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绕线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0169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绕线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绕制电力设备所使用线圈的成套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绕制大中型变压器线圈或电抗器线圈的成套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所使用的绕线机系统,主要包括主机、压线装置、分线机构、放置平车、电气控制系统,所述的主机包括车头、底座、尾座,所述的车头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的车头包括电机、主轴箱、花盘,所述花盘固定于所述主轴箱的主轴上,所述底座设有导轨,所述的尾座包括轴向行走机构、顶动机构,所述的尾座与底座之间设有锁定机构。所述的主轴箱内设置有由多级变速齿轮组成的变速机构。工作时通过多级变速齿轮变速后,由所述主轴箱内的主轴直接驱动花盘转动。对轴转速的调整采用机械调速、手动调整换挡方式。所述的轴向行走机构包括手轮、蜗杆、曲轴、滑轮,尾座与底座之间设有锁定机构。尾座在底座上移动时,打开所述的锁定机构,通过所述的手轮驱动蜗杆、曲轴将滑轮落到轨道上,使尾座整体抬起,通过人工推,驱动所述的滑轮在所述的轨道上滚动,带动尾座移动,同时在移动过程中由所述的滑轮和轨道对尾座进行横向定位。所述压线装置的压紧头采用电磁磨擦制动、手动调整气压或油压的结构。所以,这种绕线机系统主要存在以下缺点1、所述的主轴箱内传动机构复杂、对主传动机构的装配和维护不方便;2、调整主轴转速的档位有限,难于使其达到最佳绕线速度,操作不够灵活方便;3、由于尾座质量较大,滑轮在移动过程中容易使尾座产生较大的贯性,所以存在尾座在底座上移动后定位不准确、操作不方便;4、压紧装置的压紧头对绕线压力不稳定,对其控制不够灵活方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绕线机系统存在的缺点,本发明提供的绕线机系统,能够简化主轴箱内传动机构,便于对主传动机构进行装配和维护;能够提高对主轴转速调整的方便性,易于使其达到最佳绕线速度;能够提高尾座移动后定位的准确性和其移动操作的方便性;能够提高压紧装置的压紧头对绕线压力的稳定性和对其控制的方便灵活性。
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绕线机系统,包括主机、压线装置、分线机构、放置平车、电气控制系统,所述的主机包括车头、底座、尾座,所述的车头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的车头包括电机、主轴箱、花盘,所述花盘固定于所述主轴箱的主轴上,所述底座设有导轨,所述的尾座包括轴向行走机构、顶动机构,所述的尾座与底座之间设有锁定机构,所述的电机为变频电机,所述的车头还设有减速机,所述的电机与所述的减速机之间设有传动带,所述的减速机的输入轴与卸荷机构相连,所述的减速机的输出轴上设有齿轮,所述的花盘内侧设有大齿圈,所述的大齿圈与所述减速机输出轴上的齿轮相啮合,所述轴向行走机构包括输入轴、传动机构、输出轴和移动齿轮,所述的底座上设有与所述移动齿轮相啮合的齿条,所述的尾座底部设有与所述底座导轨相配合的导轨条,所述的压线装置包括横向压紧机构和纵向压紧机构,所述的横向压紧机构包括伺服电机、驱动机构、轴向压紧头、压力传感器,所述纵向压紧机构包括气缸、径向压紧头和压力传感器,所述的电气控制系统包括人机界面、程序控制器、接口模块、控制模块、电源模块,所述的程序控制器与所述的人机界面相连,所述的接口模块、控制模块与所述的程序控制器相连,所述的电源模块与所述的接口模块相连,所述的接口模块通过变频器与所述的变频电机相连,所述变频电机的编码器与所述的接口模块相连,所述的控制模块通过伺服控制单元与所述的伺服电机相连,所述横向压紧机构的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的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的控制模块与所述纵向压紧机构的气缸相连,所述纵向压紧机构的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的控制模块相连。
