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3354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应用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内,且具有可与安装在LCD面板上的对接连接器可靠扣持的锁扣装置的微型同轴线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第6,305,978、6,273,753、6,338,652、D456,779、D456,780、D456,777、D457,138及D444,130号均有揭示低构形的微型同轴线缆连接器。这些线缆连接器用于在笔记本电脑机盒内的主机板与笔记本电脑的LCD面板间传输电信号。由于LCD面板需经常相对于笔记本电脑的机盒枢转,所以这些微型同轴线缆连接器必须与LCD面板上的对接连接器形成可靠配合。早期的设计中,这些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并无相应的锁扣装置与之卡扣,所以两者间的连接并不可靠,极易因无意的碰撞而使两者脱离,从而破坏两者间的电性连接。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锁扣装置的连接器来确保其与安装在LCD面板上的对接连接器间的可靠电性连接。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具有锁扣装置,可与对接连接器稳固配合并形成可靠电性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若干导电端子;其中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在基部内设有若干通槽;所述导电端子设置于绝缘本体内,并延伸入绝缘本体的通槽内;绝缘本体还包括设在其基部的相对侧的保持部;该线缆连接器进一步包括锁扣装置,所述锁扣装置可枢转地安装在绝缘本体的保持部上,其包括设于其前端可与对接连接器相配合的配合部及可收容相应保持部于其内的中空主体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绝缘本体的保持部上设置具有配合部的锁扣装置,从而与对接连接器稳固配合并形成可靠电性连接。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不同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的部分组装示意图。
图5为与图4相似的组装示意图,其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的更多构件组装在一起。
图6为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7为如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8为如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100包括一纵长绝缘本体1、一端子模块2、一遮蔽壳体3和一对锁扣装置4。
绝缘本体1包括一纵长基部11、自基部11向前延伸出的一舌部12、位于基部11后端的尾部13和形成在基部11纵向两端的一对保持部14。在基部11与舌部12上设有由基部11的后端延伸至舌部12的前端的若干通槽111。尾部13包括由基部111向后延伸出的一纵长板131及形成在纵长板131相对两端的一对收容部132。每一收容部132在其内侧设有一收容通道133。一狭缝15设在每一保持部14与相应收容部132之间。贯穿每一保持部14的顶面143与底面144设有一通孔142。自保持部14的前端向前延伸设有一对导引柱145,且每一导引柱145具有一平坦的上表面146。若干凸部113形成在基部11的底面。在基部11的顶面邻近保持部14处设有一对凹槽115。
端子模块2包括一绝缘插入件21、若干信号与接地端子22和一接地板23。
绝缘插入件21在邻近其前端设有若干通道210,在邻近其后端设有与通道210相通的一收容槽212。通道210沿前后方向伸展,而收容槽212则沿纵长方向延伸。若干开槽214延伸贯穿绝缘插入件21的后表面213并与收容槽212相连通,用来供线缆(未图示)的若干导线穿过并延伸入收容槽212与通道210内。
信号与接地端子22的结构完全相同。每一端子22包括一保持部222、由保持部222向前延伸出的一对接部224及自保持部222向后延伸出的一连接部226。其中对接部224用来与对接连接器相电性配合,而连接部226则用来与线缆的导线相电性连接。
接地片23包括纵长延伸的主体部232和由主体部232向前延伸出的若干接地片234。
遮蔽壳体3包括一上板31、一下板32和连接上板31及下板32的后部的一对连接部33。在上板31与下板32间设有一收容空间34。一对侧部322由下板32的侧端向上板31延伸而出。若干弹片324自下板32向上延伸入收容空间34内,下板32上还设有若干开口326。上板31上设有延伸入收容空间34内的一对弹片312。
每一锁扣装置4包括一扣持部41和一枢轴42。每一扣持部41具有一U形主体部410,其包括一顶板411、一底板412及连接顶板411与底板412的侧缘的侧板413。上述顶板411、底板412及侧板413结合在一起可形成一收容腔416。顶板411具有一配合部414,自其前端向前延伸出一爪部。在主体部410的顶板411与底板412上均设有一保持孔415。一弹片417由主体部410的侧板413后端向前且远离侧板413的方向延伸而出。
