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片侧键结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19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贴片侧键结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贴片侧键结构及移动终端,本实用新型的贴片侧键结构,包含若干个贴片侧键、FPC板(柔性电路板)、FPC板补强及壳体,贴片侧键包含按键主体与连接于按键主体上方的按键部,按键主体相对两侧分别延伸一焊脚,焊脚与FPC板连接,FPC板补强位于FPC板与壳体之间,FPC板、FPC补强开设有通孔,按键主体穿设于FPC板的通孔并抵持于壳体;焊脚焊接于FPC板上与补强板连接的一侧,且FPC板补强的通孔避让按键主体与焊脚。本实用新型将贴片侧键与FPC板及FPC板补强的厚度部分或者完全重合,从而降低了侧键的厚度,有利于整机做窄。
【专利说明】
一种贴片侧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贴片侧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的手机都用按键来实现音量调节的功能,如图1所示,传统的贴片侧键的设计方式是将正凸点按键贴片I’连在FPC板2’(FPC是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的简称,中文释义为柔性电路板)、FPC板2,后面有FPC板补强3,,该侧键的厚度等于贴片的厚度加上FPC板2’及FPC板补强3’的厚度,这样的侧键较厚,不利于整机做窄。因此,需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片侧键结构及移动终端,将FPC板及补强开孔,将贴片侧键的焊脚焊接在FPC板的背面,侧键的本体由壳体支撑,省去了贴片侧键与FPC板重叠部分的厚度,有效地降低了侧键的整体厚度,从而有利于整机做窄。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贴片侧键结构,包含若干个贴片侧键、FPC板(柔性电路板)、FPC板补强及壳体,所述贴片侧键包含按键主体与连接于按键主体上方的按键部,所述按键主体相对两侧分别延伸一焊脚,所述焊脚与FPC板连接,所述FPC板补强位于FPC板与壳体之间,所述FPC板、FPC板补强分别开设有通孔,所述按键主体穿设于所述通孔并抵持于壳体;
[0005]其中,所述焊脚焊接于所述FPC板上与所述FPC板补强连接的一侧,且所述FPC板补强的通孔避让所述按键主体与所述焊脚。
[000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含以上所述的贴片侧键结构。
[0007]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将FPC板与FPC板补强的中间开设通孔,贴片侧键设置于通孔内,焊脚焊接在FPC板上与FPC板补强连接的一侧,使贴片侧键与FPC板及FPC板补强的厚度部分或者完全重合,从而降低了侧键的厚度,有利于整机做窄。
[0008]进一步地,所述FPC板的通孔大小等于贴片侧键的按键主体的大小,所述FPC板补强的通孔大小等于FPC板的通孔尺寸加上FPC板两侧延伸出的焊脚的尺寸。将FPC板与FPC板补强的通孔大小设置成与按键主体及焊脚的尺寸相匹配,便于将按键主体稳定地连接于FPC板,不会造成松动的现象。
[0009]进一步地,所述FPC板的顶面与所述按键部的顶面高度差大于或者等于0.3mm。设置0.3mm的按键行程,保证了按键部顺利向下按压,避免出现按键虚位的现象。
[0010]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与所述按键主体的接触位置设有一凸块,所述按键主体抵持于所述凸块。在壳体上设置凸块用以稳定按键主体,进一步避免了按键主体出现虚位的现象。
[0011]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的凸块、FPC板以及所述FPC板补强之间形成容纳所述焊脚的容置空间。便于焊脚稳定地与FPC板连接,且降低了侧键的厚度。
[0012]进一步地,所述容置空间的高度等于FPC板补强的厚度。使FPC板、FPC板补强及壳体之间紧密贴合,便于降低侧键的整体厚度。
[0013]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加工侧键结构应用于手机内,较为合理,且手机应用广泛。
【附图说明】
一种贴片侧键结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附图
[0014]图1为现有技术的贴片侧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贴片侧键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贴片侧键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个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0018]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贴片侧键结构,如图2所示,包含若干个贴片侦_1{?(:板2(柔性电路板)、FPC板补强3及壳体4,FPC板2、FPC板补强3及壳体4依次相连,贴片侧键I包含按键主体11与连接于按键主体11上方的按键部12,按键主体11的相对两侧分别延伸一焊脚13,焊脚13与FPC板2连接,FPC板补强3位于FPC板2与壳体4之间且相互贴合,FPC板2、FPC板补强3分别开设有通孔,按键主体11穿设于通孔内并抵持于壳体4。
[0019]其中,焊脚13焊接于FPC板2上与FPC板补强3连接的一侧,S卩FPC板2的背部,且FPC板补强3的通孔避让按键主体11与焊脚13。
[0020]以手机为例来进行说明,具体而言,将FPC板2与FPC板补强3上相对贴片侧键I的位置开设通孔,将贴片侧键I的按键主体11穿设于通孔内并将按键主体11抵持于壳体4上,同时将焊脚13连接于FPC板2的背部,此时的侧键厚度为FPC板2加上FPC板补强3及贴片侧键I高出FPC板2的部分。这样相对于原来的设计,就省掉了贴片侧键I与FPC板2及FPC板补强3重合的部分,有效地降低了侧键的整体厚度,从而有利于整机的做窄。
