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极化的辐射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86477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对偶极化的辐射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对偶极化的辐射器装置。
背景技术
构成此类的偶极辐射器例如由WO 00/39894或同样由US 6313809B1是已知的。其涉及一种具有多个偶极的对偶极化的辐射器装置,各偶极子在俯视图中分别按照一偶极正方形的型式或至少类似偶极正方形地设置。以偶极正方形的形式构成的辐射器装置或至少近似于一偶极正方形的辐射器装置(在俯视图中从其外面观察的形式)这样连接和供电,即使辐射器装置在电方面向两个相互垂直的极化平面辐射,该两极化平面平行于两相互垂直的、由辐射器装置构成的对角线延伸。
这样的对偶极化的辐射器装置在实际中已证明是很适用的。其比以前的辐射器装置具有很大的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再次改进的辐射器装置,其特别在宽频带特性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
该目的按照权利要求1和/或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特征来达到。本发明的一些有利的构造说明于诸从属权利要求中。
必须更为惊人的指出,可以再次明显地改善构成此类的辐射器装置的宽频带特性并且这利用简单的技术措施。这按照本发明可以这样来实现,即,使得在电方面已有的四个偶极半部(在电方面按照偶极十字的型式辐射的辐射器装置的)的每一个分别具有一导电的横支撑。其横向于和优选垂直于电极化平面延伸。因此构成此类的辐射器装置的特征在于,每一偶极半部由两个相互垂直的或至少近似垂直的半偶极部件构成。各半偶极部分可以在其末端导电地连接。但它们也可以只相互机械地固定在一起并具有以一支撑或一支撑形式的导电连接,后者相对于其上述的末端位错地设置(其可以如所述的相互固定在该末端上,但不一定)。
现在已发现,通过以上说明的措施可以再决明显地改善天线的宽频带特性。
在本发明的一优选的实施形式中,这种横向连接构成为横支撑。
相互成角形并优选成直角形相向延伸的各半偶极部件的延长可以如上所述在其交叉点相互导电或机械地固定,其中交叉点以下也称之为外置角点。为此构成相应的半个偶极的两半偶极部件的各内置端优选用作为连接点,其经由一电导线或导电结构相互连接。但原则上电横向连接也可以设置在或电连接在两总是配合作用的半偶极部件之间的其他点。优选电横向连接或横支撑构成为直线延伸的横支撑,其垂直于相应的极化平面设置。但该横支撑在俯视图中也可以构成至少稍微凸出的或凹进的或具有其他的弧形段。同样它也可以至少部分地在各个半偶极部件所在的平面以外延伸。换言之,横支撑也可以从该平面稍微向上或向下延伸,其中上述平面一般是设置全部的半偶极部件的那个平面。该平面通常平行于反射器平面。
在外置的角部区域相应配合作用的半偶极部件固定地电连接或只经由不导电的连接件机械连接。同样各角部可以构成为敞开的。
但所述横向连接或横支撑同样也可以构成为平面元件。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保留相对于外面的角部剩余的穿过这样构成的偶极半部的平面设置的孔区域,该区域优选大于一相应的偶极半部的总面积的至少20%。该穿过偶极平面的孔区域连通在外面相向延伸的并也可视为相应的偶极半部的边界的各半偶极部件之间的间隔空间,各半偶极部件在该实施形式中在其外面的角部不相互电连接。
在这方面得到一种天线结构,如其基本上也在从属权利要求4中所要求的。在该实施形式中偶极半部包括平面元件,其中两邻近的并且属于各其他的极化的偶极半部的各相向的边界棱对称地并优选相互平行地设置。各平面的偶极半部的俯视图中分别具有正方形的造型或近似于正方形的造型,其中各外置的并向其外面的角部相向延伸的外边界以至少微小的相互间距终结并通过这样构成的间距空间(Abstandsraum)连通一孔区域或通孔区域,其穿过平面的偶极半部。该孔区域应该具有偶极半部的面积的至少20%的面积。此外,平面的偶极半部还可以具有其他开孔,例如甚至构成为栅状的或网状的。偶极半部的平面元件考虑到由此的那个功能,该功能在按照权利要求1的实施形式中通过那里所述的电横向连接或横支撑来考虑。
具有平面的辐射器元件的对偶极化的辐射器基本上也由US6028563是已知的。但其中偶极支架或偶极半部构成为三角形的,亦即偶极半部本身不具有正方形结构。此外,由上述现有技术已知的平面的偶极半部也未设有通孔。


