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合型光学薄膜和图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48228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粘合型光学薄膜和图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光学薄膜的至少一侧的面上层叠有粘合剂层的粘合型光学薄膜。本发明还涉及使用上述粘合型光学薄膜的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PDP等图像显示装置。作为上述光学薄膜,可以举例为偏振片、相位差板、光学补偿薄膜、亮度改善薄膜、以及将这些层叠而成的材料等。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等中,由于其图像形成方式,在液晶单元的两侧配置偏振光元件是必不可少的,而通常粘贴的是偏振片。另外,为了改善显示器的显示质量,液晶面板上除了偏振片之外,还可以使用各种光学元件。例如,可使用用于防止着色的相位差板、用于改善液晶显示器的视角的视角扩展薄膜、以及用于提高显示器的对比度的亮度改善薄膜等。这些薄膜总称为光学薄膜。
在液晶单元上粘贴上述光学薄膜时,通常可以使用粘合剂。另外,在光学薄膜和液晶元件、还有光学薄膜之间的接合中,通常为了减少光损失,使用粘合剂密合各个材料。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具有在使光学薄膜固着时不需要经过干燥工序等优点,因此通常使用的是粘合剂作为粘合剂层预先被设置在光学薄膜的一侧上的粘合型光学薄膜。
作为对于上述粘合剂所要求的必要特性,可以举例为(1)将光学薄膜粘贴在液晶面板表面上时,即使是在弄错粘贴位置、或在粘贴面上啮入有杂质的情况下,也可将光学薄膜从液晶面板表面剥离,可以再次粘贴(再加工),(2)具有用于防止由光学薄膜的尺寸变化产生的光学不均的应力松弛性,(3)对于作为环境促进试验通常进行的加热和加湿等耐久试验,不会产生由粘合剂引起的不良情况等。
特别是,就上述(1)中的再加工性而言,在以往的粘合型光学薄膜中,由于粘合剂层和光学薄膜基体材料之间的密合性较低,在从液晶面板剥离粘合型光学薄膜时,会产生在液晶面板表面上残留有部分粘合型光学薄膜的粘合剂的问题(以下将其称为粘合剂残余)。
另外,在使用时,上述粘合型光学薄膜被切割成相当于显示器的尺寸。在该使用工序中进行操作时,如果粘合型光学薄膜的端部(切割部分)与人或装置接触,则有时在该部分会引起粘合剂的脱落(粘合剂缺口)。如果在液晶元件上粘贴的是粘合剂已脱落的粘合型光学薄膜,则由于该脱落的部分不能密合,从而会在该部分反射光线,成为显示缺陷。特别是最近因显示器的窄边缘化,即使是在上述端部产生的缺陷也会使显示质量显著下降。
另外,光学薄膜的表面上通常贴有表面保护薄膜。将光学薄膜贴在液晶面板上后会剥下该表面保护薄膜。此时,有可能产生剥离带电,破坏面板的电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光学薄膜的至少一侧的面上层叠有粘合剂层的粘合型光学薄膜,即,一种在使用工序中进行操作时即使接触到端部也不会引起粘合剂的脱落的、容易处理的粘合型光学薄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可以抑制剥离带电的粘合型光学薄膜。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使用该粘合型光学薄膜的图像显示装置。
本发明人等为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钻心研究,结果发现可以用下述粘合型光学薄膜达到上述目的,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一种粘合型光学薄膜,在光学薄膜的至少一侧的面上层叠有粘合剂层的粘合型光学薄膜中,其特征在于,通过介入由聚胺化合物形成的增粘层层叠有上述粘合剂层。
上述本发明的粘合型光学薄膜是,在认为粘合剂脱落的主要原因在于粘合剂层和光学薄膜基体材料之间的低粘合性的基础上,通过使由聚胺化合物形成的增粘层介入于粘合剂层和光学薄膜基体材料之间,提高粘合剂层和光学薄膜的粘合性而成的材料。因此在使用粘合型光学薄膜时可以大幅度地降低薄膜端部的粘合剂的局部脱落,可以提高粘合型光学薄膜的操作性。
另外根据上述由聚胺化合物形成的增粘层,除了可以改善操作性之外,还可以抑制剥离带电。也可以通过对光学薄膜实施导电处理来抑制剥离带电。但是,如果另外附设导电层,就等于提高成本,而且还会导致光学特性的下降等问题。而在由聚胺化合物形成的增粘层中不存在这种问题。
在上述粘合型光学薄膜中,优选增粘层的厚度为5-500nm。从确保密合性、抑制剥离带电的观点来看,增粘层的厚度优选为5n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nm以上。另一方面,从光学特性下降的观点来看,增粘层的厚度通常为5000nm以下,但是如果增粘层的厚度变厚,会导致聚胺化合物的强度不足,容易在增粘层内引起损坏,有时不能获得足够的密合性。增粘层的厚度优选为500nm以下,更优选为3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nm以下。就剥离带电效果而言,增粘层的厚度厚的一方较好,但是超过200nm后其效果相同。从这些观点出发,优选为5-500nm,更优选为10-300nm,进一步优选为10-200nm。
在上述粘合型光学薄膜中,聚胺化合物优选的形式是聚乙抱亚胺。形成增粘层的聚乙抱亚胺中,在末端具有伯胺基,而且在主链中具有伸胺基,树脂中的氨基比例多,在增粘层和粘合剂层的界面及其附近,聚乙抱亚胺的氨基和粘合剂层中的官能团进行反应,从而可以使增粘层和粘合剂层牢固地粘合。聚乙抱亚胺可溶于水/醇中,即使是在光学薄膜的原材料耐溶剂性较差的情况下,也可以形成粘合剂层,而不会使该光学薄膜变质。例如,在上述粘合型光学薄膜中,当层叠增粘层的光学薄膜表面的原材料为聚碳酸酯或降冰片烯类树脂时也可以抑制原材料的变质。
还有,已知在粘合剂层和光学薄膜基体材料之间,设置聚丙烯酸酯的乙抱亚胺加成物作为增粘层的例子(特开平10-20118号公报)。但是,由于该增粘层在分子中含有的伯胺(仲胺基)的比例较少,而且聚丙烯酸酯部分对于与基体材料的粘合性不能有效地起作用,因此不能认为能够充分地改善粘合剂层和光学薄膜基体材料之间的密合性。另外,由于聚丙烯酸酯的乙抱亚胺加成物需要稀释于有机溶剂后进行涂敷,因此当光学薄膜原材料为聚碳酸酯或降冰片烯类树脂时,会造成原材料的变质。
在上述粘合型光学薄膜中,聚胺化合物优选的形式是烯丙胺类化合物。烯丙胺类化合物中末端伯胺基的比例也较多,从而可以使增粘层和粘合剂层牢固地粘合。作为烯丙胺类化合物,特别优选聚烯丙胺。聚烯丙胺可溶于水/醇中,即使是在光学薄膜的原材料耐溶剂性较差的情况下,也可以形成粘合剂层,而不会使该光学薄膜变质。例如,在上述粘合型光学薄膜中,当层叠增粘层的光学薄膜表面的原材料为聚碳酸酯或降冰片烯类树脂时也可以抑制原材料的变质。
在上述粘合型光学薄膜中,上述粘合剂层优选由丙烯酸类粘合剂形成。
在形成上述粘合剂层的粘合剂中,作为基体聚合物,优选使用含有可与氨基反应的官能团的聚合物。通过作为上述基体聚合物使用含有可与氨基反应的官能团的聚合物,在增粘层和粘合剂层的界面及其附近,聚胺化合物的氨基和粘合剂层中的官能团发生反应,可使增粘层和粘合剂层牢固地粘合。
在上述粘合型光学薄膜中,形成上述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的基体聚合物中所含有的、可与氨基反应的官能团优选为羧基。羧基与氨基的反应性良好,适合作为基体聚合物所含有的官能团,可使粘合剂层和增粘层的密合性良好。
