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式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86473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平板式热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板式热管,尤其涉及一种可传导的热量大、可很好地均衡温度并且具有良好整体强度的平板式热管。
背景技术
由于计算机技术快速的发展,已经开发出许多高精密度的电子组件,这些电子组件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仅功能增强、运行速度加快,更伴随着发热量的大幅增加,因此,为了维持电子组件在其许可的温度下继续运行,如何快速有效地散热已成为现今本领域技术人员最迫切急需解决的课题之一。


图1所示,公开了一种公知的平板式热管1a。热管1a安装在如中央处理器(CPU)3a等电子发热组件上,包括由上盖11a与下盖12a相互盖合所组成的壳体10a。上、下盖11a、12a相互盖合后在壳体10a内形成一中空容室13a,在中空容室13a的内壁上贴附有毛细组织14a,并填充有适量的工作流体(图中未示出)。同时,为避免热管1a在抽真空时,上、下盖11a、12a产生凹陷,所以在壳体10a内进一步设置有顶持在上、下盖11a、12a之间的支撑体15a,用来增加热管1a整体的结构强度。
由于热管1a的中空容室13a内必须能够使工作流体在其内部流动,因此,支撑体15a并非完全与上、下盖11a、12a相接触,从而导致热管1a的上、下盖11a、12a仍然会因为抽真空而向中空容室13a内凹陷。由此,将使得热管1a在与散热器2a相结合时,无法与散热器2a的底面完整接触(如图2所示),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热阻,严重影响散热效果。同理,热管1a与中央处理器3a的接触面也会产生不完整的情况。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经过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进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板式热管,增加该支撑体与上、下盖间的接合强度,使热管在抽真空时更容易维持壳体外表面的平整度。同时也可以防止热管在相变化的过程中,因蒸汽压力造成的膨胀问题,达到抗张力与抗变形的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板式热管,包括一壳体以及一安装在该壳体内部的支撑体。其中,该壳体为一内部中空的封闭壳体,包括相互盖合的上盖与下盖。在该上、下盖之间形成一封闭且位于该壳体内部的中空容室,该中空容室填充有工作流体。该支撑体为一具有多个镂空区的板状体,以粉末冶金的烧结方式安装在上、下盖之间的该壳体的中空容室内。由此,可使该壳体与支撑体结合成为一体,从而增强了支撑体与上、下盖之间的接合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平板式热管具有可传导的热量大、可很好地均衡温度并且有良好的整体强度,可以很好地防止热管表面产生变形。
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为公知平板式热管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图1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板式热管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板式热管的俯视剖视图;图5为图4的5-5断面的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板式热管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a-热管10a-壳体 11a-上盖12a-下盖 13a-中空容室14a-毛细组织 15a-支撑体2a-散热器
3a-中央处理器1-壳体10-上盖11-下盖12-中空容室2-支撑体21-第一镂空区 22-第二镂空区23-第三镂空区 24-肋条25-通道3-散热器4-中央处理器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3、图4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俯视剖视图,图5为图4的5-5断面剖视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板式热管,如图3、图4及图5所示,包括壳体1以及一安装在壳体1内部的支撑体2,其中壳体1为一内部中空的封闭壳体,包括上盖10和下盖11。上、下盖10、11皆用导热性良好的材料制成,如铜等。上、下盖10、11彼此相对并相互紧密盖合,由此,在二者之间形成一封闭且位于壳体1内部的中空容室12,在中空容室12中填充有适量的工作流体(图中未示出)。
支撑体2为一安装在壳体1的中空容室12内的具有多个镂空区的板状体。支撑体2以粉末冶金的烧结方式安装在壳体1的上、下盖10、11之间,使壳体1与支撑体2结合成为一体,从而增强了支撑体2与上、下盖10、11之间的接合强度。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所举的实施例中,支撑体2的镂空区包括至少一第一镂空区21以及多个第二镂空区22和第三镂空区23。其中的第一镂空区21位于支撑体2的中央部位,多个第二镂空区22分布在第一镂空区21的周边并延伸接近支撑体2的外边缘,多个第三镂空区23分布在各第二镂空区22之间。同时,各第一、二及三镂空区21、22、23之间彼此间隔设置并在每个间隔处形成有肋条24。在各肋条24上开设有可供工作流体流过的通道25,使工作流体可以在各第一、第二及第三镂空区21、22、23之间流动。
通过上述的结构即可以得到本实用新型的平板式热管。
如图6所示,由于支撑体2以粉末冶金的烧结方式制成,所以支撑体2具有多孔结构,因此能够使工作流体在相变化时在支撑体2的各镂空区间流动。由于支撑体2是以烧结方式安装在上、下盖10、11之间,因此可以通过支撑体2来增加壳体1的强度,并使热管在抽真空时维持上、下盖10、11的壁厚平整度。当热管的外表面与散热器3或中央处理器4接触时能达到面与面的接触,从而仅需要极少量的散热膏(图中未示出)作平补,能够维持良好的散热效果。
同时,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在热传导过程中,当中央处理器4等电子发热组件所产生的热量被热管的中央部位所吸收时,使工作流体在第一镂空区21内产生相变化而遍布上盖10的内壁。由此,热量即被贴附在上盖10外侧上方的散热器3所吸收,使工作流体冷却凝结而恢复成液态后,再经过第三镂空区23的各肋条24上的通道25流至第二镂空区22,或直接通过第二镂空区22进入肋条24上的通道25,使工作流体流回至第一镂空区21,如此不断地循环从而达到热传导及散热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为不可多得的新型创作产品,确实可以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具新颖性及创造性,完全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要件,根据专利法提出申请,敬请详查并授予本案专利,以保障设计人的权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平板式热管,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为一内部中空的封闭壳体,包括相互盖合的一上盖与一下盖,在所述上、下盖之间形成一封闭且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中空容室,在所述中空容室中填充有工作流体;及一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为一具有多个镂空区的板状体,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上、下盖之间的所述壳体的中空容室内并与所述壳体的上、下盖结合为一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的各所述镂空区之间设有相互连通的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的镂空区包括至少一第一镂空区以及多个第二镂空区与第三镂空区,所述第一、二及三镂空区分布在所述支撑体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板式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镂空区位于所述支撑体的中央部位,各所述第二镂空区分布在所述第一镂空区的周边并延伸接近所述支撑体的外边缘,所述第三镂空区分布在各所述第二镂空区之间,各所述第一、二及三镂空区之间彼此间隔地设置并在间隔处形成有肋条,在各所述肋条上开设有通道,使各所述第一、二及三镂空区之间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为多孔结构。
专利摘要一种平板式热管,包括一壳体以及一安装在该壳体内部的支撑体。其中,该壳体为一内部中空的封闭壳体,包括相互盖合的上盖与下盖,以及在该上、下盖之间形成的一封闭的且位于该壳体内部的中空容室,在所述中空容室中填充有工作流体。该支撑体为一具有多个镂空区的板状体,以粉末冶金的烧结方式安装在上、下盖之间的该壳体的中空容室内。由此,可使该壳体与支撑体结合成为一体,从而增强了支撑体与上、下盖之间的接合强度。
文档编号H01L23/427GK2655424SQ20032010056
公开日2004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15日
发明者王勤文, 王勤彰, 王派酋 申请人:王勤文, 王勤彰, 王派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