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结构后的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86471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结构后的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容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使接触片于夹压变形时仍与接脚保持一固定不变的接触面积,以防止两接脚因此而产生电压偏差,从而具有大幅提升合格率及提高品质等效益的电容器。
背景技术
早期的一种小功率电容器,其主要是利用两圆杆形接脚的上段焊设于一电容素子的两侧边,再将该电容素子设于一壳体中,并于壳体内填设固定胶将其固定而成。所以,其制作组装时会因需两道焊接程序而使制作组装过程较为麻烦,且于焊设时所产生的高温及压力也会直接对电容素子造成损伤而影响其品质,再者两接脚于焊接时常会为了避免焊接温度过高伤害到电容素子,所以常会因焊接时间过短而发生焊接不稳的假焊情形,并因此导致电流流通时造成电路板无法作用或产生火花而使电路板烧毁。
因此,为了改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中的创作人曾开发设计出一种台湾专利公告第470205号专利中所示的电容器,该传统的电容器,如图8所示,其主要是直接在两成接脚6的铜片上冲设出若干倾斜一角度且呈三角形的弹片60,以使电容素子A及接脚6置设于壳体B中时,可利用弹片60的弹力对电容素子A产生一夹持固定作用,从而可使组装方便快速,且可避免焊接时对电容素子A的损害及避免假焊所造成电压不稳定的缺点。
然而,该传统的电容器虽可改善早期电容器组装麻烦与不便、易受焊接伤害及电压不稳定的缺点,且广受业界及消费者的青睐,但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创作人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力求使产品具有更为完善的功效,因而针对该传统电容器作了多方面的测试,并广泛搜集使用者的意见及使用时产生的问题,进而发现该传统的电容器仍具有下述缺点由于该传统电容器的接脚6在冲设弹片60时,常会因接脚6材质的延展性及冲设时的压力,易造成弹片60的部分周缘仍会与接脚6产生连接情形,而使接脚6会形成有若干接触面积不同的弹片60,再者因弹片60的一端连设于接脚6上,而另一端倾斜一角度呈开放端,所以当电容素子A组设于两接脚6间时,弹片60很容易因其开放端受压而使弹片60被压设成不同的倾斜角度,使得两接脚6上的各弹片60与接脚6的接触面积会因此产生大小不同的情形,而易导致两接脚6对电容素子A具有不同的电阻大小,并使两接脚6因此产生一电压差,进而影响电容器的品质,使其具有不合格率增加及影响电容器品质等缺点。
为此,本实用新型中的创作人针对上述传统电容器结构设计未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而进一步深入构思,并积极研究改良,经长期努力后终于开发出一种能有效改进上述缺点的电容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中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大幅降低不合格率及提高其品质的电容器。
本实用新型中改进结构后的电容器主要包括一设有一向一侧开口的容槽的壳体;两接脚,该两接脚相对设于容槽中的两侧,该接脚上设有数个接触片,该接触片向上倾斜一角度,且于接触片的两侧形成有穿孔,该接脚的一端设有一延伸至壳体外部且用于固定于电路板的固定脚;一电容素子,该电容素子设于壳体内的两接脚间,且两侧面分别由两接脚的接触片顶抵夹压;一固定胶,该固定胶设于壳体内。
所述壳体于容槽的两侧边内侧壁上设有可供接脚嵌设的导槽。
所述固定脚向内弯折有一呈九十度的固定段,且于固定段底面设有一层可直接焊设于电路板电路的焊锡,并在该固定段上另冲设有一较细的可供向外扳直呈直立状的插脚。
所述电容器配合插置于一焊设于电路板上的插接座,所述电容器于两侧分别加设有一供插接座嵌设定位的扣槽,而插接座设有一向上开口的供插置电容器的插槽,该插槽的两侧各设有一弹性片,该弹性片的上端内侧凸设有嵌设电容器扣槽中的凸块,而于外侧凸设有一便于手指推压而方便将电容器取出的推块,另于插槽的底部分别设有两相对于电容器接脚的导脚,该导脚焊设于电路板上。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容器借助于接触片两侧边的穿孔,而使接触片于受压力变形时可与接脚间保持一固定不变的接触面积,以防止两接脚因此而产生电压差,使电容器具有大幅提升合格率及提高品质的效益。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电容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接脚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电容器的立体外观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电容器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电容器配合一插接座的实施例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接脚设成插脚的实施例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插脚插设于电路板时的组合剖面图;图8是传统电容器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改进结构后的电容器主要包括壳体1,该壳体1设有向一侧开口的容槽10,且于容槽10的两侧边内侧壁上设有导槽11并延伸至端缘而形成开口状。