如图4所示,组装时,信号与接地端子22分别插入相应的通道210中,其连接部226收容在通道210内,而保持部222与对接部224则向前延伸出绝缘插入件21的前端面。接地板23组置在收容槽212内,其接地片234延伸入相应的通道210中用来与已收容在其内的端子22中的接地端子相电性接触。从而,端子模块2完成组装。
请配合参阅图5,端子模块2组设至绝缘本体1尾部13的纵长板131上,其纵长方向两端分别收容在相应收容部132的收容通道133内,端子22的保持部222与对接部224则延伸入绝缘本体1的通槽111内,其中保持部222与绝缘本体1干涉配合。
如图5所示,绝缘本体1组设至遮蔽壳体3的收容空间34内,凸部113与开口326相应配合,弹片324延伸入收容槽212中并与接地板23配合,弹片312则与绝缘本体1基部11的凹槽115配合。
请参阅图5至图9,锁扣装置4分别组设至绝缘本体1的保持部14上。保持部14分别收容在扣持部41的收容腔416内,枢轴42延伸穿过主体部410的保持孔415和绝缘本体1的通孔142以使锁扣装置4通过枢转方式与保持部14形成连接。配合部414抵靠在导引柱145的上表面146,弹片417延伸入狭缝15内并弹性抵靠在遮蔽壳体3的侧部322上。从而,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100即完成组装。
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配合时,配合部414延伸入对接连接器并与之扣持,如此确保两者稳固组设在一起。若需使两者分离,则锁扣装置4的后端被推向内侧而使得设在前端的配合部414朝外枢转,从而线缆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间的卡扣解除,进而只需拖动线缆连接器100即可使其脱离对接连接器。
权利要求1.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和若干导电端子;其中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在基部内设有若干通槽;所述导电端子设置于绝缘本体内,并延伸入绝缘本体的通槽内,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还包括设在其基部的相对侧的保持部;该线缆连接器进一步包括锁扣装置,所述锁扣装置可枢转地安装在绝缘本体的保持部上,其包括设于其前端可与对接连接器相配合的配合部及可收容相应保持部于其内的中空主体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锁扣装置的主体部稳固包覆在绝缘本体的保持部外,上述配合部由该主体部向前延伸而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线缆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包覆在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包括形成在其相对两端的一对侧部,上述锁扣装置具有自其主体部延伸出并可抵靠在所述侧部上的弹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顶板、底板和连接顶板与底板的边缘的侧板,所述弹片由主体部的侧板延伸而出,所述配合部由主体部的顶板向前延伸而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在其后部设有一对狭缝,每一狭缝位于主体部与保持部之间,所述弹片可收容在这些狭缝内。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内设有通孔,所述锁扣装置的顶板与底板上均设有保持孔,锁扣装置还包括可延伸穿过所述通孔与保持孔以使锁扣装置可靠连接在绝缘本体上的枢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自保持部向前延伸出一对导引柱,锁扣装置的配合部抵靠在所述导引柱的上表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线缆连接器还包括有端子模块,其组设在绝缘本体的后部;上述导电端子包括信号端子与接地端子,均收容在该端子模块内并延伸入绝缘本体的通槽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块进一步包括组设在其内的接地板,其具有可与所述接地端子电性连接的若干接地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在绝缘本体内的端子模块(2)、包覆在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3)和组设在绝缘本体上用来与对接连接器扣持的锁扣装置(4)。其中绝缘本体包括基部(11)、设在基部内的若干通槽(111)以及位于基部两端的一对保持部(14)。端子模块(2)包括绝缘插入件(21)、收容在绝缘插入件内的若干信号与接地端子(22)和组设在绝缘插入件内的接地板(23)。接地板具有若干接地片(234)。上述锁扣装置组设在绝缘本体的保持部上,且每一锁扣装置具有一扣持部(41),在其上进一步设有可与对接连接器相扣持的配合部(414)。通过这种结构,使该线缆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形成稳固配合并达成可靠的电性连接。
文档编号H01R13/627GK2588609SQ02287930
公开日2003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19日
发明者戴维德·作锦·柯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