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压式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9766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按压式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光碟机等电脑或电子类机器的小型按压式开关的构造。
为改良上述缺点,在例如台湾专利申请第82211645号、84215624号及85217017号,虽有构造、形状上的不同,大体上则揭示了不使用弹簧的微动开关,主要是在板片状的活动导片上一体形成具弹簧作用的弹性片,借以取代前述弹簧,但为了使活动导片定位安装,利用活动导片上冲成的扣合孔及扣合爪扣合于形成特殊形状的端脚顶部,致使端脚构造复杂且安装组合仍颇麻烦,需要相当熟练的技巧或仰赖较复杂的装配工具,未具改善多少。
另外,台湾专利申请第85108496号所揭示的按压开关,具有一双按钮、一弹簧支撑器及一形成有三支交叉状脚部而构造显得相当复杂的弹簧片,整体开关的构件数多且装配也较麻烦。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开关,由外壳,设有接触用导电板的底座,操作构件及弹簧所构成;其特点是该外壳形成底面开口的盒状体,其顶壁具有一长槽状操作部露孔,两侧壁的中央上部分别设有互呈相对的底座卡止孔及于前后部下缘各设有一对端脚伸出缺口;底座形成上面开口且可嵌入外壳底面开口内的盒状体,其内面底部设有二片互相间隔轴向平行延伸的上述导电板,两侧面的外面中央上部各设有一向外突的卡盒突起,内面的近一端部则各设有一呈相对的枢轴卡盒凹槽,此底座借上述卡盒突起卡入外壳的底座卡止孔内而可装卸自如地与外壳结合为一体;而在基板前下方的枢轴部上嵌套有螺旋弹簧及在基板上面具有上突的按键部的操作构件,借枢轴部两端嵌入上述枢轴卡盒凹槽内且按键部自按键部露孔露出外壳,可按压操作地收容在底座与外壳内部,其中螺旋弹簧的一支脚部经常弹性压接于导电板之一,另一支脚则与另一导电板保持一按压操作距离。
其中该外壳的外周壁形成有数个安装固用突起部。
其中该外壳的前、后壁中任一或两者的中央底缘设有一定位缺口。
其中该底座的底部内面中央形成有将二片导电板隔开的轴向隔条,且于前、后壁之一或两者的外面中央下部设有恰可嵌入外壳的上述定位缺口的定位突起。
其中该底座的二片导电板各具有一对端脚分别自二侧壁下部穿过外壳下方的缺口向外伸出,外接外部电路或电源。
其中该操作构件的基部下面设有向下垂直延伸的枢轴支持板,枢轴部的两端突出于该支持板的两侧,且该支持板的一侧下部设有挡止上述弹簧的一脚部的挡止片。
其中该螺旋弹簧形成具有一对借中央的U字形弯曲的连结部相连且呈对称,互以异向绕卷的弹簧线圈部的异形螺旋弹簧,上述线圈部的各个自由端具有一端末形成圆弧状弯曲端,且以不同角度向后下方斜伸。
其中螺旋弹簧由二个以不同方向绕卷的独立弹簧线圈构成,其中一线圈具有一经常电气接续地搭接或密贴于另一线圈的一对应脚部的导接脚部,及一向后下方延伸而接触于上述一导电板的接触脚部,另一线圈则具有与上述导接脚部相接的上述对应脚部,及一向后下方延伸而与另一导电板相距的一按压操作距离的间隙的接触脚部。
本实用新型因具有如上的构成,不仅构造简单,容易制造而且可予以最小型化,又因装配简易,只要将各构件方向保持一致,依序逐一嵌装扣合插入即可快速完成装配,既无需借助装配工具,也无需熟练技工,因此产率大为提高且成本降低;又因各接触脚部43a、43b至枢轴部34的力矩臂较长以及螺旋弹簧赋予各接触脚部对导电板更大接触压力,遂可获得良好的接触;同时,两接触脚的末端间间隙d可配合操作部的按压操作行程而在生产时轻易改变或调整,堪称一新颖且具改良功效的按压式开关。
外壳1为两侧面中央部各具有一呈对称且开孔上端切入顶面的底座卡止孔11及位于下部前后部位的数个(本例为四个)缺口12、顶面中央具有一轴向细长槽形的操作构件露孔13、前后两面中的任一面中央下部具有一定位缺口14,而底面呈开放的塑料成型盒体。在此外壳1的二侧壁的前后下部各设有一向外突出且底面与外壳1底面平齐的突起15,供开关安装在电子器具上时做为定位脚之用。此突起15必要时也可设在两侧壁的其他适合部位或前后壁的任何适合部位,甚至不设此突起15也无不可。此种安装用构造显然可依机器的安装设计而可采用卡止孔或卡止槽或其他突起形状等各种形态的构造。