所述的电机采用变频电机的目的是提高主轴转速的调整精度,使其能够达到最佳绕线速度。所述减速机的主要作用是降低所述电机转出到花盘上的转速,替代以前变压器线圈绕线机车头主轴箱内的变速机构。所述的花盘内侧设置大齿圈与所述减速机输出轴上的齿轮相啮合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所述的减速机驱动所述花盘转动,实现变速机构与主轴箱彻底分离,同时能够进一步降低所述电机输出到花盘上的转速,提高输出到所述花盘上的扭矩。所述卸荷机构的作用是降低传动带对减速机输入轴的垂直拉力,防止输入轴因长时间承受垂直拉力发生弯曲变形,从而延长减速机的使用寿命。所述轴向行走机构设置输入轴、传动机构、输出轴和与所述底座上设置的齿条相啮合的移动齿轮的目的是当需要移动尾座时,转动输入轴,经传动机构将所述输入轴的力矩放大后传递给所述的输出轴,驱动所述的移动齿轮带动尾座沿所述底座上的齿条移动。所述尾座底部设置与所述底座导轨相配合的导轨条的目是在尾座移动过程中,对尾座进行横向定位,防止其产生偏移。所述的传动机构可以是蜗轮蜗杆式、链轮式、齿轮式等各种结构。所述的横向压紧机构伺服电机和驱动机构的主要作用是驱动所述的轴向压紧头,调整轴向压紧头对线绕的轴向推力。所述横向压紧机构压力传感器的作用是探测和传递轴向压紧头处的压力信息。所述纵向压紧机构气缸的作用是驱动所述的径向压紧头,调整径向压紧头对线绕的压力。所述纵向压紧机构压力传感器的作用是探测和传递径向压紧头处的压力信息。所述的电源模块与所述的接口模块相连的作用是为所述的电气控制系统提供工作电能。所述程序控制器与所述人机界面相连,并通过所述的接口模块、变频器与变频电机相连的作用是实现对变频电机工作状态的控制和操作。所述变频电机的编码器与所述的接口模块相连的作用是将所述变频电机的工作状态信息通过所述的接口模块传送到所述的程序控制器。所述的控制模块通过伺服控制单元与所述的伺服电机相连的作用是实现对所述的伺服电机工作状态的操作和控制。所述横向压紧机构的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的控制模块相连的作用是向控制模块反馈轴向压紧头的压力信息。所述的控制模块与所述纵向压紧机构的气缸相连的作用是实现对所述气缸工作状态的操作和控制。所述纵向压紧机构的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的控制模块相连的作用是向控制模块反馈径向压紧头的压力信息。所述的程序控制器可以为可编程序控制器、单板机或单片机开发的控制器。设置于所述的电机与所述的减速机之间的传动带可以为平板带、V型带、圆型带、齿型带。所述的横向压紧机构的驱动机构可以是链传动式结构、带传动式结构或螺旋传动式结构。所述人机界面的作用是显示系统的工作信息,输入对系统的操作信息。
上述主轴箱包括主轴、支撑体和抽头定位机构,所述的主轴与所述的支撑体之间设有滚动轴承和主轴定位机构,所述的抽头定位机构包括设置于主轴上的发讯盘和与该发讯盘相配合的接近开关,所述接近开关与所述的电气控制系统的接口模块相连。所述滚动轴承的作用是承载主轴,保证其灵活转动。所述主轴定位机构的作用是防止主轴沿轴向产生移动。所述的主轴定位机构可以为前端定位结构、后端定位结构或前后两端结合的定位结构,可以采用圆锥滚子轴承、圆柱滚子轴承、球轴承等部件。所述的接近开关与所述的发讯盘的作用是通过它们相互配合,用于检测主轴的转动角度。所述接近开关与所述的电气控制系统的接口模块相连的作用是将检测的主轴转动角度信息发送给上述的程序控制器,便于程序控制器通过控制变频电机的转动,定位绕线的抽头。
上述的尾座底部的导轨条与上述底座导轨之设有楔铁和调节螺母。设置所述楔铁和调节螺母的作用是通过所述的楔铁和调节螺母调整导轨和导轨条之间的间隙,提高尾座移动的横向定位精度,防止导轨条和导轨因长时间使用增大间隙导致产生较大的移动偏差。
上述的一种新型绕线机系统,其主机车头将变速机构与主轴箱分离,能够简化所述主轴箱结构,能够实现主传动机构的模块化装配和维护,用所述减速机替代多级变速齿轮组成的变速机构,能够提高其整体性,通过所述的花盘内侧设置的大齿圈与所述减速机输出轴上的齿轮相啮合,起到了降低所述电机输出到花盘上的转速和提高输出到所述花盘上扭矩的作用,从而能够进一步简化变速机构的结构,所以本发明达到了能够简化主轴箱内传动机构,便于对主传动机构进行装配和维护的目的;其电机采用变频电机,并与人机界面、程序控制器、接口模块、变频器的相互连接,利用所述变频电机的编码器通过所述接口模块及时向程序控制器反馈变频电机的工作信息,实现程序控制器对变频电机转速及时调整,从而可以方便地对电机工作状态进行操作,提高了对电机转速和主轴转速的控制精度,所以本发明达到了能够提高对主轴转速调整的方便性,易于使其达到最佳绕线速度的目的;其轴向行走机构的输入轴、传动机构、输出轴驱动所述的齿轮齿条式机构带动尾座移动,从而提高了对尾座移动的控制力,减小了尾座移动过程中产生的惯性和操作程序,同时通过所述的导轨和导轨条实现