[0021 ]更要说明的是,FPC板2的通孔大小等于贴片侧键I的按键主体11的大小,FPC板补强3的通孔尺寸等于FPC板2的通孔尺寸加上FPC板2两侧延伸出的焊脚13的尺寸,使按键主体11正好卡合于通孔内。如此一来,将FPC板2与FPC板补强3的通孔大小设置成与按键主体11及焊脚13的尺寸相匹配,便于将按键主体11稳定地连接于FPC板2,不会造成松动的现象。
[0022]其中,壳体4与按键主体11的接触位置设有一凸块41,按键主体11抵持于凸块41,壳体4上的凸块41、FPC板2以及FPC板补强3之间形成容纳焊脚13的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的高度等于FPC板补强3的厚度,使FPC板2、FPC板补强3及壳体4之间紧密贴合,且可节省侧键的整体高度。同时在壳体4上设置凸块41用以稳定按键主体11,凸块41的表面与按键本体的底面齐平,避免了按键主体11出现虚位的现象。
[0023]而且,焊脚13的位置可以设置在按键主体11的底部两侧,贴片侧键I与FPC板2重叠的部分为FPC板2加上焊脚13的厚度,按键部12的顶部距FPC板2顶部的距离大于0.3mm,留出了足够的按压空间。另外,如图3所示,焊脚13的位置也可设置在按键主体11底部上方的位置,那么FPC板2及FPC板补强3也与焊脚13配合设置,设置在相对较高的位置,同时保证FPC板2的顶端与按键部12的顶端距离最小为0.3mm,便于按压按键部12。在FPC板补强3与壳体4之间留出的空间,可根据空间的高度来设置壳体4凸块41的高度,当焊脚13位置设于底部上方时,FPC板补强3与壳体4之间会出现空间,则可将壳体4的凸块41做低,使FPC板补强3正好与壳体4贴合,这样进一步降低了侧键的厚度,因此FPC板2的顶面与按键部12的顶面高度差必须大于或者等于0.3mm。将贴片侧键I设置成0.3mm的按键行程,保证了按键部12顺利向下按压,避免出现按键虚位的现象。
[0024]在具体使用中,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焊脚13的位置,然后将焊脚13焊接于FPC板2的背部,在FPC板2与壳体4之间设置FPC板补强3,并根据FPC板补强3与FPC板2之间的厚度来设定壳体4凸块41的高度,使FPC板2、FPC板补强3及壳体4依次贴合,并且保证FPC板2与按键部12的顶部距离不超过0.3mm,便可稳定地使用贴片侧键I。本实施方式将FPC板2及FPC板补强3开孔,将贴片侧键I的焊脚13焊脚13在FPC板2的背面,侧键的本体由壳体4支撑,省去了贴片侧键I与FPC板2重叠部分的厚度,有效地降低了侧键的整体厚度,从而有利于整机做窄。
[0025]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含以上所述的贴片侧键I结构,且该移动终端为手机。手机的应用较为广泛,同时除了将贴片侧键结构应用于手机,也可应用于相机、电脑等一种终端,可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来设置。
[0026]由于以上第一实施方式已具体叙述了贴片侧键I的构成与使用,因此不再重复赘述。该实施方式结构简单合理,可以快速地制造卡托并节约成本,给用户带来了较大的便利。
[0027]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贴片侧键结构,包含若干个贴片侧键、柔性电路FPC板、FPC板补强及壳体,所述贴片侧键包含按键主体与连接于按键主体上方的按键部,所述按键主体相对两侧分别延伸一焊脚,所述焊脚与FPC板连接,所述FPC板补强位于FPC板与壳体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FPC板、FPC板补强分别开设有通孔,所述按键主体穿设于所述FPC板的通孔并抵持于壳体; 其中,所述焊脚焊接于所述FPC板上与所述FPC板补强连接的一侧,且所述FPC板补强的通孔避让所述按键主体与所述焊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片侧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FPC板的通孔大小等于贴片侧键的按键主体的大小,所述FPC板补强的通孔大小等于FPC板的通孔尺寸加上FPC板两侧延伸出的焊脚的尺寸。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片侧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FPC板的顶面与所述按键部的顶面高度差大于或者等于0.3_。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片侧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按键主体的接触位置设有一凸块,所述按键主体抵持于所述凸块。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片侧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的凸块、FPC板以及所述FPC板补强之间形成容纳所述焊脚的容置空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贴片侧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的高度等于FPC板补强的厚度。7.—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含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贴片侧键结构。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
【文档编号】H04M1/23GK205723264SQ201620206018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7日
【发明人】江国志
【申请人】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