以下由借助于附图示出的诸实施例得出本发明的其他的优点、细节和特征,其中在整个范围内涉及WO 00/39894或其平行申请US6313809B1公开的内容并形成本申请的内容。诸附图中图1本发明的天线阵的透视图,包括三个垂直相叠设置的本发明的对偶极化的辐射器装置;图2本发明辐射器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俯视图;图2a相对于图2变型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本发明偶极辐射器的具体示出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图3a本发明对偶极化的偶极辐射器的示意侧视图;图4一辐射器装置的俯视图,其稍微不同于按照图1、2或3中的视图的辐射器装置;图5另一相对于图2变型的实施例;图6另一相对于图2和图5变型的实施例;图7又一变型的实施例的示意俯视图;图8另一最后的变型的实施例在偶极平面内的视图;图9相对于图8稍微变型的实施例的横向于反射器平面的横剖视图;以及图10具有上述平面形的偶极半部的变型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以示意透视图示出具有三个上下相叠设置的对偶极化的偶极辐射器1的天线阵,其中偶极辐射器1在俯视图中按照一偶极正方形的型式或类似偶极正方形地构成。虽然以下详尽说明的半偶极部件在垂直定位的天线阵中定位或显示成垂直的或水平的,但所述偶极辐射器在电方面以相对于水平线+45°或-45°的定位辐射。
三个所述偶极1在按照图1的实施例中设置在一反射薄板33的前面。该反射薄板在其对置的侧面的外边缘侧面例如设有横向于反射平面、优选垂直于反射平面延伸的导电边缘段35。
借助于图1也显示出,偶极正方形在其外面的分界角202处可以具有一自由的部分,其随后还要在详细讨论的半偶极部件中因此相互隔开间距结尾并在这里不相互连接。这借助于位于最上面的辐射器装置1a示出。
与此不同,辐射器装置1也可以构成为使半偶极部件在角部202相互导电连接,优选以固定机械连接的形式。
同样半偶极半部可以在外置的角部只相互机械连接,亦即借助于在外置的角部处的不导电的附件或接头。因此该外置的角部由属于一电偶极半部的两半偶极部件限定,后者在其外面的角部相交,或至少其延长部在所述外面的角部相交。在该角部各半偶极部件可以相互间距结尾,从而其外置的端部不接触该外置的角部。但其外置的端部也可以通过机械固定机械式相互连接和通过电连接相互电连接。
在全部的三个辐射器装置1a至1c中分别构成有一电横向连接200,其从角部向内偏置并横向于辐射平面或极化平面的对角线定位,该横向连接优选可以构成为一电横支撑的形式,以下同样对其还要进一步详细讨论。
图2中以示意的俯视图并借助于图3和3a稍微具体示出的偶极辐射器在电方面构成如一具有±45°的极化的辐射的偶极,亦即例如一十字偶极,这随后还要详细讨论。在电方面构成为十字偶极3的辐射器以虚线示于图2中。该在电方面构成为十字偶极、具有相对于水平线±45°定位的辐射器由一电偶极3’(以+45°方向定位倾斜)和一与其垂直的偶极3”(以相对于水平线-45°地倾斜)构成。两个在电方面构成的偶极3’和3”中的每一个分别包括偶极3’所属的偶极半部3’a和3’b以及偶极3”所属的偶极半部3”a和3”b。其中在结构方面电形成的偶极半部3’a通过两个相互垂直的半偶极部件114b和111a构成。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半偶极部件114b、111a以其直角形相向延伸的末端相互隔开间距结尾。当然它们也可以在那里连接,并且不仅通过导电金属的连接,而且通过插入一不导电的元件或绝缘体连接,以便例如确保较高的机械稳定性。在各偶极半部的末端其还可以设有较小的倾斜。由此为补充图2在图2a中示出,在该实施例中外面的角部202是封闭的。
相应地,在电方面以-45°定位设置的电偶极3”的沿顺时针方向的下一个偶极半部3”b通过两个半偶极部件111b和112a构成。以对偶极半部3’a的延长构成的第二偶极半部3’b通过两个半偶极部件112b、113a和第四偶极半部3”a通过两个半偶极部件113b、114a以类似的方式构成。
如在各附图中可看出的,现在关于每一偶极半部提供或设置一电连接或横支撑200,其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横向地,即特别是垂直地设置在相应的极化平面3’或3”上。其中支撑200分别连接两个半偶极部件,即半偶极部件114b和111a、半偶极部件111b和112a、两个半偶极部件112b和113a以及半偶极部件113b和114a。该电连接或横支撑200优选设置成使其占有一最大的长度,亦即优选在两个对角线对置的内部的角部201之间电连接和机械连接。各内面的角部201分别通过对称的导体115至118、亦即分别配置的导体半部112a至115b和其上连接的半偶极部件的末端构成。换言之,这些内面的角部201对置于外面的角部202,其中一个半偶极的各两个半偶极部件相向延伸并以短间距结尾,或者通过一机械固定相互机械式连接。