了对尾座移动过程中的横向定位,所以本发明达到了能够提高尾座移动后定位的准确性和其移动操作的方便性的目的;其所述的压线装置包括横向压紧机构和纵向压紧机构,所述的横向压紧机构伺服电机驱动传动带,使轴向压紧头对绕线施压,轴向压紧头对绕线的压力数值通过其压力传感器传递给所述的控制模块,再由控制模块根据压力数值控制伺服电机工作,从而保证了轴向压紧头对绕线的压力稳定,所述纵向压紧机构气缸驱动径向压紧头对绕线施压,径向压紧头对绕线的压力数值通过其压力传感器传递给所述的控制模块,再由控制模块根据压力数值控制气缸工作,从而保证了径向压紧头对绕线的压力稳定,由于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的程序控制器与人机界面相连,从而能够方便地实现对的横向压紧机构的和纵向压紧机构的控制操作,所以本发明达到了能够提高压紧装置的压紧头对绕线压力的稳定性和对其控制的方便灵活性的目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简化主轴箱内传动机构,主传动机构装配和维护方便;主轴转速调整方便,易于使其达到最佳绕线速度;尾座移动操作方便,移动后定位的准确;压紧装置的压紧头绕线的压力稳定和对其的控制操作方便灵活。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结构布局原理图;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主机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主机车头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主机尾座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沿A-A向的主机尾座上部结构剖示图;图6为图2所示沿B-B向的主机尾座上部结构剖示图;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压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电气控制系统的电气原理图。
图中1、主机,2、压线装置,3、分线机构,4、放置平车,5、人机界面,6、程序控制器,7、接口模块,8、控制模块,9、电源模块,10、变频器,11、车头,12、底座,13、尾座,21、伺服电机,22、链条,23、轴向压紧头,24、压力传感器,25、气缸,26、径向压紧头,27、压力传感器,28、链轮,30、编码器,31、伺服控制单元,111、电机,112、主轴箱,113、花盘,114、主轴,115、减速机,116、传动带,117、卸荷机构,118、齿轮,119、大齿圈,121、导轨,122、齿条,130、尾座架体,131、输入轴,132、输出轴,133、移动齿轮,134、导轨条,135、导轨条,136、楔铁,137、调节螺母,138、小斜齿轮,139、大斜齿轮,140、顶尖,141、芯轴,142、内隔套,143、外隔套,144、套筒,145、压盖,146、丝杠,147、丝母,148、后盖,149、手轮,150、套筒锁紧装置,151、锁紧杆,152、上锁紧套,153、下锁紧套,154、轴承,161、滚动轴承,162、推力轴承,163、轴承,164、推力轴承,165、滚动轴承,166、定位键,167、锁紧螺母,168、凸沿,169、轴承封盖,1111、底板,1112、安装座,1113、调整螺栓,1121、支撑体,1131、齿圈防护盖,1140、滚动轴承,1141、发讯盘,1142、接近开关,1143、推力轴承,1144、推力轴承,1145、滚动轴承,1146、调整垫,1147、密封套,1148、密封套,1149、锁紧螺母,1151、输入轴,1152、输出轴,1171、支架,1172、套,1173、轴承,1174、连接套,1175、大带轮,1176、压盖,1177、压盖,1178、压盖。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如图1、2、3、4、7、8所示,一种新型绕线机系统,包括主机1、压线装置2、分线机构3、放置平车4、电气控制系统,所述的主机1包括车头11、底座12、尾座13,所述的车头11固定在底座12上,所述的车头11包括电机111、主轴箱112、花盘113,所述花盘113固定于所述主轴箱112的主轴114上,所述底座12设有导轨121,所述的尾座13包括轴向行走机构、顶动机构,所述的尾座13与底座12之间设有锁定机构,所述的电机111为变频电机,所述的车头11还设有减速机115,所述的电机111与所述的减速机115之间设有传动带116,所述的减速机115的输入轴1151与卸荷机构117相连,所