在上述粘合型光学薄膜中,形成上述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的基体聚合物含有可与氨基反应的官能团,而且通过介入由聚胺化合物形成的增粘层层叠的粘合剂层,优选粘合剂层中的粘合剂和增粘层中的聚胺化合物在增粘层中形成混合反应层,且该混合反应层的厚度占增粘层总厚度的50%以上。
形成增粘层的聚胺化合物在末端具有伯胺基,另一方面,在形成粘合剂层的粘合剂中,作为基体聚合物,使用含有可与氨基反应的官能团的聚合物,而且这些在增粘层和粘合剂层的界面及其附近互相侵入。其结果,在增粘层中的氨基和粘合剂层中的官能团进行反应的区域形成混合反应层,将增粘层和粘合剂层牢固地粘合。
另外增粘层中没有变为混合反应层的部分由于不参与上述反应,不仅无助于密合,而且如果该比例变多,反而会使粘合性下降。从该观点来看,优选调节上述混合反应层,使之占上述增粘层总厚度的50%以上。上述混合反应层至少是上述增粘层总厚度的50%以上,优选80%以上。还有,当用钌酸将光学薄膜染色时,混合反应层可以确认为染色较深的层。因此,在用钌酸难以染色的增粘层部分,聚胺化合物单独存在。
在上述粘合型光学薄膜中,层叠增粘层的光学薄膜表面的原材料可以适宜使用聚碳酸酯或者降冰片烯类树脂。如上所述,当作为增粘层的形成材料的聚胺化合物而使用烯丙胺类化合物时,可以特别地抑制聚碳酸酯或者降冰片烯类树脂的变质。
另外,在上述粘合型光学薄膜中,优选对光学薄膜进行活化处理。通过对光学薄膜进行活化处理,可以抑制在光学薄膜中形成增粘层时的凹陷。此外可以在光学薄膜上以良好的密合性形成增粘层。
还有,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至少一张上述粘合型光学薄膜的图像显示装置。本发明的粘合型光学薄膜可根据液晶显示装置等图像显示装置的各种使用形式,使用一张或者组合使用多张。


图1是本发明的粘合型光学薄膜的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粘合型光学薄膜的截面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对形成本发明的粘合型光学薄膜中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橡胶类粘合剂、丙烯酸类粘合剂、硅酮类粘合剂等各种粘合剂,但是通常使用的是无色透明而且与液晶单元等的接合性良好的丙烯酸类粘合剂。另外,粘合剂的基体聚合物中优选具有可与氨基反应的官能团。
丙烯酸类粘合剂将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单体单元为主骨架的丙烯酸类聚合物为基体聚合物。还有,(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与本发明的(甲基)表示相同的意思。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主骨架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中的烷基的平均碳数为1-12,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具体例子,可以举例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这些可以单独或者组合使用。在这些化合物之中,优选烷基的碳数为1-7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
作为向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等基体聚合物中引入的、可与氨基反应的官能团,可以举例为,例如羧基、环氧基、异氰酸酯基等。其中,优选的是羧基。具有可与氨基反应的官能团的丙烯酸类聚合物中,含有具有该官能团的单体单元。作为具有羧基的单体,可以举例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富马酸、马来酸、衣康酸等。作为含有环氧基的单体,可以举例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对丙烯酸类聚合物中具有上述官能团的单体单元的比例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以与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单元(A)(但上述单体单元(a)除外)的重量比(a/A)计,优选为0.001-0.12,更优选为0.005-0.1。
另外在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中,可以引入具有羟基的单体单元、具有N元素的单体单元等。作为具有羟基的单体单元,可以举例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等含有羟基的单体,(甲基)丙烯酸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羟基己酯等。作为含有N元素的单体,可以举例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基吗啉、(甲基)乙腈、乙烯基吡咯烷酮、N-环己基马来酸酐缩亚胺、衣康酸酰亚胺、N,N-二甲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等。此外,在丙烯酸类聚合物中,在不损害粘合剂性能的范围内,还可以进一步地使用醋酸乙酯、苯乙烯等。这些单体可以使用一种或者组合使用二种以上。
对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没有特别限制,但是重均分子量(GPC)优选为约30万-250万。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制造可以用各种公知的方法完成,例如,可以适宜选择本体聚合法、溶液聚合法、悬浮聚合法等自由基聚合法。作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以使用偶氮类、过氧化物类等各种公知的物质,反应温度通常为约50-85℃,反应时间为约1-8小时。另外,在上述制造方法中,优选溶液聚合法,作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溶剂,通常使用醋酸乙酯、甲苯等极性溶剂。溶液浓度通常为约20-80重量%。
作为橡胶类粘合剂的基体聚合物,可以举例为,例如天然橡胶、异戊二烯类橡胶、苯乙烯-丁二烯类橡胶、再生橡胶、聚异丁烯类橡胶、以及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类橡胶、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类橡胶等,作为硅酮类粘合剂的基体聚合物,可以举例为,例如二甲基聚硅氧烷、二苯基聚硅氧烷等,可以适当使用向这些聚合物中引入羧基等与氨基具有反应性的官能团而成的物质。
另外,上述粘合剂优选为含有交联剂的粘合剂组合物。作为可以在粘合剂中配合使用的多官能性化合物,可以举例为有机类交联剂和多官能性金属螯合物。作为有机类交联剂,可以举例为环氧类交联剂、异氰酸酯类交联剂、亚胺类交联剂等。作为有机类交联剂,优选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多官能性金属螯合物是多价金属与有机化合物通过共价键或者配位键结合的化合物。作为多价金属原子,可以举例为Al、Cr、Zr、Co、Cu、Fe、Ni、V、Zn、In、Ca、Mg、Mn、Y、Ce、Sr、Ba、Mo、La、Sn、Ti等。作为形成有共价键或者配位键的有机化合物中的原子,可以举例为氧原子等,作为有机化合物,可以举例为烷基酯、醇化合物、羧酸化合物、醚化合物、酮化合物等。
