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86468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中央处理单元散热的、利用一个散热风扇同时对两组散热单元进行散热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图1所示,传统使用在中央处理单元20a上的散热装置1a由一散热单元10a和一散热风扇11a组成。散热单元10a包括一底板100a,底板100a设置在中央处理单元20a上,在底板100a上设有多个等间距的散热片101a。散热风扇11a固定设置在这些散热片101a上。使用时,中央处理单元20a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被传导到该多个散热片101a上,再由散热风扇11a从外界吸入冷空气到这些散热片101a上,排出传导到这些散热片101a上的热量,从而起到散热的效果。
目前,中央处理单元20a的处理速度很快,相应地产生的热量也很多。然而,公知散热装置1a仅仅依靠一散热单元10a对中央处理单元20a进行散热,散热效率无法提高。因此,如何提高散热装置1a的散热效率,以适应速度越来越快的中央处理单元20a,是现阶段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欲解决的课题。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针对上述缺陷,结合多年从事该行业的经验,潜心研究,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设计了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至少由两组散热单元所组成,以提高整个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并且可方便地进行装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单元、第二散热单元、一散热风扇及多个导热管。这些导热管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散热单元底部,当第一散热单元底部设置在中央处理单元上时,这些导热管一端直接与中央处理单元接触,另一端则设置在第二散热单元上;第一散热单元与第二散热单元之间预留一定的空间,所述散热风扇安装在该空间内,并固定设置在第一散热单元上。这样,散热风扇处于两组散热单元之间,利用散热风扇上吹下吸的特性,将外界空气吸入到第二散热单元内进行散热,并将空气吹入到第一散热单元内进行散热,能对两散热单元进行散热,提高了整个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不同的两组散热单元。其中,第一散热单元由铝挤型(Aluminum extrusion)散热片构成,散热风扇直接固定在第一散热单元上,而第二散热风扇则由多片并列设置的散热鳍片构成。
进一步,所述两组散热单元由至少一个呈“ㄈ”字状的导热管相连接,使散热风扇处于两组散热单元之间的空间内,并固定在第一散热单元上,而散热风扇与第二散热单元之间则预留空隙,使外界冷空气也可被散热风扇直接从侧边吸入到第一散热单元进行散热。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能提高散热效率,并可以很方便地组装。
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是公知散热装置的组合剖面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组装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立体组合外观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组合剖面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附图1中的部件列表如下散热装置 1a散热单元 10a散热风扇 11a 底板 100a散热片 101a 中央处理单元 20a附图2至6中的部件列表如下
散热装置 10空隙 101第一散热单元 1 第二散热单元 2散热片 11固定孔 12凹槽 13散热鳍片 21通孔 22散热风扇 3导热管 4 底管 41顶管 42支撑管 43螺栓组件 5 中央处理单元 20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进行详细说明,所列附图仅供参考,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10用于中央处理单元20的散热,主要由第一散热单元1、第二散热单元2、一散热风扇3及多个导热管4组成。其中,该第一散热单元1由多个铝挤型散热片11一体成型而成,设置在中央处理单元20上,在第一散热单元1的四角分别设有固定孔12,用来固定散热风扇3。
该导热管4呈“ㄈ”字形,导热管4内带有用来吸收热量的工作流体。本实施例并排设有两个导热管4,导热管4由一底管41、一顶管42及连结底管41与顶管42的支撑管43组成。底管41固定设置在第一散热单元1的底部的凹槽13中,并直接设置在中央处理单元20上。当然,也可在第一散热单元1的底部设置一由铜制成的导热块14(如图5、图6所示),而导热管4的底管41固定设置在导热块14中。
如图2所示,该第二散热单元2由多片并列设置的散热鳍片21构成,在这些散热鳍片21上横向设置通孔22。导热管4的顶管42设置在这些散热鳍片21的通孔22内,使第二散热单元2固定在第一散热单元1的上方,且两者之间预留有空间,散热风扇3安装在该空间内。本实施例所使用的散热风扇3为一轴流扇,固定设置在第一散热单元1上。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组装时,由于该第一散热单元1由铝挤型散热片11构成,带有固定孔12,因此,使散热风扇3先安装在第一散热单元1上方,且使散热风扇3为上吹下吸式;然后,再用螺栓组件5将其固定在第一散热单元1四角的固定孔12上,从而使散热风扇3固定在第一散热单元1的上方。
接着,将两导热管4的顶管42设置在第二散热单元2的散热鳍片21的通孔22上,而导热管4的底管41则嵌入到第一散热单元1底部所设的凹槽13中,使散热风扇3恰好处于第一散热单元1与第二散热单元2之间,而形成一双层式散热装置10,并使第二散热单元2与散热风扇3之间预留有空隙101,即可组装成如图4、图5所示的散热装置10。
如图6所示,当该散热装置10安装在中央处理单元20上时,中央处理单元20工作时所产生的大部分热量会被传导到导热管4,再通过其工作流体,将热量传导到第二散热单元2上。散热风扇3旋转后,由于散热风扇3上吹下吸的特性,而将外界的空气吸入第二散热单元2内进行散热,并将空气吹入第一散热单元1进行散热。
此外,因为该第二散热单元2与散热风扇3之间预留有空隙101,外界冷空气也可被散热风扇3直接从侧边吸入第一散热单元1进行散热。
本实用新型中,因为该散热装置10由两散热单元1、2所组成,而只利用一散热风扇3就能同时对两散热单元1、2进行散热,所以可以提高整个散热装置10的散热效率,而且组装非常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确能通过上述构造,产生所述的效果。而且本实用新型未被公开使用,申请前的各种刊物上也没有记载,完全符合新型专利申请的新颖性、创造性等要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任何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的等效变换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特此声明。
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第一散热单元,设置在中央处理单元上;一散热风扇,固定设置在第一散热单元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第二散热单元,位于散热风扇上方;及至少一个导热管,其内带有用于吸热的工作流体,所述导热管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单元底部,直接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相接触,另一端则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单元上,使所述第二散热单元固定在导热管上,并悬空在所述散热风扇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单元由多个铝挤型散热片一体成型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单元的四角分别设有固定孔,用来固定所述散热风扇。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呈“匚”字形。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单元由多片并列设置的散热鳍片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为轴流扇。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单元底部设有一导热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块由铜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由第一散热单元、第二散热单元、一散热风扇及多个导热管组成,该导热管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散热单元的底部,另一端则设置在第二散热单元上;第一散热单元与第二散热单元之间预留有空间,该散热风扇安装在该空间内,并固定设置在第一散热单元上。这样,散热风扇处于两散热单元之间,利用散热风扇上吹下吸的特性,而将外界空气吸入到第二散热单元内进行散热,并将空气吹入第一散热单元进行散热,能对两组散热单元进行散热,从而提高整个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
文档编号H01L23/34GK2653695SQ20032010049
公开日2004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17日
发明者姜财良, 林国仁 申请人:珍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