述的减速机115的输出轴1152上设有齿轮118,所述的花盘113内侧设有大齿圈119,所述的大齿圈119与所述减速机115输出轴1152上的齿轮118相啮合,所述轴向行走机构包括输入轴131、传动机构、输出轴132和移动齿轮133,所述的底座12上设有与所述移动齿轮133相啮合的齿条122,所述的尾座13底部设有与所述底座12导轨121相配合的导轨条134、135,所述的压线装置2包括横向压紧机构和纵向压紧机构,所述的横向压紧机构包括伺服电机21、驱动机构、轴向压紧头23、压力传感器24,所述纵向压紧机构包括气缸25、径向压紧头26和压力传感器27,所述的电气控制系统包括人机界面5、程序控制器6、接口模块7、控制模块8、电源模块9,所述的程序控制器6与所述的人机界面5相连,所述的接口模块7、控制模块8与所述的程序控制器6相连,所述的电源模块9与所述的接口模块7相连,所述的接口模块7通过变频器10与所述的变频电机111相连,所述变频电机111的编码器30与所述的接口模块7相连,所述的控制模块8通过伺服控制单元31与所述的伺服电机21相连,所述横向压紧机构的压力传感器24与所述的控制模块8相连,所述的控制模块8与所述纵向压紧机构的气缸25相连,所述纵向压紧机构的压力传感器27与所述的控制模块8相连。
如图3、8所示,所述的主轴箱112包括主轴114、支撑体1121和抽头定位机构,所述的主轴114与所述的支撑体1121之间设有滚动轴承1140、1145和主轴定位机构,所述的抽头定位机构包括设置于主轴114上的发讯盘1141和与该发讯盘1141相配合的接近开关1142,所述接近开关1142与所述的电气控制系统的接口模块7相连。
如图3所示,所述的主轴定位机构设置于主轴114的后端,其包括设置于所述滚动轴承1145两侧的推力轴承1143、1144,调整垫1146,密封套1147、1148,锁紧螺母1149。所述的主轴定位机构设置于主轴114后端的目的是便于对其进行维护和保养。设置所述推力轴承1143、1144的作用是对主轴114进行轴向定位,同时保证主轴114转动良好。所述调整垫1146、密封套1147、1148、锁紧螺母1149的作用是对所述的推力轴承1143、1144进行定位装配。
如图4所示,所述的尾座13底部的导轨条135与所述底座12导轨121之设有楔铁136和调节螺母137。设置所述楔铁136和调节螺母137的作用是通过所述的楔铁136和调节螺母137调整导轨121和导轨条135之间的间隙,提高尾座13移动的横向定位精度,防止导轨条134、135和导轨121因长时间使用增大间隙导致产生较大的移动偏差。
如图4所示,所述轴向行走机构的传动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小斜齿轮138和大斜齿轮139,所述的小斜齿轮138与所述的输入轴131相连,所述的大斜齿轮139与所述的输出轴132相连。所述传动机构的这种结构具有结构简洁、装配维护方便、工作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如图4、5、6所示,所述的顶动机构包括顶尖140、芯轴141、内隔套142、外隔套143、套筒144、压盖145、丝杠146、丝母147、后盖148、手轮149、套筒锁紧装置150,所述的芯轴141与所述的套筒144之间设有滚动轴承161,所述的压盖145和内外隔套142、143分别设置于该轴承161前后两侧,所述的内隔套142和外隔套143之间沿轴向设有推力轴承162,所述的芯轴141末端与所述的套筒144之间还设有轴承163,所述的丝母147与所述套筒144固定连接,所述的丝母147与丝杠146相匹配,所述丝杠146的末端与所述的后盖148之间设有推力轴承164和滚动轴承165,所述丝杠146的未端与所述的手轮149相连,所述的套筒锁紧装置150包括锁紧杆151、上锁紧套152、下锁紧套153,所述的锁紧杆151通过轴承154与尾座架体130相连。所述滚动轴承161的作用是使所述的芯轴141和所述的顶尖140能够相对于所述的套筒144灵活转动。所述的压盖145和内外隔套142、142分别设置于该轴承161前后两侧的目的是对滚动轴承161进行定位。所述的内隔套142、外隔套143之间的轴承162的作用是承受来自顶尖140的顶力,并将其转移到套筒144上,同时保证所述的芯轴141和内隔套142一起相对于所述的外隔套142和套筒144灵活转动。所述的轴承163的作用是承受顶尖140的顶力,保证芯轴141相对于所述的套筒144灵活转动。所述的丝母147与所述套筒144固定连接的目的是当转动丝杠146时,使套筒144随丝母147运动。所述推力轴承164和滚动轴承165的作用是保证丝杠146转动灵活。所述的手轮149的作用是便于对丝杠146进行转动操作。所述套筒锁紧装置150的作用是当所述顶尖140与绕线模接触到位后,通过转动其锁紧杆151,带动上锁紧套152、下锁紧套153向内收缩,将所述套筒144夹紧,使套筒144不随所述顶尖140转动,同时将所述顶尖140所承受的来自绕线模顶力转移到尾座架体130上,减少了丝杠146的受力,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所述顶动机构具有易于装配维护、操作方便、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如图5所示,所述的顶动机构套筒144与所述尾座架体130之间设有定位键166。所述的定位键166的作用是通过对套筒144初始位置进行定位,方便操作。