底座2如图4A~图4C所示,为形成恰可嵌入外壳1的底部以封闭其底部开口的开口向上的长方盒状体,由塑料成型并具有前后左右四面壁21a、21b、22a、22b及一底部23,二侧壁22a、22b的外面中央上部各设有一上薄下厚的三角形卡合突起24,恰可卡入上述外壳的卡止孔11内而使底座2与外壳1结合为一体。底部23内面设有二纵向平行延伸且呈对称的接触用导电板20a、20b,各导电板20a、20b的接近底座2的侧壁22a、22b的一侧各设有一对端脚25a、25b向外伸出,当外壳1盖于底座2上时,此二对端脚25a、25b恰可自外壳1的二侧面的底部缺口12向外伸出,以便外接电源电路。又,底座2的两侧内壁近前方部设有一对自上方开口缘往下方延伸的U字形凹槽26,恰可容操作构件3的枢轴部34两端嵌入而枢动。
另外,底座2的底部23中央设有纵向隔条27将二导电板20a、20b隔开,前后壁21a、21b的外面各设有一突缘210以承接外壳1的前后壁底缘,其中后突缘中央复设有一定位凸起211恰可嵌入外壳1的缺口14。
操作构件3,如图2、3和5所示,由纵断面为J型且一侧具有一侧板33的钩状基部31,突设在此基部31的顶面中央且向后上方延伸的略呈扇形的板状操作部32,设在基部31一侧的侧板33,及自侧板33的前部内、外面以与基部31的轴向呈垂直的方向(即横向)各向外延伸突出的枢轴部34所构成。枢轴部34由侧板33内面向侧壁22a延伸的长轴34a及自侧板33外面向另一侧壁22b同轴突出若干的短轴34b所构成,实质上可视为单轴的枢轴兼弹簧支持轴。上述包含基部31、操作部32、侧板33及枢轴34四部份的操作构件3是以塑料一体成型。操作构件3的侧板33内侧下缘设有一外突的挡止片35,用以挡止弹簧4的一支内脚。如此构成的操作构件3借枢轴部34的两端34a、34b可转动自如地嵌入底座2的凹槽26内及操作部32自外壳1的露孔13突出的状态容设于外壳1与底座2所围成的空间内部。
螺旋弹簧4乃如图6所示,形成具有一对以中央的U字形突出连结部41相连呈对称且在同轴心上以正反向卷绕的线圈部42a、42b的异型螺旋弹簧。每一线圈部42a、42b的自由端具有一前端弯成圆弧往上翘的延伸接触脚部43a、43b,此二接触脚部43a、43b与连结部41在上下不同的平面上往后延伸。如此构成的弹簧4借由线圈部42a、42b套入枢轴部34a,并使连结部41接于操作构件3的钩状基部31的顶部内面及脚部43b卡止挡止片35上面而定位于操作构件3内部。接触脚部43a、43b皆自枢轴部34向后下方延伸至底座2的中空室后部。
图7至图9表示本实用新型按压式开关的另一实施例,按此例的构成基本上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所不同的只是操作构件3与螺旋弹簧4的构成,因此在本例中凡相同或相当的构件或部份均采用同一元件符号标示,并省略其说明,以免冗长。
在此例中,操作构件3系由平板形基部31,突设在此基部31顶面中央的操作部32,设在基部31下面中央向前及向下呈垂直延伸的中间隔板33A,及自此隔板33A的前部两侧呈对称向外同轴突出的含左、右轴部34a、34b的枢轴部34所构成。隔板33A的上部位于基部31下方设有一矩形开口36,下部一侧面位于枢轴部34下方设在挡止弹簧脚部的挡止片35。
在前例中,弹簧4采用左右两边以正、反二方向绕卷的线圈一体成型,但在本例中则如

图10所示采用两个分别以正、反二向绕卷的线圈形弹簧42a、42b构成。弹簧42a具有接触用脚部43a及定位用脚部44a,弹簧42b具有接触用脚部43b及弯成九十度沿轴向延伸的脚部44b。此二弹簧42a、42b分别套入隔板33A两侧的构轴34a、34b,并使弹簧42b的脚部44b穿过开口36压接于另一弹簧42a的脚部44a上及另一脚部43b卡止于挡止片35上而定位。
其次,就具有如上述构成的构件的组装情形说明如下首先,将弹簧4以脚部43a、43b向下的状态套入操作构件3的枢轴部34(34a),并将内侧的脚部43b略向上施压其开度略变小后,顺着枢轴34推到底,随即释放压力,脚部43b的基端部即自弹性压接于挡止片35的同时,连结部41则往上方弹性抵接于操作构件3的基部31下面,如此,弹簧4即与操作构件3构成为一组件,不会脱落。接着将操作构件3以操作部32向上枢轴部34两端对正开口向上的底座2的二凹槽26装入底座2内,枢轴部34即嵌入凹槽26内,同时弹簧4的脚部43a的自由端接触到导电板20a,由于脚部43a与连结部41间的自由张开角度设定为较组装好的角度大,此时,枢轴部34只是在凹槽26的上部,并未进入半圆形槽底定位,继之,将外壳1以露孔13对准操作构件3的操作部32及缺口14对准底座2的凸起211从上方朝下略施压力嵌合于底座2的开口部,则卡合突起24即借底座2与外壳1的材料本身所具弹性卡入卡止孔11内,同时枢轴部34亦下降至凹槽26的底部而定位,如此,外壳1即封闭底座2的开口部,整个按压式开关的装配即告完成。此时,弹簧4的接触脚部43a呈弹性压接于导电板20a上面而另一接触脚部43b则与导电板20b上面相距一接压作动距离,只有于操作部32被往下按压时方能与另一导电板20b接触。