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于双面接续电路的软性排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01111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于双面接续电路的软性排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于双面接续电路的软性排线,主要是针对由上、下皮膜将导线黏合的软性排线结构加以改良。
背景技术
按,一般软性排线的制作方式如图1所示,是由其绝缘作用的上、下皮膜11、12将导线20包夹黏合成带状半成品,以供裁切成适当长度的软性排线成品使用;又,如图2所示,其软性排线11为方便其导线20与其他电路的接续,而是预先在上、下皮膜11、12的特定区间设有相对应的穿透部13,以在上、下皮膜11、12黏合时,该位于穿透部13的导线20则呈外露的状态,于使用时是在软性排线10的穿透部13进行裁切,使软性排线10的端缘相对应于穿透部13的导线20呈外露状态而形成导接端面,即可直接与其他电路相接续。
然而,公知软性排线10于所外露的导线20是完全呈外露状(每一个导线在上、下皮膜的版面皆呈外露状),因此在整体软性排线10与其他电路进行导接作业时,因为导线20与上、下皮膜11、12的版面无区隔作用,以致于无法在软性排线10的双面(即上、下版面)同时配设电路,而将造成软性排线10使用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可于双面接续电路的软性排线,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由上、下皮膜将导线黏合的软性排线结构加以改良,以让软性排线所外露的导线具有上、下皮膜的版面区隔特性,而得以分别在上、下皮膜的版面接续所属的电路,以增加整体软性排线的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于双面接续电路的软性排线,其结构是由在上、下皮膜之间黏合有复数个导线所构成;其中该上皮膜是在固定朝向上皮膜外露的导线布设位置设有第一透空部,该下皮膜的相同区段在朝向下皮膜外露的导线布设位置设有第二透空部;该软性排线可选择其中几条固定的导线由第一透空部外露于上皮膜的版面,其他导线即由第二透空部外露于下皮膜的版面,并由上、下皮膜的主体对分别外露于下皮膜版面的导线以及外露于上皮膜版面的导线形成区隔。
其中该软性排线的各导线是凸伸出固定的区段,并在导线相对应于上、下皮膜的版面处黏设有上、下阻隔膜,由该上、下阻隔膜的主体对分别外露于下皮膜版面的导线以及外露于上皮膜版面的导线形成区隔。
本实用新型可于双面接续电路的软性排线,其整体软性排线的结构同样是在上、下皮膜之间黏合有复数个导线所构成;尤其,软性排线可选择其中几条固定的导线是外露于上皮膜的版面,而其他导线则是外露于下皮膜的版面,以使整体软性排线所外露的导线具有上、下皮膜的版面区隔特性,而得以分别在上、下皮膜的版面接续所属的电路,以增加整体软性排线的适用性。


图1为一般软性排线的制作方式示意图;图2为公知软性排线的结构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软性排线结构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软性排线结构外观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软性排线结构分解图。
图号说明10、软性排线11、上皮膜12、下皮膜
13、穿透部14、第一透空部15、第二透空部16、上阻隔膜17、下阻隔膜20、导线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使贵审查员清楚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以及整体运作方式,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可于双面接续电路的软性排线,其整体软性排线的结构组成如图3所示,是在上、下皮膜11、12之间黏合有复数个导线20所构成,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其上皮膜11是可选择在第一、三及五条朝向上皮膜11外露的导线20布设位置设有第一透空部14,而下皮膜12的相同区段,则在朝向下皮膜12外露的第二、四及六条导线20布设位置设有第二透空部15。
如图4所示,当上、下皮膜11、12将导线20夹制黏合成软性排线10的结构后,即可于第一、第二透空部14、15的中段位置裁断,如图4所示,其中第一、三及五条导线20是由第一透空部14外露于上皮膜11的版面,其他第二、四及六条导线20即由第二透空部15外露于下皮膜12的版面,并由上、下皮膜11、12的主体对分别外露于下皮膜12版面的导线20以及外露于上皮膜11版面的导线20形成区隔,且通过第一透空部14及第二透空部15外露的导线20形成导接端面。
因此,整体软性排线10可选择其中几条固定的导线20外露于上皮膜11的版面,而其他导线20则是外露于下皮膜12的版面,使整体软性排线10所外露的导线20具有上、下皮膜11、12的版面区隔特性,而得以分别在上、下皮膜11、12的版面接续所属的电路,以增加整体软性排线的适用性。
再者,如图5所示,整体软性排线10的结构也可由各导线20凸伸出一固定的区段,并在导线20相对应于上、下皮膜11、12的版面处黏设有上、下阻隔膜16、17,其中上阻隔膜16是在固定朝向上皮膜11外露的导线20布设位置设有第一透空部14,而下阻隔膜17则在朝向下皮膜12外露的导线20布设位置设有第二透空部15,使其可选择其中几条固定的导线20是由第一透空部14外露于上皮膜11的版面,而其他导线20即由第二透空部15外露于下皮膜12的版面,并由上、下阻隔膜16、17的主体对分别外露于下皮膜12版面的导线20以及外露于上皮膜11版面的导线20形成区隔,而同样得以使软性排线10所外露的导线20具有上、下皮膜11、12的版面区隔特性,且借外露的导线20形成导接端面,而得以分别在上、下皮膜11、12的版面接续所属的电路,以增加整体软性排线的适用性。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于双面接续电路的软性排线提供一得以分别在上、下皮膜的版面接续所属的电路,大幅增加适用性的软性排线结构,于是依法提呈实用新型专利的中请;然而,以上的实施说明及图式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局限本实用新型,因此,凡一切与本实用新型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的,均应属本实用新型的创设目的及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可于双面接续电路的软性排线,其结构是由在上、下皮膜之间黏合有复数个导线所构成;其特征在于该上皮膜是在固定朝向上皮膜外露的导线布设位置设有第一透空部,该下皮膜的相同区段在朝向下皮膜外露的导线布设位置设有第二透空部;该软性排线可选择其中几条固定的导线由第一透空部外露于上皮膜的版面,其他导线即由第二透空部外露于下皮膜的版面,并由上、下皮膜的主体对分别外露于下皮膜版面的导线以及外露于上皮膜版面的导线形成区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于双面接续电路的软性排线,其特征在于该软性排线的各导线是凸伸出固定的区段,并在导线相对应于上、下皮膜的版面处黏设有上、下阻隔膜,由该上、下阻隔膜的主体对分别外露于下皮膜版面的导线以及外露于上皮膜版面的导线形成区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可于双面接续电路的软性排线,其软性排线的结构是在上、下皮膜之间黏合有复数个导线所构成,其中软性排线可选择其中几条固定的导线外露于上皮膜的版面,而其他导线则外露于下皮膜的版面,以使整体软性排线所外露的导线具有上、下皮膜的版面区隔特性,且借外露的导线形成导接端面,而得以分别在上、下皮膜的版面接续所属的电路,以增加整体软性排线的适用性。
文档编号H01B7/04GK2655386SQ0326314
公开日2004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4日
发明者陈世惠, 李长佳 申请人:天瑞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