从而使遮蔽壳体主体部与该卡持脚形成干涉配合。
文档编号H01R9/05GK2484670SQ01227690
公开日2002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28日
发明者戴维德·作锦·柯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