作为偶极正方形设置的半偶极部件现在通过各一个对称的供电导体115、116、117或118供电。其中例如两个半偶极部件114b和111a、即各邻近的相互正交定位的半偶极部件经由共同的供电点,即供电点15’同相应地激发。属于这两个半偶极部件114b、111a的连接导体总是包括两个导体半部118b和115a,其单独观察相对于一假定的零电位20构成一不对称的导体。相应地,例如两个下一半偶极部件111b和112a经由导体半部115b或116a与其共同的供电点5”电连接等等。在该位错连接中各个所属的对称的供电导体同时构成使其承担偶极、即半偶极部件的机械固定。其中例如由对称的导体115以一不对称的导体半部115a承担偶极半部111a而与导体半部115a电分开优选平行延伸的第二导体半部115b承担第二偶极半部111b。换言之,即两个分别属于一对称的导体115至118的所属的不对称的导体半部分别承担一个偶极111至114的两个相同轴向延长设置的偶极半部。通过导向各邻近的相互正交的偶极半部的各导体半部在其供电点导电连接,得到四个连接点15’、5”、15”和5’,其再次对称地经由十字供电,如特别还由按照图5的视图得出的。由此形成的总辐射器现在通过半偶极部件114b、111a或半偶极部件111b和112a或112b和113a或113b和114a的电的同相位的激发构成如同一十字偶极。通过各导体半部的特别设置,其分别以相互微小的间距平行地设置并反相地流入电流,确保各导体半部本身不形成值得提起的辐射贡献,任何辐射因此通过搭接消除。
在按照图2的辐射器装置的俯视图中的基本结构表明,辐射器模块在俯视图中具有四重的对称。两相互成直角形的对称轴线通过对称的导体115和117或112和118构成,其中第三和第四对称轴线在按照图2的辐射器装置的俯视图中对此转过45°设置并通过在电方面形成的偶极3’和3”构成。
此外在图3中还示出在供电和连接点5’上对称件21的一部分和以微小间距对置于中点5的对称件21a的另一部分,它们一方面用于偶极结构在反射器薄板上的机械固定而另一方面能够在连接点上转到不对称的供电导体(例如共轴导体)。
相应地,特别是在图3中示出,用于半偶极部件114b和111a的连接点15’以及用于半偶极部件112b和113a的连接点15”构成在对称件22和与其成180°或对置的对称件22a的区域内,后者同样再次一方面用于偶极结构在后面的反射器簿板33上的机械固定而另一面能够在连接点转到不对称的供电导体(或共轴导体)。其中特别是在图3中可清楚地看出,通过第一电桥121和与其成90°偏置的第二电桥122的十字连接实现向各个对置的对称件21和21a或22和22a供电。最后所述的电桥121和122相互具有垂直间距,亦即没有相互电连接。
其中由图3还可看出,例如销形电桥121机械地固定安装在位于图3中对称件22的后面的半部上并在那里与对称件22电连接,反之该销形电桥的另一自由端穿过一相应较大的孔由对称件22a的前半部突出,而不与该对称件22a电连接。这提供这样的可能性,即在对称件22a的前面31上一供电共轴电缆,将外供电线电连接在对称件上的适当点上并且将内导线连接在电桥121的自由端上和自此实现供电。同样第二部分电桥122也相应地构造,即以其后面的末端机构安装在对称件21上并由此电连接,相反其另一对置的自由端无电接触地穿过一较大的孔突出于位于图3中右前面对称件21a。在这里从下面例如平行于对称件敷设第二共轴电缆,外供电线与对称件电连接并且将内导线连接在销形电桥121的自由端上。
不过为了讨论完整,其他的连接可能性同样也是可能的,例如可以这样,即将一内导线在有关的对称件之间从下向上引导并然后在适当的点电连接在对应的对称件的上端,以便由此可以对称地供电。外供电线可以沿该线路的一部分同时引进或已经在更深处与对称件的总是对置的半部电连接。在这方面只示例性说明了供电的可能的转变。
换言之,供电因此经由在供电点5’、5”或15’、15”之间的十字实现。其中所述的电导体半部115a至118b分别成对相互对称的设置,亦即各两个邻近的半偶极部件的邻近的电导体半部以相互较小的间距平行地延伸,其中该间距优选相当于所属的偶极半部的各相向的末端之间的间距55,亦即例如相当于偶极半部111a、111b的相向的末端之间的间距等等。其中基本上各导体半部可以平行于后面的反射器薄板在半偶极部件的平面内延伸。与此不同的是,在按照图2和3的实施例中示出一实施形式,其中也构成为半偶极部件的支撑装置的导体半部从其相连的对称件起稍微下降地安装并以半偶极部件的高度结尾,其可以平行于后面的反射器薄板33设置。这与待发射或接收波段的电磁波相关,因为对称件在反射器薄板33以上的高度应该相当于约λ/4并且在辐射特性方面其在必要时可以最好是,相对于反射器薄板33应该更接近偶极和偶极半部设置。