对丙烯酸类聚合物等基体聚合物和交联剂的混合比例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通常相对于100重量份基体聚合物(固体成分),交联剂(固体成分)优选为约0.01-6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约0.1-3重量份。
另外,在上述粘合剂中,根据需要且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目的范围内,还可以适当使用增粘剂、增塑剂、玻璃纤维、玻璃珠、金属粉末、由其它的无机粉末等组成的填充剂、颜料、着色剂、填充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硅烷偶合剂等各种添加剂。另外也可以形成为含有微粒子而显示光扩散性的粘合剂层等。
作为形成增粘层的聚胺化合物,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可以形成涂层的化合物。聚胺化合物是含有较多的氨基的化合物,作为构成聚胺化合物的主单体,优选使用具有氨基的单体。作为聚胺化合物,可以举例为聚乙抱亚胺、烯丙胺类化合物。聚胺化合物的使用形式也可以是溶剂可溶型、水分散型、水溶解型中的任何一种。
对形成增粘层的聚乙抱亚胺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各种聚乙抱亚胺。对聚乙抱亚胺的重均分子量没有特别限制,但是通常为约100-100万。例如,作为聚乙抱亚胺的市售品的例子,可以举例为株式会社日本触媒社制的EPOMIN SP系列(SP-003、SP-006、SP012、SP018、SP103、SP110、SP200等)、EPOMIN P-1000等。其中,优选的是EPOMIN P-1000。
作为形成增粘层的烯丙胺类化合物,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举例为,例如二烯丙胺盐酸盐-二氧化硫共聚物、二烯丙甲胺盐酸盐共聚物、聚烯丙胺盐酸盐、聚烯丙胺等烯丙胺类化合物、二乙撑三胺等聚烷撑聚胺和二羧酸的缩合物、以及其环氧氯丙烷加成物、聚乙烯胺等。烯丙胺类化合物、特别是聚烯丙胺可溶于水/醇中,因此优选。另外,对聚胺化合物的重均分子量没有特别的限制,优选为约10000-100000。
另外,当形成增粘层时,除了聚胺化合物之外再混合可与聚胺化合物反应的化合物并进行交联,从而可以改善增粘层的强度。作为可与聚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化合物,可以举例为环氧化合物等。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粘合型光学薄膜中,在光学薄膜1上,通过介入由聚胺化合物形成的增粘层2设置有粘合剂层3。另外,在粘合剂层3上可以设置脱模片4。此外,如图2中所示,增粘层2在其厚度(A)中,优选包括混合反应层5的厚度(a)。
作为光学薄膜1,可使用在液晶显示装置等图像显示装置的形成中使用的材料,对其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作为光学薄膜可以举例为偏振片。作为偏振片通常使用的是在偏振镜的一侧或者两侧具有透明保护薄膜的结构。
对偏振镜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各种偏振镜。作为偏振镜,可以举例为例如,在聚乙烯醇类薄膜、部分甲缩醛化聚乙烯醇类薄膜、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类部分皂化薄膜等亲水性高分子薄膜上,吸附碘或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物质后单向拉伸的材料;聚乙烯醇的脱水处理物或聚氯乙烯的脱盐酸处理物等聚烯类取向薄膜等。其中,优选的是由聚乙烯醇类薄膜和碘等二色性物质组成的偏振镜。对这些偏振镜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通常为约5至80μm。
将聚乙烯醇类薄膜用碘染色后经单向拉伸而成的偏振镜,例如,可以通过将聚乙烯醇浸渍于碘的水溶液进行染色后,拉伸至原长度的3至7倍来制作。根据需要,也可以浸渍于可含硼酸或硫酸锌、氯化锌等的碘化钾等的水溶液中。此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在染色前将聚乙烯醇类薄膜浸渍于水中水洗。通过水洗聚乙烯醇类薄膜,除了可以洗去聚乙烯醇类薄膜表面上的污物和防止粘连剂之外,还可通过使聚乙烯醇类薄膜溶胀,防止染色斑等不均匀现象。拉伸既可以在用碘染色之后进行,也可以一边染色一边进行拉伸,或者也可以在拉伸之后用碘进行染色。也可以在硼酸或碘化钾等的水溶液中或水浴中进行拉伸。
作为形成设置在所述偏振镜的一侧或双侧的透明保护膜的材料,优选在透明性、机械强度、热稳定性、水分屏蔽性、各向同性等各方面具有良好性质的材料。例如,可以举例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型聚合物;二乙酰纤维素或三乙酰纤维素等纤维素类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类聚合物;聚苯乙烯或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等苯乙烯类聚合物;聚碳酸酯类聚合物等。此外,作为形成上述透明保护膜的聚合物的例子还可以举例为,例如,如聚乙烯、聚丙烯、具有环状或降冰片烯结构的聚烯烃,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烃类聚合物;氯乙烯类聚合物;尼龙或芳香族聚酰胺等酰胺类聚合物,;酰亚胺类聚合物;砜类聚合物;聚醚砜类聚合物;聚醚-醚酮类聚合物;聚苯硫醚类聚合物;乙烯基醇类聚合物,偏氯乙烯类聚合物;聚乙烯醇缩丁醛类聚合物;芳基化物类聚合物;聚甲醛类聚合物;环氧类聚合物;或者上述聚合物的混合物。透明保护薄膜还可以形成为丙烯酸类、氨基甲酸酯类、丙烯基氨基甲酸酯类、环氧类、硅酮类等热固型、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固化层。
此外,可以举例为,在特开2001-343529号公报(WO 01/37007)中记载的聚合物膜,例如包含(A)在侧链具有取代和/或未取代亚氨基的热塑性树脂、和(B)在侧链具有取代和/或未取代苯基和腈基的热塑性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作为具体实例,可以举例为含有由异丁烯和N-甲基马来酸酐缩亚胺组成的交替共聚物及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的树脂组合物的薄膜。作为薄膜可以使用由树脂组合物的混合挤出制品等构成的薄膜。
保护薄膜的厚度可以适当确定,但是从强度和处理性等操作性、薄层性等观点来看,一般为约1-500μm。特别优选为1-300μm,更优选5-200μm。
另外,保护薄膜最好不要着色。因此,优选使用用Rth=[(nx+ny)/2-nz]·d(其中,nx和ny是薄膜平面内的主折射率,nz是薄膜厚度方向的折射率,d是薄膜厚度)表示的薄膜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为-90nm~+75nm的保护薄膜。通过使用该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为-90nm~+75nm的保护薄膜,可以大致消除由保护薄膜引起的偏振片的着色(光学着色)。厚度方向相位差值(Rth)进一步优选为-80nm~+60nm,特别优选-70nm~+45nm。