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装配情形说明,至于第二实施例的装配情形,除了将二个弹簧42a、42b分别套入枢轴部34a、34b,并使弹簧42b的脚部44b穿过隔板33A的开口36,压接于另一弹簧42a的脚部44a而呈接触状态之外,其他装配手法与前述完全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仅为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任何以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为基础而形成的各种变化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覆盖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按压式开关,由外壳,设有接触用导电板的底座,操作构件及弹簧所构成;其特征在于该外壳形成底面开口的盒状体,其顶壁具有一长槽状操作部露孔,两侧壁的中央上部分别设有互呈相对的底座卡止孔及于前后部下缘各设有一对端脚伸出缺口;底座形成上面开口且可嵌入外壳底面开口内的盒状体,其内面底部设有二片互相间隔沿轴向平行延伸的上述导电板,两侧面的外面中央上部各设有一向外突的卡合突起,内面的近一端部则各设有一呈相对的枢轴卡合凹槽,此底座借上述卡合突起卡入外壳的底座卡止孔内而与外壳结合为一体;而在基板前下方的枢轴部上嵌套有螺旋弹簧及在基板上面具有上突的操作部的操作构件,借枢轴部两端嵌入上述枢轴卡合凹槽内且操作部自操作部露孔露出外壳,可按压操作地收容在底座与外壳内部,其中螺旋弹簧的一支脚部经常弹性压接于导电板之一,另一支脚则与另一导电板保持一按压操作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开关,其特征在于该外壳的外周壁形成有数个安装固用突起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压式开关,其特征在于该外壳的前、后壁中任一或两者的中央底缘设有一定位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开关,其特征在于该底座的底部内面中央形成有将二片导电板隔开的轴向隔条,且于前、后壁之一或两者的外面中央下部设有恰可嵌入外壳的上述定位缺口的定位突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压式开关,其特征在于该底座的二片导电板各具有一对端脚分别自二侧壁下部穿过外壳下方的缺口向外伸出,外接外部电路或电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开关,其特征在于该操作构件的基部下面设有向下垂直延伸的枢轴支持板,枢轴部的两端突出于该支持板的两侧,且该支持板的一侧下部设有挡止上述弹簧的一脚部的挡止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开关,其特征在于该螺旋弹簧形成具有一对借中央的U字形弯曲的连结部相连且呈对称,互以异向绕卷的弹簧线圈部的异形螺旋弹簧,上述线圈部的各个自由端具有一端末端成圆弧状弯曲端,且以不同角度向后下方斜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压式开关,其特征在于该螺旋弹簧由二个以不同方向绕卷的独立弹簧线圈构成,其中一线圈具有一经常电气接续地搭接或密贴于另一线圈的一对应脚部的导接脚部,及一向后下方延伸而接触于上述一导电板的接触脚部,另一线圈则具有与上述导接脚部相接的上述对应脚部,及一向后下方延伸而与另一导电板相距一按压操作距离的间隙的接触脚部。
专利摘要一种体形小,动作确实,适用于光碟机、视听电子机器等的按压式开关,系由一盒状外壳,一嵌装于外壳内部而具有操作部突出外壳顶部,并可以前端的横向枢轴为中心上下枢动的开关操作构件,弹性嵌设在操作构件的枢轴而具有两脚部向后下方延伸的螺旋弹簧,及一封闭外壳的底部开口而其上设有供弹簧的两脚接触的导电板的底座所构成。整个开关借各个构件的相互嵌合或扣合组装而成,因此产率高,成本低,同时开关的操作行程与接触间隙易于保持及调整。
文档编号H01H21/12GK2570957SQ02254649
公开日2003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20日
发明者洪文仁 申请人:台湾美琪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