如图5所示,所述的顶动机构的芯轴141末端与所述的套筒144之间设置的轴承163为斜圆柱推力轴承,所述芯轴141末端还设有对该轴承163定位的锁紧螺母167。所述的轴承163为斜圆柱推力轴承是因为这种轴承既能够保证芯轴141相对于套筒144灵活转动,又能减少轴承所受的来自芯轴141的轴向顶力,使轴承的使用寿命延长。
如图5所示,所述顶动机构的丝杠146的末端为阶梯形结构,在该阶梯形结构的前端设有凸沿168,在该阶梯形结构的后端设有轴承封盖169。所述丝杠146的末端的这种结构具有便于装配和维护的优点。
如图3所示,所述主轴箱112与所述的花盘113之间设有齿圈防护盖1131。设置所述齿圈防护盖1131的目的是起到遮蔽大齿圈119,提高操作安全性的作用。
如图3所示,所述滚动轴承1145远离主轴114后端一侧设置的推力轴承1144为圆柱滚子轴承。所述的推力轴承1144采用圆柱滚子轴承是因为在安装绕线模后,主轴114将产生较大的轴向后推力,圆柱滚子轴承所承受的推力要大于其它类同型号的推力轴承,所以采用这种轴承有利于保证主轴114长时间正常运转。
如图3所示,所述的电机111的底板1111与其安装座1112之间设有调整螺栓1113。设置所述调整螺栓1113的目的是调整传动带116的涨紧量。
如图3所示,所述的卸荷机构包括支架1171、套1172、轴承1173、连接套1174、压盖1176、压盖1177、压盖1178,所述的支架1171固定于减速机115上。所述的支架1171、套1172、轴承1173、压盖1176、压盖1178的作用是保证大带轮1175能够正常转动,承载传动带116的垂直拉力,并将这种拉力转移到减速机115上,以避免减速机115输入轴1151承受这种拉力。所述连接套1174、压盖1177的作用是连接大带轮1175和减速机115输入轴1151,以保证大带轮1175驱动减速机115转动。
所述的横向压紧机构的驱动机构为链传动机构,包括链条22和链轮28。所述的传动带116为V型带。所述的程序控制器6为可编程控制器。所述的人机界面5为触摸屏。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绕线机系统,包括主机、压线装置、分线机构、放置平车、电气控制系统,所述的主机包括车头、底座、尾座,所述的车头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的车头包括电机、主轴箱、花盘,所述花盘固定于所述主轴箱的主轴上,所述底座设有导轨,所述的尾座包括轴向行走机构、顶动机构,所述的尾座与底座之间设有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为变频电机,所述的车头还设有减速机,所述的电机与所述的减速机之间设有传动带,所述的减速机的输入轴与卸荷机构相连,所述的减速机的输出轴上设有齿轮,所述的花盘内侧设有大齿圈,所述的大齿圈与所述减速机输出轴上的齿轮相啮合,所述轴向行走机构包括输入轴、传动机构、输出轴和移动齿轮,所述的底座上设有与所述移动齿轮相啮合的齿条,所述的尾座底部设有与所述底座导轨相配合的导轨条,所述的压线装置包括横向压紧机构和纵向压紧机构,所述的横向压紧机构包括伺服电机、驱动机构、轴向压紧头、压力传感器,所述纵向压紧机构包括气缸、径向压紧头和压力传感器,所述的电气控制系统包括人机界面、程序控制器、接口模块、控制模块、电源模块,所述的程序控制器与所述的人机界面相连,所述的接口模块、控制模块与所述的程序控制器相连,所述的电源模块与所述的接口模块相连,所述的接口模块通过变频器与所述的变频电机相连,所述变频电机的编码器与所述的接口模块相连,所述的控制模块通过司服控制单元与所述的伺服电机相连,所述横向压紧机构的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的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的控制模块与所述纵向压紧机构的气缸相连,所述纵向压紧机构的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的