作为保护薄膜,从偏振性能和耐久性等观点来看,优选三乙酰纤维素等纤维素类聚合物。特别适宜的是三乙酰纤维素薄膜。此外,当在偏振镜的两侧设置保护薄膜时,既可以在其正反面使用由相同聚合物材料组成的保护薄膜,也可以使用由不同的聚合物材料等组成的保护薄膜。上述偏振镜和保护薄膜通常利用水性粘合剂进行粘合。作为水性粘合剂,可以举例为异氰酸酯类粘合剂、聚乙烯醇类粘合剂、明胶类粘合剂、乙烯类胶乳、水性聚氨酯、水性聚酯等。
在上述透明保护薄膜的没有粘附偏振镜的表面上,还可以进行硬膜层或防反射处理、防止粘附处理、以扩散或防眩光为目的的处理。
实施硬膜处理的目的是防止偏振片的表面损坏等,例如可以通过在透明保护薄膜的表面上附加由丙烯酸类及硅类等适当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构成的硬度、滑动特性等良好的固化被膜的方法等形成。实施防反射处理的目的是防止在偏振片表面的外光的反射,可以通过形成以往的防反射薄膜等来完成。此外,实施防止粘附处理的目的是防止与相邻层的粘合。
另外,实施防眩光处理的目的是防止外光在偏振片表面反射而干扰偏振片透射光的可视性,例如,可以通过采用喷砂方式和压纹加工方式的粗表面化方式以及配合透明微粒的方式等适当的方式,向透明保护薄膜表面赋予微细凹凸结构来形成。作为在上述表面微细凹凸结构的形成中含有的微粒,例如,可以使用平均粒径为0.5~50μm的由硅、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镉、氧化锑等组成的往往具有导电性的无机微粒子、由交联或者未交联的聚合物等组成的有机微粒子等透明微粒子。当形成表面微细凹凸结构时,微粒子的使用量相对于100重量份形成表面微细凹凸结构的透明树脂,通常为大约2~50重量份,优选5~25重量份。防眩光层也可以兼当用于将偏振片透射光扩散而扩大视角等的扩散层(视角扩大功能等)。
还有,上述防反射层、防止粘附层、扩散层和防眩光层等除了可以设置在透明保护薄膜自身上以外,还可以作为与透明保护薄膜分开配置的另一光学层设置。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光学薄膜,可以举例为,例如反射板和半透过板、相位差板(包括1/2和1/4等波长片)、视角补偿薄膜、亮度改善薄膜等在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形成中可以使用的成为光学层的薄膜。这些除了可以单独作为本发明的光学薄膜使用外,还可以在实际使用时在上述偏振片上层叠一层或者两层以上使用。
特别优选的偏振片是在偏振片上再层叠反射板或半透过反射板而成的反射型偏振片或半透过型偏振片;在偏振片上再层叠相位差板而形成的椭圆偏振片或圆偏振片;在偏振片上再层叠视角补偿薄膜而形成的宽视角偏振片;或者在偏振片上再层叠亮度改善薄膜而形成的偏振片。
反射型偏振片是在偏振片上设置反射层而成的,可用于形成反射从识认侧(显示侧)入射的入射光来进行显示的类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等,并且可以省略内置的背光灯等光源,从而具有易于使液晶显示装置薄型化等优点。形成反射型偏振片时,可以通过根据需要介入透明保护层等后在偏振片的一面附设由金属等组成的反射层的方式等适当的方式进行。
作为反射型偏振片的具体例子,可以举例为通过根据需要在经消光处理的透明保护薄膜的一面上,附设由铝等反射性金属组成的箔或蒸镀膜而形成反射层的偏振片等。另外,还可以举例为通过使上述透明保护薄膜含有微粒而形成表面微细凹凸结构,并在其上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反射层的反射型偏振片等。上述的微细凹凸结构的反射层通过漫反射使入射光扩散,由此防止定向性和外观发亮,具有可以抑制明暗不均的优点等。另外,含有微粒子的透明保护薄膜还具有当入射光及其反射光透过它时可以通过扩散进一步抑制明暗不均的优点等。反映透明保护薄膜的表面微细凹凸结构的微细凹凸结构的反射层的形成,例如可以通过用真空蒸镀方式、离子镀方式及溅射方式等蒸镀方式或镀覆方式等适当的方式在透明保护层的表面上直接附设金属的方法等进行。
作为代替将反射板直接附设在上述偏振片的透明保护薄膜上的方法,还可以在以该透明薄膜为基准的适当的薄膜上设置反射层形成反射片等后作为反射板使用。还有,由于反射层通常由金属组成,所以从防止由于氧化而造成的反射率的下降,进而长期保持初始反射率的观点和避免另设保护层的观点等来看,优选用透明保护薄膜或偏振片等覆盖其反射面的使用形式。
还有,在上述中,半透过型偏振片可以通过作成用反射层反射光的同时使光透过的半透半反镜等半透过型的反射层而获得。半透过型偏振片通常被设于液晶单元的背面侧,可以形成如下类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等,即,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使用液晶显示装置等的情况下,反射来自于识认侧(显示侧)的入射光而显示图像,在比较暗的环境中,使用内置于半透过型偏振片的背面的背光灯等内置光源来显示图像。即,半透过型偏振片在如下类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形成中十分有用,即,在明亮的环境下可以节约使用背光灯等光源的能量,在比较暗的环境下也可以使用内置光源的类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形成中非常有用。
下面对偏振片上再层叠相位差板而构成的椭圆偏振片或圆偏振片进行说明。在将直线偏振光改变为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或者将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改变为直线偏振光,或者改变直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相位差板等。特别是,作为将直线偏振光改变为圆偏振光或将圆偏振光改变为直线偏振光的相位差板,可使用所谓的1/4波长片(也称为λ/4片)。1/2波长片(也称为λ/2片)通常用于改变直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的情形。
椭圆偏振片可以有效地用于以下情形,即补偿(防止)超扭曲向列相(STN)型液晶显示装置因液晶层的双折射而产生的着色(蓝或黄),从而进行所述没有着色的白黑显示的情形。另外,控制三维折射率的偏振片还可以补偿(防止)从斜向观察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时产生的着色,因而十分理想。圆偏振光片可以有效地用于对以彩色显示图像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图像的色调进行调整的情形,而且还具有防止反射的功能。
作为相位差板,可以举出对高分子材料进行单向或双向拉伸处理而形成的双折射性薄膜、液晶聚合物的取向膜、用薄膜支撑液晶聚合物的取向层的构件等。对相位差板的厚度也没有特别限定,一般为20~150μm。
作为所述高分子材料,例如可以举出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丁醛、聚甲基乙烯醚、聚羟乙基丙烯酸酯、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聚碳酸酯、聚芳酯、聚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醚砜、聚苯硫醚、聚苯醚、聚烯丙基砜、聚乙烯醇、聚酰胺、聚酰亚胺、聚烯烃、聚氯乙稀、纤维素类聚合物、降冰片烯类树脂、或它们的二元类、三元类各种共聚物、接枝共聚物、混合物等。这些高分子材料可通过拉伸等而成为取向物(拉伸薄膜)。
