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节电装置的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31108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节电装置的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中的接触器,尤其是指一种带有节电装置的接触器。
在低压电器领域中,为了解决交流接触器的电磁系统功耗大、温升高、寿命短等问题,人们设计出一些电子型节能消声运行装置去取代电磁型节能消声装置,但是采用变压器式或电容器式的带有节电装置的接触器也存在一些问题。过去一直配套安装电磁型,如机械锁扣式,不仅效果差,而且寿命短、成本高,不利于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带有节电装置的接触器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带有节电装置的接触器,它在结构上节电装置与接触器一体化,且效果好,制造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带有节电装置的接触器,包括铁芯、线圈、触头、节电装置,其特点是节电装置含有一脉宽调制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利用脉宽调制控制技术保证电路在起动瞬间,使电路中的执行功率器件处于饱和导通状态,给线圈输入高电压、大电流,使铁芯可靠吸合,延时一段时间后,执行功率器件导通角变小,给线圈输入低电压、小电流来维持铁芯吸合,铁芯能可靠地处于维持吸合状态,接触器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具有节电、消声的特点。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再作描述。


图1是本实施例的节电装置的电气原理图。
一种带有节电装置的接触器,包括铁芯、线圈J↓、触头、节电装置,节电装置含有一脉宽调制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该脉宽调制控制电路中,电源由A↓1、A↓2两端输入,经电阻R↓1降压限流,再经二极管D↓2、电容C↓1、电阻R↓3、电阻R↓4向电容C↓2充电,电阻R↓3跨接在电容C↓1两端,当电容C↓2上的电压上升到触发二极管Db↓的导通电压后,触发可控硅V↓全导通,线圈J↓有高电压、大电流,使铁芯可靠吸合,经过一段延时后,该延时时间由电阻R↓1、R↓4、电容C↓1决定,当电容C↓1充电结束后,改变导通角,使之以较低的电压、较小的电流供给线圈J↓进入保持运行状态,分断时,电容C↓1向电阻R↓3放电,触发二极管Db↓无触发电压,触发可控硅V↓截止,线圈J↓失电,该接触器停止运行。
如图1所示,在电阻R↓1和电阻R↓4之间还接一个电阻R↓2,该电阻R↓2与电阻R↓1一起决定保持电压,也就是决定改变导通角。
如图1所示,有一个二极管D↓1阴极接电源A↓2端、阳极接电阻R↓1、电阻R↓2、二极管D↓2阳极。
如图1所示,有一个二极管D↓3的阴极接电源A↓1端、线圈J↓、阳极接触发可控硅V↓阳极、线圈J↓的另一端。
如图1所示,有一个电阻R↓5接电源A↓2端、另一端接触发二极管Db↓、触发可控硅V↓控制极。
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节电装置的接触器,包括铁芯、线圈J↓、触头、节电装置,其特征是节电装置含有一脉宽调制控制电路,该脉宽调制控制电路中,电源由A↓[1]、A↓[2]两端输入,经电阻R↓[1]降压限流,再经二极管D↓[2]、电容C↓[1]、电阻R↓[3]、电阻R↓[4]向电容C↓[2]充电,电阻R↓[3]跨接在电容C↓[1]两端,当电容C↓[2]上的电压上升到触发二极管Db↓的导通电压后,触发可控硅V↓全导通,线圈J↓有高电压、大电流,使铁芯可靠吸合,经过一段延时后,该延时时间由电阻R↓[1]、R↓[4]、电容C↓[1]决定,当电容C↓[1]充电结束后,改变导通角,使之以较低的电压、较小的电流供给线圈J↓进入保持运行状态,分断时,电容C↓[1]向电阻R↓[3]放电,触发二极管Db↓无触发电压,触发可控硅V↓截止,线圈J↓失电,该接触器停止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节电装置的接触器,其特征是在电阻R↓[1]和电阻R↓[4]之间还接一个电阻R↓[2],该电阻R↓[2]与电阻R↓[1]一起决定保持电压,也就是决定改变导通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带有节电装置的接触器,其特征是有一个二极管D↓[1]阴极接电源A↓[2]端、阳极接电阻R↓[1]、电阻R↓[2]、二极管D↓[2]阳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节电装置的接触器,其特征是有一个二极管D↓[3]的阴极接电源A↓[1]端、线圈J↓、阳极接触发可控硅V↓阳极、线圈J↓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节电装置的接触器,其特征是有一个电阻R↓[5]接电源A↓[2]端、另一端接触发二极管Db↓、触发可控硅V↓控制极。
专利摘要一种带有节电装置的接触器,包括铁芯、线圈、触头、节电装置,其特点是节电装置含有一脉宽调制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利用脉宽调制控制技术保证电路在起动瞬间,使电路中的执行功率器件处于饱和导通状态,给线圈输入高电压、大电流,使铁芯可靠吸合,延时一段时间后,执行功率器件导通角变小,给线圈输入低电压、小电流来维持铁芯吸合,铁芯能可靠地处于维持吸合状态,接触器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具有节电、消声的特点。
文档编号H01H47/02GK2483828SQ0122845
公开日2002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7日
发明者林李杰, 林李东, 林李忠 申请人:林李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