由于这样的设置因此构成一总是同时用于+45°和-45°的极化的偶极,其中当然不同于各个半偶极部件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空间几何的定位,首先通过各辐射器部分的组合得到组合的+45°极化或-45°极化,换言之,即在电方面形成图2中所示的X形极化的十字偶极辐射器3。用于作用原理的基础是,在各邻近的和相互平行的供电体或连接导体上的电流,即在电导体115a上的电流与在电导体115b上的电流以及在导体116a上的电流与在电导体116b上的电流等等按相位叠加成使其不或只微小的同步辐射,同时在供电点中的电流叠加时产生供电点(5’、5”)与供电点(15’、15”)的退耦。
图1中示出,在采用一个借助于图2至4所说明的对偶极化的偶极辐射器1的情况下也可以建立一相应的天线阵,其包括多个例如沿垂直的加建方向(Anbaurichtung)上下相叠设置的偶极辐射器1,其全部虽然是水平地和垂直地定位的半偶极部件但在电方面形成一沿+45°或-45°极化的天线。
图1中所示的辐射器装置以其所属的对称件分别安装在反射器薄板33上,后者沿各个辐射器模块的加建方向的对置的各侧面设有垂直于反射器平面延伸的导电边缘35。
不同于所述的实施例同样可能的是,向偶极半部的供电不在对称件和电固定在对称件21、21a或22、22a的并考虑到支撑功能的导体半部的区域内进行。与其不同有可能,使图2至5中标明的元件115a至118b构成为偶极半部的不导电的支承元件并且导体115至118直接从下方穿过反射器薄板33导向连接端215a、215b、216a、216b、217a、217b、或218a、218b。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在各偶极半部的供电点延伸一对称的或几乎对称的间距并且各偶极半部的供电以说明的相位相互进行。此外供电导线也可以沿着或平行于线绕元件延伸。此时优选的实施形式是线绕元件(Drahtelement)同时是导电的并用作为供电导线。最后同样可设想,在一这样的情况中用于偶极半部的支承元件115a至118b在结构方面完全不同地构成并且不同延伸地设置,例如将其从连接点215a至218b、从各偶极半部的中点起或从总是相互垂直的偶极半部的角部起垂直或倾斜向下在反射器33上延伸并在那里机械地固定。
此外,与此不同也可设置,反射器本身构成为导体薄板,亦即例如构成为一导体薄板的上面,其上安装全部的天线装置。相应的供电可以在该导体薄板的背面实现,其中从那里起电导体半部按一适当的路线向所述的连接点215a至218b延伸。为了达到尽可能好的辐射特性只须注意,这些导体半部尽可能如同它们导向偶极半部的连接点一样独立地、即基本上或至少相互近似平行地定位,换言之,至少基本上或近似地形成一对称的导体。
借助于图4再现一辐射器装置的俯视图,其在原理上可与其借助于图1、图2及图3和3a所示的那个辐射器装置相比。图4中以俯视图(即垂直于反射器平面)示出的辐射器装置具有各个半偶极部件,其在外面的角部202以微小的相互间距不接触地结尾。其中各半偶极部件可以由一件制成。所述的横支撑200是相应的偶极半部的整体的一个组分。在按照图4的俯视图中还可看出成十字的销形电桥121和122。在垂直于图平面或反射器平面延伸的通道或通孔400中可以上引一同轴导线的内导线以便为两极化供电,其中优选在上端直接在连接区域内将同轴导线的外导线直接通过金属的支承结构构成,后者同时用作为对称件,反之内导线与电桥122电连接,由其向对置的第二偶极半部3”a供电。该结构本身在这里构成外供电线。对于成90°偏置的极化经由一同轴导线的连接同样这样完成,即在另一通道400中同轴导线的外导线通过金属的结构本身构成并且在上端在连接区域内将同轴导线或供电线的外导线电连接在所属的偶极半部3’b上,反之内导线电连接在电桥121上,该电桥121无电接触地越过另一电桥122与对置的偶极半部3’a电连接。
如借助于按照图5的示意俯视图所示,必要时各电连接两个总是合作的半偶极部件的电横支撑200也可以设置在其他的位置。在按照图5的实施例中各横支撑200从其中间的位置(如在图1至4所示的那样)再向其外面的角部202方向偏置地设置。但在该实施例中其还总是横向于、即垂直于相互的极化平面3’和3”设置。在某些情况下横支撑200也可以向相反的方向偏置地设置(这在图5中例如用虚线示出),其中电连接点200’并不在半偶极部件上并且不在半偶极部件的末端对置于其外面的角部202,而是位于对称的导体115、116、117和118上,亦即位于一偶极半部的各成对配合作用的导体半部上。