作为所述液晶性聚合物,例如可以举出在聚合物的主链或侧链上导入了赋予液晶取向性的共轭性的直线状原子团(mesogene)的主链型或侧链型各种聚合物。作为主链型液晶性聚合物的具体例,可以举出具有在赋予弯曲性的间隔部上结合了上述直线状原子团的构造的聚合物,例如向列取向性的聚酯类液晶性聚合物、圆盘状聚合物或胆甾醇型聚合物等。作为侧链型液晶性聚合物的具体例,可以举出如下的化合物等,即,将聚硅氧烷、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或聚丙二酸酯为主链骨架,作为侧链隔着由共轭性的原子团构成的间隔部而具有由赋予向列取向性的对位取代环状化合物单元构成的上述直线原子团部的化合物。这些液晶聚合物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处理,即,在对于形成在玻璃板上的聚酰亚胺或聚乙烯醇等薄膜的表面进行摩擦处理后的材料、斜向蒸镀了氧化硅的材料等的取向处理面上,铺展液晶性聚合物的溶液后进行热处理。
相位差板可以是例如各种波长板或用于补偿由液晶层的双折射造成的着色或视角等的材料等具有对应于使用目的的适宜的相位差的材料,也可以是层叠2种以上的相位差板而控制了相位差等光学特性的材料。
另外上述椭圆偏振片或反射型椭圆偏振片是通过适当地组合并层叠偏振片或反射型偏振片和相位差板而成的。这类椭圆偏振片等也可以通过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中依次分别层叠(反射型)偏振片及相位差板来形成,以构成(反射型)偏振片及相位差板的组合,而如上所述,预先形成为椭圆偏振片等光学薄膜的情况下,由于在质量的稳定性和层叠操作性等方面出色,因此具有可以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制造效率的优点。
补偿视角薄膜是从不垂直于画面的稍微倾斜的方向观察液晶显示画面的情况下也使图像看起来比较清晰的、用于扩大视角的薄膜。作为此种视角补偿相位差板,例如由相位差板、液晶聚合物等的取向薄膜或透明基材上支撑了液晶聚合物等取向层的材料等构成。通常作为相位差板使用的是沿其面方向被实施了单向拉伸的、具有双折射的聚合物薄膜,与此相对,作为被用作视角补偿薄膜的相位差板,可以使用沿其面方向被实施了双向拉伸的具有双折射的聚合物薄膜、沿其面方向被单向拉伸并且沿其厚度方向也被拉伸了的可控制厚度方向的折射率的具有双折射的聚合物或像倾斜取向膜等双向拉伸薄膜等。作为倾斜取向膜,例如可以举出在聚合物薄膜上粘接热收缩膜后在因加热形成的收缩力的作用下,对聚合物薄膜进行了拉伸处理或/和收缩处理的材料、使液晶聚合物倾斜取向而成的材料等。作为相位差板的原材料聚合物可使用与上述的相位差板中说明的聚合物相同的聚合物,可以使用以防止基于由液晶单元造成的相位差而形成的识认角的变化所带来的着色等或扩大识认度良好的视角等为目的的适宜的聚合物。
另外,从实现识认度良好的宽视角的观点出发,可以优选使用用三乙酸纤维素薄膜支撑由液晶聚合物的取向层、特别是圆盘状液晶聚合物的倾斜取向层构成的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光学补偿相位差板。
将偏振片和亮度改善薄膜贴合在一起而成的偏振片通常被设于液晶单元的背面一侧。亮度改善薄膜是显示如下特性的薄膜,即,当因液晶显示装置等的背光灯或来自背面侧的反射等,有自然光入射时,反射特定偏光轴的直线偏振光或特定方向的圆偏振光,而使其他光透过。因此将亮度改善薄膜与偏振片层叠而成的偏振片可使来自背光灯等光源的光入射,而获得特定偏振光状态的透过光,同时,所述特定偏振光状态以外的光不能透过,被予以反射。借助设于其后侧的反射层等再次反转在该亮度改善薄膜面上反射的光,使之再次入射到亮度改善薄膜上,使其一部分或全部作为特定偏振光状态的光透过,从而增加透过亮度改善薄膜的光,同时向偏光镜提供难以吸收的偏振光,从而增大能够在液晶显示图像的显示等中利用的光量,并由此可以提高亮度。即,在不使用亮度改善薄膜而用背光灯等从液晶单元的背面侧穿过偏光镜而使光入射的情况下,具有与偏光镜的偏光轴不一致的偏光方向的光基本上被偏光镜所吸收,因而无法透过偏光镜。即,虽然会因所使用的偏光镜的特性而不同,但是大约50%的光会被偏光镜吸收掉,因此,液晶图像显示等中能够利用的光量将减少,导致图像变暗。由于亮度改善薄膜反复进行如下操作,即,使具有能够被偏光镜吸收的偏光方向的光不是入射到偏光镜上,而是使该类光在亮度改善薄膜上发生反射,进而借助设于其后侧的反射层等完成反转,使光再次入射到亮度改善薄膜上,这样,亮度改善薄膜只使在这两者间反射并反转的光中的、其偏光方向变为能够通过偏光镜的偏光方向的偏振光透过,同时将其提供给偏光镜,因此可以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图像的显示中有效地使用背光灯的光,从而可以使画面明亮。
也可以在亮度改善薄膜和所述反射层等之间设置扩散板。由亮度改善薄膜反射的偏振光状态的光朝向所述反射层等,所设置的扩散板可将通过的光均匀地扩散,同时消除偏振光状态而成为非偏振光状态。即,扩散板使偏振光恢复到原来的自然光状态。反复进行如下的作业,即,将该非偏振光状态即自然光状态的光射向反射层等,经过反射层等而反射后,再次通过扩散板而又入射到亮度改善薄膜上。通过在亮度改善薄膜和所述反射层之间设置使偏振光恢复到原来的自然光状态的扩散板,可以在维持显示画面的亮度的同时,减少显示画面的亮度的不均,从而可以提供均匀并且明亮的画面。通过设置该扩散板,可适当增加初次入射光的重复反射次数,并利用扩散板的扩散功能,可以提供均匀的明亮的显示画面。
作为所述亮度改善薄膜,例如可以使用电介质的多层薄膜或折射率各向异性不同的薄膜多层叠层体之类的显示出使特定偏光轴的直线偏振光透过而反射其他光的特性的薄膜、胆甾醇型液晶聚合物的取向膜或在薄膜基材上支撑了该取向液晶层的薄膜之类的显示出将左旋或右旋中的任一种圆偏振光反射而使其他光透过的特性的薄膜等适宜的薄膜。
因此,通过利用使所述的特定偏光轴的直线偏振光透过的类型的亮度改善薄膜,使该透过光直接沿着与偏光轴一致的方向入射到偏振片上,可以在抑制由偏振片造成的吸收损失的同时,使光有效地透过。另一方面,利用胆甾醇型液晶层之类的使圆偏振光透过的类型的亮度改善薄膜,虽然可以直接使光入射到偏光镜上,但是,从抑制吸收损失这一点考虑,最好借助相位差板对该圆偏振光进行直线偏振光化,之后再入射到偏振片上。而且,通过使用1/4波长片作为该相位差板,可以将圆偏振光变换为直线偏振光。
在可见光区域等较宽波长范围中能起到1/4波长片作用的相位差板,例如可以利用以下方式获得,即,将相对于波长550nm的浅色光能起到1/4波长片作用的相位差层和显示其他的相位差特性的相位差层例如能起到1/2波长片作用的相位差层重叠的方式等。所以,配置于偏振片和亮度改善薄膜之间的相位差板可以由1层或2层以上的相位差层构成。
还有,就胆甾醇型液晶层而言,也可以组合不同反射波长的材料,构成重叠2层或3层以上的配置构造,由此获得在可见光区域等较宽的波长范围内反射圆偏振光的构件,从而可以基于此而获得较宽波长范围的透过圆偏振光。
另外,偏振片如同所述偏振光分离型偏振片,可以由层叠了偏振片和2层或3层以上的光学层的构件构成。所以,也可以是组合所述反射型偏振片或半透过型偏振片和相位差板而成的反射型椭圆偏振片或半透过型椭圆偏振片等。
在偏振片上层叠了所述光学层的光学膜可以利用在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制造过程中依次独立层叠的方式来形成,但是预先经层叠而成为光学膜的偏振片在质量的稳定性或组装操作等方面优良,因此具有可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制造工序的优点。在层叠中可以使用粘接剂层等适宜的粘接手段。在粘接所述偏振片和其他光学层时,它们的光学轴可以根据目标相位差特性等而采用适宜的配置角度。
对于在上述光学薄膜1上利用聚胺化合物形成的增粘层2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举例为,例如在光学薄膜1上涂敷聚胺化合物的溶液或者分散液并进行干燥的方法等。形成增粘层2时,可以对光学薄膜1实施活化处理。活化处理可以采用各种方法,例如可以采用电晕处理、低压UV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等。当光学薄膜1为聚烯烃类树脂、降冰片烯类树脂时活化处理特别有效,当使各薄膜与水的接触角为80度以下、优选75度以下时,可以抑制涂敷增粘剂时的凹陷。对增粘层2(干燥膜厚)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如上所述,优选为5-500nm。