控制模块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绕线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轴箱包括主轴、支撑体和抽头定位机构,所述的主轴与所述的支撑体之间设有滚动轴承和主轴定位机构,所述的抽头定位机构包括设置于主轴上的发讯盘和与该发讯盘相配合的接近开关,所述接近开关与所述的电气控制系统的接口模块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绕线机系统,其特征所述的主轴定位机构设置于主轴的后端,其包括设置于所述滚动轴承两侧的推力轴承、调整垫、密封套、锁紧螺母。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新型绕线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尾座底部的导轨条与所述底座导轨之设有楔铁和调节螺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绕线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行走机构的传动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小斜齿轮和大斜齿轮,所述的小斜齿轮与所述的输入轴相连,所述的大斜齿轮与所述的输出轴相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机床主轴转位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动机构包括顶尖、芯轴、内隔套、外隔套、套筒、压盖、丝杠、丝母、后盖、手轮、套筒锁紧装置,所述的芯轴与所述的套筒之间设有滚动轴承,所述的压盖和内外隔套分别设置于该轴承前后两侧,所述的内隔套和外隔套之间沿轴向设有推力轴承,所述的芯轴末端与所述的套筒之间还设有轴承,所述的丝母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所述的丝母与丝杠相匹配,所述丝枉的末端与所述的后盖之间设有推力轴承和滚动轴承,所述丝杠的未端与所述的手轮相连,所述的套筒锁紧装置包括锁紧杆、上锁紧套、下锁紧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绕线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动机构套筒与所述尾座架体之间设有定位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绕线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动机构的芯轴末端与所述的套筒之间设置的轴承为斜圆柱推力轴承,所述芯轴末端还设有对该轴承定位的锁紧螺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绕线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动机构的丝杠的末端为阶梯形结构,在该阶梯形结构的前端设有凸沿,在该阶梯形结构的后端设有轴承封盖。
10.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新型绕线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箱与所述的花盘之间设有齿圈防护盖。
全文摘要
一种新型绕线机系统。它涉及一种绕制电力设备所使用线圈的成套设备。它解决了现有绕线机系统存在的以下问题主轴箱内结构复杂、不便装配和维护;主轴转速的调整档位有限,难于达到最佳绕线速度;尾座在底座上移动后定位不准确、操作不方便;压紧装置的压紧头对绕线的压力不稳定,对其操控不方便。它包括主机、压线装置、分线机构、放置平车、电气控制系统,主机车头的电机为变频电机,车头设有输出轴上带齿轮的减速机,该齿轮与花盘内侧设置的大齿圈啮合,主机尾座底部和底座上设有相互啮合的齿轮、齿条,变频电机、压线装置的横向压紧机构和纵向压紧机构在电气控制系统自动控制下工作。本发明主要用于绕制大中型变压器或电抗器的线圈。
文档编号H01F41/06GK1598980SQ20041003571
公开日2005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日
发明者王东五, 邹爱民, 孙建刚, 王永华, 姜淑慧 申请人:济南一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