二接脚2,该二接脚2相对嵌设于导槽11中,该接脚2又由外向内冲设有数个接触片21,该接触片21的底端连设于接脚2上,而顶端向上倾斜一角度,且于接触片的两侧边形成有穿孔,另接脚2的一端又设有一固定脚23,该固定脚23延伸至壳体1外侧,以便固定于电路板5上,该固定脚23向内弯折有一呈九十度的固定段230,而固定段230的底面设有一层焊锡231,以直接焊设于电路板5的电路50上,且固定段230上另冲设有一较细的插脚232,以供其可向外扳成直立状。
一电容素子3,设于壳体1内部的二接脚2之间,其主要由若干椭圆状的金属镀层及介质薄膜等相互叠制而成,呈一椭圆柱的形状。
一固定胶4,填设于壳体1中除接脚2及电容素子3之外的其它空间,以将电容素子3包覆在壳体1中,防止电容素子3因电压过大时爆开而发生危险或防止电容素子3长久接触到空气而产生氧化。
如图1和图4所示,当电容素子3与接脚2置设于壳体1中时,两接脚2嵌设于容槽10两侧壁的导槽11中,而设于两接脚2上的若干接触片21的端部210顶抵于电容素子3的两侧面,以将电容素子3夹设固定于其间,而固定胶4则填充于壳体1中以将电容素子3包覆于其内。
如图4所示,当欲将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容器焊设固定于电路板5上时,仅须直接将本实用新型中电容器的两按脚2下方的固定段230的焊锡231部分分别靠压于所欲焊接的电路板5的电路50上,然后再以热风吹拂焊锡231与电路50的接触处,以使焊锡231可藉由热风的热量而融熔,并因此而使接脚2下方的固定段230直接焊设于电路板5的电路50上,达到将电容器固定于电路板5上。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容器也可配合插设于一设于电路板5上的插接座51上,以使其具有方便更换的功效,其中外壳1的两侧边可分别加设有一扣槽13,以供插接座51的嵌设定位,而插接座51设有一向上开口的插槽510,可供电容器插置,而插槽510的两侧又各设有一弹性片511,该弹性片511的上端内侧凸设有凸块512,可嵌设于电容器壳体1的扣槽13中,而于其外侧凸设有一推块513,以方便手指的推压而方便将电容器取出,另于插槽510的底部分别设有两相对于电容器接脚2的导脚514,且该导脚514焊设于电路板5上。
如图6和图7所示,可将两接脚2的插脚232向外扳直呈直立状,以供其直接插设焊接于一般传统电路板5的插孔上。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容器因接触片21的两侧边设成穿孔22,而使接触片21于冲压成型时,不会因材质的延展性或冲设、组装时的压力等因素而发生接触片21与接脚6接触面积大小不一的情形,而使两接脚2可因此对电容素子3产生一相同的电阻,以避免接脚2产生电压差,而且也可因接脚2上的接触片21呈向上倾斜状,而使两接脚2将电容素子3夹设于其间时,该电容素子3可籍由接触片21端部的顶制,而防止其滑动脱落,并因此而使其具有可大幅降低不合格率及提高电容器品质的效益。
另外,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一具体实施例作了说明,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结构后的电容器,其特征在在于其包括有一设有一向一侧开口的容槽的壳体;两接脚,该两接脚相对设于容槽中的两侧,该接脚上设有数个接触片,该接触片向上倾斜一角度,且于接触片的两侧形成有穿孔,该接脚的一端设有一延伸至壳体外部且用于固定于电路板的固定脚;一电容素子,该电容素子设于壳体内的两接脚间,且两侧面分别由两接脚的接触片顶抵夹压;一固定胶,该固定胶设于壳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于容槽的两侧边内侧壁上设有可供接脚嵌设的导槽。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脚向内弯折有一呈九十度的固定段,且于固定段底面设有一层可直接焊设于电路板电路的焊锡,并在该固定段上另冲设有一较细的可供向外扳直呈直立状的插脚。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配合插置于一焊设于电路板上的插接座。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于两侧分别加设有一供插接座嵌设定位的扣槽,而插接座设有一向上开口的供插置电容器的插槽,该插槽的两侧各设有一弹性片,该弹性片的上端内侧凸设有嵌设电容器扣槽中的凸块,而于外侧凸设有一便于手指推压而方便将电容器取出的推块,另于插槽的底部分别设有两相对于电容器接脚的导脚,该导脚焊设于电路板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结构后的电容器,其主要包括有一设有一向一侧开口的容槽的壳体;相对设于容槽中两侧的接脚,该接脚设有数个接触片,该接触片向上倾斜一角度,且于接触片的两侧边形成有穿孔,该接脚的一端设有一固定脚并延伸至壳体外部,可供固定于电路板上;一电容素子,该电容素子设于壳体内的两接脚间,且两侧面分别被两接脚上的接触片顶抵夹压;一固定胶,该固定胶填设于壳体内。如此,藉由接触脚两侧边的穿孔,而使接触片于受压变形时仍可与接脚保持一固定不变的接触面积,以防止两接脚因此而产生电压差,而使其具有大幅降低不良率及提高品质的效益。
文档编号H01G2/00GK2664139SQ200320100540
公开日2004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13日
发明者赖素琴, 林明璋 申请人:赖素琴, 林明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