优选混合反应层5的厚度(a)相对于增粘层2(干燥膜厚)的总厚度(A)的比例(a/A)为50%以上。混合反应层5的厚度(a)大体上取决于形成增粘层2的聚胺化合物和形成粘合剂层3的粘合剂等各分子的移动容易程度、和两者的亲和力。因此,可以根据聚胺化合物和粘合剂的种类调节增粘层2的厚度,从而将混合反应层5的厚度(a)调节到上述范围。
粘合剂层3的形成可通过在上述增粘层2上层叠来进行。作为形成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举例为在增粘层2上涂敷粘合剂(溶液)并进行干燥的方法、通过设置有粘合剂层3的脱模片进行转印的方法等。对粘合剂层3(干燥膜厚)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优选为约10-40μm。
作为脱模片4的构成材料,可以举例为纸、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合成树脂薄膜;橡胶片、纸、布、无纺布、网状物、泡沫片以及金属箔、这些的层叠片等适宜的薄片体等。在脱模片4的表面上,为了提高从粘合剂层3上的剥离性,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硅氧烷处理、长链烷基处理、氟处理等剥离处理。
此外,在本发明的粘合型光学薄膜的光学薄膜或粘合剂层等各层上,也可以利用例如用水杨酸酯类化合物或苯并苯酚类化合物、苯并三唑类化合物或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镍络合盐类化合物等紫外线吸收剂进行处理的方式,使之具有紫外线吸收能力等。
本发明的粘合型光学薄膜可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等各种图像显示装置的形成等中。液晶显示装置的形成可以按照以往的方式进行。即,一般来说,液晶显示装置可通过适宜地组合液晶单元和粘合型光学薄膜以及根据需要而加入的照明系统等构成部件并装入驱动电路而形成,本发明中,除了使用本发明的光学薄膜这一点以外,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按照以往的方式进行。对于液晶单元而言,也可以使用例如TN型或STN型、π型等任意类型的液晶单元。
通过本发明可以形成在液晶单元的单侧或双侧配置了粘合型光学薄膜的液晶显示装置、在照明系统中使用了背光灯或反射板的装置等适宜的液晶显示装置。此时,本发明的光学薄膜可以设置在液晶单元的单侧或双侧上。当将光学薄膜设置在双侧时,它们既可以是相同的材料,也可以是不同的材料。另外,在形成液晶显示装置时,可以在适宜的位置上配置1层或2层以上例如扩散板、防眩光层、防止反射膜、保护板、棱镜阵列、透镜阵列薄片、光扩散板、背光灯等适宜的部件。
下面对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进行说明。一般来说,有机EL装置中在透明基板上依次层叠透明电极、有机发光层和金属电极而形成发光体(有机电致发光体)。这里,有机发光层是各种有机薄膜的层叠体,已知有例如由三苯基胺衍生物等构成的空穴注入层和由蒽等荧光性的有机固体构成的发光层的层叠体、或此种发光层和由二萘嵌苯衍生物等构成的电子注入层的层叠体、或者这些空穴注入层、发光层及电子注入层的层叠体等各种组合。
有机EL显示装置根据如下的原理进行发光,即,通过在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上加上电压,向有机发光层中注入空穴和电子,由这些空穴和电子的复合而产生的能量激发荧光物质,被激发的荧光物质回到基态时,就会放射出光。中间的复合机理与一般的二极管相同,由此也可以推测出,电流和发光强度相对于外加电压显示出伴随整流性的较强的非线性。
在有机EL显示装置中,为了取出有机发光层中产生的光,至少一方的电极必须是透明的,通常将由氧化铟锡(ITO)等透明导电体制成的透明电极作为阳极使用。另一方面,为了容易进行电子的注入而提高发光效率,在阴极中使用功函数较小的物质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使用Mg-Ag、Al-Li等金属电极。
在具有此种构成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有机发光层由厚度为10nm左右的极薄的膜构成。所以,有机发光层也与透明电极一样,使光基本上完全地透过。其结果是,在不发光时从透明基板的表面入射并透过透明电极和有机发光层而在金属电极反射的光会再次向透明基板的表面侧射出,因此,当从外部进行识认时,有机EL装置的显示面如同镜面。
在包括如下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体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可以在透明电极的表面侧设置偏振片,同时在这些透明电极和偏振片之间设置相位差板,上述有机电致发光体中,在通过施加电压而进行发光的有机发光层的表面侧设有透明电极,同时在有机发光层的背面侧设有金属电极。
由于相位差板及偏振片具有使从外部入射并在金属电极反射来的光成为偏振光的作用,因此由该偏振光作用具有使得从外部无法识认出金属电极的镜面的效果。特别是,采用1/4波长片构成相位差板,并且将偏振片和相位差板的偏振光方向的夹角调整为π/4时,可以完全遮蔽金属电极的镜面。
即,入射于该有机EL显示装置的外部光因偏振片的存在而只有直线偏振光成分透过。该直线偏振光一般会被相位差板转换成椭圆偏振光,而当相位差板为1/4波长片并且偏振片和相位差板的偏光方向的夹角为π/4时,就会成为圆偏振光。
该圆偏振光透过透明基板、透明电极、有机薄膜,在金属电极上反射,之后再次透过有机薄膜、透明电极、透明基板,由相位差板再次转换成直线偏振光。由于该直线偏振光与偏振片的偏振光方向正交,因此无法透过偏振片。其结果是,可以将金属电极的镜面完全地遮蔽。
实施例下面,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地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还有,各例中的份和%都是以重量为基准。
实施例1(光学薄膜的制作)将厚80μm的聚乙烯醇薄膜在40℃的碘水溶液中拉伸5倍之后,在50C使其干燥4分钟,从而获得偏振镜。在该偏振镜的两侧使用聚乙烯醇型粘合剂粘合三乙酰纤维素薄膜,从而获得偏振片。
(增粘层的形成)作为聚乙抱亚胺,使用株式会社日本触媒的EPOMINP1000,并将其用水∶异丙醇=1∶3(容量比)的混合溶剂调制成固体成分被稀释至0.2%的溶液。使用拉丝锭(wire bar)#5在上述偏振片上涂敷该溶液,然后使挥发物质蒸发。由蒸发后的聚乙抱亚胺形成的增粘层的厚度为25nm。
(粘合剂层的形成)作为基体聚合物,使用的是含有由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丙烯酸2-羟乙酯=100∶5∶0.1(重量比)的共聚物组成的、重均分子量为200万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溶液(固体成分30%)。向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溶液中,相对于100份聚合物固体成分,加入3份作为异氰酸酯类多官能性化合物的日本聚氨酯社制Coronate L、以及0.5份添加剂(信越硅酮制,KBM403)、用于调节粘度的溶剂(甲苯),从而调制粘合剂溶液(固体成分10%)。在脱模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体材料Diafoil MRF38,三菱化学聚酯制)上涂敷该粘合剂溶液,以使干燥后的厚度为25μm,然后用热风循环式烘箱进行干燥,从而形成粘合剂层。