如借助于图6和7所示,该电连接或横支撑200不必一定直线地延伸。也有可能使该电连接或横支撑200在俯视图中例如成形为至少凸出的或凹进的。同样可以将电横向连接或横支撑200构成和设置成至少稍微弧形的,以使相应的连接段至少部分地在平面以上或以下延伸,该平面通过各半偶极部件形成。
借助于图8示出横向于反射器33的平面的垂直剖视图(同样如图9中),其中横支撑或横向连接200也可构成从其他的偶极半部平面向上或向下(即从反射器薄板向外或向该板)成弧形延伸的。
借助于图10以示意俯视图示出,一相应的辐射器装置也具有各偶极半部,其在俯视图中同样具有正方形的或近似正方形的结构,但这里各偶极平面在内部的区域基本上不是自由的和空的,而是构成全面的。
图1至9中所述的横支撑或横向连接200在按照图10的实施例中由一平面元件200’构成,其中各相向的边界115a’至118b’在图1至9的实施例中由各对称导体构成,后者对称地并优选相互平行地延伸。外指的边界111a’至114b’按图1至9的实施例中的功能相当于那里所示的半偶极部件111a至114b。在平面形偶极半部3’a至3”b中的孔部300在按照图1至9的实施例中由相应的孔部300构成,后者通过那里示出的横支撑200和各外指的半偶极部件111a至113b构成。在按照图10的实施例中外面的角部202优选同样构成敞开的,从而孔300不受该间距空间202向外的限制并且特别在电方面未封闭地围绕。但可以嵌入一不导电的只用于机械稳定性的角形元件,如这在图10的俯视图中对于右上边的偶极半部用虚线所示的。
权利要求1.对偶极化的辐射器装置,它包括该辐射器装置包括多个偶极子,其按照一偶极正方形形式或以按照一偶极正方形形式的周边结构构成;每一偶极子借助于一对称的导体(115-118)供电;该辐射器装置这样位错连接和供电,即使得辐射器装置在电方面当量于具有两个相互垂直的极化平面(3’、3”)的一个十字偶极子,各极化平面(3’、3”)平行于两相互垂直的、由辐射器装置构成的各对角线延伸;在电方面当量于十字偶极子的偶极半部(3’a、3’b、3”a、3”b)在结构方面分别包括两个半偶极部件(111a、114b、112a、111b、113a、112b、114a、113b),其相互横向并优选相互垂直和/或基本上相互垂直延伸地设置,并且在其相对于辐射器装置中心(202)的外置的角部处以相互间距结尾或在该外置的角部(202)相互电连接或在采用不导电的材料的情况下相互机械连接;其特征在于总是配合作用的半偶极部件(111a、114b、112a、111b、113a、112b、114a、113b)在电方面分别构成一偶极半部(3’a、3’b、3”a、3”b),并且在外面经由其供电点也经由为此的第二连接或横支撑(200)相互电连接,其中该第二连接或横支撑(200)相对于外面的角部(202)位错地直接或间接连接在各成对配合作用的半偶极部件(111a、114b、112a、111b、113a、112b、114a、113b)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偶极化的辐射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横向连接或横支撑(200)与各所属的半偶极部件(111a、114b、112b、111b、113a、112b、114a、113b)和/或各所属的对称导体(115-118)电连接,该电连接位于离外置的角部(202)的最远处。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偶极化的辐射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横向连接或横支撑(200)与外置的角部(202)之间设有一穿过所属的偶极半部(3’a、3’b、3”a、3”b)的平面的孔(300),其面积大小相当于所属的偶极半部(3’a、3’b、3”a、3”b)的总面积的至少20%,其中外指的边界(111a’、114b’、112a’、111b’、113a’、112b’、114a’、113b’)在所属的外面的角部(202)不相互电连接。
4.对偶极化的辐射器装置,包括该辐射器装置这样构成和供电,即其在电方面按照十字偶极子的型式具有两个相互垂直的极化平面(3’、3”);偶极半部(3’a、3’b、3”a、3”b)构成为平面形的;两邻近设置的偶极半部的各相向的侧边界相互对称地并优选相互增行地设置;其特征在于偶极半部(3’a、3’b、3”a、3”b)优选分别具有正方形的结构或外边界;平面的偶极半部(3’a、3’b、3”a、3”b)具有一孔或通孔(300),其大小为一相应的偶极半部(3’a、3’b、3”a、3”b)的总面积的至少20%;以及一所属的偶极半部的外指的并成角形、即优选至少近似垂直相向延伸的外边界(111a’、114b’、112a’、111b’、113a’、112b’、114a’、113b’)以在外置的角部(202)处相互间距结尾,从而孔(300)在电方面经由外置的角部(202)处是向外敞开的。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偶极化的辐射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外指的外边界(111a’、114b’、112a’、111b’、113a’、112b’、114a’、113b’)按照半偶极部件(111a、114b、112a、111b、113a、112b、114a、113b)的型式构成。