(粘合型光学薄膜的制作)在形成于上述偏振片的表面上的增粘层上,粘合形成有粘合剂层的脱模薄膜,从而制作粘合型偏振片。
实施例2(光学薄膜的制作)将聚碳酸酯(PC)的薄片溶解于二氯甲烷的溶液均匀浇铸在光滑的SUS板上,在溶剂气氛中进行干燥,以防止表面结露。充分干燥后,从SUS板剥下PC,然后,用热风循环式烘箱干燥,从而获得PC未拉伸薄膜(30μm)。一边将该薄膜加热,一边拉伸为1.2倍,并进行电晕处理,从而获得PC相位差板(与水的接触角为73度)。
(粘合型光学薄膜的制作)除了在实施例1中,使用上述相位差板作为光学薄膜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形成增粘层,再粘合形成有与实施例1相同的粘合剂层的脱模薄膜,从而制作粘合型相位差板。
实施例3(光学薄膜)使用的是,对采用经双向拉伸的降冰片烯类树脂(JSR社制,Arton)的相位差板(100μm)进行了电晕处理的薄膜(与水的接触角为71度)。
(增粘层的形成)作为聚乙抱亚胺,使用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制的EPOMIN P1000,并将其用水∶异丙醇=2∶1(容量比)的混合溶剂调制成固体成分被稀释至0.1%的溶液。使用拉丝锭#5在上述相位差板上涂敷该溶液,然后使挥发物质蒸发。蒸发后的由聚乙抱亚胺形成的增粘层的厚度为约150nm。
(粘合型光学薄膜的制作)
在形成于上述相位差板的表面上的增粘层上,粘合形成有与实施例1相同的粘合剂层的脱模薄膜,从而制作粘合型相位差板。
实施例4(光学薄膜)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偏振片。
(增粘层的形成)作为聚乙抱亚胺,使用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制的EPOMIN SP200,并将其用水∶异丙醇=1∶3(容量比)的混合溶剂调制成固体成分被稀释至1%的溶液。使用拉丝锭#5在上述偏振片上涂敷该溶液,然后使挥发物质蒸发。蒸发后的增粘层的厚度为100nm。
(粘合剂层的形成)作为基体聚合物,使用含有由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丙烯酸2-羟乙酯=100∶5∶0.1(重量比)的共聚物组成的、重均分子量为200万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溶液(固体成分30%)。向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溶液中,相对于100份聚合物固体成分,加入4份作为异氰酸酯类多官能性化合物的日本聚氨酯社制Coronate L、以及0.5份添加剂(KBM403,信越硅酮制)、用于调节粘度的溶剂(醋酸乙酯),从而调制粘合剂溶液(固体成分12%)。在脱模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体材料Diafoil MRF38,三菱化学聚酯制)上涂敷该粘合剂溶液,以使干燥后的厚度为25μm,然后用热风循环式烘箱干燥,从而形成粘合剂层。
(粘合型光学薄膜的制作)在形成于上述偏振片的表面上的增粘层上,粘合形成有上述粘合剂层的脱模薄膜,从而制作粘合型偏振片。
实施例5(光学薄膜)使用的是,对采用经双向拉伸的降冰片烯类树脂(日本ZEON社制,Zeonor)的相位差板(80μm)进行了电晕处理的薄膜(与水的接触角为70度)。
(粘合型光学薄膜的制作)除了在实施例3中,使用上述相位差板作为光学薄膜以外,与实施例3相同地形成增粘层,再粘合形成有与实施例1相同的粘合剂层的脱模薄膜,从而制作粘合型相位差板。
实施例6(光学薄膜)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偏振片。
(增粘层的形成)使用聚烯丙胺(日东纺织(株)制,PAA-10C)作为烯丙胺类化合物,用水/乙醇(重量比=1/1)调制成固体成分被稀释至1%的溶液。使用拉丝锭#5在上述偏振片上涂敷该溶液,然后使挥发物质蒸发。蒸发后的增粘层的厚度为100nm。
(粘合剂层的调制)一边搅拌88份丙烯酸丁酯、12份丙烯酸甲酯、3份丙烯酸、0.1份丙烯酸2-羟乙酯、0.3份偶氮二异丁腈和150份醋酸乙酯,一边在60℃左右反应6小时,从而获得重均分子量为165万的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向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中,相对于100份聚合物固体成分,加入1份作为异氰酸酯类多官能性化合物的日本聚氨酯社制Coronate L,从而调制粘合剂溶液(固体成分10%)。在脱模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体材料Diafoil MRF38,三菱化学聚酯制)上涂敷该粘合剂溶液,以使干燥后的厚度为25μm,然后用热风循环式烘箱干燥,从而形成粘合剂层。
(粘合型光学薄膜的制作)在形成于上述偏振片的表面上的增粘层上,粘合形成有上述粘合剂层的脱模薄膜,从而制作粘合型偏振片。
实施例7(光学薄膜)使用与实施例3相同的相位差板。
(粘合型光学薄膜的制作)除了在实施例6中,使用上述相位差板作为光学薄膜以外,与实施例6相同地形成增粘层,再粘合形成有与实施例6相同的粘合剂层的脱模薄膜,从而制作粘合型相位差板。
参考例1
(光学薄膜)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偏振片。
(粘合剂层的形成)作为基体聚合物,使用含有由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羟乙酯=100∶0.5(重量比)的共聚物组成的、重均分子量为140万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溶液(固体成分30%)。向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溶液中,相对于100份聚合物固体成分,加入5份作为异氰酸酯类多官能性化合物的日本聚氨酯社制Coronate L、以及0.5份添加剂(信越硅酮制,KBM403)、用于调节粘度的溶剂(甲苯),从而调制粘合剂溶液(固体成分10%)。在脱模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体材料Diafoil MRF38,三菱化学聚酯制)上涂敷该粘合剂溶液,以使干燥后的厚度为25μm,然后用热风循环式烘箱干燥,从而形成粘合剂层。
(粘合型光学薄膜的制作)与实施例1相同,在偏振片的表面上形成增粘层,然后在该增粘层上,粘合形成有上述粘合剂层的脱模薄膜,从而制作粘合型偏振片。
参考例2(光学薄膜)使用与实施例3相同的相位差板。
(增粘层的形成)除了在实施例3中,调制成固体成分被稀释至10%的聚乙抱亚胺溶液,并使用该溶液,在上述相位差板上形成厚度约1000nm的增粘层,除此之外的操作与实施例3相同。
(粘合型光学薄膜的制作)在形成于上述相位差板的表面上的增粘层上,粘合形成有与实施例1相同的粘合剂层的脱模薄膜,从而制作粘合型相位差板。
比较例1除了在实施例1中,不进行增粘层的形成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粘合型偏振片。
比较例2(光学薄膜)
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偏振片。
(增粘层的形成)作为聚乙抱亚胺类树脂(聚丙烯酸酯的乙抱亚胺加成物),使用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制的POLYMENT NK380的溶液,并使用拉丝锭#5在上述偏振片上涂敷该溶液,然后使挥发物质蒸发。蒸发后的由聚乙抱亚胺类树脂形成的增粘层的厚度为100nm。
比较例3除了在实施例3中,不进行增粘层的形成外,与实施例3相同地制作粘合型相位差板。
对由上述实施例和比较例得到的粘合型光学薄膜进行以下的评价。评价结果示于第1表中。
(混合反应层)用钌酸将粘合型光学薄膜染色,然后,用TEM超薄膜切片法进行截面观察,确认增粘层被染色的区域(混合反应层)。算出混合反应层的厚度(a)相对于增粘层的厚度(A)的比例(a/A)×100(%)。
(粘合剂缺口1)将由上述制作的粘合型光学薄膜以汤姆森刀刃型冲切为25mm×150mm的大小,并使切割端部(25mm宽侧)与玻璃板(Corning社制,Corning1737)连续接触20次。然后,用肉眼确认各粘合型光学薄膜的上述接触端部,并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评价。另外,求出粘合剂缺口的面积。
○没有深150μm以上的粘合剂缺口。
△没有深300μm以上的粘合剂缺口。
×具有深300μm以上的粘合剂缺口。
(粘合剂碎片2)将由上述制作的粘合型光学薄膜切成50张25mm×150mm的大小,并将其层叠成束。在该束的侧面以4.9N/25mm的压力粘合日东电工(株)制的No.29胶带,然后在90°方向上以10m/分钟的速度剥离胶带。重复该剥离操作10次。然后,用肉眼确认各粘合型光学薄膜的端部,确定产生宽1mm以上、深0.3mm以上的粘合剂缺口的粘合型光学薄膜的张数(缺口张数)。
(粘合剂层和光学薄膜基体材料之间的密合性)将由上述制作的粘合型光学薄膜切为25mm×150mm的大小,并将此粘合剂层表面和在50μm厚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表面上蒸镀了铟-氧化锡的蒸镀薄膜的蒸镀表面接触并粘贴,然后在23℃/60%RH的环境下放置20分钟以上。之后,用手剥离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端部,在确认粘合剂附着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侧的基础上,使用岛津制作所制的拉伸试验仪AG-1,测定了在180°方向上以300mm/分钟的速度(25℃)剥离时的应力(N/25mm)。
(剥离带电量)在由上述制作的粘合型光学薄膜的表面上,粘贴在厚3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体材料上以20μm厚度涂敷丙烯酸类粘合剂的表面保护薄膜。将该样品切成70mm×100mm的长方形,并通过粘合剂层将该粘合型光学薄膜贴在玻璃上。在23℃/50%R.H.下,在180°方向上以5m/分钟的恒定速度剥离表面保护薄膜。用春日电机(株)制数字静电电位测量仪KSD-0103测量刚剥离后的光学薄膜表面的带电量(kV)。还有,表面保护薄膜相对于各粘合型光学薄膜的剥离力为0.01-1N。
表1

在表1中,*1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制的EPOMINP1000,*2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制的EPOMINSP200,*3聚烯丙胺(日东纺织(株)制,PAA-10C),*4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制的POLYMENT NK380。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可用作适用于偏振片、相位差板、光学补偿薄膜、亮度改善薄膜等、以及将这些层叠而成的光学薄膜的粘合型光学薄膜,并可以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PDP等图像显示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粘合型光学薄膜,在光学薄膜的至少一侧的面上层叠有粘合剂层的粘合型光学薄膜中,其特征在于,通过介入由聚胺化合物形成的增粘层层叠有所述粘合剂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型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增粘层的厚度为5~500nm。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粘合型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聚胺化合物为聚乙抱亚胺。
4.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粘合型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聚胺化合物为烯丙胺类化合物。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型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层是由丙烯酸类粘合剂形成的。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型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的基体聚合物含有可与氨基反应的官能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粘合型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粘合剂层的粘合剂中的基体聚合物所含有的、可与氨基反应的官能团为羧基。
8.如权利要求6或者7所述的粘合型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通过介入由聚胺化合物形成的增粘层所层叠的粘合剂层中的粘合剂、和增粘层中的聚胺化合物在增粘层中形成混合反应层,且该混合反应层的厚度为增粘层总厚度的50%以上。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型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层叠增粘层的光学薄膜表面的原材料为聚碳酸酯或者降冰片烯类树脂。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型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对光学薄膜实施了活性化处理。
1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中使用至少一张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型光学薄膜。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粘合型光学薄膜是在光学薄膜的至少一侧的面上通过介入由聚胺化合物形成的增粘层而层叠有粘合剂层的薄膜。本发明的粘合型光学薄膜在使用工序中进行操作时即使与端部接触也不会引起粘合剂的脱落,容易进行处理。另外本发明的粘合型光学薄膜还可以抑制剥离带电。
文档编号H01L51/50GK1625703SQ0380314
公开日2005年6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1日
发明者佐竹正之, 小林茂生, 梅田道夫, 原田千秋, 贞赖直树, 赫松秀城, 小笠原晶子 申请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