6.按照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对偶极化的辐射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偶极半部(3’a、3’b、3”a、3”b)的平面部分构成一电连接或横支撑(200),其与外指的外边界(111a’、114b’、112a’、111b’、113a’、112b’、114a’、113b’)或由此仿制的半偶极部件(111a、114b、112a、111b、113a、112b、114a、113b)至少间接地相连接。
7.按照权利要求1至6之一项所述的对偶极化的辐射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横向连接或横支撑(200)与各所属的半偶极部件(111a、114b、112a、111b、113a、112b、114a、113b)在一点(200’)上电连接,其相对于外面的角部(202)这样连接,即使电连接点(200’)位于半偶极部件(111a、114b、112a、111b、113a、112b、114a、113b)的外置的角部(202)与对置的角部(204)之间。
8.按照权利要求1至7之一项所述的对偶极化的辐射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横向连接(200)直线延伸。
9.按照权利要求1至8之一项所述的对偶极化的辐射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电连接(200)设有至少一种曲率。
10.按照权利要求1至9之一项所述的对偶极化的辐射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电连接或横支撑(200)设有至少一个凸出的或凹进的曲率。
11.按照权利要求1至10之一项所述的对偶极化的辐射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电连接或横支撑(200)位于一平面内,半偶极部件(111a、114b、112a、111b、113a、112b、114a、113b)也位于该平面内。
12.按照权利要求1至11之一项所述的对偶极化的辐射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种曲率的电横向连接或横支撑(200)这样延伸,即电横向连接或横支撑(20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平面之外,在该平面内设置半偶极部件(111a、114b、112a、111b、113a、112b、114a、113b)。
13.按照权利要求1至12之一项所述的对偶极化的辐射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全部的半偶极部件(111a、114b、112a、111b、113a、112b、114a、113b)包括电横向连接或横支撑(200)在内构成为单件的。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对偶极化的辐射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下述特征各在电方面构成一偶极半部(3’a、3’b、3”a、3”b)并配合作用的半偶极部件(111a、114b、112a、111b、113a、112b、114a、113b)经由一电连接或横支撑(200)连接,而且相对于其外置的角部(202)向辐射器装置的中心的方向偏置地连接。
文档编号H01Q21/24GK2706887SQ20032010062
公开日2005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8日
发明者戈特尔·马克西米利安, 金科·罗伯特 申请人:凯瑟雷恩工厂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